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講述-陳傳淨居士整理

1、受持一偈勝七寶布施

《金剛經》最後的結論非常重要。此經愈往後愈精采,最重要的義理都在後半部,尤其這個結論不僅是本經的結論,實在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講般若經的總結。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般若就佔了二十二年。若以序、正、流通三分來看一代佛教,「般若」即是整個佛法的正宗分,是世尊一代時教的中心。此結論不但是般若的總結,可說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說一切法的總歸結,就是本經末後的二句一偈。

梁昭明太子將本經分為三十二分,也等於是分科判教。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古來大德看法不一。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實在是為了讀誦、研討方便,姑且不論是不是恰當,但確實很方便,因此三十二分的本子流通很廣,最後一分就是全經的總結。這一段經文一開端,世尊叫著須菩提。凡是經典上佛叫一個人的名字,下面必有重要的開示,用意在提醒大眾注意,這是常識。

佛說,假設有一個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這個數量不可思議,『阿僧祇』是古印度數字單位,這個單位在現代稱為天文數字。以此為單位,有無量個阿僧祇。不但無量,還是滿足無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寶。單講一個地球上的七寶,就已經無法估計。

經上講的世界,是指一尊佛的教區,一個大千世界。近代黃念祖老居士提出新的看法,他認為現在發現的銀河系不是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單位世界。要是算單位世界,則大千世界之大就不可思議。通常一個小千世界裡,有一千個單位世界。換句話說,一千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為單位,一千個小千世界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如果依此算法,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億個銀河系,才是一個大千世界。

『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這種布施的福報多麼大?實在是不可思議。有不少同修想布施修福,即使拿整個地球上的財寶去布施,也小得可憐!佛說,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善』的標準,依《觀無量壽佛經》所說的『三福』,應當要做到『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人天的善男子、善女人。從這個基礎,再加上『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即是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大乘經上的善男子、善女人,又要加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本經是大乘經,要將此三福十一句全都做到,就是《金剛經》上講的『善男子、善女人』。大小乘經典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有標準的,不是隨便說的。

『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就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也就是發「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心。我們現在學佛,皆是非常難得的好人,可是必須認清世出世間什麼是真的,什麼是假的。邪正、是非、善惡、利害,要有能力辨別,才是覺悟的人。佛經上常說「愚癡」,就是顛倒,把假的當真的,把惡的當善的。不但大的問題不能辨別,甚至最小的利害關係都不能辨別,這是經上常講的『可憐愍者』。我們自己有沒有認真反省過,是不是真正可憐,有沒有真的發菩提心。

記得我念小學二、三年級時,因為頑皮,被老師教訓、挨了打,還要罰跪,當然眼睛都哭紅了。回家之後,父母一問,知道被老師處罰了。第二天,父親帶著禮物去拜訪老師,感謝老師的教誨。我看了這個樣子,以後再遇到老師處罰,回家一句話都不說。現代的教育變了,小孩要是被老師懲罰了,家長就會到警察局去告狀,還要打官司,所以現在做老師的不敢教學生,再也見不到嚴師的認真管教。現代師道沒有了,是這一代眾生的悲哀,少年沒人管教,不是好事。中國古聖先賢的教訓是文言文寫的,現代人看不懂;佛菩薩的慈悲教導,經文也看不懂,怎麼辦?我們要深深反省,應當覺悟!

佛又說『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縱然不能受持全經,『乃至四句偈等』。經中任何四句都可以,不一定指末後一首偈。「受持四句偈」,關鍵在「受持」。『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此句經文非常重要且肯定,若能理解奉行,所修的福報,就超過以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布施的人。確實超過,一點也不假。

『受』是接受;『持』是保持而不喪失。『受』包括對於經典的意義能正確的理解;同時能把經義應用在自己日常生活中,且生活在金剛般若智慧之中,這種福報多麼大!世間人福報再大,他還是生活在煩惱裡,怎能相比!有煩惱的人,前途一片黑暗;具足金剛般若智慧的人,前途無限光明。『受持』就是依教奉行,完全在生活中做到。如釋迦牟尼佛表演的穿衣、吃飯,皆是金剛般若。處世、待人、接物,點點滴滴全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的起用。這才是「受持金剛般若」,過著金剛般若的生活。

『為人演說』,演、說是兩樁事,用意皆是教化眾生的。『演』是表演,做好榜樣給眾生看,令一切眾生嚮往、羨慕,因而發心學習佛法;『說』是說明,為人解說。眾生看見你的生活這樣幸福愉快,一定來向你請教,因而將佛法介紹給他們,使他們也能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佛法是「師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學」是學生來求學;你不求,我就來教你,這是錯誤的。我們要做出好樣子給人看,這就是緣,就是介紹,就是推廣。

2、弘法要本土化現代化

諸佛菩薩應機而說,眾生的根機不同,無量差別,所以佛就開無量法門,適應種種不同的根機。若不知道這一點,不但自己學佛學錯了,教人也會教錯。我講經三十七年,常常提到,但是大家都沒能體會,沒能覺悟。《金剛經》上說得很明白,「佛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佛是「應機而說」,說而無說。

由於古今不同,中外不同,故佛法須講求「現代化」與「本土化」,才能利益現前廣大的眾生。兩千年前(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正式傳到中國,當時是漢明帝派遣特使往西域,迎請印度的高僧摩騰、竺法蘭到中國來。摩、竺二師具高智慧,他們立刻就中國化。穿中國式衣服,過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就是生活中國化。二師當時如果將印度人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傳來中國,中國人決定不能接受。所以,他們一到中國來,立刻中國化,就是懂得「本土化」與「現代化」。道場建築模仿中國官殿,中國人看了多麼喜歡!古代的中國人最尊敬帝王,佛教道場建成宮殿的模式,沒有一個人不喜歡進去。

回頭再看近年來,佛教從中國傳到美國,建築物仍是中國宮殿式的,使當地人一見就退卻,認為這是外來的文化,難以接受。在美國建道場要建白宮的樣式,本地人見了就會喜歡走進來;佛像要塑造成美國人的面孔。如中國的佛像像中國人;日本的佛像就像日本人;西藏的佛像,一看就像西藏人;泰國的佛像,下巴尖尖的,就像泰國人。

往年我在邁阿密講經時,有些美國人來聽,我就告訴他們:佛教還沒有傳到美國來。他們很驚奇!我說:你們看看哪一尊佛像是美國人面孔?佛菩薩沒有一定的面孔,隨著眾生的心變化,眾生願以什麼身得度,菩薩就示現什麼身形,這樣才能普度眾生。我們來此地,如果只度中國人或華僑,就毫無意義。道場建在此地,須度此地的眾生,才是弘法利生。所以,我們在這裡建道場必須是美國式的建築。我們建此道場沒開過聽證會,鄰居皆很歡喜,沒有反對的。我們用淺顯的方式將佛法介紹給街坊,他們皆大歡喜。

3、舊枝新葉隨機說法

從古至今,為《金剛經》作註解的,不止五百家,每家註的都不一樣。如果一樣,如何能流傳下來?註得不一樣,就是不一樣的講法。《金剛經》五百種不同的講法都沒有錯,因為佛無有定法可說。所以,我們看註解要會看,唐朝的註解,就是唐代需要這種解釋。佛經是藥方,當代的人有些什麼病,開這個藥方能把他的病治好(破迷啟悟),這就是上乘的法藥。宋朝人害的病與唐人不一樣。唐朝的老方法治不了宋人的病,所以宋朝的大德必須有另一種講法,對治宋朝人的毛病。諸位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每一個時代眾生的毛病、習氣不同,所以對治的方法亦不相同。我們今天讀古註若得不到利益,是自己不會讀;會讀的,從舊的註解裡生出新的意義,推陳出新,謂之「開悟」。

《金剛經》好比一棵大樹,幾千年的神木,它是活的,年年發新枝,年年開新花,年年結新果。舊的枝葉是前一代的,新的枝樹是現代的;新的方法是從舊說悟得的。若不懂這個道理,怎麼會看得懂經,怎麼能與人家解說。所以,不同的時代、地區,有不同的講法。我對中國人是這種講法;對美國人,講法不同;對日本人,又是另一個講法。同樣一部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人鬼都得利益。對人講的,度不了鬼;對鬼講的,度不了人。

最顯著的例子,同樣的《金剛經》,我對基督教徒講解,完全符合他們的《新舊約》;我對回教徒解說,一定符合他們的《可蘭經》。活活潑潑地,決沒有衝突,大家聽了皆大歡喜且願意接受,這是佛法真正令人佩服之處。佛法是圓融的,與一切眾生、一切種族,甚至一切宗教信仰,決定沒有牴觸。如果有牴觸,是你自己不了解佛法。修學佛法要明理,才能得受用,才能推廣,利益一切眾生。

4、素食衛生、衛性、衛心

在飲食方面,現在大家時常遭遇到困難。你學佛,吃長素了,而家人尚未學佛。原先沒學佛,一家很和睦,學了佛之後,家裡天天為飲食習慣而吵架,搞得一家不寧。鄰居看見這個樣子,都互相勸告不能學佛,學佛會破壞家庭和睦。因此把佛法破壞盡了,還自以為有功德。《觀經》三福是學佛的基礎,『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就是孝順,若不能隨順父母,就是不孝。學佛要有智慧,在隨順中啟示他們,讓他們回頭,要有很大的耐心,要有善巧方便。若一開口:「你們吃肉,將來都要還債的。」人家一聽就起反感,如何能接受。

素食於衛生,確實有好處。特別是現代,肉類的毒素很多,所以得奇奇怪怪的病。病從口入,當然心裡的貪瞋癡慢、妄想、分別、執著是一切疾病的根源,飲食是緣;有業因,加上業緣,就得病了(一切病痛是果報)。梁武帝以前,中國的出家人也吃肉。素食運動是梁武帝提倡的,他以帝王之尊熱心推行,自然形成中國佛教徒的素食習慣。素食的確有好處,但不是不吃素就不能成佛。

往年台中李老師教導我們接引初機,切記兩樁事:第一、絕對不要勸人吃素;第二、絕不勸人受戒。因為聽說學佛要吃素,障礙許多人不敢學佛,就把人家學佛的機緣斷了,罪過很重。受了戒,要是破戒,罪加一等。若沒有受戒,則無犯破戒罪;若受了戒,自然加倍結罪。佛教導我們是有次第的,境界往上提升一層,禁戒就會開放一些,正如學校教育一樣。小學的規矩比較多;中學開放一點,因為他們的智慧長了;大學幾乎完全開放,因為懂事了,許多的約束都取消了,佛法也是如此。五乘佛法: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其中菩薩戒與比丘戒的精神完全不同。

學佛要明理,避免一切疾病的媒介,身心健康,自在快樂。你身心健康,家人就歡喜,因為不需要特別照顧你,不必替你操心。若學佛學得終日病魔纏身,家人看到你愁眉苦臉,嚇得別人也不敢學佛,這就錯了。

素食的好處,不必言及因果報應,這是一般未學佛的人最大的反彈,我們可以用他能接受的理由講清楚。一般飲食講求「衛生」,髒的、腐壞的東西不吃。我們不但講求衛生,還講求「衛性」。性是善良的性情。伊斯蘭教教人不吃性情不好的動物,他們的選擇比一般人更精細。佛教的飲食,比伊斯蘭教還要高明,佛弟子要保護「慈悲心」,不食一切眾生肉,所以佛教的飲食是衛生、衛性、衛心。這些他們聽得懂,不會起反感。佛教的飲食習慣好,活活潑潑,通權達變,並不是死戒條。

『為人演說』,有一個最高的原則,佛在本經教導我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此義深廣無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都不著相。本經前面教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於世法佛法皆不要執著,不要放在心上。不取於相是「修德」,如如不動是「性德」;若沒有修功,如何見性?我們用『不取於相』的方法,證『如如不動』的真心。這是佛教導我們從初發心直至成佛,修學的指導綱領。

5、宇宙人生是夢幻泡影

我們起心動念、妄想、執著,都是著相、取相。為何要不取相,不著相?

本經末後,佛以四句偈解答這個問題,說明其所以然的道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就是「有生有滅」之法。一切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都是有為法。我們若冷靜觀察,幾乎六根所接觸的全是有為法。如果諸位讀過唯識,講起來就更方便。唯識入門的《百法明門論》,天親菩薩將一切法歸納成一百大類。實在講,百法即是無量無邊的世出世間一切萬法之歸納,又可分為五類。

第一類是「心法」,有八種,稱八識、八心王。第二類是「心所有法」,就是心理作用,心理現象,有五十一種。第三類是「色法」,就是物質,有十一種。我們六根所接觸的外境,眼所見的、耳所聽的、身所感觸的、舌所嚐的、鼻所嗅的,所有一切境界都用「色」作代表。第四類是「心不相應行法」,就是現代哲學所講的抽象概念,共二十四種。以上合計九十四種,都稱為「有為法」。第五類是「無為法」,有六種。『一切有為法』就指這九十四種,包括世間與出世間的一切法。世間是六道;出世間是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六道、十法界都不出此範圍。所以,不但世間法如夢幻泡影,四聖法界也是如夢幻泡影,這才教我們世法、佛法皆不能住,也不能取。若住佛法,取佛法,也錯了。這首偈的比喻有六個字,『夢』是總喻。不但人生如夢,天人也如夢,十法界中的佛菩薩還是如夢。你若當真,就錯了。

何以有十法界依正莊嚴這麼大的差別?

經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是講佛菩薩、十法界或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六道輪迴是以「有為法」而有差別。四聖法界,從法身大士,圓教初住到妙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是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的。由此可知,六道、十法界,是以有為法而有差別的。有為法就是「因緣果報」。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為什麼說「因果不空」?

因是能變,十法界依正莊嚴是所變的果報。起心動念都在造因,都在造作。別說語言、動作,動個極其細的念頭,就已經造作了,佛以『夢』作比喻。夢裡有這些事,也有現象,但是夢中的事與相都是假的。如果我們能把一切法都看成夢、幻、泡、影,就不造業,心就定了,就清淨了。定能生慧,『信心清淨,則生實相』,自性的性德自然流露,日常生活中才得真實受用。

『幻』喻虛空。虛空如幻,不是真的。佛家常說「明心見性」,見性的人沒有黑暗。若見到的是一片光明,就見性了;如果睜開眼睛見到黑暗,就沒有見性,因為墮在無明裡。破無明之後,真的見到「大光明藏」。自性是光明的,迷失自性就變成一片漆黑,所以稱為「無明」。

虛空是夢中的境界。我們作夢,夢中也有虛空。醒來時,虛空不見了,所以虛空不是真的。現代科學家很聰明,也體會到虛空是有限量的;過去以為光走的是直線,現在曉得光是有幅度的。有幅度,就有差別,就不是無限大,就有範圍。所以佛用『幻』比喻虛空。

『泡』比喻世界。比喻星球很脆弱,就像水泡一樣,很容易破碎。這從現代天文望遠鏡觀察,每天皆有新星發現,也有很多星球消失了,世界不是真實的。佛在《八大人覺經》上講『國土危脆』,有什麼好爭執、計較、執著的?真的把事實真相搞清楚,自然就放下了。放下之後,那種舒服輕安、自在快樂,即使我說得出來,你們也無法想像。一定要放下,才能體會;不肯放下,永遠體會不到真正的快樂。苦是自找的,放下就有真智慧,才能清楚明白事實真相。

『影』喻身體。影不是真的,而是假的。

『夢、幻、泡、影』,一個字比喻一樣東西,說明虛空、世界、身體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每天為這個假身去造業,你說冤枉不冤枉?我們怎麼會做這種傻事!例如:在飲食上,很多人喜歡吃活的。只為了三寸舌,其實吞入喉嚨以下就不知道味道,卻要為舌味造這麼重的罪業,而且天天造,造一輩子。死了以後,到哪一生哪一劫才能還盡?這都是事實的真相,世間人不相信,迷惑顛倒。學佛最低限度,對於業因果報的理論、狀況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這一生清楚,還知道過去、未來,這不是神通。若能得幾分清淨心,自然就明瞭,不須問人。問別人是很可怕的,因為現代人講實話的很少,騙人的太多。講假話,你歡喜;講真話,你生氣,不能接受。所以,誰肯跟你講真話!這是現代人的悲哀。

『如露亦如電』,比喻現象存在時間的長短。『露』是露水,存在的時間較長,大概要幾十分鐘,太陽出來,露水就消失了。這是比喻諸法的相續相,形容存在的時間不長。一個人從出生到往生,在這個世間生活幾十年。壽命短的,二、三十年;長的,七、八十年;百歲的,就很稀有,那是過去、今生造了很多善業的果報。『電』是閃電,形容剎那生滅的相。譬如電影銀幕上的現象,從開演到結束,演了兩個小時,是相續相。

『如電』就是一張一張的電影底片。現代電影的放映機,一般是一秒鐘二十四張(鏡頭打開,放一張,關起來,再開,放第二張),速度很快,我們就被這種幻象欺騙了,以為它是真的。佛觀一切世界,十法界眾生,就是一點一點的連續相,不是真的,所以說「當體皆空,了不可得」。我們這個身體,到這裡來聽經,經過一個半小時,不曉得換了多少張底片!現在已不是原來的那一張,原來那一張早已消失了,這即是『如電』。

佛在《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剎那。彈指的時間很短,一彈指的六十分之一稱為「一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就是形容幻象生滅速度如電。十法界依正莊嚴所現的相,真相就是「剎那生滅相」。若彈指彈得快,一秒鐘可以彈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等於兩個十萬八千。電影銀幕上,一秒鐘二十四次的生滅,我們就感覺不出它是假的,何況我們現前的現象,一秒鐘兩個十萬八千次的生滅。佛講「萬法皆空,了不可得」,如是如是。了解事實真相之後,自然不造業,心自然定下來了。心定下來,才生真智慧,才能清楚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雖然世尊講剎那九百生滅,因為生滅的時間太快了,看不到生滅,所以佛又說「不生不滅」。其實是不是真的不生不滅?確實是有生有滅的;因速度太快了——「生滅同時」,故以『電』作比喻。

電的速度與光的速度差不多。光速一秒鐘三十萬公里,則一公里需三十萬分之一秒。依此類推,一公尺,一公分,一公釐,十分之一公釐,百分之一公釐,千分之一公釐,萬分之一公釐,這才能體會得佛經上講的「剎那生滅」,才懂得佛經上所謂的『不生不滅』——它的確是有生滅,因為時間太短,我們無法發現。佛在大乘經上講,能觀察到這個現象的人是『八地菩薩」。八地菩薩那麼深的定功,那麼清淨的心,這種微細的波動(剎那生滅的現象),他見到了。佛法說,十法界依正莊嚴,只是波動的現象而已。愈往高層次,佛菩薩心的波動愈微細;愈往下,三惡道波動的幅度愈大。不論是微細,或是大幅度的,真的都是億萬分之一秒速度的波動現象之相續,這才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講的話,句句真實。這個世界不真實,若將一切現象當作真實,就迷惑顛倒,大錯特錯。明瞭真相,才肯放下,不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凡事隨緣而不攀緣,決定不再幹傻事。若自以為做好事,那還不是好事。諸佛菩薩做一切事,心裡若無其事,決不會起心動念,這才是真正的行善。凡是相對的,都不是究竟圓滿的。善惡兩邊皆離,才是真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