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內湖環保站廚房外的洗手台竟是中式炒鍋鍋蓋製成的!志工利用回收中型的不鏽鋼中式炒鍋鍋蓋,拿掉中間的鍋紐,倒過來成了自然成型的洗手台,這樣有趣的創意來自松山區環保志工侯陳淑敏的生活經驗與洞悉人性的觀察力。目前內湖環保站有十個這樣的洗手台,一字排開,不僅美觀,也饒富趣味。

來來往往在內湖環保站的人都使用過這些炒鍋洗手台,但不說沒人知道它們竟是中式炒鍋的鍋蓋。四年前,在慈濟四十周年慶時,內湖環保站志工陳銘烜想重做洗手台,侯陳淑敏得知後,要陳銘烜不用花錢,並從自家工廠拿來回收的不鏽鋼中式炒鍋鍋蓋給他。

今年六十四歲的侯陳淑敏,經營廢五金生意三十多年,因為曾在南部看到有人在中式炒菜鐵鍋的鍋底底部鑽孔充作流理枱的洗手槽而觸發創意。但她認為鐵鍋易生繡不美觀,而且由於鍋底深,水嘩啦嘩啦的流,不節水,於是腦筋動到自家經營的廢五金生意。

侯陳淑敏解釋,「不鏽鋼材質才能保持洗手台乾淨美觀」,她將這個創意告訴陳銘烜,陳銘烜如獲至寶,於是再請做電錶箱和做鐵工的志工加工,合力將鍋蓋洗手台固定在牆面上,裝上水管、水龍頭流量控制閥就大功告成。

「這樣不但有創意又環保」,陳銘烜表示技術都是來自自家的志工,所費僅是些微的材料錢,他並希望把這樣的創意與做法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而為什麼是用鍋蓋,不是鍋子?侯陳淑敏還另外有想法,她說:「鍋蓋因為淺,人們在洗手時不敢把水龍頭開得太大,以免水花濺濕身體,自然會把水龍頭轉小一些,這樣就能省水。」利用人類心理自然達成節水目的,讓人不禁讚嘆她細膩的心思。

這是老阿嬤的智慧,早年物資缺乏時,必需想方設法利用身邊有限的物質充作他途,以便利自己的生活。侯陳淑敏是白手起家的生意人,當年邊做邊學,對很多回收資源的特性與功能瞭若指掌,也成了她廢物利用的最佳來源。不同於現在的年輕人,凡事「商業考量」、「用買的就好」,生意人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同時扼殺了我們的創意,並為文明的社會帶來更多不文明的垃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