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法寶乘 (20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念佛的方法:這樣念上一百天,保你身體健康起來,一切內病外病都會好——南懷瑾

  念佛的方法有幾十種,今提出二、三種供大家參考。這幾種方法,多數人都可以適用,而且照這方法去做,一定可以得到好處。

  現在分述如下:

  第一種,叫做瑜伽念佛。

  就是心默念,打坐也好,不打坐也好,自己培養了清靜的心情,在那裡默念。

  念佛,思念要集中在胸膛以下,肚臍以上,差不多在心下胃上的位置,不在前面,而在中間,為什麼要在這個位置?另外有理由,不去管它。

  你總要把思念集中在這裡,耳不聽外邊,要聽這裡在念佛的聲音;眼不看外邊,要看這裡:本來看不到,好像看得到,這時心情安靜,只聽到內在的念「南-無-阿-彌-陀-佛」,字字聽到清楚,慢慢的念,而都聽得到。

  如果聽不清楚,便是心跑到外邊去了。便要重新念起,念到一字一句都聽清楚,連念到一百零八句,也都能夠聽得清楚,這樣雖沒有得定,但與定也差不多了。

  因為念到一百零八句,能沒有妄想雜念,做到一心不亂,是很不容易的。

  你盡管念下去,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久而久之,突然間念佛念停了,念不起來了,你再想念,還是提不起來。

  這時候,你感到清清楚楚,了了然然,既不散亂,又不昏沉,這時候就是定。

  此後,更需勤加練習,愈練習愈好。能做到這一步,是千難萬難的事。

  第二種念佛,為微聲念佛。

  坐著念,念的聲音只有自己的耳朵恰恰聽到,旁的人如果沒有挨得很近,是聽不到的。嘴在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字字清清楚楚,耳聽得到,眼好像仿佛也看得到。

  每連續念了十句,暫停一下再念。當念的時候,當然沒有妄想雜念,偶有妄想,這是初學的人常有的事,不去管它,還是十句的念下去。

  念了十句,休息一下再念。念時必需聽得清清楚楚,到後來連自己身體都忘記了,到了這境界,既不散亂,也不昏沉,也可以得定。因為散亂和昏沉,多半為身體所障礙。

  第三種念佛,為大聲念佛。

  但也不要大喊大叫,把氣叫開來,因為這樣不但不會得定,而且沒有好處。所以,要把聲音歸納到身的內部,一口氣一口氣地念。等這口氣念完了,閉起嘴巴,等一會兒,由鼻子吸氣,待氣吸得充滿了再念。

  這樣念上一百天,保你身體都會健康起來,一切內病外病都會好。不但如此,因為這是配合氣來念,便是無上“氣功”,所以念過一百天,把膀子一拉,可以發出勁來。

  這種方法不但內心得清靜,身體也會好。

  但要注意一點,念時絕對要用鼻子吸氣吸得飽滿,如果念得上氣不接下氣,用嘴吸氣,那不但不會得定,而且反有害處,身體會攪壞的。所以特別要注意,當氣不足,念不下去時,就得停,進行吸氣後再念。

  照這樣念法,心身才會得到益處,而且容易得定。念到最後,你不想念了,既不散亂,又不昏沉,這就是定。

  這種念法采取大聲念佛,同時會發出金剛之聲,那是念的聲音好像金石之聲,這種聲音,可以影響旁人,他們聽到了也會清靜,有這樣大的好處。

  還要注意一點:初步練習時,應當靜靜的念,嘴唇不過很輕微地動,牙齒不動,只有舌頭在彈著,氣由體內發出,這樣身體才有益處,也容易得定。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佛人不重養生,而要重懺悔消業

如果要修道,就不要重養生,而是重消業懺悔。最基本的生活方式正確就好。像廟里的睡覺,吃飯都有規律。而且守好五戒。戒律守的好,病就少。不要刻意花錢搞養生,那已經是本末倒置了。

你好好修,多念經,吃素,整個人氣場好了,根本就是容光煥發,不用你化妝。而且也化妝不出來。化妝是很濁氣,也是業障的行為。八關齋戒中就規定不能塗香花。這是對世間欲的執著。修道要滅除貪嗔癡,這個世間的男女色欲,飲食欲望都想要減少,你才能入道。

所以對學佛人來講,你不要執著于養生。第一,五戒要守好。守不好的人,自然得病。加上不要吃肉。現在多少肥胖,三高,都是啤酒加海鮮吃出來的。暴飲暴食。但有些人不吃這些,可是身體仍然是不好。因為有業障重。

我們都身體的了解實在太少了。總以為吃的好,才是營養。太把身體物質化了。像很多人,從小就吃肉,每個肉,尤其是魚類的,都有一個神識。這些神識都躲在你五髒六腑里,你想看,你身體內有多少動物神識在。而現在你單單想通過養生保養,很難。必須通過經文的力量,把體內的動物神識超度了,你病苦就減少了。

一般人都會說,學佛生病很正常。連高僧都會生病。像宣化上人,玄奘大師,晚年都是生病。但你要記得,你的病,跟高僧的病不是一回事啊。高僧是替眾生受苦而得病。像宣化上人,把佛法弘揚到美國,他用神通給人治病等。但你要知道,神通敵不過業力。這些業力會怎麼樣。你幫人了,業力就轉移你到你身上來。高僧是替眾生受苦而生病。而凡夫不一樣,凡夫是過去的惡業,錯誤的惡業造成的病。這個是惡報。

像養生學,你學一點就好了。我觀察,那些太愛養生的人,往往也是死的快。道法自然啊。養生不是養個臭皮囊。我們養生,是因為讓大家認識到身體的寶貴,用寶貴的身體來行菩薩道。這才有意義。不要拿身體去做無意義的東西,享受五欲。但你太執著于身體了,卻也成大問題了。所以禪宗才講,身體是個臭皮囊。

再講一個問題,如果業障很重。你怎麼也養不了生。本來想吃素,結果吃不了,家人也反對,或者你要幹體力活。要加班。你怎麼養生。再加上過去的惡業現前,你吃素就會沒有力氣。

所以佛門講治病就去懺悔,念經,什麼病都能好。而且能延壽。這就是我要大家背經的原因,地藏經,普門品,金剛經,法華經。多多念。要轉這個粗大的色身很快。尤其是這些經典你能背誦下來,一定可以達到自己給自己治病。其實人本來就是沒有病的。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要小看了供燈的功德,人間一盞燈,照亮地府通往善道路。

很多人對點燈的功德認識淺薄,甚至覺得點燈沒有什麼作用,只是照亮佛堂而已。只有出現障礙後,就常到地藏菩薩那裡點燈,同時頌《地藏經》,等感受到了加持力後,才會對點燈有了信心。

眾生因為業力不同,對外界環境的感受也不同。比如人在空氣可以生存,在水裡就淹死了,可是魚剛好相反。

這是可見的眾生世界,那不可見的眾生世界呢。比如說鬼道的眾生。我們白天,感覺熱,但是鬼道眾生因為業力,感覺白天很寒冷。在地獄中,乃至地府中,都是陰暗的,沒有光明的,也是鬼道眾生業力感召。那太陽光和月亮都照不亮地府。只有佛光,才能照亮。在白天點燈和晚上點燈,對鬼道眾生都是一樣的加持力。

眾生業力不同,感受的環境也不同。一碗水,在菩薩看來,是琉璃世界,在天人看來,是甘露,在人在看是水,在魚看來,是生存的環境,在鬼道眾生看來,是膿血,在地獄道眾生看來,是銅漿鐵汁。

為什麼不同,就是業力不同,色身也不同。天人、人、鬼、地獄道的眾生,因為色身不同的緣故,感召到的環境也不同。

再比如可見的,報紙報導,有一種病人,不敢曬太陽,一曬就馬上全身流血點。所以他一輩子都躲在黑暗中,甚至頭都包的緊緊的,只露出眼睛。

這就是業力導致的。我們無法想像怕陽光的人,就像無法想像一碗水在鬼道看來竟然是膿血一樣可怕。所以,只要靠佛的真實語言。

一切眾生都害怕黑暗,鬼道眾生也是如此。佛經說,日月威光所不能及的地方,那要怎麼辦?只要靠佛光,靠地藏菩薩手上明珠的光芒。

點燈,通過地藏菩薩加持力,可以點亮地府。

我們的宇宙空間,是多元的,多層次的。鬼神是第一個維次空間,天人也是另一個,佛菩薩是更高維次空間的。彼此空間不同,頻率不同,不會互相干擾。

因為頻率不同,感知的外在環境也不同。按佛法來說,就是業力不同。眾生的眼耳鼻舌身意不同,接受的外在環境也不同。

在《藥師經》中,講到生病的人,要點49盞燈在佛前,這個燈可以指引他的神識的走向。

尤其是人在往生後的49天內,都要點燈,是給中陰身一個方向。告知他他往善道去投胎。這也是點燈的不可思議的功德。

也許在人間看到的是一盞燈,但通過佛菩薩加持力,在地獄中,或者在地府裡,可能就是指路到善道的燈了。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主題:《好好念佛 成佛是大事》

釋迦本師於此五濁惡世,示現八相成道。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因眾生根機千差萬別,故佛說八萬四千法門以應群機。而其出世正說,即此淨土法門。淨土妙法,乃釋迦本師所說一切法門之外的教外別傳,十方如來同讚,千經萬論指歸。《大集經》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當今時值末法,眾生根器愈來愈劣,其餘法門皆難成就。因其他法門皆是豎出,如爬樓梯,必須一節一節向上攀登,漸次修學,方能成就。然而眾生無始以來,業深障重,多是進少退多,所以縱是多劫修行,亦難成功。唯有淨土持名念佛法門,最為簡易直捷、方便究竟。一句阿彌陀佛,無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上中下根,各行各業,人人能行,處處能念。只要具備真信切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皆能於此五濁惡世,橫出三界而往生極樂。

  淨宗大德上海下賢老和尚,為我們末法眾生住世表法九十二年。賢公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出家時,師父只傳他一句阿彌陀佛,囑其一直念去,並囑明白了不要亂說。賢公老和尚老實、聽話、真幹,依教奉行,就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一直念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明白了,但從不多說。只是遇到有緣人,方才應機施教,指點迷津。在賢公老和尚住世表法的九十二年中,就是為眾生示現將一句佛號落實在生活當中,工作當中,行住坐臥、待人處事當中。心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煩惱,見啥都說好,見啥都高興。順境不起貪戀,逆境不起瞋恚。在一切境緣中,安住實相(念佛),修忍辱波羅蜜,成就一切德行。賢公老和尚一生,身教多於言教。其不多的言教,皆字字珠璣,自性流現,義理甚深甚廣,不可思議。其中三句對弟子少有啟發,今略作淺述:

一、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

二、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

三、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

  

一、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

(一)好好念佛

  「好好念佛」,即淨土持名念佛法門之宗要「信願持名」。「信願持名」,乃往生正因。

  我們雖自稱淨業學人,然而並沒真正做到信願持名,好好念佛。是何原因?有疑。因為心中有疑惑,故不能生起真信切願、持名念佛、求生淨土之心。《彌陀要解》云:「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可見生信乃啟願導行之根本,故應從信入手。所謂信者,蕅益大師於《要解》中示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信自者,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信他者,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語,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無二言。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志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信因者,深信散亂稱名,猶為成佛種子,況一心不亂,安得不生淨土。是名信因。信果者,深信淨土,諸善聚會,皆從念佛三昧得生,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亦如影必隨形,響必應聲,決無虛棄。是名信果。信事者,深信只今現前一念不可盡故,依心所現十方世界亦不可盡。實有極樂國在十萬億土外,最極清淨莊嚴,不同莊生寓言。是名信事。信理者,深信十萬億土,實不出我今現前介爾一念心外,以吾現前一念心性實無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現前一念心中所現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眾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燈,光光互遍,重重交攝,不相妨礙。是名信理。」

  又印祖云:「所言信者,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娑婆之苦,無量無邊。總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謂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此八種苦,貴極一時,賤至乞丐,各皆有之。」「故須專修淨業,求生極樂。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蓮花化生,無有生苦。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名尚不聞,況有其實。追隨聖眾,親侍彌陀。水鳥樹林,皆演法音。隨己根性,由聞而證。親尚了不可得,何況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樓閣堂舍,皆是七寶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則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樂。至於身則有大神通,有大威力。不離當處,便能於一念中,普於十方諸佛世界,作諸佛事,上求下化。心則有大智慧,有大辯才,於一法中,遍知諸法實相,隨機說法,無有錯謬。雖說世諦語言,皆契實相妙理。無五陰熾盛之苦,享身心寂滅之樂。故經云,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也。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莫能喻。深信佛言,了無疑惑,方名真信。」

  如此信已,則應發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大願。印祖云:「既知娑婆是苦,極樂是樂。應發切實誓願,願離娑婆苦,願得極樂樂。其願之切,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又如繫牢獄之切念家鄉。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娑婆世界,一切眾生,於逆順境,起貪瞋痴,造殺盜淫,穢污本有妙覺明心,乃無底之廁坑。既造惡業,必受惡報。久經長劫,輪迴六道,乃不赦之牢獄。阿彌陀佛於往劫中發四十八願,度脫眾生。有一願云,若有眾生聞我名號,求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誓願度生。若眾生不求接引,佛亦無可奈何。倘志心稱名,誓求出離娑婆者,無一不蒙垂慈攝受也。阿彌陀佛有大勢力,能拔娑婆無底廁坑、不赦牢獄之人直下出離其中,悉皆安置於極樂本有家鄉,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又:「欲生西方,最初須有真信切願,若無真信切願,縱有修行,不能與佛感應道交,只得人天福報,及作未來得度之因而已。若信願具足,則萬不漏一。永明所謂萬修萬人去者,指信願具足者言也。」

  如是信願具足,即當提起一句佛號。印祖開示到:「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行。信願行三,乃念佛法門宗要。有行無信願,不能往生。有信願無行,亦不能往生。信願行三,具足無缺,決定往生。」故知,信願行三,乃往生資糧,資糧欠缺,便難往生。是故信願行三,缺一不可。

  由上可知,欲好好念佛,需從信願下手。信願具足,必能做到老實聽話,好好念佛。

(二)成佛是大事

  「成佛是大事」,即師父上人於《來佛三聖永思集》中所云:「輪迴路險,死生事大」。《科註》云:「世人皆共爭無關緊要之俗務,不重本身急迫之大事。不知無常迅速,生死事大。但貪名利,故憂苦萬端,無有出期。如《會疏》曰:夫物有本末,事有緩急。以辦了一大事為急先務。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而後卻出幹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花中,不落惡趣之謂也。然諸人緩於火急之事,走不急之經營。大命將盡,雖悔何益。」蓋三界猶如火宅,片刻難待,實應速求出離,永脫輪迴。

  學佛之人應明瞭自己學佛之目的。為什麼學佛?不為求人天福報,不為求名聞利養,只為成佛。如何成佛?念佛成佛。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

  往生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即是明心見性之大菩薩,即法身大士。《科註》云:「阿惟越致,此翻不退。又不退有三義:⑴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⑵行不退。除見思惑,伏斷塵沙,恆度眾生,不墮小乘地。⑶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念念流入如來果海。」以上三種不退,若在此土修持,須先斷見思惑。見惑即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思惑即貪、瞋、痴、慢、疑。見思惑斷盡,即位不退,相當於小乘阿羅漢。然後再斷塵沙惑,指微細的念頭如塵沙一樣多,故以塵沙為喻。塵沙惑斷盡,即行不退,相當於菩薩位。最後破無明,四十一品無明,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直至破盡最後一品生相無明,法身全顯,圓證涅槃三德,證入常寂光土。如此漸次修學,如爬樓梯,須一節一節攀登。然而此土障緣眾多,修行艱難,故多是進少退多,久經長劫,亦難成就。

  但此淨土法門,凡夫可帶業往生,橫生圓超,不可思議。《科註》云:「凡往生者,不再墮凡地,是證位不退。極樂國土,唯一佛乘,故不墮於小乘,是行不退。既生同居,即同生上三土,圓修圓證,於此土中,必破無明,顯佛性,而證念不退。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一生成佛。」極樂世界依正主伴,一一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雖有四土之名,實無四土之實。只要往生極樂世界,便得彌陀本願威神加持,皆得三不退。智慧神通不可思議,一切受用無不自在。觀音勢至諸大菩薩同為伴侶,手拉手肩並肩,同聞彌陀廣宣妙法。「不起於座,能成一切佛事。」圓修圓證,一生成佛。

  故,念佛往生極樂世界,則大事辦矣。

(三)其他啥都是假的

  「啥都是假的」,即「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亦即《金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印祖云:「須知世間萬法,悉皆虛假,了無真實。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熱時焰,如乾闥婆城(梵語乾闥婆,此云尋香,乃天帝樂神。其城乃幻現非實,世俗所謂蜃樓海市即此也)。唯自己一念心性,亙古亙今,不變不壞。雖不變壞,而常隨緣。」

  師父上人云:「現代的量子力學家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物質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物質從哪來的?是從念頭在高頻率波動產生的幻相,不是真的。甚至於科學家說,世間根本就沒有物質這個東西。」「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有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有這麼多念頭。我們把它換算,現在我們用秒做單位,一秒鐘有多少個微細念頭?一秒鐘可以彈指七次,三十二億百千念再乘七,可以換算出來二千二百四十兆次,一秒鐘。一秒鐘裡頭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個念頃,這是微細的念頭,這種微細的念頭頻率太高了,我們沒有概念。它在哪裡?就在現前,所有物質現象、精神現象都是在這個高頻率之下產生的。」「這個頻率,佛經上的名詞叫業相。業就是動,不動就沒有業了。我們心一動是意業,意在造業;口動是言語,口在造業;身動是身體在造業,身語意三業。我們的造業從來沒有停過,一念頃都沒有停過,念念都在造業,三業統統有。我們迷失了自性之後就墮落在輪迴,輪迴住多久了?住了無量劫,沒出去過。出去之後,他再不會回來,這是假的不是真的,像作夢一樣」,「夢醒過來,夢中境界痕跡都沒有。」「所以佛在《金剛經》上給我們說真話,「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念念不住,這就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真相。」

  聽師父上人講經我們明瞭,六道輪迴,十法界依正莊嚴,皆從我們一秒鐘二千二百四十兆個念頭變現出來。無論善念、惡念,皆在製造六道輪迴。只要有念,就不能出離。怎麼辦?念佛。念佛即是直接從念頭下手。師父上人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馬上阿彌陀佛。」因念佛是淨念,所感果報,即往生極樂世界,故用阿彌陀佛取代妄念。如是念念相續,妄念不入,久久自得一心。不但當下即得利益,不被凡塵所繫縛。臨命終時,亦感佛接引,往生極樂。

(四)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

  賢公老和尚此句「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不僅盡括釋迦如來及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一切經法,更一語道盡諸佛如來出世之真因,「唯說彌陀本願海」。又此句具足《無量壽經》中之三個真實。「好好念佛」即住真實之慧,「成佛是大事」即得真實之利,「其他啥都是假的」即示真實之際。此三真實,又圓具涅槃三德。真實之慧即般若德,真實之利即解脫德,真實之際即法身德。故知此句「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亦圓具涅槃三德。其義弘深,不可思議。然而此句之歸宗,即是一句阿彌陀佛。

  又「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此句亦成為賢公老和尚九十二年住世表法之總結。老和尚不僅自己一生將此表演得淋漓盡致,更將此句箴言勸導一切有緣眾生。我等亦應向賢公老和尚學習,牢記此句,依教奉行,自利利他。

二、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

  此句之重點,即「心」、「專」。心專,即經中「制心一處」,即大勢至菩薩所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亦即師父上人常勸導學人之修學方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賢公老和尚大慈大悲,用九十二年時間,為我們表演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就此一句佛號,念至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此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亦即經中「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之證明。故賢公老和尚說:「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只要心專,無事不辦。

  師父上人云:「海賢老和尚就是把心放在阿彌陀佛這一處,他能夠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沒有別的巧妙,就是制心一處。」「佛經裡頭有故事,世尊曾經叫國王做實驗,在這個很熱鬧的活動當中,找一個死囚來做實驗,叫這個死囚頭上頂一盆水,告訴他:從這個街頭走到街尾,能夠一滴沒有灑出來就赦你無罪,就放你了;如果滴了一滴下來,馬上執行砍頭。這個囚犯聽了之後,確實這一盆水從街頭走到街尾一滴沒漏。國王問他:那些唱歌跳舞的,你有沒有看到?沒看到;有沒有聽到?沒聽到。為什麼沒有聽到?我的心只想到水一滴不能滴下來。他的心就在水上,外面境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所以海賢老和尚常說,「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這心要專一,專注。」「我們功夫不得力,原因在哪裡?沒有專注,我們是用散亂心在念佛、散亂心在聞法,心不能凝聚成為一心。」

  印祖云:「至於念佛,心難歸一。當攝心切念,自能歸一。」又「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都攝六根者,即是念佛之心,專注於佛名號,即攝意根。口須念得清清楚楚,即攝舌根。耳須聽得清清楚楚,即攝耳根。此三根攝於佛號,則眼決不會亂視。念佛時眼宜垂簾,即放下眼皮,不可睜大。眼既攝矣,鼻也不會亂嗅,則鼻亦攝矣。身須恭敬,則身亦攝矣。六根既攝而不散,則心無妄念,唯佛是念,方為淨念。六根不攝,雖則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紛飛,難得實益。若能常都攝六根而念,是名淨念相繼。能常常淨念相繼,則一心不亂,與念佛三昧,均可漸得矣。」

  又師父上人詳細開示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落實在十念,印光大師的十念法,印光大師念到一心不亂就用這方法。它的特點,一個是記數,一個是反聞,就是聽自己念這句佛號,自己聽這個佛號,聽自己念的佛號,字字句句聽得清楚,記得清楚。記,就是從一到十,然後再從一到十,不要十一、十二,二十一、二十二,這樣不好,這樣搞亂了,就記十句,十句這是第幾句,清清楚楚。你一天念一萬聲,也是從一到十、從一到十這樣記法,不要用念珠,心裡頭記。十句記不下來,記五句,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樣記法;再記不住的時候就用三三四,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記得很清楚,聽得很清楚,這就對了。而且特別主張默念,不要念出聲音。不要念出聲音有沒有聲音?有,別人不知道,自己知道。自己耳朵把這個能量集中向裡面聽,聽我自己念佛的聲音,不要聽外面的。意念集中之後,外面聲音聽不見,為什麼?你那沒有注意力。我們常講注意,注意什麼意思?眼見色,注意看,意是意識,意識是分別,第六是分別,第七是執著,注意就是把第六意識注進去分別它,把末那識放進去執著它。執著生煩惱,貪瞋痴慢疑是執著。通過分別,這個我喜歡它,那個我討厭它,喜歡的我想擁有,喜歡擁有就是執著,不喜歡的我把它丟掉,那也叫執著。能不分別、不執著是功夫,用什麼方法修這個功夫?用念佛的方法,就是要記數、要聽。意識心活動範圍非常大,頻率非常高,很不容易控制,這句佛號把它管好,叫它集中起來專門聽自己念佛號的聲音。默念,沒有念出聲,沒有念出聲還是有聲音,外頭人不知道,自己很清楚。聽得清楚,記得清楚,容易得一心不亂,容易得念佛三昧,這叫會念佛。印光大師用這個方法,而且給我們說,用這個方法念熟了,沒有一個不往生。」

三、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

(一)「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即佛。

  「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根者,根本、本源,即法界、本體、真如、自性......。「阿彌陀佛是根」,指阿彌陀佛即是法界本體,真如自性。又根者,生發義。《無量壽經易解》云:「根是譬喻,可以生長善法的意思。」故一切善法皆從此根(即阿彌陀佛)流出。《科註》云:「故知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出,復又會歸此法界也。」實顯阿彌陀佛,名具萬德。阿彌陀佛,名召萬德。

  「阿彌陀佛」者,梵語,「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佛」翻作覺,具云無量覺。又《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有十二別號,亦號無量壽佛、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等等。阿彌陀佛常以無量壽、無量光做代表,無量壽表時間,無量光表空間。《彌陀要解》云:「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是故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故知阿彌陀佛即是法界本體,即一切眾生之本覺理性,本妙明心。又《要解》續云:「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科註》謂:「由上可見,彌陀名號即法界體,故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又名號即眾生之本覺理性,起心念佛,是為始覺。今所念之佛,正我本覺。故云持名即是始覺合本。是故念念相應,而念念即佛。」彰顯淨土法門念佛成佛之無上妙諦。

  師父上人云:「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這句話意思很深很深,真正把根找到了。」「根不能一時一刻離開,把這個根照顧好。」故知,「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即「是心是佛」。「把這個根照顧好」,即「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故是心即佛。

(二)他力妙法,托彼顯此,自他不二

  又,賢公老和尚說:「阿彌陀佛是我老和尚的根」。此正妙顯他力法門,即經中「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即「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深顯賢公老和尚全仗佛力,仰靠阿彌陀佛,靠倒阿彌陀佛之心。

  印祖云:「念佛一法,乃仗佛力出三界,生淨土耳。」「仗佛誓願攝受之力,自己信願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於現生,往生西方。」《科註》云:「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淨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彌陀無上果覺,作為眾生因地初心,因達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同時,感應難思,此又是他力之妙用。」「是以具縛凡夫但能信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深信此兩個有字,切願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願,逕登不退。」

  又此淨土法門,雖是全仗佛力,但非離本心,乃是以他力而顯自心。《科註》云:「應知他力,亦是自心。自他不二,自他宛然。因他力而顯自心,從有念以入無念,正是本法深妙處。是故《彌陀要解》云: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起信論》云:自佛他佛,總成戲論。人我兩忘,自他不異。諸佛法身,湛然常寂。以本願故,感應道交,即自即他,無虛無實,唯一真如,周遍法界。眾生依於業緣,幻有分段。如居屋下,不見天日。念力誠堅,幻緣斯淨。如撤屋蔀,天日豁然。任運往生,還同本得。」淨宗之妙,全顯於此。

  由是深感,淨土法門,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阿彌陀佛大悲慈父之深恩厚德,不可思議。縱是粉身碎骨,亦難報答。

  我等實應深知牢記,阿彌陀佛不僅是賢公老和尚的根,亦是我們一切眾生之根。我們應像賢公老和尚一樣,仰靠阿彌陀佛、靠倒阿彌陀佛、賴定阿彌陀佛,一切時、一切處心中念念不捨阿彌陀佛,把根抓牢,早歸自性極樂老家。

四、結語

  大慈念老於《科註》中云:「世人多慕玄妙,而不知最極玄妙祇在平常中,故云平常心是道。」大慈念老一句「平常心是道」,一語道破淨宗玄微。師父上人云:「平是平等,就是相續相,前念跟後念完全相同,沒有夾雜,沒有妄念,是我們經題上平等,就是平等心;常是不間斷,念念是平等心;這平等心的內容是什麼?是阿彌陀佛,這是道。阿彌陀佛含無量義,不止前面《彌勒發問經》所說的十念,不止!一念具足一切念,一念具足一切法,無論世出世間法都不出這一念,真妙,玄妙到極處。所以念老說世人多羨慕玄妙,而不知道最極玄妙的在平常當中。海賢老和尚表演給我們看了,我們從他身上看到,從生活上看到,從他工作上看到,從他待人接物,你細心去品味,真的,一點都不假。所以平常心是道。」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淨土難信今已信,又幸遇夏蓮老的《無量壽經》會集本,黃念老的《無量壽經解》,恩師師父上人的慈悲宣講,賢公老和尚的現身表法,及恩師齊老師的悲心護持,真是無比難喻之幸運。弟子實應生起稀有難遭之心,珍惜每天、每分、每秒,秉持平常心是道,抓住一句佛號,落實在生活、待人、做事之中。唯有真正往生極樂世界,方不負此生難逢之勝緣,方能真正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以上是慚愧弟子開敬的心得報告。借用賢公老和尚之三句箴言,淺述淨土法門之宗要(信願持名),持名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及念佛成佛之理論根據(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然而其義深廣無邊,難思難議。開敬根性愚鈍,習文不多,復是初初學習,所學淺薄,又缺乏真誠、恭敬、清淨之心,故不能深解義理,所述淺顯片面,深感慚愧,無地自容。文中定有諸多錯誤與不足,恭敬叩呈尊敬的恩師師父上人,諸位法師,老師批評指正,開敬歡喜接受,阿彌陀佛。

  最後以徹悟大師法語,結束此篇報告。並以此自勉,及供養一切有緣菩薩!

  修淨業者須知:

    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通途。

    二、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

    三、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

    四、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

    五、以堅持四重戒法,為入道根本。

    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

    七、以一心不亂,為淨行歸宿。

    八、以種種靈瑞,為往生證驗。

  此八種事,各宜痛講。修淨業者,不可不知矣!

慚愧弟子開敬頂禮叩呈

二O一五年七月三十日

 

文章標籤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三觀音 詳細介紹與應化事跡:

一、楊柳觀音:右手持楊柳,踞坐岩上,手持淨瓶。

護佑眾生: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應化故事:相傳中原地區民風敗壞,致使天怒人怨,旱災嚴重。觀音菩薩知道後,顯現真身,前來教化民眾,使民風淳樸,崇尚禮儀,社會井然有序,並從白玉淨瓶中取出楊柳枝,霑著甘露灑向四方,頓時天降大雨,旱災解除,人民安樂。

二、龍頭觀音:乘雲中之龍,於南海波濤之上,又稱乘龍觀音。

護佑眾生:天龍護法,吉祥如意。

應化故事:相傳南海一帶瘟神作怪,疫疾虐行,民不聊生且民風愚劣,觀音菩薩發慈悲心到南海弘揚佛法,發下「常居南海願」。海龍王第五子「狻猊」主動化為鼇龍馱乘觀音赴南海救苦救難,並隨行護法。菩薩應機說法、大化天下,使這裏的百姓安居樂業,過著太平、幸福的生活。從此,許多百姓感激觀音菩薩和龍五爺的法力庇護,都在家裏恭塑了立於波濤之上的乘龍觀音菩薩像供奉,以祈求無災無難,吉祥平安。

三、持經觀音:箕坐岩上,右手持經卷若讀書,又稱讀經觀音。

護佑眾生:學業有成,金榜題名。

應化故事:民間流傳《觀世音傳奇》中記載:唐朝年間,浙江臨安有個名叫「錢廖」的讀書人非常用功,常常趁早摸黑地看書,但應科舉考試卻屢遭敗績、名落孫山。在一次考試失敗後的返程中,忽遇狂風暴雨,錢廖趕緊跑進一間廟中避雨,只見廟堂上端坐著一尊手持經書的觀音菩薩,本已心灰意懶的他驚異天緣,受端坐讀經的觀音法像所

感悟,虔誠跪拜,回家後發奮圖強。若干年後,錢廖高中狀元。因感於菩薩恩澤,修廟供奉。

四、圓光觀音:身後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

護佑眾生:子女平安,健康成長。

應化故事:相傳閩南有一山村,人們以打獵為生,但山中有一隻怪獸經常趁人們進山打獵時到村子傷害小孩,專吃孩子的眼睛,以獲得精氣,修成妖魔。觀音菩薩知道後,便化身為小孩坐在村口的城隍廟中,當怪獸來到城隍廟時,見是一胖大的男娃,喜形於色,正準備下口之時,觀音菩薩現出身後烈焰圓光的寶像,將怪獸降伏。

五、遊戲觀音:五色祥雲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又稱三面觀音。

護佑眾生:財源廣進,生意興隆。

應化故事:相傳洛陽城內有一「魏家鏡鋪」,生意冷清,這天觀音大士正好雲遊到洛陽城內,天耳所聞魏掌櫃對佛法的誠心,特賜他一面寶鏡,並告訴掌櫃只要人們拿出三文錢,便可從鏡中照見自己的過去與來生。魏清把這個事情公佈出去之後,馬上門庭若市,大家都想一睹自己「前世來生」的情景。人們一一照過之後,大多驚疑愁苦,原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今生做的孽,來生還要償還。於是,凡是照過觀音寶鏡的人都洗心革面,一心向佛,多做善事,多行功德。後來,菩薩收回寶鏡,在眾人面前現出了法相。在惡人眼中,看到的是忿怒相,十分可怕;在平常人眼中,看到的是微瞋之相,也令人有些膽戰心驚;在善人眼中,菩薩呈現的才是慈眉善目的觀音菩薩相。因此,魏掌櫃把人們照寶鏡的錢集中起來,塑了一座三面觀音像供奉起來。從此以後,他的鏡子也賣得好了,生意也日益興隆起來。

六、白衣觀音:左手持蓮花,右手結與願印,身著白衣,處白蓮花之中,又稱白衣大士。

護佑眾生:超度冤魂,往生淨土。

應化故事:相傳中原兵亂,無辜百姓死傷無數,到處都是孤魂野鬼,不得安寧。觀音菩薩在鬼節的那天來到中原,現出一襲白衣的寶相,超度冤魂。白色蓮花代表觀音菩薩懷有純淨的菩提之心,接引苦惱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七、瀧見觀音:在高山倚岩而坐,眺望流泉飛瀑,又名「觀瀑觀音」或「飛瀑觀音」。

護佑眾生:事事順利,富壽安寧。

應化故事:相傳後唐時期某一年,浙江嘉興縣遭受旱災,地面龜裂,莊稼欠收。有位胡姓農夫貧困潦倒,老母親常年臥病在床,因為三餐不繼,胡農夫與人爭挖野菜,結果被陷害入獄。有一天,胡農夫的妻子恍惚看見一觀音斜靠山崖,坐在臨瀑布的岩石上做觀賞瀑布狀,望之既具威儀又悠閒,擦眼仔細一看卻什麼都沒有。不久她在田瀧間挖

出一尊形似所看見觀音的石像,她立即送到寺廟供奉,天天上香跪拜。不久,現觀音聖像處奇跡般流下涓涓瀑水,當年獲得大豐收。不久,胡農夫也被無罪釋放並過上了康莊生活。因觀音像出自於田瀧(湍急的水流)之間,所以稱為「瀧見觀音」。

八、蓮臥觀音:雙手合掌,在蓮葉、蓮花上作半臥姿,又名「臥蓮觀音」。

護佑眾生:身心舒適,睡夢香甜。

應化故事:相傳有幾個盜賊偷光了「眾寶觀音像」上的寶物,然後將塑像扔進了長江。金陵有個叫潘和的商人一心向佛,但身有怪疾,時常頭痛,而且每天睡不安穩。有一天夜裡,潘和夢見有人告訴他,要他去江邊撿一尊觀音像,並且送到寺廟去供奉。隔天,他來到江邊真的撿到了一尊觀音像,但是觀音法像底座已受到損傷無法直立,因此潘和將一塊石荷葉雕成蓮花寶座,讓觀音法像側臥在蓮葉之上。說來也神奇,自從安置好臥蓮觀音像後,身染怪病的潘和,不明頭痛、睡不著、坐臥難安的病,就從此不藥而癒了,而且每天睡覺都會感覺像是睡在觀音菩薩的蓮葉上一般舒適安穩。

九、施藥觀音:常為右手拄頰深思,左手放在膝上,又稱「施樂觀音」。

護佑眾生:健康無病,壽命延長。

應化故事:相傳山東登州府瘟疫盛行,許多病人不治身亡。慈悲的觀音菩薩見此情景,心中十分不忍,於是化作一個賣藥的老翁前來救治。了解病情之後,菩薩拄頰深思,發現只有藿香能救療這種疾病。於是藥翁到山中採集藿香作藥,然後到市集免費施藥治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瘟疫全部根除。後來,菩薩顯露法相,並將治療疾病的方

法傳給世人。人們為了感謝並且紀念菩薩的救命之恩,於是捐款建立寺廟,供奉觀音聖像,所塑的觀音像手裡拿的不是楊柳淨瓶,而是一棵藥草,因此稱為「施藥觀音」。常為右手拄頰深思的法相,則代表觀音菩薩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如何來拯救眾生於病痛之中。

十、魚籃觀音:腳踏鼇魚背上,手提盛魚的竹籃;或為手提魚籃的民間少婦形象,又稱馬郎婦觀音。

護佑眾生:婚姻美滿,白頭偕老。

應化故事:相傳東海之濱的金沙灘,人們身居化外,民風凶悍,不知佛法僧三寶。於是,觀音菩薩便化作一位美麗絕倫的賣魚女子,因為堅持魚只能買來放生,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不久,金沙灘上的男子,見漁婦長得實在太漂亮了,於是便紛紛跑來說親,爭著想娶她為妻。賣魚女子便以背誦《普門品》做為出嫁的條件,後來大約有一半的人通過,於是,再以背誦《金剛經》做為條件,這次通過背經的只剩下十人左右,接著再以背誦《法華經》做為出嫁的條件,最後只有馬郎一人通過,得到與賣魚女子成親的資格。可是結婚那天,新娘卻無緣無故地死了,馬郎非常難過,只好悲傷地將屍體掩埋。之後,觀音菩薩又化作一位紫衣老和尚,前去跟點化馬郎,說明那位賣漁女子其實是觀音菩薩示現的,不信的話可以打開墳墓看看。馬郎將信將疑,掘開了墳墓,裏面真的沒有屍體,只有一副黃金鎖子骨。從此之後馬郎用心弘揚佛法,附近居民也都受到了感化,大家恭塑菩薩的法像供奉,仍然是漁婦的模樣,稱之為「魚籃觀音」。

十一、德王觀音 :趺坐岩畔,右手持菩提葉,現梵王身,象徵著官祿。

護佑眾生:青雲直上,仕途無量。

應化故事:相傳唐朝年間,淮西叛亂.朝庭派兵進剿,多次潰敗。當地百姓身陷戰亂,民不聊生。當時任朝廷小吏的裴度,到觀音廟去燒香求籤祈願,觀音菩薩即現出“梵王”之身,用靈簽指點裴度平息叛亂,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裴度得勝回朝後,憲宗皇帝封爵位為晉國公,勳位為上柱國。裴度為感激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的恩德,在淮西建了一座德王觀音廟,保佑一方蒼生。

十二、水月觀音:作觀水中月形狀,以喻諸法如水中月而無實體。

護佑眾生:常逢際緣,難事巧成。

應化故事:相傳在杭州城內的河中有小孩不慎落水,情急無人相救,此刻觀音菩薩在水中顯現寶像,托起小孩,最終得救。這一切恰巧被一個叫丘子靖的畫家看到,他將觀音在水中的寶像畫了下來。後來,不少百姓紛紛前來求畫,並供奉在家中,願能救濟守護遭難者,使其吉祥平安。

十三、一葉觀音:乘一片蓮葉漂浮水上,又作蓮葉觀音、南溟觀音。

護佑眾生:消災解難,吉祥平安 。

應化故事:相傳鄱陽湖一帶常遭水患,淹沒農田,沖毀房屋。一年盛夏之時,連降了一月的暴雨,湖水暴漲,巨浪滔天,眼看就要衝毀湖堤,洪水直下,一泄千里,後果不堪設想,萬千百姓的性命系于一發之間。觀音大士救苦救難,乘一片蓮葉浮于水上,風浪遂止,洪水漸退。百姓目睹觀音真身,紛紛倒地跪拜,感恩菩薩消退水災,救助蒼生。人們還在湖中心建了一座觀音島,供奉的是觀音乘坐蓮葉消除水患時的真身法相,後人稱其為一葉觀音,以保此處永無水災。

十四、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藥傳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頸呈現青色。

護佑眾生:無訟冤屈,逢凶化吉。

應化故事:相傳有個叫賈一峰的商人夢見一首三面的青頸菩薩對他說了四句偈語:逢橋莫停舟,逢油即抹頭。鬥谷三升米,青蠅捧筆頭。賈一峰按菩薩的指點平安回家後,頭抹香油與妻子一起睡覺,晚上前來殺他的康七因聞到香油而誤殺了自己的情婦賈妻。官府懷疑賈一峰殺了妻子,要將他打入死牢,就在縣令落筆時,一群青蠅飛來抱住筆頭。縣令問明原由後,最終找到了真凶。

十五、威德觀音:箕坐岩畔,左手持蓮花,現為天大將軍身。

護佑眾生:帥軍統兵,攻堅克難。

應化故事:相傳唐太宗率軍親征高麗期間,一次與前軍將領一起察看地形時,突然被早已埋伏的高延壽軍20萬圍困。激烈突圍鏖戰中,突見天降威猛將軍為其指路,所指之處皆系敵力量薄弱處,唐太宗率軍奮勇擊斬敵將,高麗將士紛紛倒伏,唐軍殺開一條血路,突圍成功並把高麗軍被打得大敗。

十六、延命觀音:倚水上之岩,右手支頤,頭戴寶冠設阿彌陀佛之聖像。

護佑眾生:百毒不侵,益壽延年。

應化故事:相傳太倉民間流行一種怪疾,無醫可治,民可不堪言。觀音菩薩聞之,化成一位癩頭和尚前來送藥治病,剛開始百姓們都不相信,後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婆婆喝了癩頭和尚用赤怪柳煮的藥湯之後,怪病奇跡般地好了。老婆婆奔相走告,漸漸人們的怪疾痊癒了,正當人們要感謝癩頭和尚之時,觀世音菩薩顯現真身,駕雲而去。當地人們為感謝菩薩的恩德,便塑了一尊手持赤檉柳的觀音寶像供奉起來。

十七、眾寶觀音:趺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彎膝上。

護佑眾生:仙人賜富、家業興旺。

應化故事:相傳江北一帶百姓勤勞本分,可惜不懂營生,所以都非常貧窮。有一個姓萬的老漢,信奉佛法,家裏供奉一尊觀音菩薩像,此觀音菩薩的身上掛滿了很多寶貝,尊為眾寶觀音,以期菩薩保佑家道興隆,一方昌盛。萬家人每天從早到晚都虔誠的跪拜三次,其真摯之心感動菩薩。在菩薩的感應下,勤勞善良的萬家人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家道也興隆了,四方鄰里紛紛效仿,形成一帶習俗,江北家家戶戶都供奉起一尊眾寶觀音像,以求菩薩保佑,闔家興旺。

十八、巖戶觀音:端坐於岩洞中,靜思入定。

護佑眾生:慈孝義全,德行滿溢。

應化故事:相傳有個叫吳璋的孝子為了尋找母親歷盡千辛萬苦。有一次,吳璋在途中被毒蛇咬傷,生命垂危,觀音菩薩念其純孝,便現出大慈寶相,將吳璋救醒,並使他們母子團聚。

十九、能靜觀音 :佇立岩畔,兩手按一岩上,望海沉思。象徵靜慧如海,不為煩擾所動。

護佑眾生:家庭和睦,諧如魚水。

應化故事:相傳開封城有一姓張的大戶人家,張家有三位公子,相繼取回三位兒媳,但從兒媳進門之日起,就和婆婆的關係處之不洽,經常爭吵,家庭不和,吵鬧至雞犬不寧,乃至影響鄰里,引起眾人反感、生厭,搞得裏外都不好做人。觀音菩薩化作一個化緣的比丘尼來到張家,向婆媳們說了四句偈子:“靜慧如海累難修,百千萬劫化閻浮。心中常念觀自在,甘露遍灑自圓融。”張家婆媳細細品味偈子意境,經觀音菩薩點化之後,張家婆媳不再爭吵,從此相敬如賓,家庭和睦。

二十、阿耨觀音:左膝倚背在岩石上,兩手相交,遠眺海面。佛教傳說阿耨達池位於瞻部洲香山以南、大雪山以北,阿耨觀音名即由此而來。

護佑眾生:臨危救難,化險為夷。

應化故事:相傳觀音菩薩化身一個化緣和尚來到揚州地界,看到一處煤礦即將塌方,立即告訴礦工此處危險,可礦工們拿異樣的眼光看他,不予理睬。和尚又急找工頭去說,工頭怕延誤工期,對於觀音的警告很是生氣,還大罵她多管閒事。觀音一會應化為一個賣饅頭的美麗少女,對礦工喊道:“又甜又香的熱饅頭呦,免費送吃。”礦工們驚奇

這等好事,都爭相出來搶吃饅頭,剛跑出。忽聽到後面轟隆一聲,煤礦塌方了。礦工們都驚出了一身冷汗,再轉回頭來看送饅頭的少女,已不見蹤影,只見觀音菩薩端坐雲端,祥雲梵音,嫋嫋飄去。

二十一、阿摩提觀音:常乘白獅子而身放火光之像,又稱

獅子無畏觀音,為密宗所奉,表無畏之義。

護佑眾生:辟邪驅禍,家宅平安。

應化故事:相傳雲南下關和古城之間有一觀音塘,殿宇巍

峨、香煙繚繞,木魚聲聲、香火鼎盛。相傳,漢時官兵進

犯大理,觀音大士化作一老婦,用草索背著一塊大石頭在

路上與敵兵相遇,入侵兵看見了,覺得非常驚訝,心想:

這裏的老婦竟然會有這麼大的力氣,更何況是青壯年呢?

於是,敵兵不敢再犯,鳴金收兵。這就是著名的“負石阻

兵”的傳說。後人為了紀念觀音保境安民,便在大石上建

了一座觀音閣,閣內供奉觀音像。

二十二、葉衣觀音:敷草坐岩上,身穿千葉衣。古印度

東南部就有一個夏帕拉族,以樹葉為衣,婆羅門教女神

亦有此形象。

護佑眾生:種善結緣,禪定篤成。

應化故事:相傳長安有一對孤兒寡母,丈夫患肺癆去世

了,母子二人無依無靠,以乞討為生,城中開米粥鋪的

何氏夫婦收留了他們,把母子二人留在粥鋪裏幫忙,何氏夫婦還經常把每天餘下來的粥救濟那些沒有飯吃的窮人們,百姓都說何氏夫婦是大好人,一定會好人有好報。這一件件善事都被觀音菩薩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於是菩薩化身一位達官貴人,賜何氏夫婦一件碧玉如意,保佑他們生意興隆,無病無災,修習祈禱,健康長壽。相傳觀音菩薩身披一件八萬四千功德衣,把眾生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記錄下來。

二十三、琉璃觀音:又稱香王觀音、高王觀音,形象為兩手捧一琉璃壺,乘一蓮瓣浮於水上。

護佑眾生:吉星高照,絕路逢生。

應化故事:相傳開元釋教錄卷十八載,北魏天平年間,定州募士孫敬德造觀音像,常事禮拜。後為賊所引冤屈入獄,臨刑之前夜,夢一僧來,教其誦讀此經,乃誦千遍。及至刑場,三度受刀,刀折而不傷皮肉,監司怪之,遂免死,敬德夢醒大驚,朝廷第二天便將之無罪釋放。還而拜像,見觀音聖像頸項上有三道刀痕,由此而信者日眾。

二十四、多羅尊觀音:多羅意為"眼"、"瞳子",作中年女像,合掌持青蓮花,為密宗所奉,又稱多眼觀音,象徵觀音菩薩能夠觀照世間一切,無所不察。

護佑眾生:兒孫滿堂,全家歡聚。

應化故事:相傳北宋末年,朝廷為抵抗金兵入侵,四處拉丁從軍打仗,一位老阿婆,她的三個兒子都被抓去從軍,留下兒媳和孫子相依為命,老阿婆坐在家門口天天盼著兒子早日歸來,常期以淚洗面,由於思兒心切,眼睛逐失光明。觀音菩薩憐其苦難,化作一個赤腳大夫為老阿婆治好了眼病,也保佑阿婆的兒子們從戰場上平安歸來。

二十五、蛤蜊觀音:居於兩扇蛤蜊殼中,或乘於蛤蜊之上渡海。

護佑眾生:一帆風順,漁業興旺。

應化故事:相傳唐文宗愛吃蛤蜊,沿海百姓月月進貢,弄得漁民苦不堪言。為完成進貢蛤蜊數量,常要冒著生命危險下海去捕撈蛤蜊,哪怕颱風季節也要照常出海,許多漁船有去無回,致使家破人亡,百姓怨氣沖天。觀音菩薩知道人間苦難後,便隱身一隻五彩大蛤蜊內,刀不能開,摔打不碎。宮廷禦廚便拿此蛤蜊覲見文宗,文宗手托蛤蜊,蛤蜊竟慢慢自動打開,還有陣陣仙氣飄出,定睛一看,裏面竟是一尊珍珠觀音寶像,見到蛤蜊內的觀音寶像後,文宗大驚之餘,忙下旨取消進貢蛤蜊,從此漁民又過上了安生樂業的生活。

二十六、六時觀音:左手執摩尼寶珠,右手持梵策,立像,常作居士裝束。

護佑眾生:六時吉祥,事事如意。

應化故事:相傳因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晝夜六時不斷哀憫護念眾生,所以名為六時觀音。何謂六時?佛經以一晝夜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為晝三時,初夜、中夜、後夜為夜三時。又以一年為六時,正月十六至三月十五為漸熱時,三月十六至五月十五為盛熱時,五月十六至七月十五為雨時,七月十六至九月十五為茂時,九月十六至十一月十五為漸寒時,十一月十六至正月十五為盛寒時。觀音大慈大悲,於此六時之中,隨時都在護念哀憫救度眾生,所以,六時觀音法相深受民間大眾的喜愛與崇拜。《法華經普門品》中說:“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據此,六時觀音即三十三應化身中的居士身。

二十七、普悲觀音:衣端受風立像,表大自在天身。

護佑眾生:上任之初,開局順利。

應化故事:相傳北宋年間,江南一高姓男子開了一家錢莊,生意興旺,後因年高而把生意給兒子打理,自己則專心禮佛做善事。少東家因年少氣盛和處事不當,與手下夥計關係不洽,相互間矛盾叢叢、狐疑猜忌,錢莊裏天天吵吵鬧鬧、不得安寧,生意每況日下。觀音菩薩感其老店主善事之舉,化身為一夥計來錢莊上工,調和少東家與夥計間的關係。不久,錢莊少老闆和夥計們言和意順,精誠團結,錢莊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起來。

二十八、送子觀音:手中懷抱嬰兒,是中國民間流傳最為盛行的觀音菩薩化身之一。

護佑眾生:求龍求鳳,子孫綿延。

應化故事:相傳隋文帝年間,東南沿海一對熊姓夫婦結婚十二年未育,熊家為五代單傳,天長日久夫妻倆因不育而不睦,雙方皆顯要家庭,為不育事而撕破臉皮吵鬧,幾成仇家。後經人指點,熊家出資修建一座觀音院,因求子心切,塑像時就塑成了抱托童子的形象,自己虔誠朝奉,並供周邊民眾禮拜。第二年初即懷孕,並產下一男一女龍鳳雙胞胎。從此,送子觀音就在民間受到頂禮膜拜。

二十九、合掌觀音:合掌立像,示現富有商人之身。

護佑眾生:至誠合作,事業騰達。

應化故事:相傳在湖州有一對鄰居,張木匠是做木工的,陳老漢是種果樹的,可兩家屋子挨的太近,經常為了自己屋子的面積大吵大鬧,成了一對怨家,從此再不來往。觀音菩薩化作一個很有錢的商人來教化兩人,她賣了陳老漢多餘的木材,很便宜的賣給張木匠,又花錢請張木匠介紹很多親戚朋友來販賣陳老漢的水果,漸漸的兩家有了往來,以前的隔閡也都消除了,成了魚水之親,誰都需要誰,誰都離不開誰。這時觀音菩薩現出合掌法相,教化人們合衷共濟,和諧相處。

三十、一如觀音:形象為乘雲飛行空中,右手持說法印,能制伏雷電等魔擾。

護佑眾生:苦盡甘來,功成名就。

應化故事:相傳此觀音保佑唐三藏西天取經,三藏經歷饑渴、刀兵、牢獄、情愛、鬼怪九九八十一難之後仍信念不滅,誓取真經。誠心終感動菩薩,使之修性成佛,得成正果。觀音指點寓意不二為一,不異為如,是為一如,即真如之理。

三十一、不二觀音:雙手相叉或低垂,在水中立或坐於蓮葉之上,身著天衣,飄然自得地浮於水面。

護佑眾生:悟智解惑,福慧圓滿。

應化故事:相傳唐朝有位法號為“善導”的大師,潛心修佛,十九年閉關不出,一日,善導靜坐,忽從頭頂梵穴中冒出縷縷煙氣,冥冥之中感受到觀音菩薩講經說法,善導大師渾然自覺悟透佛學宗旨,創立“淨土宗”,後被尊稱為蓮宗第二代祖師。不二觀音寓意八萬四千法門,不二法門最高,而且修煉佛法要專一,不管如何修行,都不能夠摻雜其他的東西,乃能獲得真理。不二觀音菩薩德行精深,佛法無邊,能保佑眾生消災免難,福壽無邊。

三十二、持蓮觀音:手持一蓮花,站或坐在蓮葉上,多為容貌姣好的少女形象。

護佑眾生:子孫卓越,品貌皆優。

應化故事:相傳《西遊記》中,觀音菩薩教化紅孩兒時的應化身,該法相為立於蓮座之上,雙手捧持一莖蓮花。持蓮觀音,持一莖之蓮,立荷葉上,表三十三應化身中之童男童女身。持蓮觀音配童男、童女身,將純真的少男少女比喻為蓮花之花蕾,可感受到懷著純淨菩提心的持蓮觀音期待花兒盛開之心願。

三十三、灑水觀音:一手持瓶作瀉水狀,一手作法印,或持楊枝,又稱滴水觀音。

護佑眾生:甘露法水,遍灑三千。

應化故事:相傳姑蘇有數十萬百姓慘遭金兵殺害,觀音菩薩便化身一位美麗婦人前來建台誦經超度,將甘露功法水遍灑四方,讓亡靈往生樂土,保佑後世眾生不再遭此戰亂。並在河中顯示寶相。於是姑蘇人便在觀音菩薩誦經的地方,供奉一尊誦經灑水的觀音法像。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施培福

1.致富之道要能捨

佛法講為富之道就是要布施、要捨,捨才是致富之道。可是世間人說:「我這麼辛苦得來的錢還給你享受,我怎麼捨得?」啊!如此慳貪!那多餘的錢你享得了嗎?古人說:「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你一晚上還能睡一百張床嗎?那你苦死了!而且錢財放在那邊不用,也不是長久能保住喔!錢來的時候是難,去的時候很容易!你看世間人,往往今天大富,明日變成窮光蛋了,那何不趁有財的時候為兒孫趕快布施培福呢?

2.囤積東西損福報

你想有福報嗎?那就要趕快做功德,自己生活費夠用就好,多餘的錢供養三寶,東西、衣服多了就送人。當然在臺灣,不好的東西、衣服想送人也沒人要,但在泰北、非洲那些地方,想有一件爛衣服穿都沒有喔!所以還是要想辦法將多的東西布施給需要的人,否則囤積太多東西損福報啊!到死的時候,誰要你那些死人的東西?都是垃圾!

3.布施愛語結人緣

人人都能行布施:好比與人相見,給人一個微笑、說句柔和的話讚美人,這都是布施。要給人感覺你很慈祥、很自在、好安然、好快樂;不要冷冰冰的,好像人家要求你什麼,喊了你都還不理睬,這樣怎麼會有人緣!沒有人緣,有了苦難,誰來同情你?到你有事時想求人,除了菩薩,誰來幫你忙?那時再倒回頭想想,是什麼滋味?苦味!

4.平等供僧功德大

供養僧寶若能無分別心:「修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養!」能平等供養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無相而布施,功德和供養佛是一樣的,所以你們要會平等供養。不平等就有是非心,這如何攝受感化人?

5.佛徒善用錢修福

我常常有種感覺,賺錢人人會賺,拼命上窮碧落下黃泉地賺,但不知怎麼用。不知怎麼用還好,最多做個守財奴,最怕有了錢就做壞事情,那不是冤枉?佛教徒賺了錢,除了維持家庭生活、孝養父母,還要供養三寶、修一切善法,這才是會用錢。

6.成就他人讀大乘

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諦,才能求生西方上品上生。你自己沒時間讀誦怎麼辦?那就發心多印大乘經典,乃至貢獻大藏經,這就是供養法寶,如此成就人家讀誦大乘,這也是一種善巧方便。

7.倒楣有錢修善窮

世間人善財難捨,你向他化緣,他說:「噯!沒錢、沒錢,我好窮喔!比你還要窮。」叫他做善事他喊窮,到倒楣時他窮不窮?不窮喔!多少錢都拿得出來,還唯恐人家不要呢!打官司、搞人命,用了幾千萬,叫他發心善事卻捨不得,人就是這樣可憐!

8.隨力布施得實益

有好多學佛的老公公、老婆婆,不懂佛法的道理,但是他省吃儉用,只要存有一兩個錢,寺廟裡需要做功德,他隨時都可布施,有些有錢的人剛好相反。比較之下,那一個能真正的得到實益?

9.錢能布施是金龍

你有了錢能供養三寶、救濟貧窮,錢就是金龍;如果你只是把錢積聚,慳貪做一個守財奴,甚至拿錢做壞事情,那錢就是毒蛇。

10.福報留到下輩子

廣東人有個壞習慣,吃完飯碗底一定要留一點,說是要留到下輩子吃,不能把碗吃乾淨,吃乾淨下輩子就沒有了,這是邪知邪見!要使下輩子有得吃,除了對物品要惜福,在與人共事時要讓人家一點,你能讓人就是有福報,還要布施。不要以為你有勢力、你強,就搶奪人家的,那就把你下一輩子的福都損掉了!

11.財法布施貧苦人

我們三寶弟子見到貧苦可憐的人,要起悲心施捨他,同時還要教他:「你要念佛喔!」就是他不念,你念一聲「阿彌陀佛」給他聽,這樣不但財施又有法施。布施給他錢,是憐憫他的色身苦;為他念一聲佛,是令他的法身得解脫。

12.富而能捨子有福

世間說世無三代富,什麼事情都有因果的,如果你富而能施捨,就能留福給子孫。沒有三代富,這就是富而不仁,為富不仁的人,他的子子孫孫不會好的。

13.財法二施成佛道

大多數的護法弟子們,大家群策群力地共同財施,才有今天的靈巖山寺。造了靈巖山寺有什麼用?大家來拜懺、打佛七、傳戒才有地方。有財才能成就道場,有法才能引導一切眾生修行,這叫財、法兩種布施。財施使你得福報,法施使你得智慧,財法二施圓滿能令你了生死、成佛道。

14.錢為三寶是金龍(一)

在家信徒利用不堅固之財,供養三寶修堅固永久之福,這樣財就有用;出家就是一心修道了生死,有錢實在是麻煩的事情。中國佛教是大乘佛教,這條持銀錢戒能融通無礙,不過出家人手拿錢不是自己享受。如果拿錢是為自己享受,那金錢就變作毒蛇了;若是為人、為三寶,這樣手拿錢用錢,毒蛇就變作金龍。

15.錢為三寶是金龍(二)

在家信徒應該要如法取財,做生意是理所當然的;出家人有錢是否也同在家人合夥入股份、做生意呢?這萬萬不可以!那怎麼做才如法?應該向信徒募化,募化來的錢一定要用於三寶,裝佛像、印佛經、造塔廟等等,使信徒的錢財變成金龍,使信徒能植福回向西方;如果化來的錢自己享受,那地獄的大門就開著等候你

16.以法供養勸布施

出家人想做事,但自己沒錢怎麼辦?那就以法供養,講布施的道理給人聽,令他能捨慳貪而修布施,免除餓鬼之報得人天之樂,再進一步使他能得到佛法涅槃究竟之樂。但化度人首先要化度自己,自己修好、戒行莊嚴、有福德,就有龍天護持,如此對信眾說話,信眾才會敬仰、奉行。

17.乞食是施信眾福

佛陀立乞食的制度,乞食就是施福,令眾生得福。你看萬德慈尊的佛陀,根本就應受天人供養,他的福報已經多得遍三千大千世界,但他本身還要乞食,為什麼?這就是佛陀的慈悲,知道眾生苦惱、沒有福,又不會自動來施捨種福,所以大慈悲眉毛拖地,到你家來向你乞食,你供養如來一頓食,就使你消多生多劫的飢寒、貧窮之苦。

18.行布施不限錢財

布施不一定要錢財,你出力、出精神,乃至說一句好話,或見人做善事,發個隨喜心、讚歎的心,這都是布施呢!

19.慈心布施富且樂

微小的動物是最苦的,我們以慈悲心布施牠,並不會少了我們什麼,但因果確乎不可思議!你有同情心、有布施心,自然就會富有,而且還安樂。沒有同情心、慈悲心,憑你自己賺錢快不快樂?不但不快樂,還會因為你有錢帶來無限量的痛苦呢!

20.觀音慈悲不化緣

我們建道場需要這麼多錢,要到那裏募化呢?你們不要怕!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他會募化的。但你們也要發心代觀世音菩薩做一個化身,各人盡各人的力來募化。諸位不要聽到有觀世音菩薩化緣,就想:還用得著我們嗎?這樣想就糟糕了,你也是一位菩薩呀!其實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不化緣的,如果觀世音菩薩化緣,這分福德全他一個人得,那大家都不能種福了,多麼苦!所以觀世音菩薩不化緣,這些緣要我們化,要我們來修福。

21.大眾合力建靈巖

經過九二一的破壞,我們一切都在準備重建中。我們臺中念佛堂早已開工,但好事總是多磨難,這不是一年或者兩年就能做好的,靈巖山寺也不是三兩年內就能重建得好,還有臺東萬僧寺,這都是待大家來共同發心。我們要建大道場,一人發心那麼一點點艱苦的力量,卻能自利而利無量的眾生。你不要說:「我沒有力!」當然你沒有力,但因緣是創造的嘛!你沒有力,你還有親戚朋友其他的一切人,可以請他們一起來出力;現前你沒有力,大家合力就有了。一人發心功德不可思議,何況大家集聚起來的力量?

22.隨力發心建靈巖(一)

老和尚從加拿大回來,認定了:赴湯蹈火也要重建靈巖山寺!這個靈巖山寺不是一萬兩萬,也不是一億兩億所能重建得好的,希望你們各位發心。重建得好也要兩三年、三四年,希望各位在這三、四年之內隨分隨力。記住!我們趕快把這個道場重建起來,那我們打佛七、拜懺、水陸這一切都有場地。

23.隨力發心建靈巖(二)

你不要說:「現在景氣不好,大家連吃飯都成問題了,那有錢建道場?」建道場當然是要錢,但種種的讚歎、精神上的協助也是需要的,你有什麼力就出什麼力,不是教你做難得做不到的事,佛陀教我們隨分隨力發心嘛!

24.至心重建靈巖山

大菩薩發大心,希望我們也要發小心,不要以為發小心就不好意思,大飛機、大船少不了小螺絲釘喔!你不要說你沒多錢,你發至心供養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你一人當然沒辦法建道場,但你有心要重建靈巖山寺,這就是你建道場之心,希望大家各盡自己一份力。

25.專款專用建靈巖

我們重建靈巖是專款專用,這錢是專為建設寺廟的。我們臺中念佛堂多的錢可以拿到靈巖山寺,靈巖山寺多的錢就拿到臺東,還有美洲、澳洲,五大洲建設道場都要用。你們不要說:「啊!老和尚好貪心喔!五大洲都要建道場。」我就是這麼樣貪心,希望你們也同我一樣的貪。

26.為子孫建大慈航

度眾生必定要有度眾生的大慈航,我們臺中念佛堂大約可以容納萬人,如果因緣一切順利,幾年內就可以落成啟用,希望大家共同來發心。我現在建道場幫你們把錢用掉,你子子代代都好。你有錢也要好好為子子代代供養三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嘛!不要盡想著錢要留給兒女。你善財難捨,你那個錢保不住,到惡業障一來,一個大水、大火,幾十年辛苦的積蓄全部都沒有了!唯有無上的功德才是保得住。

27.慧信獨資建大殿(一)

不思議事要有不思議的人來成就!想想我們大殿是如何完成的?告訴諸位!這大殿是韓慧信居士獨資發心完成,他不是大豪富,不過同大家一樣有一碗飯吃而已。大心一發就有大福,沒有大心,雖有千千萬萬還是等於零。

28.慧信獨資建大殿(二)

慧信居士說:「我存這麼一點錢,這個錢是非常非常辛苦來的。正因為是非常辛苦得來的,所以要好好的用。」我看世間人都會賺錢,卻沒有幾個會用錢,不但不會用錢,反而拿錢找苦受,或者想:「我這個錢要留給兒孫。」但慧信居士不是這樣的看法:「我的兒孫他有福就有飯吃;他沒有福,我這個錢給他,不就害了他?」他要是個阿斗,你把大皇帝給他做,他也不像大皇帝啊!所以他看得開、看得正:「我這錢要建大殿、供養三寶,利益一切眾生!」

29.勸人布施令修福

自己沒有錢不見得就不能布施,你可以勸化你的親戚朋友嘛!人家本來不知道要修福、不知道要布施,因為你勸化他,他聽你的勸勉拿錢出來做功德,他得到福你也就有福了,這就是法施。你要知道,你勸化人家,不是向人家伸手要錢,你是教他修福報,於他有好處,這還有什麼不好意思講的呢?

30.自布施也讚布施

佛法處處都教人自己布施,也要讚歎布施;你自己布施不讚歎布施,就不能令慳貪人來修布施。你只要多讚歎布施的功德,人家自然就會修,誰不想好?所以說法是最要緊的。

明因感果

31.依靠三寶要擁護

佛法講緣生法,決定要大眾擁護靈巖山寺,老和尚才有這因緣和你們講話。兒女當然要依賴父母,父母也要靠兒女來幫忙;你們要靠三寶,但也要擁護三寶,互相都是緣起法。緣起法、因果是個網,網孔是孔孔而相連。

32.行菩薩道廣結緣

你與眾生沒結緣,即使成了佛,還是你一個,你的國土沒有菩薩;成了佛,國土有菩薩,是因地行菩薩道的時候,與眾生結緣,解眾生苦、予眾生樂。這一切談起來都是因緣、因果法,所以千萬不能想:你在這裏坐著享福,要我來服侍你啊!那是凡情,怎麼能夠學道?你沒道骨、沒道心、沒道氣,到那裏都沒有人緣,人也不會看得起你!

33.前世種福今生享

我們今天能閒閒靜靜地藉這道場來用功,是往昔之中有種這福因;沒種這福因不會感到這果,有因才有果。前生種今生得,今生種來世享受;你要把握現前,具修福慧。

34.福慧二嚴要修因

有人認為:有智慧的人決定有福報。不是喔!拿世間人來說吧!有好些人聰明得很,可是一生潦倒,衣食都成問題;有的人雖然不知什麼,但安愚守分,享癡福。諸佛兩足尊—福慧二嚴,這是從三大阿僧祇劫修來的呀!

35.福慧雙圓果自然

修行有了智慧福德,想什麼就有什麼;沒有智慧福德,想什麼都得不到。貧窮無福慧,還想什麼?富貴有福有慧,不想自然也會有,那是因果報應所得,如是因如是果嘛!

36.為人終究是為己

我們做一個人就是要為人服務,看那裏需要就無條件地發心協助,這一切說是為人,其實還是為了自己,所感的福德還是你在享喔!如果你知道為人最後得安樂的是自己,那你一切的為人即使怎樣苦惱,你都不會喊苦,見了一切人—啊!都是我的恩人,心境時時都是快樂自在!快樂是自造的,痛苦亦是各人自己所造。相反的,不能隨時和順人,則你只有自尋苦惱!

37.討債還債作兒女

誰叫你前世要騙他的錢、欠他的債,所以才生個不順心的敗家子;你前生如果多布施,就會生個還債發財、報恩興家的好兒女。

38.善惡面相唯心造

「萬法唯心造」,心裏想什麼,面相就變成什麼。心想某人對不起你,面孔就成怒目之相,多難看!心想到感恩,心情就安樂自在,那面孔令人多想再望一眼啊

39.風雨壞收有前因

農夫種田那樣辛苦,到要收成了,來一陣大風、大雨、大水,弄得連一粒榖都收不到,唉!這個因果怎麼講?因果通三世,天不會欺負人的;因為他前生沒有造福、嫉妒人家修福,到他要享福的時候就享不了。因果還有誰在驅使、掌握嗎?不是!法爾自然是如此。

40.依教奉行緣生法

「為何佛陀這樣不慈悲,還要叫我們依教奉行?他無量的福慧、功德給我們就好了嘛!」唉!佛陀那裡不慈悲你?但慈悲也不能離緣起法,所謂「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佛陀當然希望把一切福慧給我們,使我們不用修行馬上就能成佛,但那樣不合乎緣生法,緣生法就是真理。

41.感應修道無障礙

我們希望得感應,是感應有神通嗎?不是!是實事求是的求感應,感

應過去業障消除,未來道業不要有障礙。神通不是求來的,千萬不要

妄求;到你生死了,證羅漢果自然就有六通自在。

42.佛法之因不思議

有些人生來也沒有聞到佛法,自己就從心中迸出「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來。等到他見聞了佛法,聽到阿彌陀佛,「耶!在某個時候,我心中也有阿彌陀佛。」這就是佛法講的因不可思議==往昔種這個因,到時候它自然就會跳出來。

43.奉行佛法轉定業

過去造了惡業,現在如果不依佛法修持,還是在六道輪迴裡打轉,轉來轉去待惡緣一相逢,那就叫「定業不可轉」,因緣成熟了嘛!但一切法皆隨著因緣,在未遇惡緣前,只要依佛陀的言教奉行,就能轉定業而離苦得樂,這是佛法利益人的地方。

44.修學佛法知宿命

佛法裡有宿命通,宿命通一般人能不能做到?恐怕很不容易。宿命是前世,今世同前世在中間脫了節,沒因緣來連得上就知不到前世。不過佛法講「若問前世因,但看今生受者是」,看你現在的果就知道前世的因。這話說得籠統,要是得了法眼,就能觀到人前生的根機。你不是想有智慧、想有本事嗎?好好地修行,道業成就,不但有宿命通,六通都能具足。

45.積善之家有餘慶

佛法講因果,世間也是講因果,古書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人之家,你本人造善固然你能享福,你的餘蔭到下一代還是好。為什麼?你好心有好報,善人會到你家來投胎,物以類聚嘛!你是造惡業障的人,不但自己受惡報,下一代來的也是壞蛋。好的人不會投生到惡人的家裡,惡的人也沒有福報進善人之家,這是一定的,因果就是如此!

46.戀世間難得法益

如果你貪戀世間不捨,又還想得佛法的利益,那針無兩頭利喔!你一雙手能同時抓兩隻兔子嗎?沒有那回事!放不下世間,佛法的出世功德自然就少了。那要怎樣補救?供養三寶,使出家人轉法輪、了生死,你有了這個解脫之因,將來修道就能得解脫。

47.明白因果通三世

農夫種了種子沒有收成,乃至商家下了本錢,做生意賺不到錢,在因果上好像講不通,這要用佛法的三世因果才講得通。各人福德都有定數的,如果你福德因緣好,種東西就風調雨順,做生意就會賺錢。你不明白三世因果就會怪說:「啊!這個老天真是顛顛倒倒的!」這那是老天的問題?完全是自己的因果在控制著。

48.討債還債有因果

有好多人留千萬、上億的錢等著兒子來享受,這兒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福報?因為他前生錢已經交給他爸爸了。世間有說「銀錢不會走空路」,錢來來去去都是有因果的。大家也要知道,討債、還債都是有因果的,你前生放債,今生就生個還債的兒子;你前生騙人家,做事不信實,今生就生個討債鬼,因果就是如此。

49.錢財滾滾因布施

你布施,果報到時,就算你不要錢,錢好像水一直滾到身邊來;你慳貪,銀子就像水流走了。修好因自然感好果,不求而自得。

50.欲得好果多修因

大家發心成就道場,轉世就住莊嚴的房屋;造佛像,就感莊嚴圓滿的相貌及健康的身體;布施窮人,能出生好子女,創業時能得好幫手;你能放生,就感長壽之報。

51.斷惡修善福慧廣

諸惡莫作就是惜福,眾善奉行就是修福;如此惜福、修福,自然身心清淨、福慧廣大。

52.有福無福果報異

沒有福報的人,本當做那筆生意可以發財,但到了他手裡,就陰錯陽差變成倒楣;一個有福的人,本來是倒楣的事情,到他手裡,陰錯陽差又變好了。這就是有福與無福的不同,這都是因果。

53.求身健康施醫藥

你們要想身體健康、不要生病,就要施醫藥,看貧窮人生病沒有錢看醫生,你經濟許可的話,就要對他們有個援助。說是助人,實在還是培養自己的福報,你轉世身體就會好,不會再有病痛。

54.供養凡僧亦有福

高僧傳中提到,唐太宗有一次問玄奘大師:「供養聖僧能求大福報,那凡夫僧究竟有什麼福給人求呢?」大師回答說:「泥龍雖不能致雨,你要求雨還是必禱泥龍;凡夫僧雖不能降福,你要求福還是要供凡僧。」凡夫僧雖然沒有福,但也是大聖釋尊之子,身披如來袈裟,還奉行如來淨戒,這樣高貴了世俗人何止千萬倍!能夠守戒,有佛陀之悲心,這就堪受人天供養,日食三兩金都能消化,所以在家居士要在三寶門中求福,還是要供養凡夫僧。

55.供齋求福出世因

人的生命完全靠飲食所長養,供齋就是供養飲食,不但能令人壽命長、身體健康、氣色好,又與人廣結清淨的善緣。所以想求健康、人緣好、事業順利,就要供齋求福報。尤其佛七、法會中供齋,助人一心修道,將來自己修道道糧就無缺,也種了出世解脫之因。

56.從來硬弩弦先斷

憨山大師說:「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不說別的,就說日本人侵略我們,看他那種淫威不得了!可是禁不起美國一顆原子彈下去,鬼哭神號那個樣子,真是可憐啊!你看當時他是那樣強,這正是強暴者到最後會自取滅亡,因果就是如此!

57.三世不妄舌舔鼻

一般來說,假如我們人三世不打妄語就有口香,舌一伸出來就能舔到鼻頭。十方諸佛無量劫來都是說真語、實語,他伸出的舌頭就廣長,廣就是遍,長就是遠,所謂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58.唇舌面相看善惡

一個人會說話言詞清爽,他的舌頭一定是長而薄,這種人面相要淳厚,說話不要強詞、不能離道德,否則就變成蛇舌—毒蛇的舌,那種舌如利斧,一出言就是惡口。舌頭短而厚是不會講話的,口唇再要厚,一定是個忠實的人。如果口唇小而薄,薄得面孔沒有肉,這種人很削薄、很會狡辯,甚至方的能說成圓的、圓的能說成方的。

59.因果法童叟無欺

諸位!我話講得這麼多,其實說來說去還是要靠自己,自己要站起來!大家好好地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這樣不但做人有資格,將來成佛都有分!因果不會欺人的,佛法是真正的童叟無欺,一分錢一分貨,不管什麼人,修如是因必感如是果

60.點光明燈無量光

我們點了光明燈,一掛起來就是光明世界,埔里四圍的人都說:「哦!靈巖山寺那個燈海,那種莊嚴我們從來沒看過。」這個光明世界是大家發心莊嚴的,這就是因,將來就有無量光。你不要靠阿彌陀佛的無量光,那是阿彌陀佛的,我們自己要修因才能感果。

61.無量光壽自感招

要怎樣得無量光?我們靈巖山寺一年二次朝山的光明燈,還有大殿、觀音殿、念佛堂的燈,你要成就它、保養它才有無量光。有了無量光就有光明智慧來修一切法,才能得無量壽,無量壽就包括福德因緣在裏頭。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是不是先佛給他的?不是!那是他經過無量劫修六度萬行所感招的。

62.欠他就生討債鬼

有的兒女是來享父母的福,他是來討債的,前生你欠了他,今生他一件事也不做,你就把他培植得好好的。但你不要期望:「我把你養得好好的,你將來要孝順我!」你能把債還好,他不找你麻煩就好了,你還想他來孝順你?你要想兒女孝順你容易得很,你多布施把福修得大大的,到時候就來一個還債的兒女了。

63.身軀變廢是因果

不思議的事要不思議的人來做,大事情就要大人來做,但世間事往往相反,有的人雖能發大心,卻沒有力做不到;有些人可以做到的,但他不發心。什麼事情都是因果,沒有力的能發大心,只要你大心發了,今生做不到,轉世還可以;有大力量的人而不發大心做,轉世就苦惱,你的權勢富貴、身軀六根都變廢了,不能做事。

64.親自布施得福大

布施的心不同,所得的利益就有很大的差別。地藏經上說,國王看貧窮的人可憐,隨便叫個人拿吃的、穿的施給他們,那樣功德就差了!要是國王能捨了尊貴的身價,以悲愍之心親手布施,並安慰他們,這樣的功德就殊勝,所感的果就不止一世得福,而是百千萬世得福。

65.百年樹人三代善

培養人才,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培養成的,勉強的說要三、四十年。「十年植樹,百年樹人」,百年才能成就爐火純青的人才,這就是所謂的「家學淵源」—要三代積善才能培養一個好的人才,當然愈培養得久愈好。十年的樹也還不怎麼大,真正的大材料也要取自五、六十年,或百年、千年的大樹。

66.瞋心布施墮修羅

我們六道中有個阿修羅,阿修羅有天人之福,沒有天人之德。他為什麼有福報?他就是「瞋心布施」。什麼叫做瞋心布施?他這個人處處都是要爭面子、高傲,總是看不起人,好比「你不過打個羅漢齋,我要打個上堂齋!」他以一個爭勝的心,這樣供齋有沒有福報?當然也是有福,但沒有德行,所以墮在修羅。

67.唱念利人音聲好

我們要想此生聲音好,除非你這個人業障太深重了;如果不是業障太重,你現在聲音不好,只要一發心就可以好。怎麼樣發心?因果經上說:今生喉嚨響亮是何因?就是前生在佛前多唱念利益人、多修讚歎的因,將來聲音就會好。

68.供養鐘磬音聲好

在佛前供大鐘、磬子這些法器,甚至發心麥克風這些使聲音助長的,都能夠使音聲轉好。還有發心在寶塔上掛風鈴,像我們觀音殿、大殿四角掛的風鈴,這都能使轉世的聲音很好,今生的聲音也可以轉變。

69.俗諦造作不平等

佛法不但極平等,而且又非常之公道,沒有偏私、沒有情感的,實事求是,你一分因就給你一分果,沒因就感不到果。說平等是第一義諦,那是極其平等;到了第二義諦,因為個人造作不同,不能夠說平等,那樣平等的話就不公道了,會使沒智慧的人、下等的人,懈怠愈懈怠、頑皮愈頑皮、做惡愈做惡。世間上的事情一定要賞罰公平,才能使好的更加好、壞的改好。如果是不是、非不非,但講平等,那就太違真理了。

70.富而不捨餓鬼報

經上形容餓鬼,「腹如滄海,咽如針尖那樣細」,你看那樣大的肚子,咽喉卻那樣細,就是有水給他吞,怎麼樣吞呢?其實他們見到大海水,水即刻變成了火,這是業感。他們為何招此業報?這就是在世時生活富裕,卻慳貪不捨,不肯施捨救濟貧苦,甚至讓東西壞了也好,所以招感餓鬼之報。

71.羅漢也會托空缽

出家人應該要受信徒供養,你不受信施、不修乞食的因,將來證羅漢果,就不能受人天之供、就托不到缽,因為你因中沒有乞食令眾生得福嘛!就算我們釋迦佛貴為太子之身出家,到了吃飯的時候,還是要到信徒家沿門托缽。

72.共業之中有別業

因中有共業還有別業,好像一個原子彈放下來,大家同時在一起,有的被炸死,有的沒被炸死,怎麼會這樣?這個人前生沒有造殺業,就沒殺業之報,他就不會死;你造了殺業,當然就會死了。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嘛!佛法就是講因果法,對這些明白了,那你受惡報不要怨天尤人,受了善報是應該的,修好因感好果嘛!

73.利他消除昔輕慢

大乘佛法的立足點是要利他,為什麼要利他,好好為別人多服務呢?自己要求福慧,也是消除我們往昔之中對眾生的輕慢,消除我們前世只知道享受爭權利,不知道盡義務,欠人家這些債,所以弄得無福無慧,想修行都困難。

74.抱定因果來處世

印祖說:「因果者,世出世間之大權也。」宇宙人生的一切不出因果兩個字,我們想得什麼果就要修什麼因,決定要勤勞精進才感好果報。說到勤勞精進,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在善業上勤勞精進;惡業障的眾生,他在惡業上也很積極的,否則怎麼有十八層地獄?我們只要抱定「因果」兩個字來做人處世,就不會錯到那裏去。

75.白手成家福不圓

一個人一出世,他的爸爸就有千萬的家財等著他來享受,這是他前生布施的福德造得大了。還有一種人,父母雖然沒有留一個錢給他,他自己能夠創業、能白手成家,這個人也是有福的,不過他前生的福修得不圓滿。前生的福修得圓滿,今生不需要勞動就有福;福沒有修得圓滿,就要勞動才有福。你總要修福,不修福,任你怎樣聰明,也不會發財的!

76.音聲要好多梵唱

你想喉音好嗎?那就要在三寶門中多梵唱、多讚歎—出美妙之詞、和雅之音來歌詠、讚歎三寶,這樣你將來聲音決定會好。聲音好,不但你唱歌人家歡喜聽,你講話人家也歡喜聽。要想音聲好,在殿堂裏不能閉口喔!閉口將來就變成啞音、沒有音了。

77.擁護他人自修因

別人坐了大和尚、方丈的位子,你要好好地擁護;你不擁護他,輪到你來坐老和尚位,誰來擁護你?他不找你麻煩就好了,你還想他擁護你?什麼因感什麼果嘛

78.羨慕廣老先修因

我們臺灣的廣欽老和尚,他自己參禪,但你到他那裏,他就是教你念佛、修苦行。他不會講經說法,但大法師都要向他禮拜;也不會寫文章,但大教授們還要拜他做師父。他度的眾生是那麼多、道場是那麼殊勝,別的大法師經也講得多、人緣也結得好,但道場並沒有那麼殊勝喔!他自己也沒有出來跑過,都是人家到他那裏跪著拿錢供養他的。那是他的果,他的因從那裏來呢?不要只是羨慕人家的果,要明白人家的因—他出家是怎樣的苦修!

79.前生施茶好醫生

有些醫生雖然依藥方治病,卻把人家的病醫得更加嚴重,這就是他業障重;好醫生、走紅的醫生,幫人家摸一摸,人家的病就好了。在因果來說,好醫生就是前生多施茶水解除眾生口渴,如此廣與眾生結緣。

80.聽話方能感好果

現在當人家的組員你不聽話,將來誰來聽你的話?將來也是那些反骨的人到你面前來,到那時你怎麼做事?所以世間人你不孝順公婆,到了自己當公婆,試問你的媳婦怎麼會孝順你?修好因感好果,你惡劣性就招感惡因緣來了,因果就是這樣喔!

81.發心佛堂必成佛﹙一﹚

諸位到山上打佛七,放下身心來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自然安樂自在。所謂「念佛成佛」,念佛是因,將來往生西方修行成佛是果。那發心建念佛堂的人,將來的果報太殊勝了!他發心建念佛堂,成就這麼多人成佛,那他以後不想成佛也會成佛。

82.發心佛堂必成佛﹙二﹚

發心建念佛堂的人,他自己雖然不能來念佛,別人來這裏念佛,他就有功德。他建佛堂使人修行得到解脫、成佛,他將來所得的果報太大了—來生他就有福德因緣,能在念佛堂裏身心安定地念阿彌陀佛,將來必定能成佛。

83.用他東西耗己福

人的福報是有限的,一用完沒福時就苦了!比方我們去印度朝聖,住在飯店時,飯店的衛生紙我一張都不敢多用。雖然住飯店要付錢,但自己福報是一定的,不是這東西是飯店的,多用沒關係。其實我們所用的一切東西—不論是用別人或用自己的,都是在耗自己的福報,一定要有這種觀念。有的人認為住飯店那麼貴,就要多用一點,甚至臨走還要帶一點走。其實少用就是多布施,把好處予人就是布施。明白這道理,處處都能修福;你不明白,處處都是損福。

84.招小三災有前因

劫難是大眾共造的惡業所感,有大三災、小三災,小三災就是瘟疫災、饑饉災、刀兵災。瘟疫災就是一個人得了奇怪的病,傳染到一家人,接著傳染到一個村,一村傳一縣,甚至一省,人得了那種瘟疫病,一兩天就死了。這種瘟疫病是瞋心毒惡所感,一傳染就沒藥醫。饑饉災,不是大水就是大旱,大水就是連續下好幾個月的雨,乾旱就是一兩年都沒有下雨,那還能有什麼收成?過去就有這情形,某個地方幾千里變成汪洋大海,或者幾千里大乾旱,人沒東西吃只有活活餓死。這種饑饉災的惡果報是眾生慳貪不肯施捨而感的。刀兵災就是互相殘殺,在政治上雙方殘殺,老百姓是沒什麼保障的。這種殘殺也是一種果報,業因從那裏來呢?古人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些刀兵劫都是從大家口中吃來的,所以佛法大慈悲教人要吃素,不要吃葷。

85.轉世行醫今施茶

今生多施茶水,轉世做個好醫生,幫人家一看病,他病就好了;你前生沒有施茶、施水,就算你今生考到第一級醫術,你幫人家看病還是看不好,因為你沒種那個好因,當然幫人看病就看不好。

86.修佛像還修佛殿

想身體好要修佛像,修佛像不但身體健強,還相好圓滿呢!人人都尊敬你。你身體好、長得好,但還要有房子住,若沒有房子住,就要受風吹雨淋,多麼苦!那就要修佛殿,修佛殿才感到有好房子住。

87.發心佛堂助用功

人家發心修念佛堂、莊嚴佛像,使我們在此用功學佛,他雖然自己沒有來修行、沒有來拜佛,我們在此修行用功的功德,他也就得一半了,因為他成就人嘛!

88.發心佛堂修易成

你修念佛堂,別的人在此用功,道德有了、生死了了,你有這個好因,將來一修就成就了;沒種這個好因,你想修行真是難啊!

89.供僧求福出世因

為什麼要供僧,不供僧不可以嗎?這就講到修因感果的問題。諸位想不想了生死出三界?想不想現僧相,住持佛法度眾生?如果想,那就要修因—供養僧寶。你現在不供養僧寶,將來出了家,那個供養你?沒因不會感果的。「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不修福,你即使證了羅漢果,還是沒人供養你。你能供僧求福,令出家人安心辦道,那你將來修行時道糧就不會缺乏。

90.平等供僧福報大

釋迦佛特別交代:在家居士供僧要以平等心供養,你要是分別某某師父有修行、某某師父修行差一點,有這樣的分別心,即使供養到羅漢,所得的利益還是很小;能以平等心供養凡夫僧,那功德與供養佛是一樣的。有沒有修行是他的事,你心中就恭敬他是僧寶,穿的是如來袈裟,這件袈裟能披在身上不是那麼簡單的!要知道,再過幾多劫之後,連出家師父也看不到了。

91.造惡念佛死相異

活人一死就變成了死屍,若你惡業造得多,死屍就變成了惡鬼像、地獄像,那真是嚇死人!就算怎麼樣有情愛的夫婦、怎麼樣孝順的兒女,到了那時候也怕你,因為你那個死樣子令人可怕嘛!如果平時有念佛,雖然死了面容還是紅潤、身體柔軟,好像活人睡覺的樣子,而且還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這是生西的瑞相。

92.寫文章不離道德

說話不要離開道德,寫文章更不能離開道德,所以不要寫那些風花雪月的文章,要文以載道。離開道德的文章寫了有什麼用?那是自己空費時光,人家看了也是虛喪光陰。還有最不道德的,寫那些黃色小說,那些人真是孔夫子的罪人,害人害得不淺啊!何止害人色身?還害人的法身,使人變得沒有靈魂了。那些人將來不到地獄,會到那裏去?

口業功過

93.說好話不嫌口多

眾生最苦惱的地方就是自讚毀他,從無始以來造下的口業非常深重,到山上來念佛,能消自己無始以來的口過,同時也要回向一切眾生離口過。世間上有人開玩笑說:「人的眼睛有兩個,耳朵有一對,為什麼嘴巴只有一張?因為一般人一開口就不是好話,一張嘴巴造的罪已無邊,要有兩張的話,那還得了!」要是說好話,三、四張口也不嫌多,愈多愈好,好像普賢菩薩遍身毛孔都是口,說無量無邊的覺悟法。

94.跟不上人勿造業

在大叢林裏,能受雕刻的就雕刻,不能受雕刻的撤在一邊。同時你自己也要有個良心,如果你的身體、智慧、福德都不如人,很多事跟不上,你千萬不要說這些事不應該,那是破壞。自己無福報已經夠苦了,還要造折福的因,到山上來是修行的,你還造業,真是冤枉!

95.多說好話喉音好

如果你希望聲音好,那不要說粗言惡語、不要說那些使人聽了難過的話,培這個善根,將來喉音自然會好。而且你說好話、說令人心安的話,自然言詞清晰,你一說話就引人注意聽。你不會說好話,將來就感說話不清爽的果報,就算你說得清爽也沒人聽你的。

96.口業清淨得圓音

大家到山上來就是要轉凡成聖、向佛學,首先要好好念佛,消除無量口業,然後再以口說無量法,度無量眾生,積聚無邊功德。口業要是清淨了,可以得語言陀羅尼,不但能說一切法,還能說一切眾生的語言,不僅人間的語言,天上的語言、飛禽走獸的語言都會說,到佛果得圓音,能以一音演說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可去處有三種:怨仇爭處不可去,

眾人聚處不可去,玩樂之處不可去。

凡修學佛法者,身必須處於適宜的環境中,不能去那些對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則,將影響自己修行,有損於自己的功德。那麼,哪些地方不可去呢?總括說來有三種,是怨仇爭處、眾人聚處和玩樂之處。

怨仇爭處不可去,對於怨仇爭斗的地方不得去圍觀,因為我們初學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沒有調解的能力,圍觀時不但會生起嗔心,而且還會被牽連進去,對自他都沒益處,所以看到這類場面後,在內心中祈禱上師三寶,但願他們化解怨仇,而不要去參與。平時生活中,對自己有誤解或不好看法的人盡量敬而遠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

眾人聚處不可去,這裡的眾人聚處是指沒有正知正見愦鬧的人群、大都市等,並非眾多道友一起精進聞思修行的地方。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應該處在適合的環境,通過聞思得到正見,再到無有愦鬧的寂靜處穩固自己的見解,及依見解而修持,《月燈經》、《彌勒請問經》多贊歎寂靜處有諸多功德。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所講的六種過失,其中的賭博、喧雜境就是眾人聚處。平時也不要經常去大城市等繁華之地,以免自己生起和增長貪心、嗔心、癡心,所以,除了成就後去弘法利生外,應盡量避免去眾人聚集的地方。

玩樂之處不可去,玩樂之處是指諸如去打麻將、下棋、跳舞、看錄像等游玩的地方,這些地方只會助長貪嗔癡,不會增上智慧,即使世間那些稍有修養的人也不會去的。以前米拉日巴尊者背著他僅有的一袋荨麻與一口土鍋趕路,途中土鍋打破了,正巧被幾個去參加集會的姑娘看見,她們說:我們今天開法會時,應發願生生世世不要像他那樣可憐。同時,米拉日巴尊者也默默發願:願我生生世世不要像幾位姑娘那樣可憐,沒有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的愚癡眾生都執持顛倒之見,把無聊地消磨時光作為一種快樂。少數修行人以前世間習氣重,因此現在應該好好地觀察自己的不良習氣,頓時捨掉。這些教言看似容易,做起來卻難,故我們應當努力。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皆空。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這樣也空,那樣也空,什麼都空,什麼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塗塗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

其實佛法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

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佛法之中,明顯的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

如果說什麼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既然因果,善惡,凡夫聖人樣樣都有,佛為什麼說一切皆空?空是什麼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邪正善惡人生,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系才有的,因為是從因緣而產生,所以依因緣的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

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裡,怎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借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產生的,這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並非沒有。

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的,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同時即說一切因緣皆有,不但要體悟一切皆空,還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惡。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啟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圓融:一般人以為佛法說空,等於什麼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這都是由於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種口惡業的第三個是惡語。惡口罵人,說別人的壞處、缺點、毛病;說別人不愛聽的話,不悅耳的話;通過各種方式對六根不具足的人,說他的短處,說聾子、瞎子、矮子、胖子,讓他人傷心,生氣,心情不愉快,這些都是惡語。

惡語這個罪過非常嚴重。因為人只要生起一剎那的嗔恨心,就會摧毀相續中所有的功德、福德和善根。你讓他傷心,讓他生氣,他就會毀壞這些,這等於你毀壞了這一切!這個罪過非常嚴重。所以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說別人的缺點和毛病。

有的人說,“我是為了他好。”如果你是為了他好,那你得觀察一下,你有沒有調伏他的能力?你們之間有沒有這個緣分?如果沒有這些,你不但不能讓他改正,反而讓他生氣,讓他煩惱;如果你明明知道這樣做了以後是這個結果,你還要這樣做,那就有一定的罪過,而且你發心也不正確!

什麼是正確的發心?發心完全是清凈的,不為自己,只為他人。剛才你明明知道對方不能接受,你也明明知道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你們之間也沒有這個緣分,你還說他的缺點,還找藉口說是為他好,你這樣的發心已經不清凈了,你將來要感受果報。在因果面前,誰也裝不了,誰也躲不了。因果就像個秤一樣,都給稱得好好的,一點點也不會有差錯。所以說話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傷害別人。

順口說他人幾句壞話,看著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似的,但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將來要感受極大的痛苦。有一個比丘尼,曾經罵其他的比丘尼為“母狗”,結果她在未來的五百世當中轉生為母狗。輕易說一句話,對自己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就有這樣嚴重的後果。

我跟你們講過,身惡業,殺生、偷盜、邪淫這些不容易犯。妄語、綺語、惡語、離間語這四種口業很容易犯,不知不覺地就會犯。意的不善業,貪心、害心、邪見這些就更容易犯了,起心動念都會造業。一定要注意!說惡語了,惡口罵人了,要統統的懺悔。

不說惡語,多說悅耳語,說別人喜歡聽的,聽了高興的話,這樣自己生生世世也能得到好的果報,能聽到好聽的話,不會有人對你惡語,時刻都會有人讓你心情愉快,讓你快樂,多好啊!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植物不是生命嗎?世人認為佛教說不殺生,吃植物難道不是殺生嗎?經常有人這樣質疑。

有類似疑惑的肯定大有人在,而且有這樣的問題也並不奇怪,因為對於佛教的教育體系不瞭解的人,可以說對佛教充滿了問題,又豈止吃素這麼一個問題呢?

現代科學把生命的形式分為動物和植物兩種,因此受現代科學教育和薰陶的人們自然而然就認為植物既然是生命,那麼佛教徒的不殺生就是解釋不通的,甚至還有人以“佛教徒不是沒有區分心嗎?為什麼對動物一個態度,對植物是另外一個態度?”以此來說明佛教徒的虛偽。

這真是大大冤枉了佛教徒。在佛教的教育體系裡面,沒有把生命分為動物和植物兩種,因為佛教認為,生命不僅僅是以這兩種形態存在的,還存在其它生命形式。佛教對眾生的劃分是以有情和無情來區分的。我們所認知的植物在佛教裡是被劃分在無情眾生中的,我們吃的五穀、蔬菜、瓜果都在無情眾生行列。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就會問了:如何區分或者定義“有情”和“無情”呢?在佛教中,“有情”是指有情識(也有一種近似的說法:心識)的眾生,這類眾生能感受八苦,有喜怒哀樂等種種覺受,人類和動物都屬於這類眾生,因為都有這樣的覺性。

什麼是八苦呢?八苦是悉達多太子總結的有情眾生所能覺受的痛苦,它們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蘊熾盛苦。以人類來說,略述這八苦:

1、生苦:每個人都有生苦,但都忘記了。以人類來說,生時的眾緣逼迫,就是苦。胎兒出世時,有如兩座山壓頂,母親受苦,嬰兒也受苦,這是每個做母親的人都曉得的,所以嬰兒一出世就大哭,苦不堪言;另外嬰兒的皮膚很細嫩,一出世接觸到冷熱空氣,身體好像針紮那麼痛苦。此外,胎兒在母親的肚子裡,覺得比較安全,一出世就有如迷途般,無依無靠,苦到要死,怕的要命,所以生是一種苦。

2、老苦:我們的身心衰損,朽壞,生出種種的苦受,身體老化,慢慢的不聽話,不中用;而我們的心逐漸沒力,想東西也越來越遲鈍,樣樣不如人,因而覺得苦不堪言;人老不中用,皺紋滿面,腰彎背婁,老態龍鐘,做不了事情,苦死。有些老年人在家無所事事,又擔心被子女遺棄、孤寂與疏離難以掙脫,尋取溫暖與親情難得;年輕力壯時,高朋滿座,意氣風發,神采飛揚,誰也沒料到晚年的境遇卻是如此的孤單,寂寞與淒涼。

3、病苦:身體的四大不調,百病叢生,所以苦。病有種種,有些病很輕微,有些病很嚴重,有些暗病不容易查知,結果暴病而終。最可怕的是牙痛,痛到呱呱叫,家人都要讓你三分,真正來講,“吃”是病,貪東西也是病,但這些是屬於心病,這兒講的是身病。我們的身體有如機器,終歸會變壞,變壞就是病苦。

4、死苦:我們的壽命享盡,病逝,或是天災人禍,眾緣逼迫而終。臨命終時,死的境象令人難以忍受,恐怖之心油然而生。有些人死時,嚇的面色變青,死相可怖;有些人在死時,不願死去,雙手抓的緊緊。如果有一天我們發覺雙手不能動彈,一定苦的要命;人要死的時候,身體各部分慢慢的動彈不得,內心一定很恐慌,這就是死苦。大家都知道這生、老、病、死苦,甚至已經麻木了,無可奈何的接受;大家說反正都要死、想它做什麼?但是沒人講反正要病嘛,理它幹嘛?當你病了,會呱呱叫,病苦來時,就受不了。當死還沒來臨時,你嘴巴大,愛講大話,當它來時,你就怕死。如果有人用刀指著你,你會嚇的要命,那就是怕死--死苦;還沒動到你,就嚇到如此這般,等死期到來時,更不用講了。

5、怨憎會苦:我們和冤家、仇人沒辦法避開,每每要見面,這就叫做怨憎會苦。比如一對夫妻,婚姻生活美滿,恩愛,過後吵架鬧翻了,但是為了兒女,夫妻之緣難斷,必須常常以不情願的心態見面;或是打工仔,雖與老闆不和,但為了家計,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天天要和不喜歡的老闆見面;還有某些同事,跟你吵過一次架後,兩人見面就不說話,因為某種業因緣,你不能離開他,天天要會面,這就是怨憎會苦。

6、愛別離苦:與至親,相愛的人乖離分散,所以苦。因為某一些因緣,所心愛的人兒離你遠去,你捨不得,所以感覺到苦。比如做父母親的,女兒出嫁或是兒子出國留學,思念總在分手後開始,常掛心頭。有的傷心流淚,哭哭啼啼;有的睡不著,吃不下。這些還不太嚴重,嚴重的是男女之間的情愛,相愛的人卻偏偏被拆散,很多情侶就因此跳樓殉情。在西方有羅密歐與朱麗葉;在東方有梁山伯與祝英台,這些纏綿偉大的愛情故事,常使同情他們的人淚流滿襟。

7、求不得苦: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它是最普遍的苦,因為人的欲望太多了,這樣多的欲望我們沒法實現或得到,所以是苦。

8、五蘊熾盛苦:我們對五蘊(色、受、想、行、識)的身心產生執著,復被受、想、行、識種種妄念所困擾,這稱為五蘊熾盛。五蘊熾盛剎那的生滅,它一直遷流變壞,困擾心識,所以是苦。

眾生因為可以感受上面所說的八苦,因此悉達多太子把這類眾生成為有情眾生。所以我們常看到佛教裡有“覺有情”、“有情眾生”、“一切有情”等字詞,指的都是這類能感受八苦的眾生。

而植物則屬於“無情”眾生,植物雖然有生機,但無情識(沒有心識的投入)。植物雖有生長的現象,有神經的反應,卻無知覺的心性,不能感知八苦,沒有快樂悲傷等感受。因此植物雖然是生命,但是它們不在六道輪回中感受生死。

有情眾生所造作的任何行為,都離不開“覺知”,倘若像草木一般無知無覺,如何能分辨善、惡價值?又怎會受善、惡業的牽引而輪回呢?

佛教所說的不殺生,是指不傷害有情眾生,因為佛教認為:有情眾生從無始以來都做過我們的父母,殺害他們並且吃他們的肉如同吃自己父母的肉,是顛倒覺性的表現,也是起惑造業,在六道中流離生死輪回的主要原因,因此佛教戒殺,提倡素食。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瞭解一些佛教知識,無論相信不相信佛教的觀點,素食還是對您的身心有莫大的好處的,素食的確可以使人變得更健康。祝願所有有情身體健康,遠離煩惱,吉祥如意!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佛教勸我們不要殺生,其意義有四種。

(一)殺生害命,罪業深重,不能入佛門解脫之道。

大智度論雲:“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二)殺害眾生,違背大慈悲心。

(三)眾生(梵語bahujana)皆為過去生中父母,親戚朋友,因此帶來因果循環故。

(四)悉具佛性(梵語buddhadhatu):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不可殺,依佛的境界觀看一切眾生,將來都可成佛。

菩薩戒雲:“當知汝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

基於這四點,佛教是主張不殺生的,主旨在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一切眾生都有生存的權利和自由,我們自己怕受傷害、畏懼死亡,眾生無不皆然。眾生的類別雖有高低不同,但眾生的生命絕沒有貴賤、尊卑之分,如果人人發揚這種平等、慈悲的精神,我們的世界一定是和諧、和平、互助、互敬、互愛、融洽無間,將沒有一人會受到故意的傷害。雖然佛經中說,殺生有果報,殺人償命,吃它半斤,還它八兩,這是說明瞭因果不爽的事實。但是我們不必把不殺生的著眼點擺在害怕受報的觀點上,果報是有的,但也並非絕對不可以改變的;養成慈悲心,才是不殺生的重點,也是佛菩薩化世的精神。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深信因果是佛教的認識論,也是對六道輪回真相準確的揭示,佛家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下世果,今生作者是。”

因果的規律簡說有三:一是現世現報,二是三世因果,三是多生多世後報。

現世現報是說,當生做了大善或大惡,雖然下生後世定要受報,但當生就能得到果報。我們僅舉佛門大德智者大師講的一件事為例。

當年有一個十二歲的男孩被父母送到寺廟出家。這個男孩長到十六歲時,師父給他十五天假,要他回家看父母。為什麼呢。師父是修行証果之人,看出他陽壽只有十六年,故要他回家。然而十五天后,小和尚笑哈哈地回來了。師父就人定看出,小和尚下山時,在一棵樹下坐著休息,正巧看見一股流水向樹根湧來,一個螞蟻窩馬上要被淹了。小和尚就趕緊用碎石和土打了個小墻,流水就不能淹這螞蟻窩了。他正是無意間做了這件好事,小和尚增了陽壽四十年。師父把這件事告訴了小和尚,小和尚從此用功修行,最後也証得了果位。

三世因果是說,上世所做的主要善惡之事,決定你今生的果報,而今生所做善惡之事,決定你下生的果報。如甦東坡的前身,也就是上世的五祖戒禪師,由於一生持戒修善,下世才得大福報。再如當今眾多的凈土修行人,今生持戒修善,信願念佛,下生一定會蒙佛接引往生凈土。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看到某居士沒有病苦,告訴同修佛來接引了,念著佛往生了。往生凈土是果報,持戒修善,信願念佛是因,有因必有果報。

多生多世後報是說,有的業因當生和下生沒有馬上得到果報,但下下世以至多生多世後,會一定受到果報。因此《華嚴經》有偈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和合時,果報還自受。”例如佛在世時,波斯匿王發動了圍攻釋迦族一域的戰爭。佛講到這場戰爭的因時說,那是多劫以前的事了,當時有一群人住在一條河邊,每天靠打魚為生,有一天這群人圍起來,將河水淘凈,把一條最大的魚捉住了。這條大魚臨死時發願將來一定要報復。今日的波斯匿王即是當日的大魚……

我們若能明白了因果報應的真實狀況,心自然就能得定,心得定了,自然不會煩惱發怒,也就自然不會做有違天理之事,並且會隨緣做些善事,這樣會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福德。見到人家走一步順一步,也沒見他做什麼好事,什麼原因呢?上輩子修的,這輩子只是由業因來得果報的。這有什麼可煩惱的,我們要想也走一步順一步,也很容易,我們只要多做善事不做惡事,下世我們也會走一步順一步。如果我們善事做得多,當生就會一順百順。不明理的人,不願斷惡做善,只想得福享福,那樣真是由劫到劫,永不可能滿願。

最後用陳毅元帥引用過的話結尾: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機未到,時機一到,一切全報。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有的人覺得:「我現在修得差不多了,快圓滿了,不用持戒,不用再修行了。」不懂佛理的人就是這樣,以盲引盲。一小部分沒有智慧的人,還跟著跑,「他現在的境界肯定很高了,成就肯定很大了,什麼都可以做了,可以喝酒吃肉了。」這樣想,就有問題了。

如果修行真正到了一定的層次,真正成就了,他不僅要修行,而且會更精進;不僅要持戒,而且會更嚴格。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樣做:第一,是為了給眾生表法;第二,對他自己來說,也是一種開心快樂,做起來沒有難度。

我們現在要精進修行有難度,是因為還克服不了煩惱,煩惱一上來就身不由己了。若是要我們嚴格持戒,日日夜夜求解脫,行住坐臥都修行,有難度。但是對那些佛菩薩再來、成就者而言,精進修行,嚴格持戒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沒有什麼難度。

有的人一聽說濟公喝酒、吃肉,自己也跟著學。我們不是要學濟公的行為,而是要學濟公的精神。在他的境界中,沒有分別,沒有取捨,沒有得失,一切都放下了。這也是在給我們表法。我們在內心當中也應該這樣,但行為上不能沒有分別、取捨。很多大德高僧,包括我們的佛祖釋迦牟尼佛都是那麼精進,持戒非常嚴格。

很多大德高僧嚴格地守持戒律是對的,濟公活佛那樣做也是對的,這兩種表法都是我們的榜樣。一切隨緣而做,見解上不能墮入兩邊。針對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眾生,應該有不同的表法。

佛在世的時候,曾經讓舍利子、目犍連去度化王宮裏的人,但是都沒有成功。後來又派文殊菩薩去,文殊菩薩在王宮裏,跟他們一起吃喝玩樂,最後把他們都度化了。只用一種方法,只說一個道理是行不通的。用各種方法,講各種道理,才能度化不同的眾生。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裏,有一個是「恒順眾生」。必要的時候,恒順眾生才能度化眾生。若是跟他硬碰硬,他強你也強,很難感化、度化他們。現在很多家庭矛盾重重,就是這樣來的。

十種善業裏,其中的一個就是化解怨恨。我們作為修行人,與任何人之間的怨恨都要儘量化解,這就是善業。我們不是要跟眾生生煩惱、造惡業,而是要用善巧的方法,把他接引、度化進來。度化眾生的時候要是能把他直接接引進來最好;若是不能,就跟他走幾步,然後再把他接引進來。只要你自己不糊塗,不能忘掉自己的發心,不跟他走遠了就行。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說髒話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愛說刺激的話的人容易牙疼,而且口腔容易潰瘍。

3.愛說絕話的人往往斷絕自己的路,災難多,沒有機會。

4.愛說大話的人往往自己沒什麼能力。

5.愛承諾別人,自己又辦不到,這種人容易遭到人家對你的欺騙。有的人沒能耐,但又好心,老喜歡承諾,自己又辦不到;你要是承諾別人,自己又辦不到,你將遭到別人騙你。

6.愛發牢騷的人,這一生命特別地苦。有的人這一生就愛怨天尤人,愛發牢騷,不是怨這個,就是怨那個,不是煩這個,就是煩那個,「哎呀,我的命苦哇,我怎麼這麼倒楣呀。」最後怨啥來啥,怨啥一定會來啥。

7.喜歡表白自己的人,一生不得好報,越表白越不得好報。

8.喜歡爭辯的人,自己將成為是非人物,沒有好的命運。越喜歡爭辯的人,越得不到人家的認可,而且讓人家反而議論你,拿你不當回事,甚至誣陷你,背後給你編點瞎話,因為人以不爭辯才為真解脫。在教學裏,在給人治病的時候,我也遇到很多各種各樣來爭辯的人,我也常常以不爭辯為真解脫。以前我愛爭辯,總要希望辯個理,總希望對方明白、覺悟,但是對方不明白,最後我說要以不爭辯為真解脫。真正修行高、德行高的人,不會和常人在一起爭辯的,他只是點到為止,他不願意跟你爭辯的,不願意跟你攪來攪去,告訴你怎麼信仰對,什麼是真理?他不會跟你講太多的,只是點到為止。愛爭辯的人,這一生往往是命運不好,容易得不到人家對你的承認和認可。

9.愛笑話別人的人,最終不如人。有的人笑話人家磕巴,自己磕巴了;有的人笑話人家瘸子,自己瘸了。有一段時間我就參,突然參到我五歲多的時候,我笑話鄰居家的一個瘸子,還學人家,結果我一參到這,我的腿突然「嗖」的一下子,一股涼氣下去了,當時覺得特別的輕鬆。原來笑話人真是不如人啊!笑話人等於招人家毛病,就等於把人家的毛病笑話到你身上來了。

10.喜歡誇耀自己家人的人,最終會發生丟人、慚愧、丟人現眼的事來平衡你。有些母親喜歡誇孩子,有些婦女喜歡誇丈夫,誇完了讓你抬不起頭來。「我家孩子可懂事了,」今後就用不懂事來平衡你:「我家孩子可靜了,」最後靜的大門不出,給你靜傻眼了,最終變成讓你羞愧之事;我家孩子可活潑了,」結果天天不回家,活潑吧,到哪都活潑去。

11.愛說極端話的人,這一生容易大起大落。

12.愛說狠話的人容易招來橫禍。

13.喜歡議論事非的人,一生只能當小市民,一定是讓人看不起的命。

14.語言上老想證明自己的人,這一生將讓人誤解。老想證明「我是好心,我是對你好,」「你看我是這個意思?」你證明吧,這一生讓人誤解。

15.喜歡說的人—般沒有什麼實際的收穫,最終只能得一個能說會道的美名,實際收穫啥也沒有。

16.喜歡說謊的人一般得不到人的重用和信任,記憶力還容易減退。

17.說話不留餘地的人遇著災難、困難,將無法化解。

18.喜歡讓人誇的人,自己事業上往往很難得志。

19.喜歡溜鬚拍馬的人,最終讓人出賣。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經上有一首偈描述人們今生十種現象的由來,這首偈叫做『十來偈』

1、端正者忍辱中來。

2、貧窮者慳貪中來。

3、高位者恭敬中來。

4、下賤者驕慢中來。

5、喑啞者誹謗中來。

6、盲聾者不信中來。

7、長壽者慈悲中來。

8、短命者殺生中來。

9、諸根不具者破戒中來。

10、諸根具足者持戒中來。(詳見罪福報應經)

△儒家的『五德』(仁義禮智信)有些類似佛家的『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所以不行仁義禮智信,就是破戒。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釋迦牟尼佛自認是世界上最平凡的人,所以他沒有煩惱。而大多數的人卻將自己當作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最不平凡的人,也正由於我們自覺了不起、不平凡,而過著煩惱不堪的日子。像我們的立法院,終日爭執不休,民意代表彼此互罵。如果想要過得快樂,我們就該好好的學佛,如果有因緣學佛,卻錯失了良機,那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佛法實在太偉大了。所以,我二十四小時都保持著很歡喜的心情。現在要讓我生氣,恐怕也很難了。縱然有,那也是相當罕見的。因為,當我們已經覺悟了人生,對世間的一切,就覺得沒什麼好爭執的。你要贏,就讓你贏,我也沒有輸啊!

與其兩人爭得臉紅脖子粗,倒不如轉個念頭,讓對方贏,自己也獲得解脫。你想贏,卻贏得忿恨不已;我認輸,卻輸得快活無比,這樣一來,任誰都要選擇輸了,又有誰要贏呢?有一種人非常好辯,而且一定要爭勝,但他雖然在言語上爭贏了,卻贏得血脈噴張,夜不成寐。換做是我,就寧可選擇認輸。反正不和人爭辯,心情平靜,沒有所謂的勝負輸贏,當然可以睡得很安穩。在這種情形下,大家都要選擇輸,誰要贏呢?所以毋須爭執,有什麼意見,共同提出來,好好地檢討,不要使性子,不要暴躁,大家冷靜地研究,謀求解決之道。

對治我慢,就是不要讓自己太過突出、太過於自我膨脹,縱然你身為高級長官,也必須慈悲地接納屬下的看法和建議,否則,你將聽不到他們的心聲。所謂民主,就是可以容納更多的聲音。

我慢接近專制,太過於狂妄的人,不容許別人對他提出任何意見,而他也喪失了改正的機會。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逢師不學去後悔

善知識難遇難求,良師給予我們的影響非常深遠,一句真實話,就能夠終身受用,如果遇到了很好的老師卻不知好好學習,等到機緣流失,徒然悔撼不已.

2.遇賢不交後悔

古人雲;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人生得一賢達知己是極稀有難得的緣分.我們對於犯言直諫的賢人益友,要能傾心接納,千萬不要排斥,否則賢人益友一一絕去,人生的好機緣也失之交臂了.

3.是親不孝後悔

所謂生前一滴水,勝過死後百重泉.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能承歡漆下,甘旨奉養,甚至百般忤逆'等到雙親逝世了,縱然事後極盡風光體面,墓地修的多麼豪華,又有什麼意義/堂上雙親你不孝;遠廟拜佛有何用.

4.見危不救陷後悔

良知,是一種無法欺瞞的東西.見他人危難不能伸出援手的人,事後總難免有,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的悔恨.

5.不信因果報後悔

一粒種子拌在不同的土壤裏,會以不同的因緣生長結穗,水肥充足的必豐收,瘠土上的稻穗必貧苦,一粒種子都有明顯的因果差異。我們應該相信如是因,如是果的業報真理,時時警惕自己,否則感受到惡果時悔之莫極了。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果真法師著

•一、誠願人人積福德

•二、阿彌陀佛大願王

                      •1.勤念彌陀能除病苦

                         •2.臨終念佛帶業生西

•三、離苦得樂一念間

          •1.生氣無用

           •2.有三個我

            •3.不要懷疑

            •4.我真相信

             •5.清淨自心

            •6.事在人為

           •7.舌做功德

          •8.常說謝謝

          •9.多念觀音

         •10.母雞慶生

         •11.制度害人

        •12.遲到不得

        •13.因小失大

       •14.長壽蘋果

      •15.真有奇事

      •16.超越生死

•四、正確飲食防百病

誠願人人積福德

此生在演大小、善惡、苦樂等無數戲,曲終戲散,如夢幻、我們唯有一心念佛、決心演好最重要的臨終往生極樂的大自在戲才是真實的。

世間一切淨穢、美醜皆因凡夫的分別執著、聖者眼中一切平等,無穢垢憎愛、因心中不起波浪故。

當下的起心動念、言語動作迅即影響周圍環境、並決定今生果報及來生去處。又心猿意馬、分秒不停、唯念彌陀最吉祥清淨。

只要心地光明、正氣凜然、心存利人自有諸佛菩薩及龍天善神護持、消災免難、福慧增長、不必在意人言如何、一心向道乃真修行人。

如不把一切苦難逆境、轉為增上緣則難成就佛道、應以一句佛號綿密持、煩惱轉為菩提、不苦亦不憂超越苦樂人。

世問甚麼是真的?眼前繁華庸人自擾皆幻化,本來自在安樂。趕快透過緣起性空,一心念佛現生得安樂、將來往西方。

人人會勤洗身體及衣服、為何不洗清內心塵垢?

人人但會尋找失去的財物、愛狗、為何不早日尋回本有的真面目?

禁語好處多、沉默是金、我們一生有限光陰、多浪費在無謂的聊天。愛講話障礙道心以此為最。

人與人間,應互相禮讓、多留空間、寬恕包容、量如虛空、心如大地、能納萬物、如此人生真灑脫。

對世間名利五欲,有所求即有得失之憂,凡事盡分隨緣,幸福的人生從知足感恩做起。

農夫耕田、清道夫掃馬路、警察指揮交通、護士看護病人、善盡本分,不分貴賤皆是令人感恩讚美的對象。

愚癡的人也有我不如他的長處,何必起我慢!我亦有別人所缺少的優點、為何生自卑!

學佛要將佛法活用於日常生活上、早日消除習氣改變氣質、脫胎換骨使人尊敬。

內不動心外不著相,常調自心常敬他人、也不忘隨力善巧勸化眾人向進,僅一句至心善言也能改變對方人生觀,走進光明幸福之境。

你無權位財力如何利益眾生?請以心(隨喜讚歎)口(愛語開導)身(遇緣出力)或誦經禮佛持咒念佛等功德虔誠回向即是。

人類的價值意義並非一意追求財富名望、而在於能端正身心、盡力奉獻人群回饋社會。所謂不求一時風光但爭萬世流芳。

凡是生命皆無常,百年後誰還在人間?於生死流轉中不能不惜別,此乃宇宙循環之定律,不必悲傷當善為珍惜有限的時光。

有許多罪犯或意志不堅而墮落者,只因少讀一本善書、少一位良友從傍開導感化。人人皆本具純正良智,只因人生道路崎嶇不平有時一念之差,迷失方向,但一定要即時覺醒勇向光明。

逆事來了,是給你送德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不但喜受還要感激他。人欺人、天不欺人、天加福是逆來的。

幸福原是生活中的小花草、粗心人不知憐惜它踏花而過。我們有時該學孩童的天真,遊戲人間暫時成為棋外人,把煩惱寫在海灘上。

六親眷屬是演戲一場,現生地位名利僅是,『記號』幕落緣盡各分散,六道各奔不相干,唯念佛同生極樂得慶團圓。

菩提道上誰無障礙?礦石猛火提煉成金剛、深山梅花經寒雪雨打才能錠放清香。

迷者除境不除心,悟者除心不除境,初學人以一句佛號掃除心中妄念,事來則應,物去不留,久久自然心平意淨。

千算萬算不如天算,用盡心機自私多欲,不如誠實做人,處處多為別人設想,自有多福可享。

不必化錢去算命,改追我命但從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是否清淨、一切行為有無至誠?自己的命運自己來算最准。

世間萬事一切相對,凡有利必有其弊,如水火能助人亦可害人,聰明人欠正見反被聰明誤,應學大智若愚、為人處事宜誠實守分,唯有孝順父母,勤修福慧乃是最圓滿究竟。

我們今生中不知做了多少錯誤的選擇及愚癡的行為,造就無量惡業,自今而後決心求哀懺悔,補過積德早日,清淨三業。

業力果報如現前、誰也無法替你承擔,自作還自受,請冷靜觀察自身所遭遇及周邊發生事,無非是因緣果報的真實寫照。

修行是願力與業力的競賽,唯有堅立宏大誓願不退初心累積福德,始能超諸業力,不可?那生懈怠。

淨土法門乃十方諸佛一致勸信,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九界眾生皆可證,我等業重凡夫舍此不求,難免輪回生死不休。

修行要即時,時光不再,無常隨時來,荒墓古墳不分老少,趕快覺悟、勤修一世、得永恆樂、臨終正念真自在,極樂聖眾蓮台來。

阿彌陀佛大願王

1•勤念彌陀能除病苦

佛法雖重解悟尤重行證、學佛貴在至誠實踐難行能行不在言說。三重市有一位陳榮明先生現年四十五歲、於三年前鼻子時常出血、初不以為意僅擦藥止血或吃些止痛劑。到了去年夏天漸漸嚴重始往榮民醫院檢查治療。此時病情已惡化致頭痛雙眼失明及不能進食的嚴重階段,經切片檢驗斷層掃描等結果證實為鼻咽癌末期、其癌細胞已擴散到整個頭部。醫生囑陳君需照鈷六十化療及打麻非止痛,並稱其生命活不過二個月應早為準備後事。其妻悲傷欲絕,陳君因無勞保唯靠舉債就醫現已無能力再住院、乃毅然出院回家靜待死亡的來臨。為了不願牽累妻子曾割腕自盡被救,此一不幸消息為臺北市日行善心會黃居士所悉,即刻到陳家關懷致送慰問金更誠懇鼓勵他,現在唯有一心念佛減輕痛苦求生西方才是最好的選擇。陳居士始抱懷疑後被其誠心感動勉強開始念佛。阿彌陀佛雖僅四個字,人人會念,但一個癌症末期危在旦夕出聲都困難的病患,能發心念佛真是不易。如此一日又一日從心念到金剛念、小聲念十幾天后,竟然覺得精神體力稍為起色。此時已有了信心再加妙音念佛會廖居士送來西方三聖像並再慈悲開導之下、更專心持名每天不知幾萬聲,也未回寢室整日坐在籐椅念佛,越念越法喜不知不覺中,食糧增加病痛消除體力也隨之明顯進步。除了念佛還是念佛,稍為休息再念佛,出院已有四個多月,其間從未吃藥不再打針,一句阿彌陀佛念又念,念到功夫成片,物我雙忘,近於一心不亂超越生死得以重生。陳居士說現在念佛是他最大的享受,法喜重重,彌陀真是大醫生、慈悲難量從死亡邊緣救了他、如今假使有人割節其手足把身體切成碎片,他仍不為所屈一心歡喜的稱念這一句,萬德洪名『南無阿彌陀佛』。

陳居士現在體力與常人無異,甚致能做伏地挺身廿次而不喘氣,且原來失明的左眼已漸複光明,使醫生不服氣,創立了醫學上的奇跡例範。

陳榮明居士起死回生稀有感應,實有二項特殊因緣!

一、雙眼失明,外界花花世界是非什亂與他無關,眼睛不再吸收污染完全切斷外緣,可謂因禍得福使內心常保清淨易得念佛三昧。

二、家貧無法就醫反而更能放下塵緣感情及肉體的執著,希望全寄託在彌陀聖號,一心念佛求生淨土。倘有可用之財富必貪生怕死,放不下名利到處找名醫,弄巧反成拙障礙道心失去大利。

陳居士又說現在有病或無病與他無關,吃得下精神佳智慧日增,慶倖已找到真正皈依處,你們每天看到的外界是假的,我看到的內心世界才是真的,我日夜沐浴在佛恩中法喜充滿,將來有機會更願意到各大醫院當義工,關懷癌症病患,現身說法鼓勵病人,發信念佛早日離苦得樂以報四重恩。

榮明居士的真實感應事蹟也感化了其同修廖月英女士及其家人,都能願意念佛。其妹曾因車禍頭部受傷時常劇痛,自從念佛二個多月以來竟然不再痛,歡喜讚歎佛德不已。今年正月十九日陳居士的父親陳李幹老先生以八十二高齡安祥往生。榮明居士是位孝子常勉勵老人家念佛,於往生前三天陳居士即預知此事,每日隨侍在旁帶領家屬至誠念佛。臨終時更有多位蓮友參與助念,尤其孝眷輪班助念長達五十小時佛號未斷真是難能可貴。在助念期間家屬有人見到李幹老菩薩坐在三聖像前合掌念佛,並披一件紅色袈裟,頗為莊嚴—原來他是再來人呢。老菩薩往生後在大眾念佛聲中身體柔軟而露微笑狀極慈祥、如此瑞相往生淨土事必然。一般佛弟子能為親人助念八小時已屬不易、陳家孝眷念佛連續五十小時可謂孝子之楷模,此皆受榮明居士精誠所感召。據說老菩薩是一位非常慈悲的名中醫師,行醫多年仁心仁術,救人無數,貧者免費,如生活極苦者另出資助其生活費,且自奉甚儉長年累積陰德,故獲長壽安樂往生佛國之善報。火化後也檢到彩色的舍利花讓人贍仰。

病苦中修行難,陳榮明居士在病重臨危時竟能發願勤奮用功,於最短期間即得如此特殊成就,證明瞭念佛功德之妙難思,普遍激發了眾人之敬仰效法心。祝願所有見聞者勿再嗟吒見賢思齊老實勤念佛,勇猛精進、三昧常寂速證菩提。

『榮明居士能、我們必定也能』!

2•臨終念佛帶業生西

佛弟子蔡正告8434謹述

吾父金土,生於民國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半生以屠豬為業、一生喜畋獵魚蝦。年輕時、孝養父母,照顧手足至誠、惟脾氣粗暴。父母親共生六子、六女,其中二子壯年時死於車禍。自七十歲起、父親雖金錢無匱,但親情短少,多半自己照顧生活起居。

民國八十二年父親生日•母親與我們恭請新店市淨業寺上寬下道師父帶領大家讀誦藥師琉璃光如來功德本願經一永日,為父祝壽,惜父並未參與。此時起,父親性情雖不定,但已不粗暴。

民國八十三年十月中旬,醫生宣佈父親已是肺癌末期,聞此惡訊,父親並不相信,但經數家醫院證實無誤後,他由不信轉為對未來怖畏。此時,子女見時機漸熟,即為父說念阿彌陀佛之殊勝,並勸父勇敢面對死亡、懺悔無始生死以來之業障,並求生西方極樂國。乍聞橫超三界法門,父雖未深信,但已不再排斥。勇敢接受事實後,父親開始交辦後事:(一)不要送殯儀館,他怕冰冷。(二)送麼兒處後事全在新店宅中完成。(三)一星期後火化。(四)不鋪張浪費等等。

時間飛逝,父親身體出現腹腫,動作變緩,皮膚表層剝落宛如魚鱗,全身發黑其癢無比,氧氣筒更不離身;惟陣痛現象並未出現,食量仍如年輕時至少三碗飯,一切事務仍自已動手不假手他人。但不久,父親業障如地藏菩薩本願經所言呈現,如無意識動作,及偶而錯亂一一現前。洗澡更為怪異,每日清晨四~五點起床洗澡,而此刻正是年輕時殺豬除毛時刻。子女們每想到父親為養我等長大,造成無量罪業,佛前為父懺悔更為精進,期盼父親能於臨終前逢大善知識發勇猛心,求生西方阿彌陀佛國。

今年元月十六日午夜,三哥自三峽電話告知我們說:『父親於今晚十時突拿水果刀刮其手足如刨豬般,並且直呼大豬小豬都來了,旋即呼吸不勻,頻呼豬只來了。』這是父親第一次呈現死相:全身發黑。全家大小連同母親馬上往三峽接父至新店待死。一到新店,父親精神又呈穩定現象,次日清晨,恭請寬道師父為父親皈依三寶,名聖緣。因麼兒長年念佛茹素,父親亦隨兒吃素,時而念佛,所有至新店探顧父親之子女亦皆勸父念佛。歷經數日,父親非常珍惜其皈依證隨身攜帶不敢稍離。住新店期間、又發病一次住院四日,經此未再入院。氧氣呼吸器亦棄之不用。

今年二月一日,病情回穩,又回三峽吾兄住處,食量仍舊驚人,精神極好,一切事務仍然自理。二月十七日淩晨一時,突睡地上,並叫兄、嫂及其子女們大聲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不可中斷。十七日晨四時,接回新店,子女們助念佛號不斷,途中父親手、足、額頭冰冷,但脈象仍強。麼女秀鳳蓮友們皆趕來為父助念,至上午十時,父又回復血色,眾皆散去。當晚父親澡浴後,皮膚色澤宛若新生,魚鱗般景象已不複見。父親亦不願再進食,吃藥,僅服大悲水。麼女秀鳳長跪佛前請誦地藏菩薩本願經二遍為父祝禱。十八日淩晨三女和麼女在旁照顧,並時幫父合拿念佛。清晨二時,父突起床到佛像前坐下,觀佛莊嚴法相達三十分鐘。十八日上午十時五分,安詳往生。家眷及蓮友虔誠助念。十二小時後,身體乃柔軟如生,頂門溫熱。經廿四小時、入殮令葬儀社工作人員驚異其柔軟不可思議。

父雖往生,仍不忘讓其子女增長善根福德。父親火化日期雖定於三月一日,但該日火葬場已排滿行程,後經協商,火葬場同意加班處理,但時間不確定,僅知最遲四點半火化。於是,父親靈柩經上午一直等到下午四時。在等待期間,子孫們輪流在火葬場內念佛不斷,當時佛號真如雷響,回蕩全場,完全不受他人影響。因緣至為殊勝,父親遺體火化完成後在遺骨中竟出現十一顆大小不等舍利子,與數朵舍利花。現正安置於新店市淨業寺。

殺生為業的罪重凡夫只要信願堅定一心持佛名號命終,也能登蓮邦。

念佛之殊勝實非任何法門可相比擬!

彌陀教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

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

離苦得樂一念間

1•生氣無用

某法師有一天由某一處所,正要開門出來,不料,迎面撞進一位彪形大漢,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得『碰』的一聲,剛巧撞在法師的眼鏡上,眼鏡戳青了他的眼皮,然後跌碎地上,鏡片摔得粉碎。

此時那滿臉胳腮胡撞人的大漢,毫無愧疚之色,反而理直氣壯道:

『誰叫你戴眼鏡?』

法師此時心想:世間法多由因緣合和而生,有善緣,亦有惡緣,解決惡緣之道,唯以慈悲待之,因此便以歡喜豁達的心胸來接受這項事實。

鬍子見法師以微笑慈容回報他的無理,頗覺訝異地問:

『喂!和尚,為什麼不生氣?』

法師藉機開示說:『為什麼一定要生氣呢?生氣既不能使破碎的眼鏡重新復原,又不能使臉上的鬱青立刻消失,苦痛解除。再說,生氣只會擴大事情,如果我生氣,對您破口大罵,或是打鬥動粗,必定造下更多的口業及惡緣,甚至傷害了身體,仍不能把事情化解。

『以世間因緣果報來看這件事情,我早一分鐘,或遲一分鐘開門,都可以避免相撞,而我們卻撞在一起,或許這麼一撞化解了我們過去的一段惡緣,因此,我不但不生氣,反而還要感謝您助我消除業障哩!』

大鬍子聽後十分感動,他問了許多佛法,及法師的稱號,然後若有所悟的離去。

這件事過了很久,有一天法師接到一封報值掛號信,內中附有五千元,原來正是那鬍子寄來的,信中寫道:

師父慈鑒:

非常感謝您,那天撞了您,卻救下三條活命,事情是這樣的—

我年輕時本來不知用功進取,畢業之後,在事業上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惱,常常自怨自艾,結婚之後,也不知善待妻子,常常拿妻子出氣。有一天,我外出上班,忘了拿公事包,中途又返家提取,沒想到卻發覺妻與一名男子在家中談笑,我極度的生氣,衝動地跑進廚房,拿了一把菜刀,想殺了他倆,然後自殺,以求了斷。不料,那男子驚慌回頭,臉上的眼鏡捽落地下,一時,我憶起慈悲的師父,師父的一句:『生氣不能解決問題』,使我冷靜下來。我想:

妻子越軌,我必需負完全責任。因為,過去我實在不該冷落她,經過這件事,我悟到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再也不會暴躁及莽撞了。目前,我們一家和樂的相處,在工作上更能得心應手了。

師父的開示,改變了我的人生觀,一生受用不盡,為了感謝師父的恩德,我匯上伍仟元,兩仟元賠償師父的眼鏡,三仟元為我,為妻子,及那個男人做功德,我慚愧以往不知修福,反而造下不少惡業,還請求師父為我們祈福化解,消除業障......。』

人與人之間相處,往往忽略了佛法所說的因緣,當逆境當頭時,往往以嗔恚、忿怒相向,殊不知『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法師以歡喜心接受橫逆,不但化解一段惡緣,並且點醒了莽撞漢,令他不但知道懺悔,還能做功德,進而成為正信的佛教徒。

2•有三個我

心理學家說人有三個我,一個是別人眼中的我,一個是自己眼中的我,另一個是真正的我。在這芸芸眾生中。有多少人瞭解自己呢?有的人窮究一輩子,也只能知道別人眼中的我及自己眼中的我,有的人甚至連自己眼中的我都不知道。

其實,你由別人的瞳孔中所看見的自己,只是別人依照你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及行動,對你的一種評判而已。有些人追求名,喜歡別人送他高帽子。有些人追求利,不但希望別人送他高帽子,還要求上面要鑲一些鑽石。可是靜下心來仔細想想,這些對我來說是如此需要嗎?高官厚祿與蔽車羸馬對我是否一樣?那麼,你就可以知道這些永無止境的欲望,都是你那被功名利碌薰染的假我在作崇。

有位郎中到處雲遊,有一天他走著走著發現前面有一付骷髏,看了一下,忽然恍然大悟地從行囊拿出筆來,在骨頭上寫著:『屍骨在此,人在何方,乃知真我,不在皮囊。』。佛家說人人都有佛心,禪宗更藉打坐來認識真我,真我真的那麼難找嗎?其實在針眼、在破麻、在萬事萬物。用一顆真誠之心去處理事情,即是表現真我。用一顆善良之心對待萬物,即是發揮真我,用百折不回、愈挫愈奮的精神,即是在肯定真我。

假我像是面具,覆在真我之上,又像身上的衣服,一層層將真我包得緊緊的。於是連自己眼中的我也是假我。人的生命只不過短短數十年,怎麼忍心讓假我掩蓋住真我,如此渾渾噩噩的過完這一生呢?

有一天一位小沙彌對第三代祖師說:『祖師請教我解脫之法,我需要解脫。』『誰綁了你?』『沒有人綁我呀!』『那你為何要求解脫呢?』佛說三昧,原本在自己心中,而只因有了假我。『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皆可做到『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只要本循善心,問心無愧的去做,何懼找不到真我呢?

3•不要懷疑

從前,有一位佛教信徒,向一位法師請教:『常念阿彌陀佛,即可往生西方,此話當真嗎?』法師說:

『當真。』

信徒仍然懷疑,又說:『一句話的力量,難道會這麼大?我實在不敢相信。』

法師脫口而出,說:『笨蛋!』

信徒聽了,大怒。

法師從容回答:

『你看,「笨蛋」兩個字,力量就這麼大,何況「阿彌陀佛」四個字呢?』

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時不因外界的刺激而有順逆苦樂的強烈感受,念佛人如果能集中念力,一心念佛,時時刻刻體會感受阿彌陀佛的慈悲和極樂世界的殊勝,內心薰習善法,煩惱除業障消,則現世必蒙佛佑,臨終感佛接引。

淨土法門說其難,大徹大悟深入經藏者尚不信,說其易,愚夫愚婦因善根深厚願意至誠懇切念,心佛合一、現生獲安樂臨終往蓮邦永脫輪回,豈不快哉!

世事等如夢,人生誰百年,大眾莫起疑,念念彌陀佛,功德具足生淨土。

4•我真相信

學佛人第一,必須要先相信因果關係,不相信因果報應者,雖然對於聖理高談闊論,也只不過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對於修道過程中並沒有真實的價值,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切苦樂報應皆受因果的支配,我等佛弟子實在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世間萬事萬物皆由因緣結合而成的。經雲:『緣聚則成,緣散則滅』。故嘗言世事無常,因為世間的一切事物不可能永恆不變的。諸如積善所得福報努力奮鬥所得的成就與一切享受和快樂也都只是暫時,是不可靠,不究竟的,唯有無生無死才是永遠的快樂,也才是最究竟的。

經雲:『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又雲:『假使百千劫,善惡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當自受。』例如:自己一念之善幫助他人,使人脫離困境,被幫助者必然感激在心,一有機會便思圖報,而自己受了報答則會銘記在心,思報於他日,如此禮尚往來,使得雙方結下不解的善緣,這便是善的因果報應。反之若自己心存惱恨,則必然會得罪他人,致使他人懷恨而予報復,如此一來自己更是起了不快之感而伺機報復,於是仇家相對,冤仇愈結愈深,不得安寧,這便是惡的因果循環。

苦樂果報,雖屬短暫而非永恆,但若不謹慎小心,仍會招來許多苦惱,我們應當瞭解,今日的快樂固然是宿世所修的福報,理應珍惜,若執迷享樂中,驕慢自恃,待福報享盡時,終必墮落於痛苦之中,悔時已晚。反之,今日遭逢逆境環境不佳,若能從此痛下決心,改惡修善,廣植福田,亦能轉苦為樂,由此可知,善惡因果實操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一切報應的起因只在一念之間。

因緣是和合的,是順其自然的,是強求不來的!您若確切認識『因緣與因果』相信你將會在日常生活上減少不必要的煩惱與是非,而自求多福。

5•清淨自心

常聽人說:『其對於人、事或一切周遭環境的感受,端賴當天的『心情』而定;處事的得宜或缺失,都與心情有關,而心情的變化,又是那麼令人捉摸不定!』乍聽之下,頗為訝然!深思之,則有所感慨!

大凡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存空間,除了要為本身地、水、火、風四大協調,及面對生、老、病、死的威脅外,更要適應四時的季節變化,物換星移,地利、人和......種種外在生存競爭的變動與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的內心煎熬!在這種種的影響下,人的心情確實不易平靜。所以,如何在人世間把持住『心』的如如不動,乃是吾等必須用功力行的。

佛說四十二章經『垢淨明存』章中『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人心由於不能清淨,而產生無明和煩惱,只要一念煩惱起,就障八萬四千法門,而能造業;形成個人、社會,乃至世界的不安。要去心垢染,清淨吾行,除了時時保有一顆歡喜向善的真心外,遇事,能不退縮,從容不迫,全力以赴,動靜不亂,隨緣自如,隨喜佈施且能返觀自省,改過遷善,滌淨其心;而『知足常樂』尤其是打住無明煩惱的良劑,人就是不知足,乃有『貪、嗔、癡』,一切妄見、妄情,使身、口、意,造出種種的業因而產生紛爭。要『知足常樂』,必須有『戒、定、慧』的涵養工夫。而日常生活上,人只要認清自己,不為形役,不為物惑,就能減少欲望,知止而止;少生苦惱,則清淨自在的心,自然悠遊其中,生活就會愉悅而有趣!

平常,領悟情境時,總有從『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到『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更到『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的層次分別!於今思之,只不過在於『心』之轉境而已!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能轉境,而不要被境所轉,則隨緣自若,喜悅自在其中!

人人心都清淨,則此世界,就是極樂淨土;古人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誠然!

6•事在人為

在醫院加護病房裏經常可以看到含淚的母親守候著昏迷的兒女,翁壹琴八年前也是這樣的被母親從死神魔掌中接回來,然後她的母親任勞任怨的背著她去做運動,放棄一切陪她住校念完大學。長期浸潤在豐盈的母愛裏,翁壹琴說,她在母親面前能說的,只是一句:『媽媽,謝謝您!』

住台中市的翁壹琴回憶說,她在念淡江大學法文系四年級時,因為家裏發生變故,做理髮和金飾生意的父母碰到飛車搶案,被歹徒搶走三百余萬元,為了減輕父母負擔,她在學校社團打工,有一天乘同學的機車去買繪製海報所需材料時發生車禍,她的腦部嚴重受創,兩腿骨折,在加護病房昏迷了三十七天。醫師都說她沒救了,就算救起來也是植物人,只要家長點頭,他們可以取掉她的氧氣罩,讓她自動出院,免得多受折磨。

她母親陳足堅持只要她有一口氣,就要救到底,婉拒了醫師的忠告。就在第三十七天,整日以淚洗面的陳足,在加護病房床邊注意到女兒眼神不同,似乎有了知覺。陳足伏在耳邊問翁壹琴聽得見她在說話否?如果聽得見,就咬她的小指。不料,翁壹琴果真咬住母親的小指不放,等陳足慢慢掙開時,小指都瘀血了。即使如此,陳足怕醫師笑她想女兒想瘋了,產生錯覺,所以一直不敢告訴別人,只在下午會客時間拿出一堆同學寫的慰問信給女兒看,翁壹琴眼睛上下巡繞,好像真能看得懂,陳足這才相信女兒真的活過來了。

翁壹琴的『死裏復活』,被醫護人員視為奇跡,可是醫師仍很武斷的表示,她能醒來就已經是個意外,這輩子絕對不可能再走路,也不可能過正常生活,令翁家一度陷入絕望。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翁壹琴從臺北轉回台中國軍八零三醫院繼續治療以後,病情益發有了起色,她的左腿開過六次刀,右腿也開了兩次刀,醫藥費累計達七百多萬元,可是她的父母還是咬牙苦撐。在漫長的住院生涯中,由於她母親幾乎衣不解帶的守著她,不時為她翻身擦澡,使她連一塊褥瘡都沒長過。

當傷勢比較穩定,她母親每天背她到附近國小操場做複健運動,從無間斷。她對中輟的大學學業一直無法釋懷,在休學兩年後,她母親把一切家務和照顧另兩個兒子以及店面生意的責任暫時交給丈夫,自已陪她去淡江大學念書。母女兩人住在同一間學生宿舍,她母親按時扶她去上課,下課就在教室外面等著接她,幫她洗澡,弄飯給她吃和洗衣服,成為宿舍中首見的母女檔。這種日子過了半年,直到翁壹琴的祖母過世,家中事情繁瑣,翁壹琴行動也比較靈便陳足才回到台中,結束了伴讀生涯。

這八年來,翁壹琴深深體會到什麼是父母恩,儘管已經三十歲了,由於她腦部曾經受創,一有小感冒就會發冷發熱,她母親看護她比對嬰兒還仔細,連臥室的溫度都調節得剛剛好,父母現在每天早上還刻意帶她去爬山,增強她的腳力。

母愛的發揮救回女兒一命也創造醫學奇跡、天下無難事,一切在人為。

7•舌做功德

欲斷惡修善,最難防護的莫過於『口業』,我們平時閒談是非,評論長短、無非口業。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一句善言,能造福德,一句惡語,能造各種惡業,我們實應謹慎言語,以免惹禍。

佛教將『妄語』列為第四戒,內容包括: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等;其中『兩舌』常為一般人不易瞭解;我們以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介紹給親愛的讀者:

有一個富翁,有一天拿錢命女傭外出購物,並當面吩咐:『你去街上給我買最貴重的東西。』這位女傭在忽忙間忘記問主人要買什麼?以致在市場內徘徊,心想世間除金銀、財寶外,難道還有其他更貴重的東西?想了很久,遂靈機一動,決定買一個『豬舌』帶回。

富翁眼看女傭人買回一個『豬舌』也沒有說什麼。第二天又吩咐女傭人:『你再去街上給我買最便宜的東西。』那女傭人這一次到菜市場又買回『豬舌』。這次富翁大為不高興,當場質問她:『昨天我要你買最貴重的東西,你買了個『豬舌』,今天要你買最便宜的東西,你又買一個同樣的『豬舌』到底是何道理?

此時女傭人卻從容不迫的說:『您老人家並沒有指明要買什麼是貴重或最便宜的東西,我也忘記請示,所以才想到『舌』來。『舌』它說人好話、讚美人,勸人改過遷善,鼓勵人人努力向上,教忠、教孝、講經說法、宏法利生,當然是最貴重的;反之『舌』也說人壞話、攻人之私、顛倒是非、為自已大吹法螺、討好有財勢的人,當在張三前,說李四壞話,但在李四面前,卻說張三不好,從中挑撥離間,使人成仇變恨,弄得雞犬不寧,所以『舌』又是最便宜『東西』啊!

富翁聽完了女傭人的一大片道理,充滿了智慧之言,至表讚美,對『兩舌』的精闢比喻,體悟良多,嗣後對她另眼相待。希望讀者同修謹防『兩舌』清淨身、口、意,速成菩提果。

8•常說謝謝

楊君說我認為,最能取悅他人及取悅自己的話,是『謝謝』!

我也認為,最能凸顯他人尊嚴與自己感恩的話,是『謝謝』!

『謝謝!』是沒有國界、沒有種族、沒有宗教界限,無分男女老幼的最受歡迎的話。

只是一次很偶然的經驗,使我深深感受到,向他人道謝,說聲摯誠的『謝謝』,竟能產生不可預料的扭轉情緒性的反應。那是有一次我搭乘短程計程車,司機待我坐上去關好門準備開動的時候才知道我要乘的只是三十五元車資的短程。他非常不高興的猛踩油門向前沖。抵達目的地後,我給他一張五十元的鈔票,平心靜氣的說:『不必找零錢啦,非常謝謝你載我這個短程!』

他伸出手幾乎是把我的鈔票搶過去的。我下車後再度向他謝謝,然後替他關好車門才轉身走,但走沒幾步路,他忽然追上來喊我,我為之一驚,不知道這人要幹什麼。他把五十元鈔票還給我說:『不要你的車錢,我剛才太粗魯了!』

相互推讓了一會,他終於還是收下了那張鈔票。我想,絕不是我付了超過車資的錢而感動了他,一定是我謙卑而誠懇的向他道謝,而促使他的省悟。

從此,我隨時促使自已不要疏忽了道謝人家,即令在餐館裏的小妹替我添加茶水行人稍微讓了我的路,我都摯誠的說『謝謝』。

當我向人說謝謝時,如果他人是應受感謝的,而我又能夠表達了我內心的感懷,謙卑,便能袪除世俗的價值判斷而感到快樂,因為,沒有人會因為你感謝他而鄙視你。

如果再說一聲『阿彌陀佛』更好!

9•多念觀音

張任華,山東省人,在某學院擔任助教,信佛有年。六十六年一月間與鄧小姐結婚,當時已發心吃長素,可是她從來未接觸過佛法,可能比較困難,經向她說明吃素對健康不但無害反而有好處時,她也就欣然接受了。進一步,告訴她,如念『觀世音菩薩』聖號,求男得男,求女得女,而且生產可以沒有痛苦。她大概有善根吧!真的就每天早上在菩薩前用十念法念聖號,並禱告求生男兒,並且每晚念『觀世音菩薩』聖號一、二十鐘為常課。六十六年四月,有身孕,做例行檢查一切順利。到了六十七年一月十六日下午四時許,在台北軍眷醫院持誦觀音聖號中無痛分娩一個胖胖的男嬰。張君問她生產苦不苦,她笑著說:『如像不知不覺中就生了,只聽到旁邊生孩子的媽媽們叫喊地好難過呢!』其實,她若不曾念過菩薩聖號,說不定也會喊叫得更厲害。各位想想看,天下那有這麼便宜的事,念觀音聖號生孩子不痛苦。佛法真不可思議,不妨大家廣傳,請每位孕婦都持誦觀音聖號,皆可不痛分娩。普門品說:『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她如此禮拜,如此供養,如此持誦,如此發願,固然如願以償。多念觀音,消災免難、福慧增長、苦海作慈航、何只無痛分娩?

10•母雞慶生

農村家家養雞,李家『飼雞』也不曾間斷,把它們代代養下來,最後都養成了他們的肌肉,補成他們的血。它們對人類的貢獻不可謂不大,尤其是當年物質不豐的年代。

有次,李家一如往常,宰了只肥雞準備打牙祭,那只雞被畫上一刀後,顯然已斷了氣,它稍作反射掙紮後,便一動不動躺在地上。待家人從廚房提來熱水準備料理後事之際,那只『死雞』竟—卷翼而飛,不知去向。

全家老少,前牆後院翻山倒海、地毯式搜索,從響午找到日頭落山遍尋不著,巴望晚上的麻油雞大餐也跟著泡湯。翌晨依然杳無雞蹤,家人都當它已曝屍野外而漸被淡忘了。

隔了多日,一個烏雲密佈的黃昏,突然驚見那只米拉溜(阿美族話『跑掉』之意)的雞現身回來了,而且後面還拖了一群小雞可愛,咯咯叫食。大夥兒稱奇之余定睛細瞧;它的氣管仍『藉斷絲連』,傷口雖已癒合,但努力拉直脖頸吞食的飯粒,偶爾會從結疤的洞口溢出,喝進的水像漏斗般噴出。可憐它仍無怨無悔呵護兒女覓食。

全家人如迎『手術』後歸來的親人一般,既慶倖又難過,慶倖它平安脫險,難過它曆盎滄桑,九死一生。

後來一位鄰人說,她曾見那只雞,蹲在不遠處的林投樹下,咕嚕咕嚕悶聲低吟,她全然不知它上過斷頭臺,也沒上前細探究竟。仿佛有不短的時日,它一直窩在那沙堆裏。而這只被草菅生命的小可憐,就這樣,不僅自力回天且憑尚存的一息,艱苦掙紮著生蛋,廢寢忘食地孵蛋,盡了它的天職。

死而複活的母雞,帶傷堅忍哺育幼雞的偉大『事蹟』,傳遍村裏,大家爭相探視『慰問』,見它脖子貼著OK絆,猶細心照顧雛雞的模樣,無不心生憐惜感動。

李家的屠刀從此高高掛,全家更相約讓受創倖存的它好好活下去。

眾生皆有佛性,母雞的偉大母愛,令人無比的感動,實在不忍心宰它、食它。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亦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11•制度害人

一位中年人不幸被汽車撞成重傷,恰巧碰上兩位好心的過路人,速將他抬到一家醫院。

『先交五仟元押金!』門診處一位臉若霜雪的小姐,冷冰冰地說。

『我們是路過幫忙的,身上沒帶那麼多的錢。』

『那不行,我們若收下了,找誰要錢去?』

『可以把身分證押給你。』

『身分證有啥用?能當鈔票花?』小姐的語氣還是沒有任何妥協之意,『不用攪和了,這是醫院的制度,就是縣大老爺來,也得遵守!』

兩人正在爭辯,一位大夫從旁過,瞥見血肉模糊、氣息微弱的傷患,覺其面熟。俯身再看,突然驚呼:『哎呀,不好!這......這不是院長嗎!』

這一呼,如同在門診室甩了一顆手榴彈,上上下下亂成一團。那位『霜小姐』聞聲立即趨前探視,差點兒暈過去。『爸』撕心裂肺,淒慘不已的一聲呼喊。

院長迅即被推進手術室。丁副院長親自操刀,全院僅有的三個麻醉師不約而至......然而,這一切對『霜小姐』及其家人都只能算是盡人事的安慰了,院長因為先前的延誤,而一命歸天了。制度害了親父。其實制度也要慈悲為懷靈活運用,臨機應變怎可見死不救?

12•遲到不得

現代社會有些人有遲到的習慣,和別人約會總有說不完的遲到理由。

但有時候約會是遲到不得的,否則會遺憾終身。

泰國人就有遲到的通病,只要遲到,一提起是『交通』的緣故,通常會獲得諒解。曼谷的塞車堪稱全世界第一,所以在泰國約會,通常都有半小時到一小時的『彈性』,一般人對遲到也不以為意,我國情況亦如此。

曼谷東北部呵叻省號稱五星級實則兩星級的『皇家廣場酒店』,前年八月十三日在毫焦預警的情況下整個倒塌,活活壓死一百三十多人,其中瑞典籍的哈倫斯一家人就是受了遲到的害。

哈倫斯娶了參加過選美的泰國妻子素甘雅,有兩個年幼活潑的女兒,每年七八月,一家人都會回泰國度假,到素甘雅出生的呵叻省老家,享受一個月的陽光,然後回瑞典過冬。今年七月下旬他們返泰,八月十三日星期五上午假期結束,和旅館結清帳後,等候素甘雅的妹妹吉莎婉十點整開車來把他們接走,直接返曼谷趕飛機返回瑞典。

但接他們的人遲遲不來,這一家人只好在旅館大廳等候,結果悲劇發生,旅館十點十分垮掉。

稍後才到的吉莎婉,只有在一旁懊悔流淚。

救難人員五天后清出他們的屍體,素甘雅緊抱著八歲的大女兒艾美,五歲的小女兒安吉被一片水泥牆壓倒。

吉莎婉說,她約好十點來接他們走,但她無法趕到,『如果我準時,他們會活得好好的。』

劫數難逃麼?還是準時守信以免遺憾終生!

13、因小失大

從前有一對恩愛的夫婦,過著美滿的生活,有時愉快的一同出去旅行。有時自由自在的到處看熱鬧。有一次他們在街上買回了三個香甜的燒餅,高興的各食一個,還剩下一個,為了處理這多餘的餅,就產生不同的意見,最後丈夫說:『我想解決這只餅的方法最好是用打賭,我們兩個人沉默的坐著,誰先說話,誰就失敗,誰忍到最後不說話,誰就能吃餅,你同意嗎?』夫妻就將剩餘的餅放在兩個人的中間,各人緘默的坐在一邊。

正當彼此緘默不語的坐著時,來了一個小偷,先是不敢進屋,但是當小偷一看再看,看到他兩夫妻呆呆的坐著,好像失去知覺的樣子,於是就膽大起來,翻箱倒櫃。偷取房裏的財寶。而這對有趣的青年夫婦,還是沉默的呆坐著,目光都集中在身旁的那塊餅上。小偷覺得面前的小婦人長的美麗,乃走到她身邊毛手毛腳,加以調戲。丈夫雖然看得清清楚楚,卻然裝著不知不見,但是妻子終於忍耐不住,大聲罵道:『你這個愚癡的人,為了一只餅竟讓賊盜取你的財寶,侵犯你的妻子,真是世間第一號癡人呀!』丈夫不理會妻子的努吼,哈哈大笑道:『我勝利了!』拿起那塊大餅,大嚼起來。

世俗人往往為了追求名聞利養,而讓虛偽的五欲之賊,盜取自己的功德法財,迷惑於短暫虛幻的物欲之樂,而失去根本的善根,就好像癡人賭餅一樣。

14•長壽蘋果

對日本蘋果情有獨鐘,且非日產蘋果不吃的人,若曉得日本現有的蘋果,其實是早年從歐美移植過去的外來種,大概會大吃一驚吧。

一般人皆以為蘋果長在日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事實上,它們都是幕府時代末期至明治年間,從歐美進口的品種。

明治十一年間,在目前青森縣一處叫弘前的地方,一戶從事豆腐生意的人家,因為獲得四十株得來不易的蘋果樹苗,便撥出一部分大豆田來種蘋果樹。過了一百一十餘年,其中三株至今猶生氣盎然地活著,成為日本最長壽的蘋果樹。

樹高七公尺,樹幹圓周有三公尺,比園內其他蘋果樹大上一倍。普通蘋果樹頂多只能活八十年,但古板卓雄家的這三株卻是長青不老的『異樹』。不但中看,還相當中用,年紀一大把了每年仍結很多果子。最多產者,甚至一年結六千個蘋果。

古板卓雄每天清晨五點至夜裏七點都在園裏照顧果樹,由於古枝不結果,且枝幹往上長時結果不多,為讓它盡可能往旁生長,得定期剪枝。一方面,樹枝往旁長時不易承受風力,還要做固定枝幹的工作。此外,為免受過多刺激,此三株長壽樹皆不用化學肥料,而使用溫和、容易吸收的堆肥。

不知是否因為這般細心的照料,或是每年不忘在長壽樹旁祭拜的誠心感動天,前幾年青森地區的蘋果樹因颱風損傷慘重時,這三株老爺樹,仍絲毫不受影響。

果樹也有情,至誠照顧獲感恩回報,有情無情皆有靈仕應平等愛護。

15•真有奇事

一九九三年五月,在山東省招遠市發生了一件『面』迷心竅的奇事。

招遠市畢郭鎮崔家村孫姓村民,家中存放的一瓶『一六○五』劇毒農藥,與一包五十公斤重的白麵放在一起,一次不小心把農藥碰倒,結果農藥毒性揮發污染了麵粉。從此演出一連串『毒』夢,不僅一家之主和女兒相繼喪命,最後連家中的一條黃牛亦無法倖免。

首先,是孫家全家四口人明知麵粉有毒,但覺得五十公斤麵粉扔掉太可惜,就硬著頭皮吃了,結果當然是全家中毒,經醫院急救脫險,但花去醫藥費八百元人民幣,是那袋麵粉價錢的二十倍。

第二次,孫家想想五十公斤麵粉扔掉還是太心疼,就將毒麵粉摻到其他麵粉裏,想『淡化』一下混合著吃,但因摻和的毒麵粉太多,孫某與其十五歲大的女兒食後當場死亡,孫妻與其他女兒則被送醫院搶救脫險。

第三次,孫妻還不死心,仍不扔掉毒麵粉。街坊鄰居全來勸阻,直到她的一家親戚答應送一袋同樣質量和數量的麵粉時,她才答應不再食用帶毒的麵粉。可是,她總覺得扔了實在可惜,又將毒麵粉曬了曬,拿去喂了自己的耕牛,結果價值千元人民幣的黃牛一命歸西。實在太執迷,為何不早放棄?

世人的貪嗔癡

比農藥更毒

亦該捨棄!

16•超越生死

天地萬物。無時不在流轉、變化。生長損耗,曾無停息。人生亦複如此,數十寒暑看似悠長,實如電光石火。?那即逝。而人世間滄海桑田的變異更是不勝計:玉山頂上發現貝殼,喜馬拉雅山竟也有海底生物化石,看似不可思議,而事實俱在。世事無常,瞬息即成千古,人類寄生其間,誠似滄海一粟,寄蜉蝣於天地般渺不可期。

人生既是如此無定,無常倏忽而至,今日相聚,分別之時焉知生離非為死別?今夕安寢,安知明朝得複著履?著名詩人李白瀟灑豪放若此。亦有『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之歎。

但人的一生真能以時間長短來定輕重嗎?彭祖活了八百歲,迄今無足稱述者;烈士鄒容年方弱冠,陸皓東未及而立,文天祥年僅卅九,即以身殉國,齡雖淺而婦儒皆知。這些以長短來衡量的時間,在歷史上是無足論的,真正能名留青史的是無法衡量而超越長短的壽命,人生一場,如果真能放射出生命的火花,利益人群雖僅十年、廿年。甚至朝生而夕死,生命也是永恆恒的。

佛經上也有段記載:一個婦人新喪愛兒,悲痛欲絕。聽佛陀具大威神德,遂不遠千里跋涉,長跪佛前,哀告請求佛陀挽回愛子生命。

佛陀聽完她聲淚俱下的請求後,非但不指責,反而和顏悅色地對她說:

『要救你子免死不難,只要尋到一種叫吉祥草的藥草,你子服用後,即可起死回生!』

『我要到什麼地方才能找到吉祥草呢?』

『吉祥草只生長在從未死過人的家中,你快去找吧!』

『老婦人於是興致衝衝地挨家晝夜奔忙尋找吉祥草,但,那一家人沒死過人呢?老婦人從不斷的失望中,墮落到絕望的深淵,在痛苦中驀地覺悟到死亡乃人生必經的過程。畏懼死亡,抗拒死亡,並不能因此而免除死亡,其實生命唯有過程並無結局、最重要的是自無常中,積極地把握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而去追求永恆不朽的生命才是最實在的。

世尊特別開示:要我們至心念彌陀求生極樂國,為超越生死輪回,

成就法身慧命的最佳途徑

是自在解脫第一妙法

正確飲食防百病

病多由飲食不當引起,必須飲食正確,才能從根本治病。如果體質不改,一切西藥、中藥、手術、針灸、刮痧、放血、拔罐、按摩、複健、氣功等,皆是暫時治標而已。

學佛吃素的人,若要吃出健康,必須放棄錯誤的吃法,以免吃素後,反而健康不佳,生出疾病,打擊自己學佛的信心,別人看了不歡喜。什麼是錯誤的吃素法?就是隨便吃,吃醬菜、吃太堿的醃製品、罐頭等。這些沒營養的不要再吃。除非你像星雲法師等童貞出家,修過叢林苦行。否則身體絕對會出毛病,精神也無法面對壓力。其他要避免吃的有害食物還有味素、加糖的(汽水)飲料、糖果、蜜餞、麵包蛋糕(除了黑、全麵包)、臭豆腐、人工化學色素香料、防腐劑等加工食品。茶跟咖啡有茶堿及咖啡因興奮劑,偶爾喝可以,長期每日喝絕對有害,也會上癮。要戒煙及酒,尼古丁跟酒精,皆使細胞無法排毒代謝,降低免疫力。大蒜會抗癌是騙人的,喜食蔥、蒜會增長慢心及嗔恨心。

談完不可吃,再談要吃什麼才能健康、也能治病呢?全世界歸納所有最佳飲食的結晶就是幾個字—『蔬、果、五穀』。以此三大種類組合變化,平均攝食,即是能治病的健康素食,今將基本方法略述如下:

『五穀』—以麥片為主。米為國人傳統主食,但白米營養甚低。印光祖師認為麥比米有氣力。大麥、小麥、燕麥、裸麥等任何麥片皆可。早餐可吃麥片泡牛奶或豆漿,加上一些補體素、五穀粉、小麥胚芽粉、芝麻粉等調合即很好吃。喜歡吃米的人,最好吃胚芽米或糙米。糙米要泡水過夜(夏天泡水後放冰箱,避免發酸),煮了才軟軟好吃。最好不要單吃米,可加上一些麥片、小米、蕎麥、意米、黃豆、綠豆、紅豆、黑豆、紅黑糯米等五穀及豆類一起煮。(以上皆要與米泡水過夜或泡8小時以上,才煮得軟。)營養均衡。還可加上青菜、海苔(帶)、味噌、豆腐或素豆料豆皮豆包等煮粥。若喜歡吃五穀乾飯者、記得要嚼細爛了才吞下,健身治病效果更佳。

『果』—水果可當餐吃,亦可減肥。不太酸的香蕉、木瓜等可加牛奶或豆漿打糊,是小孩老人最佳的點心。吃素者要多吃水果或多喝天然果汁,不要喝沒養份的泡茶或汽水飲料。果汁除了自製外,亦可買市售的100%者。越多樣越好,不要偏食某種。雷博士所推薦的精力湯,就是以時令水果(100%果汁)、生的蔬菜(根莖類、芽菜等)、台糖酵母粉、熟的五穀飯、麥片、芝麻粉、補體素、蛋白、胚芽粉等,加上少許鮮奶或豆漿(以上皆可任意調配,簡單幾種也可以),用果汁機以低速打成糊狀。可當點心,也可當正餐,可治病,也可增強體力,改善體質。

『蔬菜』—蔬菜要確定沒有農藥污染才能生吃,如胡蘿蔔等,自種或水耕亦可。其中以芽菜較方便營養又好吃。苜蓿、碗豆、綠豆、紅豆、扁豆、及其他蔬菜種子皆可發芽生吃。發芽法→種子泡水8小時後,均勻鋪在紗抹布上(濕布放在約3公分深淺的容器中,大小隨自己需要),每天將布澆濕一次,約56天即可吃。後3天要曬一下陽光,讓它增加葉綠素較營養。生吃芽菜或蔬菜,可放沙拉、花生醬、蕃茄醬或醋作調味。可夾在土司、饅頭、燒餅裏,也可拌面吃。

雷博士建議的尚有小麥草汁(大麥草汁亦可),小麥草可自種或買別人種的,切碎加水用果汁機打汁喝,口味不合者可加一些市售的100%果汁,有殊勝的治病效果。還有多生吃種子,如松子、腰果、南瓜子、葵花子、芝麻......等,以吸收蛋白質及礦物質。回春水是小麥種子發芽了3天后,泡在開水中812小時後喝的,可幫助排毒、治便秘。

你知道怎麼吃後,要有耐心毅力去實踐,基本上應連續試吃起碼三個月。身體不是短時間可改善的,如是因如是果。一、兩個星期不可能改變體質。

吃素的人另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常保清淨心並多運動,早晚各約半小時至一小時才好。最上乘的是念佛拜佛,又可消業障。其次是柔軟操、慢跑、打球、太極拳、爬山等,並多作深呼吸。

有健康才能修行,祝福大家身安樂,心解脫。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名詞術語­

1、佛陀耶:簡稱佛陀或佛,義為覺者,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佛陀是三覺具足的大聖人。

2、菩提薩埵:簡稱菩薩。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眾生的大聖人。

3、緣覺:是聽了十二因緣而覺悟人生真理的。

4、聲聞:是聽佛說四諦法的音聲而悟道的。

5、阿羅漢:是梵語,華譯為無生、破惡、應供三義。

6、菩提:梵語bodhi,巴利語同。意譯覺、智、知、道,是指能覺法性的智慧說的,也就是漏盡人的智慧。

廣義而言,乃斷絕世間煩惱而成就涅槃之智慧。即佛、緣覺、聲聞各於其果所得之覺智。此三種菩提中,以佛之菩提為無上究竟,故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譯作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遍智、無上正真道、無上菩提。

7、菩提心:即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8、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無上正等正覺的意思。

9、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稱為一切智智。因佛能遍知世間和出世間超智慧。一切智中之智,亦即佛智。­

10、一切有情:一切有情眾生。(有情是一切有情識的動物。)

11、一闡提:無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二執:我執(又名人我執),法執(又名法我執)。

13、二空:我空(悟五蘊無我的真理),法空(悟諸法緣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煩惱障(障礙涅槃),所知障(障礙真知之智)。

15、二乘:聲聞乘,緣覺乘。

16、三乘:菩薩乘與聲聞乘、緣覺乘,合稱為三乘。

17、五乘: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合稱為五乘。

18、三毒:貪、嗔、癡,能毒害身命與慧命,叫做三毒。

19、三學:戒學,定學,慧學。(又叫做三無漏學。)

20、三身:佛有三身,即法身,報身,應化身。

21、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22、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

23、三慧:聞慧,思慧,修慧。

24、三藏:修多羅藏、毗奈耶藏、阿毗達磨藏。修多羅藏即是經藏,為佛所說的經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達磨藏即是論藏,為佛弟子所造的論。

25、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寶。

27、大乘:是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

28、小乘:是聲聞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

29、三業:身業,口業,意業。

30、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是小乘的三法印。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滅除一切生死的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凡符合此三原則的,便是佛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再加上大乘的諸法實相印為四法印)

31、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

32、四諦:苦諦,集諦,滅諦,道諦。

33、四等:即即慈悲喜舍的四無量心。(一)慈無量心,(二)悲無量心,(三)喜無量心,­(四)舍無量心。

34、四恩:父母恩(家庭),眾生恩(社會),國土恩(國家),三寶恩(宗教)。

35、菩薩四攝法:佈施,愛語,利行,同事。

36、四德:常,樂,我,淨。

37、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38、四念住:(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

39、四姓階級:婆羅門,?帝利,吠舍,首陀羅。

40、四種阿含經:長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

41、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42、五欲:財,色,名,食,睡。

43、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44、五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空大。

45、五明: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

46、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47、五蓋:貪蓋,嗔恚蓋,睡眠蓋,掉悔蓋,疑法蓋。

48、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

49、五惡見:(一)身見(薩迦耶見),(二)邊見(執常,執斷之見),(三)邪見(謗因果,壞善事),(四)見取見(非果計果),(五)戒禁取見(非­因計因)。

50、六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

51、十惑: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亦名十使。

52、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53、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54、六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能衰耗人之真性。

55、六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56、十法界:佛陀,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57、六波羅蜜:即六度的異名,是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58、六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見和同解。

59、六相: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

60、六時:晝三時(晨朝,日中,日沒。)夜三時(初夜,中夜,後夜。)

61、六道四生:六道中有胎、卵、濕、化的四類眾生。

62、六難:(一)遇佛世難,(二)聞正法難,(三)生善心難,(四)生中國難,(五)得人身難,(六)具諸根難。

63、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64、阿彌陀佛:譯意是無量光、無量壽,故亦稱無量壽佛。

65、僧伽:義為"和合眾",指出家僧人六和共住。

66、達磨:義為"",指佛法之法,即經典。

67、涅槃:作圓寂解,亦作寂滅或不生不滅之義。

68、無為法:是聖智所證的真理,沒有因緣的造作。即斷了煩惱,證得清淨自在的理法(又名無漏法)。

69、有為法:是因緣造作的世間法,有煩惱,不能清淨。

70、無學:聲聞乘四果中,前三果為有學,第四果阿羅漢稱為無學。(修習戒定慧,進趣圓滿,止息修習,名為無學。)

71、無學果:是阿羅漢的果位(又名無生)。

72、佛陀有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阿難陀多聞第一,­優波離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富樓那說法第一,­迦旃延論議第一,羅羅密行第一,須菩提解空第一。

73、發菩提心:佛經上說過,發菩提心的要件,第一是深心,廣修無量善法。­第二是悲心,廣度無量眾生。第三是直心,正念真如。華嚴經雲:「菩提」妙法樹,生於直心地。"因心直則真,心真則志願堅固,信仰便始終不轉移,而能勇猛精進地去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二、常識

1、衛塞日:即月圓日,佛陀降生、成道、涅槃,均在陽曆五月的月圓日。­2、佛教旗:是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放出六種色光製成的。即藍色,黃色,紅色,白色,橙色及以上五色混合色。

3、佛陀降生於公元前六二三年,成道於公元前五八八年,涅槃於公元前五四三年。

4、菩提樹:因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成道,稱為覺樹。樹葉心臟形,葉端尖長。

5、娑羅樹:佛陀在拘屍那拉城的沙羅雙樹間涅槃。這種樹的葉子是叢生的,葉­長圓形,開花時期,花蕊繽紛而下,鋪滿地上。

6、聖客沙:是佛陀向其母宣講佛法,由兜率天下降之地。未來佛彌勒菩薩,將­在此地誕生。

7、王舍城周圍有五座山,高約千余尺,總名為靈鷲山(RAJAGAHA)。王舍城­因依山得名,巴利文叫做RAJAGAHA.耆闍崛山是靈鷲山的異名,巴利文­叫做GIJJHAKUTA

8、佛陀講經最早的道場是古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規模最宏大的道場,是舍衛城的祇園精舍。

9、印度最古的佛教大學,叫做"那爛陀",是唐玄奘法師留學的地方。

10、唐朝有三藏法師,名叫玄奘,曾冒艱險,前往印度取經。

11、東晉有法顯法師,往印度取經,曾經過錫蘭及南洋各地。

12、印度有兩個法師最早到中國來的:是攝摩騰和竺法蘭。

13、佛陀在世時,印度忠誠擁護佛法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和波斯匿王。

14、佛陀滅度後,著名擁護佛法的印度國王有三位:即阿育王(亦譯阿輸迦王),迦膩色迦王,渴利沙王(即戒日王,他曾請玄奘法師宣講大乘佛法,非常尊敬法師)。

15、阿育王之子瑪興達(MAHINDA)於公元前二五二年,同其妹僧迦美達,­到錫蘭島米興達禮的地方,遇見帝沙王(KINGTISSA)於狩獵之時,向­王宣講佛法,帝沙王非常歡喜,請瑪興達返京城說法。不久,錫蘭王國人民大部份改信佛教。而瑪興達之妹,將印度之菩提樹移植錫蘭,此菩提樹至今仍存在,為佛教的勝跡。

16、佛教的傳佈分南北二支,北傳佛教稱為大乘教,南傳佛教稱為小乘教,或稱原始佛教。

17、大乘佛教的區域是中國,西藏,蒙古,朝鮮,日本等地。

18、小乘佛教的區域是錫蘭,緬甸,泰國,柬埔寨及高棉等地。

19、佛經結集有四次:

(一)第一次結集在王舍城靈鷲山的七葉岩(佛滅度後的九十天,由摩訶迦葉為首席,主持編輯大會,參加結集者有五百阿羅漢)。

(二)第二次結集在毗舍離城,佛滅度約百年,以耶舍長老為上首,重新扶持禁戒。

(三)第三次結集,由阿育王(ASOKA)召集,在波吒利弗多羅城(PATALLPU-TRA即現在印度八那地方)舉行結集大會。時在公元前二五零年,由目犍連子帝須(MOGGALIPUTA)為上座。這次的結集,經藏、律藏、論藏,均已完備。

(四)第四次結集,是由迦膩色迦王所召集,在迦濕彌羅(現在印度的克什米爾地方)。時約在公元七十年,由婆須密(VASUMITAN)尊者為上座,這次的結集造毗婆沙論二百卷。集有部之大成。

20、佛教以黃色象徵智慧與中道,故許多比丘,多穿黃色僧衣。

21、佛教以蓮花代表清淨,因蓮花生於汙泥而不受染。

22、達賴喇嘛,達賴者,蒙古語,大海之意,謂智慧如大海。喇嘛者,西藏語,勝者之義。達賴喇嘛為西藏喇嘛教之教主,屬黃衣派。還有班禪喇嘛,位在達賴喇嘛之次,統治後藏全體。

23、慧能,是中國唐代禪宗的六祖,主張頓悟禪,與北方主張漸悟的神秀大師,有南頓北漸之稱。

24、天台宗將佛陀的一代教法,分為五時說法:(一)華嚴時,(二)阿含時,(三)方等時,(四)般若時,(五)法華涅槃時。

25、中國佛教十宗:成實宗,俱舍宗,性宗,相宗,天台宗,賢首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

26、何謂藏經?藏經就是佛教三藏典籍集成之總稱,或稱"大藏經"

27、研究佛教何故須閱讀經藏?因經藏是佛教根本典籍,佛說一切根本法義,皆攝於經藏中。

28、何謂三藏十二部?三藏即經、律、論。十二部即佛說經分為十二類,亦稱十二分教。長行,重頌,孤起,譬喻,因緣,無問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記別或授記。

29、把十二部經,用七言四句偈說出?偈說:長行重頌並孤起,譬如因緣與自說,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廣論議及記別。

30、中國譯佛經開始於東漢明帝時,特請攝摩騰和竺法蘭來中國擔任此工作,­共譯五部經,四部失傳,今所存的僅四十二章經。失傳四部,即十地斷結經,佛本生經,法海藏經,佛本行經。

四大菩薩:菩薩全稱「菩提薩埵」,是指發大心願的人。在佛教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四大菩薩分別是:文殊,普賢,觀音,地藏。

文殊菩薩:

在五台山文殊道場,他代表(理性)。文殊之意為「妙德」「妙吉祥」。在佛教朱菩薩中以智慧見長,是大乘佛教的智慧化身。文殊是如來身邊「司智」菩薩,並以此專長輔佑釋迦牟尼的教化,有「大智文殊」的美譽。

普賢菩薩:

在峨嵋山普賢道場,他代表(落實)。普是普遍之意,賢是妙善之意,普賢之意是妙善,妙德,妙惠施與一切眾生。妙者恰到好處。普賢菩薩以賢德著稱,是如來身邊「理德」菩薩,也以此專長輔佑釋迦牟尼的教化。

觀世音菩薩:

在普陀山道場,觀世音菩薩代表大悲(愛心),觀即觀照,世為大千世界,音是眾生稱念觀音名號乞求救助之聲,觀音以慈悲著稱,以「尋聲救苦」為法門,只要眾生稱念其名號,他將隨類化現前去救助。

地藏菩薩:

在九華山道場,地藏菩薩代表大願(孝道)。他以「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密藏」得名。地藏菩薩善度地獄眾生,解救迷途之苦,深受人們尊敬和信奉。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無(皈依)喝羅怛那哆羅夜耶(三寶).南無(皈依)阿唎耶(聖),婆盧羯帝(觀)爍缽羅耶(自在).菩提薩埵婆耶(覺有情).摩訶薩埵婆耶(大覺有情).摩訶迦盧尼迦耶(有大悲者).唵(皈命),薩皤羅罰曳(一切尊).數怛那怛寫(為救濟於一切恐怖者).南無(皈命)悉吉栗埵(於彼)伊蒙阿唎耶(我聖).婆盧吉帝室佛羅愣馱婆(觀自在香山).南無(皈命)那羅謹墀(言聖觀自在賢愛.慈悲之心).醯利摩訶皤哆沙咩(我今宣說).薩婆阿他豆輸朋(一切希望圓滿而有光輝者).阿逝孕(無比).薩婆薩哆(一切鬼神不能打勝者)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童真).摩罰特豆(有道即令迷界清掙者).怛侄他(謂).唵(皈命).阿婆盧醯(有光明智慧者).盧迦帝(觀自在).迦羅帝(超越世間者).夷醯唎(籲獅子王).摩訶菩提薩埵(大菩薩).薩婆薩婆(一切一切).摩羅摩羅(憶念憶念),摩醯摩醯唎馱孕(心真言).俱盧俱盧羯蒙(作作事業).度盧度盧(保持保持)罰闍耶帝(遊空者).摩訶罰闍耶帝(大遊空者).陀羅陀羅(保持).地唎尼(持者).室佛羅耶(帝王自在).遮羅遮羅(行動).摩麼罰摩羅(無垢者).穆帝隸(無垢體).伊醯伊醯(教語).室那室那(弘誓).阿羅參(王)佛羅舍利(覺堅固).罰沙罰參(歡喜).佛羅舍耶(除滅由貪瞋癡行動之毒害者).呼嚧呼嚧摩羅(作法無垢).呼嚧呼嚧醯利(速疾速疾,有花?者).娑羅娑羅(堅固者),悉唎悉唎(或蓮花).蘇嚧蘇嚧(蓮花頸).菩提夜菩提夜(悟悟).菩馱夜菩馱夜(教悟).彌帝唎夜(有慈愛者).那羅謹墀(青頸).地利瑟尼那(堅利).波夜摩那(名聞).娑婆訶(欲見者,令影現,生歡喜圓滿成就涅盤之意).悉陀夜(義).娑婆訶(有成就者).摩訶悉陀夜(大義).娑婆訶(有大成就者).悉陀喻藝(無為).室皤羅耶(得大自在).娑婆訶(於悉地與瑜伽有自在者).那羅謹墀(賢愛).娑婆訶(為青頸圓滿成就).摩羅那羅(有豬面).娑婆訶(成就).悉羅僧阿穆佉耶(愛語第一義),娑婆訶(手執蓮花者).娑婆摩訶(大成就)阿悉陀夜(無比).娑婆訶(成就).者吉羅阿悉陀夜(無比).娑婆訶(成就).波陀摩羯悉陀夜(大義).娑婆訶(於法螺之聲,令開悟者).那羅謹墀皤伽羅耶(賢首聖尊).娑婆訶(成就).摩婆利勝羯羅夜(英雄威德生性).娑婆訶(征於住左肩方面之黑色魔者).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皈依佛法僧三寶),南無(皈命)阿唎耶(聖).婆嚧吉帝(觀).爍皤羅夜(自在).娑婆訶(成就).唵(皈命),悉殿都(令我成就).漫多羅(真言).跋陀耶(句),娑婆訶(成就).

大悲咒經文大意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願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實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隨心自在的觀世菩薩。祈求一切圓滿,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為觀世音菩薩請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本尊-千光王靜住如來。能得清淨圓明的光輝,能除無明罣礙的煩惱,要修得無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淪在無邊執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常以諸佛菩薩的化身,悠遊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隨緣化渡,一如菩薩顯化的獅子王法身,引導有緣眾生遠離罪惡,忘卻生死煩惱,皈向真實光明。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清淨無垢聖潔蓮華的法身,順時順教,使眾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對於流布毒害眾生的貪、瞋、癡三魔,更以嚴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眾生得能清淨,菩薩更以清淨蓮華,顯現慈悲,揚灑甘露,救渡眾生脫離苦難。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嫉煩惱。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癡迷,複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憶佛念佛,迷途知悟。

為使眾生早日皈依歡喜圓滿,無為虛空的涅盤世界,菩薩複行大慈大悲的誓願,手持寶幢,大放光明,渡化眾生通達一切法門,使眾生隨行相應,自由自在得到無上成就。菩薩的無量佛法,廣被大眾,恰似法螺傳聲,使諸天善神均現歡喜影相,亦使眾生於聽聞佛法之後,能罪障滅除,各得成就。不管是豬面、獅面,不管是善面、惡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塵魔,菩薩亦以顯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寶。

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願誠心誦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盤。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