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佛還是太子的時侯,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從而發下大願,要追求了脫生死的真誨,終於在普提樹下完成了無上正覺。

佛陀探尋人生的究競是從「苦」字開始的,所以佛陀說法先說「四諦」,「四諦」第一諦就是「苦諦」也就是關於苦的真理。人因為有身,便有痛苫,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雖然人生是苦,人身又是苦之聚合所,但在這世界上要修人身也頗不易,需要多種善因的。可謂:人身難得!

人生是那樣的苦,又何以要修得人身,還要感嘆人身難得呢?

釋迦牟尼是在人道成佛的,只有修得人身才能成佛。餓鬼、畜生太苫,沒有條件修行,天道太舒服,也無心修行。只有人道有苦也能離苦,有條件修成正果。

我們生存的世界是「娑婆世界」。「娑婆」二字意謂「堪忍」,或稱。有缺陷」。「娑婆世界」就是一片「忍土」,是一個「有缺陷的世界。」不像「極樂世界」那樣是一片「淨土」。

人們說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正是娑婆世界的特點,不過這個世界的苦與不如意是「堪忍」的。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這反映了一般人對娑婆世界的看法。人生是苦,但只要這苦尚堪忍,苦中還有樂的希望,人們便貪戀這並不如意的人生。

苦與樂都是人的感受。西方有一種說法:樂觀主義者與悲觀主義者,面對的現實是一樣的,其區別只在於前者看見喝去了一半的酒瓶,高興地說:「哈!還有半瓶哪!」而後者看著酒瓶,愁悶地說:「唉!只剩下半瓶了!」

以佛陀的教義來說:任何人都會遇到苦與樂。一般人遇到痛苦的事,往往為苫所壓倒,越想越苦。事情過去了,陰影仍在心上,總也擺脫不掉。遇到快樂的事,便欣喜若狂,樂而忘返。結果往往是樂極生悲,或者樂盡之後,想到快樂已是一去不復回,心中又產生無限悲苦!

覺悟的人遇有痛苦之事,明白這是業力所致,泰然受之,痛苦自然緩解。逢有喜樂之事,也不極盡其樂,明白世事無常,不會因歡樂逝去而痛苦,反而常有歡樂的回憶。

這就說明生活在娑婆世界的人,確實是苦。但只要明白「四諦」之含意,認真修行是可以離苦得樂的。

弘一法師常常書寫《華嚴經》中「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之句。這是他行菩薩道的心願。

眾生之苦是「婆婆世界」的客觀事實,菩薩見眾生苦便生大悲願,慈悲是根本,悲心出智慧。悲心堅定,能消業障,增福慧。這是因苦而生的,而悲願是聚台了諸苦的人身才能得到的。

只有充滿苦的人生,才能使行菩薩道的人修行得道。我有位朋友畢生坎坷,因人生途中留下了種種印記,盡管頗有能力,終無法挑大梁!一日,人們感嘆地對他說:「假若你沒有這些坎坷經歷,便可以為社會挑起你該挑的擔子了。」他笑道:「如果我無此坎坷,此生不過碌碌,挑擔恐也無力。」這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認識。人身之所以難得,正因為人生是苦,人身能聚苦,受苦,為此,才能離苦。

不少學佛的朋友,都因不滿而學佛,因痛苦而學佛。因尋求解脫而學佛。等到這些朋友真能受苦而知其苦,不為受苦而苦惱,不以行樂來消苦時,他們將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那是「悲欣交集」的境界!在這個境界裡的苦是「樂苦」。

認清人生苦這個現實,明白苦的原因在有人身,用這知苦的人身去修善,去除惡。我們會更加珍惜這難得的人身。

說錢財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總有一些事物與你同行。有些事物令人喜歡,有些則令人害怕,但這常常無法選擇。過去有俗話說:「甚麼都可以有,病不能有;甚麼都可以沒有,錢不能沒有。」現在又有高人說出了「金錢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金錢是萬萬不能的。」足見錢財在人心目中佔有的地位。

盡管如此,人們對錢財自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追求它,有人痛恨它,有人看重它,有人鄙薄它,也有人嘴裡說它髒,心中常思量。不過在有貨幣交換的社會裡不論哪一種看法,都還是離不開它。

佛教如何看待錢財呢?對於正信的佛教徒來說,錢財與一切事物一樣無常,只有用掉了的錢才是堅固財。因為用掉了的錢發揮了作用,種了因,會結果。放在那裡的錢是不保險的,會受到貪官污吏,水、火、風、震等災害,或遇到盜賊、刀兵,戰亂及不肖子孫的揮霍浪費。這真是智慧的看法!

會用錢財的是財產的主人,守著錢財的是財產的奴隸。人都願意當財主,誰想當財奴呢?有了錢財要善用,也要明白今日之福報必有過去造福人群的福業,今日如不播種福田,廣結善緣未來是不會有福果的。明白這種道理的人有錢有得可愛,只知貪財的人往往面目可憎,令人生嫌。結不了善緣,有錢又有何用?佛教講究布施。捨得、捨得、不捨不得。捨一得萬報。但這不是「一本萬利」買賣的概念,而是從在世間財的施捨中得到智慧法財。

當今時代許多人為錢財所困擾,究其根本就是沒有認清世間財的無常,被錢財所支配,做了錢財的奴隸。

人一輩子最終總要有一次大布施,這時不論有多少錢財都得捨去。平時,經常施捨的人,這時比較輕鬆,而一生積攢錢財的就會有難以割捨之情。可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想拿也拿不走啊!

我絕不是在這裡唱高調,說不近情理否定錢財的話。我只是想說人身難得,應該身心健康地生活。要做到問心無愧,心安理得,追求人生的真諦。財物只為真正需要而取,絕不為貪欲所誘惑去追求。「君子取財,取之有道。」同樣君子用財也該用之有道,為供養父母,為培育子女,為家庭生活,為社會福利而取財、用財,那自然是有道的。

對於佛教來說人生最關鍵的是行善、制惡、淨化意念,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服務於此的。在一九九二年第十期《佛教文化》漫畫真諦欄目裡小和尚所講的一個故事,對我很有啟發。古印度的濕婆大神讓一位為求福報而布施的婆羅門去向苦行者薩坦那要福報。薩坦那一無所有,把自己拾到的點金石給了他。婆羅門用點金石點了鐵鎖,鐵鎖立時成為金鎖,婆羅門大驚,眼望西方昏黃的落日,他忽有所悟,他拜倒在薩坦那腳下,求他傳授有點金石卻輕視黃金的秘密。

我想如果需要黃金我們可以用它來辦事,但那只是為了辦事,並不是為了擁有黃金。

有取用錢財的本領,又不重視錢財的秘密在於破除貪心,慈悲喜捨。

求不得苦與勇猛精進

我有個朋友,是位嚴謹認真的自然科學家。因為嚴謹而又認真、與他在一起閑談也常顯得很嚴肅。我們難得見面,但每次談話都給我留下一些問題去思考,這實在是得益匪淺的事。

前些日子,他向我提出一個問題:「佛教是不是認為人生所以有痛苦與煩惱,就是因為有所追求?」

我對他講了一大通「人生是苦」的道理,說明在「八苦」中「求不得苦」是個關鍵。人求青春永葆,不可得:求無病無災,不可得:求長生不死,不可得:求永不與怨憎者相會,不可得:求永不與所愛者別離,不可得!求不得!求不得苦!有求皆苦!過去人們為物質生活缺乏、精神生活單調而苦。現在物質生活豐富了,精神生活多樣化了,有錢的也有所求不得苦,真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求不得是苦,即使得到了那快樂終究也要消逝,得到時固然是樂,逝去時仍然是苦。明白了求不得苦,對於得失就無所謂,也就無所求了。

我個人的經歷、遭遇,使我對「苦」字深有體會,說起來比較生動,自以為很有說服力。他似乎也被感動了,沒有對我提出不同的意見,只用憂郁的眼神望著我。我忽然從這眼神裡看到了一個疑問:「無所追求就能解脫苦惱嗎?」我又補充說了「知足常樂,心平過海」的道理,舉《漁夫與金魚的故事》來說明人的要求永無止境,真正甚麼都沒有了反到好了。說著、說著,舌頭漸漸不靈了,我不很自信地草草收住話頭,這個疑問卻留在我心頭。

好幾天我都在想他那並沒有說出口的疑問。

如果因為「有求皆苦」便無所求,結果會怎麼樣呢?是從此擺脫了煩惱嗎?未必!很可能出現三種情況,一是消極厭世:二是及時行樂:三是得過且過。這都不符合佛的教導。

我覺得就問題說問題是很不準確的。「人生是苦」,「求不得苦」,「有求皆苦」只是一面,而佛法無邊,絕不能只從一個點上去說。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不是很高的追求嗎?

佛說:「勇猛精進不退轉」,這不但是要求人們必須追求,而且要勇猛地追求,堅持不懈地追求。

如何看待求不得苦與勇猛精進呢?

經過一番思索,我似乎有了一點領悟。

悟透求不得苦是「破」,堅持勇猛精進是「立」。

明白「有求皆苦」可以破除我們的妄念。眾生的煩惱由「貪欲」而生,這「貪欲」二字由和合而成,並無實性,偏偏為了這個「空我」去追求一切,那就永無滿足之日,永遠在痛苦的追求中。這種妄念一日不破,一日不得離苦。理解「有求皆苦」是破「我執」的重要因素。

眾生的煩惱也因「貪戀」而生,得到的東西總希望永遠屬於自己,戀而不捨。在「無常」的世界上貪戀永世長存自然是要絕望的。「無常」的人生中不僅「我」之所有不能永存,就連「我」本身也是無常,終究要離世而去。

破「我執」、識「無常」,對於我之所求可以看得很淡很空。隨緣而得,隨緣放下,這才能從求不得苦中解脫出來。

要想真正看破必須勇猛精進,否則只是無可奈何的自我慰藉,一待時機有變,貪戀之心又會卷土重來。

勇猛精進的方向是求得智慧,懂得緣起性空的因緣,明白人生一世的意義。

人生就「我」來說固然是空,但就因果來說卻是實實在在有的。人是因緣合成的「果」,這「果」又會成「因」只要起心動念便是業,是業就有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了行善,種善因,必須立勇猛精進的大願。

《孛經》說:「人所欲為,譬如穿池,鑿之不止,必得泉水」,可見,求精進是實有的,這「有」在無常、無我之中,與「空」相對。

今天,生活中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人與事。那是昨日種下的因。如果我們只是「看破」今日這些果,而不勇猛精進,去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那麼明日將收取更多的惡果!這是因果不爽的。且不言來世,就拿現世來說,我們怎麼對得起自己、兒孫和未來的人呢?一個正直的人想到這一點我以為是不會快樂的。

明白「求不得苦」,「破「我執」,得失隨緣,不貪求。

堅持「勇猛精進」,立大願,求了脫生死的真諦,行利樂有情之大業,這樣可以離苦得樂。那樂是自然而然的。

通過對這一疑問的思考,我對自己心中之苦,似乎有所減弱,也對自己的人生增添了一份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蓮心悲願 的頭像
    蓮心悲願

    §蓮心悲願§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