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印光大師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印光大師

又永明禪師,為修行人確示要道,開出四料簡。()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此永明四料簡,乃大藏之綱宗,修持之龜鑒。先須認准如何是禪,如何是淨,如何是有,如何是無,然後逐文分剖,則知字字的當,無一字能移易。禪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即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即無能無所即寂即照之離念靈知,所謂純真心體也。淨土者,即信願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淨土,自性彌陀。)有禪者,即參究力極,念寂情亡,徹見本來面目,明心見性。有淨土者,即真實發心,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禪與淨土,是約教約理。有禪有淨土,是約機約修。一理一事。理雖如是,須如理起行,行極證理。務使實有諸己也。倘參禪未悟,或悟而未徹,皆不得名為有禪。倘念佛而無信願,或有信願而不真切,悠悠忽忽,敷衍故事,或行雖精進,而因地不真,心戀塵境,乃至求來生富貴,生天求樂,皆不得名為有淨土。

  (一)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者。其人徹悟禪宗,明心見性,又複深入經藏,備知如來權實法門。而於諸法之中,惟以信願念佛一法,自利利他。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辯才,邪魔外道,聞而喪膽,如虎之戴角。有來學者,隨機說法。應以禪淨雙修接者,即以禪淨雙修接之。應以專修淨土接者,即以專修淨土接之。無論上中下根,無一不被其澤。豈非人天導師歟。至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彈指頃,花開見佛,證無生忍。即最下證圓初住,能現身百界作佛,故曰,來生作佛祖。 

  (二)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者。其人雖未明心見性,卻是決志淨土,求生西方,志誠念佛,感應道交,定蒙攝受。力修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亦皆蒙佛化身前來接引。非萬修萬人去乎。既生西方,見佛聞法,雖有遲速,然已高預聖流,竟不退轉,漸證聖果。則其開悟,可不待言。故謂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三)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者。其人雖略識心性,而見思未盡。直須磨厲淨盡,至於無余,則生死方可出離。若一毫未斷,六道輪回,依然難逃。生死海深,菩提路遠,即便命終,歸途莫測。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謂耽擱也。陰境者,中陰身境,即臨命終時,現生及曆劫善惡業力所現之境。眨眼之間,隨其業力,便爾受生,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故曰,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四)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其人既未徹悟,又不求生淨土,悠悠泛泛,修諸法門。(非指埋頭造惡不修行者。)既不能定慧均等,斷惑證真。又不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以畢生修持功德,感來生人天福報。現生既無正智,來生即隨福轉。享福愈大,惡業愈多。既造惡業,難逃果報。一息不來,即墮地獄,償其夙債。所謂鐵床並銅柱是也。如是造業之人,譬如慧日,盲者不見。雖有諸佛菩薩垂以慈悲,以彼惡業障故,不能獲益,永劫受苦。故曰,沒個人依怙。

夫一切法門,專仗自力。淨土法門,專仗佛力。一切法門,惑業淨盡,方可了生死。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即預聖流。又佛在世時,眾生色心業勝,依仗自力,或可證道。今當末世,根劣障重,知識稀少,若捨淨土,無由解脫。永明禪師恐世不知,故特舉料簡以示來茲。誠迷津之寶筏,昏衢之明燈也。

(三編卷四淨土法門說要)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很多人知道這句話,無論是學佛的還是不學佛的。

我就在各種場合聽見過別人說這句話,甚至,在酒桌飯局上也有人以此為由,勸人喝酒.吃肉。但這句話,真實的含義是什麼呢?是「喝酒吃肉沒關係,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嗎?

聖僧濟公說過「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但我們很多人不知道後面還有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而且,還說過「學我者下地獄,謗我者上天堂」。

印光大師關於聖僧濟公喝酒.吃肉.曾有過這樣的開示:「道濟禪師,乃大神通聖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顯不思議事。其飲酒.食肉者,乃遮掩其聖人之德,欲令愚人見其顛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則,彼便不能在世間住矣。凡佛菩薩現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絕不顯神通。若顯神通,便不能在世間住。唯現作顛狂者,顯則無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飲酒.食肉也。世間善人,尚不飲酒.食肉。況為佛弟子,要教化眾生,而自己尚不依教奉行,則不但不能令人生信,反令人退失信心,故飲酒.食肉不可學。彼吃了死的,會吐出活的。你吃了死的,尚不能吐出原樣的肉,何可學彼吃肉?彼喝了酒,能替佛裝金,能將無數大木,從井裏運來。汝喝了酒,把井水也運不出來,何可學他?《濟公傳》有幾種,唯《醉菩提》最好。近有流通者,雲有八本,多後人敷衍之文。《醉菩提》之若文若義均好,所敘之事,乃當日實事。世人不知所以然,不是妄學,便是妄毀。妄學則決定要墮地獄。妄毀則是以凡夫之知見,測度神通聖人,亦屬罪過,比之學者,尚輕之多多矣。見其不可思議處,當生敬信。見其飲酒食肉處,絕不肯學,則得益不受損矣。祈洞察是幸。」

《一代高僧——印光大師》中《第七日論大妄語罪及佛大孝與致知格物老實念佛等》,有這樣的開示「又有一類人說,我之食牛羊雞鴨等肉,為欲度脫彼等耳。此說不但顯教無之,即密教亦無之。若果有濟顛之神通,未為不可。不然,邪說誤人,自取罪過,極無廉無恥之輩,乃敢作是說耳。學佛者,須明白自己之身分力量,不可妄自誇大,至囑至囑。梁時,蜀青城山,有僧名道香,具大神力,秘而不露。該山年有例會,屆時眾皆大吃大喝,殺生無算,道香屢勸不聽。是年,乃於山門掘一大坑,謂眾曰,汝等既得飽食,幸分我一杯羹,何如。眾應之,於是亦大醉飽,令人扶至坑前大吐。所食之飛者飛去,走者走去,魚蝦水族,吐滿一坑。眾大驚畏服,遂永戒殺。道香旋因聞志公之語,當即化去。須知世之安分守己者,一旦顯示神通,當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煩惱耳。否則須如濟公之瘋顛無狀,令人疑信不決,方可。」

我們沒有聖僧那樣的本事,就不要拿他的話來作為自己喝酒吃肉的理由,更不要拿他的話來勸別人喝酒吃肉。想到這句話的時候,多想想後面的的兩句,以及這句話的真實含義。斷章取義,只會害人害己。不要讓「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成為喝酒吃肉的理由。

《一代高僧——印光大師》中《第七日論大妄語罪及佛大孝與致知格物老實念佛等》,有這樣的開示「又有一類人說,我之食牛羊雞鴨等肉,為欲度脫彼等耳。此說不但顯教無之,即密教亦無之。若果有濟顛之神通,未為不可。不然,邪說誤人,自取罪過,極無廉無恥之輩,乃敢作是說耳。學佛者,須明白自己之身分力量,不可妄自誇大,至囑至囑。梁時,蜀青城山,有僧名道香,具大神力,秘而不露。該山年有例會,屆時眾皆大吃大喝,殺生無算,道香屢勸不聽。是年,乃於山門掘一大坑,謂眾曰,汝等既得飽食,幸分我一杯羹,何如。眾應之,於是亦大醉飽,令人扶至坑前大吐。所食之飛者飛去,走者走去,魚蝦水族,吐滿一坑。眾大驚畏服,遂永戒殺。道香旋因聞志公之語,當即化去。須知世之安分守己者,一旦顯示神通,當即去世示寂,以免又增煩惱耳。否則須如濟公之瘋顛無狀,令人疑信不決,方可。」

有蜀人,在京謁志公。志公問,何處人。曰,四川。志公曰,四川香貴賤。曰,很賤。志公曰,已為人賤,何不去之。其人回至青城山,對香述志公語。香聞此語,即便化去。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光大師開示

有一天,印光大師收到一位周頌堯居士的來信,信的內容是這樣的:「我有一個疑問,想請求老法師慈悲開示。弟子吃素念佛已經多年。佛經中說:信佛之人,為十方三世諸佛之所護念,天龍八部、大力神王常擁護。以前所造的惡業,也會漸漸地消滅,縱使有怨親債主,也不能危害到我們。我相信這決不是虛妄之言。

今年三月間,我接到一位親戚從上海寄來的訃聞,死者張老太太是一位非常虔誠的佛教徒。吃素二十多年,常去道場聽經。平日喜歡勸人念佛、吃素,心地非常慈悲,且常作善事。沒想到,有一天他送素菜去給某位師兄,在馬路上行走,卻被汽車撞死。我聽到這樣的消息,心中非常地驚訝惶恐,到現在還是感到疑惑無法理解,就連平日我們一起念佛的居士,聽到這樣的消息,也都感到非常地不安。

所以我特別寫這封信,懇求老法師開示,告訴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還有,這位老太太臨命終時受到這樣的痛苦,能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請求老法師把這樣的道理說個明白,可以使大家安心地念佛,不再懷疑,非常感激您!」

印光大師閱完來信,提筆回覆:

「接到你的來信,知道你對於佛法的道理,尚未真正的明瞭。我們從無始以來所作的惡業無量無邊。《華嚴經》說『如果我們所造過的惡業有體積或形狀的話,那麼即使像十方虛空這麼大的空間,都裝不下。』我們必須知道,一個人如果以真誠心去修持,便可以轉業。他可以把未來世嚴重的果報轉為現世輕微的果報(重業輕報)。我們凡夫肉眼,只能看見現在發生的吉凶事情,不能知道過去跟未來的因緣果報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老太太多年的精進修行,一旦遭到慘死,也許她這個苦報,可以消滅她以前所造過本來應墮三惡道果報的惡業,而轉得生善道;或者如果她在生前,真的深信並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她也可在命終之後得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因為我們沒有神通,不敢亂猜測,說她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作善必定得善報,作惡必定得惡報。如果作善之人得到惡報,是她前世所造的惡業所產生的果報,不是現在所造的善業果報。你們見到這位老太太得到這樣的果報,心中便有造善業沒有善報,不足以行善的想法,這是錯誤的邪見,所以你們才會覺得驚恐懷疑。這樣的邪見,其實跟沒有學佛的人沒有兩樣。

假如真正相信佛所說的話,一定不會因為發生這樣的事,而對佛法產生驚恐懷疑。因為關於因緣果報的道理,是重疊無盡的。今天種下的因還未產生果報,但以前所造的業成熟了,就馬上產生果報了。就好像種稻子一樣,先下種的人先收成;又好像欠債一樣,有權勢、有權力的人可以先討到錢。明白這些道理的人,不管遇到什麼境界,一定不會懷疑因緣果報有誤,或懷疑佛法不實。如果不知道因緣果報的道理複雜,而產生懷疑,那是因為還沒有具足正知正見。如你所說,念佛的人有三寶加被,龍天護佑,這是一定的道理,不至於有所虛妄懷疑。然而,把未來世嚴重的果報轉為現世輕微的果報,這樣複雜的道理,我們就不可得知了,所以不免有這種不合理的疑惑產生。

從前印度有一個戒賢論師,德高一世,名震印度各國。但卻因為他以前所造的惡業,所以生了很嚴重的病,他的病讓他非常痛苦,幾乎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因此想要自殺。後來感得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現身,勸他說:『你從前曾多世作為國王,惱害眾生,本來應當長久墮入惡道之中。現在因為你弘揚佛法,所以以人間的小苦,消滅長久墮入地獄的大苦,你應該忍耐。』不明白因緣果報的人,都會說戒賢師不是得道高僧,才會生如此嚴重的病!或者有人也會說:『像這麼有修行的人,都會得到這麼嚴重的病,佛法還有什麼靈感跟利益呢?』沒有善根的人,就會因此而退道心;又或者看到造惡業之人,得到善報,同樣也對因緣果報起了懷疑。殊不知其實這都是前世所造的因,而後來得到的果報。既然作善的人可以把未來世嚴重的果報轉為現世輕微的果報,當然也有些造惡的人會把現世輕微的果報轉為未來世嚴重的果報。這些因緣果報都是複雜而難以說明的,祈望你能明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光大師開示抄經的方法

(開示之一)

寫經要至誠恭敬,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又必須仔細校對,避免錯誤。如果寫錯,要另外重新寫過,不可以挖掉錯誤的地方,用修補的方式重寫,以免將來修補之處因黏性退化而產生脫落的現象,仍看不清楚正確的字。寫一句要校對一句,寫一行校對一行,一頁寫完了,整頁再校對二、三次,這樣才可以做到完全沒有錯誤。如果寫錯了,不願意再重新寫過,那就在錯字的地方點一筆,在旁邊寫下正確的字,千萬不要用塗改修補的方式。

(原文見《印光大師文鈔三編上》頁480

(開示之二)如何抄經?

印光大師與陸稼軒居士書

昨晚鶴年居士,持來莊居士所書法華經。見其筆法堅勁精秀,不勝欽佩。但其用筆,猶有文人習氣。於流通法道,似有未合。如俗體帖體變體等,則有從俗之弊。又有執泥古體,如魔作磨,懸作縣,瑪瑙硨磲作馬腦車渠,陣作陳等,則有違時之失。如必曰悉依古文,即時行正體,皆不堪用。則字字皆須更換,無一字可用矣。

楊仁山破泥古者曰,字須遵時,何必泥古。如必欲從古,且請先從人入二字改起。古人字作(),入字作人。如人入不能改,則餘字何須特改。且古體亦非當日蒼頡所制之字,不知幾何變更,方成此體。君既好古,宜從蟲文鳥書為正體,則吾無由置喙矣。否則畢竟為無事生事,勞而無功。生今反古,聖有明訓。如莊居士志在流通,當一掃文人習氣,字字遵時。凡諸破體俗體等,一概不用。俾一筆一畫,皆可為法。則刊而傳之,令見者聞者,發起信心。光雖固陋,當為序贊。此本且請保存家中,以為後世子孫作遺念可也。又凡書經,中縫必須書經名卷數頁數,俾閱者一目瞭然。即紛亂亦不難整理。何可不依此法,以致後遇不通佛法之人,便成顛倒錯亂之咎。祈將中縫宜書之字,按頁補足。則書經功德,方堪圓滿矣。光目力不給,兼以略無閒暇,未能逐一齊閱。其中有三四字,隨便標出。余未閱者,不能知也。

憨山老人開示寫經

示惺初元禪人書經

性元禪人。來參匡山。老人字之曰惺初。發願書寫大經。老人因示之曰。出家修行。佛說方便多門。固在各各發心何如耳。第一向上參禪。求明自心。志了生死。次則深窮教海。志願宏通。護持正法。續佛慧命。又次則深厭生死。專心淨業。願生西方。此皆理行。為最上者。若夫事行種種。至於書寫經典。乃六種法師之一。是佛稱讚者。故法華說持經法師。現世肉身。得六根清淨。此豈事行可擬哉。且云。舉手低頭。皆已成佛。此稱性之行。又豈可以描抹點畫致耶。老人昔住五臺。曾刺血泥金。書寫華嚴大經。每於書寫之中。不拘字之點畫。大小長短。但下一筆。則念佛一聲。如是點點畫畫。心光流溢念念不斷不忘。不錯不落。久之不在書與不書。乃至夢寐之中。總成一片。由是一切境界。動亂喧擾。其心湛然得一切境界。自在無礙解脫門。乃至一切見聞。無非真經現前。以此證之。則書經之行。妙在一心不亂。又豈若童蒙抹硃。便以書經求功德耶。禪人試以此行。如是書寫。如是受持。似有少乃相應。若以描寫為妙行。博名高為求供養之資。則又不若尋常粥飯。為無事僧也。勉之。

附:《憨山大師年譜》記載大師是這樣抄經的

憨山在五台山入定發悟後,智慧大增,文思敏捷,於三十三歲發願抄寫佛經,每落一筆,念佛一聲,一面寫經,一面還常接待來訪者,應答時手不停寫,與來人對談,也不妨礙手抄,且抄寫毫無錯誤。每日如此,「略無一毫動靜之相。」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一個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為根本,站在淨土法門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種信心:一、彌陀大願力:佛力不可思義,你要對彌陀本願的攝受完全要有信心,你要相信祂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拔我們;二、自性功德力:你在念佛時候,能念的那個心也是不可思義;三、你所念的佛號,法力不可思義。

修淨土的人第一個要對彌陀的本願力要有信心,我們平常也發很多願,我希望我怎樣怎樣,但是我們發的願平常很難實踐!因為我們沒有資糧,沒有福德智慧來加持這個願,所以我們平常發的願叫做空願!在整個佛法中,一個咒願力要產生力量,要兩個力量加持,一個是三昧力,一個是法身力。

經論上的公案說明一個成就四禪的人,他的咒願力能夠讓一個國家十二年不下雨,但是這種三昧力是生滅的,有它的時間性與空間性,而佛的法身所產生的咒願能夠遍十方眾生!

我們聽聽阿彌陀佛發的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彌陀大願當中最重要的第十八願。

身為一個佛陀在祂清淨法身當中,對十方的眾生宣佈,哪一個眾生臨終憶念我的聖號十念,我一定現前來救拔你!當祂宣佈的時候,這股力量就開始存在法界當中,隨時跟我們感應道交。

所以我們經常說「深信諸佛皆充滿」,也就是說彌陀的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相信在宇宙當中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就是彌陀的本願力,這是能應的!

第二、我們要建立名號的功德力:法身的加持必須要有因緣的引導,彌陀的法身是遍一切處,但是我們凡夫有所得的心怎麼跟法身接觸?這當中要有個橋樑!我們眾生的心是個苦惱的心,彌陀的願力是清淨莊嚴的大業力,中間必須要有個橋樑來作引導,這個橋樑就是阿彌陀佛聖號,所以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沒有這個名號,你說我不念南無阿彌陀佛,法界的加持力根本進不去嘛!

我們要相信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印光大師說佛號有什麼功能呢?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可以引導眾生的心投到阿彌陀佛廣大功德海,當中所以我們要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第三、我們要相信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我們現前能念的這一念心性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是一種清淨的心。我們的心有兩種,一種是妄想心,我們的心很多很多的生滅、得失,我們以我空觀、法空觀把得失心撥開來以後顯出那一念清淨明瞭的心性,這就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

這三種力量,我們實際修行的時候只有兩種力量,彌陀大願力與名號功德力是在一起的,名號功德就代表本願功德。所以剛開始念佛的時候等於建立兩種信心,心性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淨土傳承當中有兩派的說法,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一系的,他們在修皈依的時候比較偏重在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念佛號不可思議;可是六祖永明延壽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偏重的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議。

這兩者之間怎麼會通?如果你是一個信行人,或者以後你要去弘傳淨土法門的時候,你所看到的都是對教理不瞭解的人,你要先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對這句佛號通身靠倒。如果你是遇到法行人,你要強調自性功德不可思議,因為心是根本,彌陀的加被是增上緣,所以這兩者是根基的不同。

但是從大乘究竟義來說,應該以自性功德力為根本,以名號功德的加被當增上緣。幽溪大師講一句話值得我們去思維,他說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號究竟是什麼關係?托彼名號顯我自心!

他的心是站在現前一念心性的,現前一念心性雖然具足無量功德,但是要托彼名號當作增上緣,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這一念心本身也是不可思議,有成就彌陀功德的可能性,但是要假借名號的加持來當增上緣。

這就是我們在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念念之間成就無量光、無量壽!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信願是來自於智慧的觀照,所以蕅益大師說「真正的信願,來自於聞經達理,斷疑生信!」

是要你對經典透徹的瞭解以後,斷除你心中的疑根,也就是說你這個人對淨土法門完全都不瞭解,你就直接去念佛,就能夠信願具足,我實在不相信!你對於所皈依的境完全不瞭解,你能夠信願具足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修淨土它不是一個盲目的衝動,它是一個很真實的把整個生命真相掏開來,淨土法門所扮演的特色是什麼?很清楚的!你開始發起信心願力,所以信願是一種智慧的觀照力!

「持名為行行」,持名就是一種禪定力、專注力,對佛號專注的力量。一個是觀照力,一個是專注力,這兩股力量在整個淨土法門的功能是不同的。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我們要判斷這個人有沒有資格往生?

主要看他的信願,對佛號、淨土法門的強烈皈依心是不是具足。對於彌陀功德的皈依是決定你往生的因素!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