佛陀的恩德、智德、斷德,三德都已經圓滿,而他的智慧德行是眾所公認沒有爭議,所以把佛陀當作典範來學習就是學佛,佛有的我們要學,佛沒有的,我們要斷。試問有哪一尊佛是講是非成佛的?佛陀不會講是非,佛陀是正語、法語,給眾生帶來幸福光明,譬如千年暗室,一燈即破。凡夫在一起好說三道四,說人長短,給人帶來的只有黑暗對立與瞋恨。愛講是講非是學我而不是學佛,縱然修一百劫,就像煮沙成飯終不可能,並且還有下墮的結果。

會講是非的人,對佛法並沒有深入了解,因為佛法是慈悲平等光明。在講人是非時,當下他的心是黑暗的,並對他人生起排斥對立不滿等種種惡法,所以善法入不了他的心,縱然念佛終日也是白費功夫,因為有口無心啊!

我們再看看古時大德賢者是如何依法修行:

六祖惠能大師在「無相頌」中曾說過:「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

淨空法師進一步解釋:「惠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是真實的教誨。何以不見世間過?實在說,世間沒有過,過是從自己的分別、執著裡來的。但是明明那個人有過,怎麼說是從我的分別、執著變現出來的?這個原理就是『華嚴經』上講的,『諸法實相,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誰的心、誰的識?自己的心,自己的識,所以『心外無境,境外無心』。境就是人事環境與物質環境,境從哪裡來的?心變現出來的,離了心就沒有外境,外境與自己的心識是一不是二。若能參透這個道理,就能理解何以世間沒有過。」

紫柏大師:「當我年輕時,只看到別人的過失;漸長看到了別人的過失,同時也看到自己的過失;當我年老時,只看到自己的過失,看不到別人的過失。」

蕅益大師警訓錄:「小人以己之過為人過,每怨天而尤人。君子以人之過為己過,每反躬而責己」。

古德亦有言:「見己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

修道之人忙著修正自身的缺點習氣,哪還有閒功夫去說是講非,只有懈怠放逸、心不在道的愚痴凡夫,才會愛好東家長西家短,浪費寶貴的生命又造惡業。

三聚淨戒是菩薩戒的精神所在,其一為饒益有情戒,是故菩薩以不利人為戒,說是非既對人不利,於己德亦傷,並嚴重違背菩薩饒益有情的精神,對此只有害處毫無益處之惡事,眾生怎能深深樂在其中而不速斷此惡習呢?

上述所說的道理都很淺顯,但就如鳥窠禪師所說:「三歲小孩雖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說得做不得,不是真智慧,難怪古來修行之人那麼多,而成就的人卻少之又少。這讓我更加警惕,以佛法、以古德為鏡,來修正自己的言行,將「開口動舌無益於人,戒之莫言;舉心動念無益於人,戒之莫起;舉足動步無益於人,戒之莫行。」的嘉言,謹記在心,奉為圭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