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佛典故事 (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很久以前,印度有一位阿輸迦王。雖然,國王並沒有真正契悟佛法的真理,但是對佛法不但具有相當的信心,而且發心非常廣大。所以在一天當中,建造了八萬座佛塔。國王不僅僅是建塔,每天還虔誠供養許多位法師,並恭請法師開示說法,如此日復一日,從未停止過。

有一天,國王和往常一樣地供養法師們,其中有一位年輕聰穎、相貌莊嚴、精通經、律、論三藏的法師,神情自若地坐在國王的身邊,準備陞座說法。突然間,國王發現,從這位年少法師的口中,散發出一陣陣沁心的清香,心中深感疑惑,心想:「這位法師口中一定含了什麼特別的東西?是不是想利用這香氣來蠱惑我的人民?」於是請法師開口,仔細瞧了好一會兒,法師口裡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國王仍不相信地再請法師漱口,但是他口中的香氣依然不減。

國王忍不住就對法師說:「請示法師,您的口中為什麼會散發出如此微妙的香氣,而且我從來沒有聞過那麼特別的香味呢?」法師回答國王說:「大王!這要追溯到過去久遠以前,在迦葉佛的時代,我是一位善於說法的比丘,常向大眾讚歎宣說迦葉佛無量的清淨功德,並且使人們明瞭種種深妙佛法的真理和無邊的修習方法。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我生生世世口中都有妙香散發出來,而且這香氣遠超過一般世間花草的香味,人們只要聞到了這個香氣,都會心生喜悅。」

國王聽了以後,歡喜有加地說:「原來讚佛及說法的功德果報是那麼地殊勝無比啊!」年少法師接著又說:「這還只是現前看得到『花』報,讚佛及說法的十種功德『果』報,更是不可思,不可議,請大王仔細聆聽……

一、讚歎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都能聽聞(因心及願力),就可以得到廣大好名聲的果報。

二、讚歎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心生歡喜,就可以得到世世相貌端正的果報。

三、為眾生講說滅罪生福的方法,使眾生能有安樂的心靈棲所,就可以得到心中時時感到快樂歡喜的果報。

四、讚歎佛的功德,來調伏一切眾生的煩惱,就可以感得時時受人恭敬的果報。

五、顯揚說法時有如明燈一般,照亮眾生的心燈,使眾生契悟佛法,就可以得到威德如日光一般明耀人心的果報。

六、用種種方法讚歎佛的功德,使一切眾生心生歡悅,就可以得到受人敬愛的果報。

七、運用種種巧妙的言語,來讚歎佛無量無邊的功德,就可以得到無盡無礙辯才的果報。

八、讚歎佛不可思議的妙法,使一切眾生不再有任何過咎,就可以得到深妙清淨大智慧的果報。

九、讚歎佛的功德,使人們煩惱越來越淡薄,就可以得到斷除無明,垢穢滅盡的果報。

十、因為使自已及他人的煩惱盡消,而證得涅槃的境界。譬如天降大雨,不僅可以熄滅大火,連灰燼也不再有餘熱。」

國王聽了法師如此詳細地闡述讚歎佛的殊勝功德後,心開意解,歡欣踴躍地對年少法師說:「有大福德的人們,都善能讚歎佛的功德。」
省思


讚佛有殊勝莊嚴的果報,藉由口的讚揚、身的禮敬,乃至心中歡喜讚歎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心離於染垢,離於妄執,一心稱念,一心讚歎,皆得圓獲十大殊勝利益。

在真心地讚揚一切善法功德時,自心當下剎時遠離了我執、自私與仇恨。

從此,執著煩惱自輕,本具福德朗現。

如此,讚歎便是一件真正值得讚歎的事。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在沙漠中有一座美麗的城堡……
當太陽剛出來時,
可以見到城門、瞭望台、宮殿,以及來來往往的行人;
隨著太陽漸漸升高,城堡就慢慢消失不見。
往往有些人,會以為它是一個快樂的天堂,
卻不知道這座美麗的城堡,
只是沙漠中空氣形成的一個幻象,
根本了不可得。

有一群從遠方來的商人,
無意間看到這座沙漠中的城堡,
心想如果能夠到那裏做生意,一定能夠賺錢致富。
於是,他們飛快地趕去。
然而,當他們越接近城堡,
就越是找不到,
這時,他們沮喪地喊著:
「我好累!我好熱!我好渴!」
當陽光照在熱氣上時猶如奔馳中的野馬群,
他們卻以為是水。
於是,又急忙向前奔去,
但是同樣地,他們越是向前走,越是找不到。
漸漸地,他們疲乏到了極點,
最後來到窮山狹谷中,忍不住大叫大哭。

就在這個時候,
他們聽到自己的回音,誤以為是有人在附近。
於是,燃起了一線希望,
決定再打起精神繼續向前走,
走著,走著,
全身灰頭土臉,愈走愈灰心。

最後,他們終於猛然發現:
他們追逐的只是一個幻象。
一剎那間,
渴求的心也就停止了!
當下恍然大悟。

改寫自《大智度論卷》卷六

省思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榮華富貴與沙漠幻城何異?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尊滅度了!」所有的佛弟子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地悲傷,甚至有許多阿羅漢都決定要跟隨佛陀入涅槃。

迦葉尊者知道後,便集合五百位阿羅漢,向他們宣佈:「佛陀已經入滅,如果要弘演佛的聖教,讓眾生了達人人本具真如法性的道理,就必須集結佛的教法。所以,你們現在趕緊以神通力前往十方恆河沙剎土,召集八億四千位阿羅漢來此結集經藏!」

佛弟子當中,阿難是唯一記持佛陀所有教法,並且能夠背誦出來的人,但因還未證得阿羅漢果,所以未能入此行列。為了讓阿難在道業上有所提升,迦葉尊者施以激將法,使他痛下決心,不分晝夜精進用功,七日後終於漏盡煩惱,證得阿羅漢果。大家知道後都非常歡喜,諸天聖眾亦來歌詠讚歎。

結集會上,阿難尊者昇座,準備宣讀佛陀教法,迦葉尊者特別叮嚀阿難尊者應依經藏的類別,如:菩薩藏、聲聞藏、戒律藏等各自集著一處,一言一句都要謹慎小心,千萬不能有所缺漏。當阿難尊者誦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迦葉尊者及眾阿羅漢皆忍不住淚流悲泣,感嘆地說:「人生無常,如夢如幻,昨日見佛,今日聽法已是如是我聞。」

經藏集結後,迦葉尊者繼續領導僧團二十餘年,最後將法傳給阿難尊者,並且交代:「我要入涅槃了,今將大法交付予你,你要好好守護,永續傳承。」臨行前,迦葉尊者去向阿闍世王告別,但因大王正在休息,只好請守衛轉達。

迦葉尊者來到雞足山中,以草席地而坐,並且說道:「我今身著糞掃衣,手持佛陀的金縷衣,將以神通力令此色身不朽,直至彌勒佛降生,再將佛佛相傳的金縷衣給他。」語畢,大地即產生六種震動。迦葉尊者又說:「阿難尊者、阿闍世王前來見我時,山峰當為他們而開;他們離去後,山峰將再復合!」帝釋天主釋提桓因以香花散滿天際供養尊者,至誠禮拜後,雞足山峰隨即合起,覆蓋了尊者之身。

此時,雞足山的畢缽羅山神見到迦葉尊者入滅,哀道:「今日尊者入滅,如法山崩壞,法船沉沒,法樹摧折,法海枯竭。眾魔王得大歡喜,諸天人皆哀戀悲泣。」當日,阿闍世王夢到天樑折壞而驚醒,守衛於是向大王報告迦葉尊者曾來向他告別入滅之事。大王知道後悲傷無比,馬上請阿難尊者與他前去雞足山一看。果然,當阿難尊者和阿闍世王來到雞足山時,山峰自然裂開,他們看到迦葉尊者已端然入於定中,身上還覆蓋了美麗的天花。兩人供養禮拜後,即難過地離開。

典故摘自:《釋迦如來應化錄˙卷二》

省思


善知識如燈塔,為眾生指引方向;善知識如甘霖,滋潤眾生的心靈。

從古以來,善知識們為眾生種下了甚深的善法種子,使佛法得以傳承,正法得以聽聞。現在,許多善知識也提攜護念著我們,當以感恩之心,珍惜每個因緣,莫待失去後才知懊悔。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經過市集時,看見一位賣魚的老人,一邊斗量賣魚,一邊哀嘆地說:「老天爺!到底我犯了什麼錯,你讓我的兒子這麼早死?如果他還活著,可以幫我賣魚,我哪會這樣操勞、辛苦啊!」佛陀慈悲的看著老人,而後輕輕一笑。瞬時,佛陀的齒畔產生五色金光,照亮了老人和整個市集。一會兒,一頭滿身臭穢的大豬,身體滴著屎尿,搖搖擺擺的晃過市集,眾人此時皆掩住鼻口。佛陀看見此景,似有所感的再度露出憐憫地微笑。

阿難在一旁看到佛陀的行止,感覺不同以往,即恭敬地向佛請示:「慈悲的世尊!剛剛您看到老人哀嘆而憐憫一笑,現在看到搖擺行走的大豬,也露出相同的微笑,難道其中有何特別的原因嗎?請世尊慈悲開示,以解答大眾共同的疑惑。」佛陀於是告訴大眾,之所以會笑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無奈於這位老人的愚痴。想想他在溪邊捕魚時,讓無可計數的生命,在他的漁網下慘遭殺害,也讓這些魚蝦,家庭破碎、骨肉相離。但是,他不曾因為魚蝦的苦,而生起絲毫的惻隱之心。如今自己的兒子因禍而死,卻怨天咒地,感嘆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平。因為這樣的因緣而笑!

第二,過去曾經風光不可一世,能呼風喚雨,來去自如,志得意滿的飛行皇帝,今日卻只能在魚販的斗中無助地苟延殘喘,連性命都自顧不暇。這個前世的天人,因為專修空想觀,修成了空定,卻執著這個想出來的空,無法歸於本心。雖然得壽八十億四千萬劫之久,然而,卻不能讓自己的罪業消弭,在福壽用盡時,定力也跟著消失,仍要受輪迴果報之苦!

阿難不解的問道:「像帝釋天一樣尊貴的飛行皇帝,他所修的福德如此多廣,為何仍不能免於業報呢?」一旁的魚此時張著空洞的雙眼,似有所感。佛陀答道:「禍福其實只是暫時的假相,並不能長久!如果因為今生的富貴而志得意滿,不知繼續培福修慧,反而逆行暴施,很快地,福報享盡,就會為自己招來無數的災難和罪報。這因緣果報,如影隨形,如響應聲,不會因貴賤而有所區別!」

第三個原因,是憶起過去在行菩薩道時,曾有一世生為一位三寶弟子。每逢六齋日,便會到佛寺聽經聞法,精進行道從來不敢懈怠。因為崇信三寶,平日奉行佛法,行善不倦,又堅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因而感得在佛世出生,蒙佛說法而出家修行,從此生生世世奉持不懈,因此德行、福慧日漸增廣,而成就無上的佛果,為世所尊。

那時,隔壁的鄰人,從不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的道理,因此不學無術,四處為惡。還供奉鬼神,施放蠱魅來殘害他人。平日一有空閒,就是吃喝嫖賭、飲酒作樂。

自此之後的輪迴中,我所生之處,都是清淨的處所,能夠聽聞佛法而精進修行,圓滿佛果。而過去的這位鄰人,則因為留戀女色,荒淫無度,又不知孝順父母,因此直至今生依舊在三惡道中輪迴,未能出離,而墮為這隻糞穢的大豬!

典故摘自:《六度集經.卷六——佛以三事笑經》

省思


愚痴的人,猶如典故中的賣魚老人,昧於因果而又自嘆於命運多舛;無有正知正見的修行人,則如長壽天人,走錯路頭,福報享盡仍要墮畜生道受苦;世上剛愎自用,生活靡爛,貪好酒色而不知節制的人,終招糞穢豬身!此三者,都將生生世世輪迴三惡道中,沒於生死苦海而不得出離!

佛法難聞今已聞!佛陀是無上大醫王,開示八萬四千醫治眾生病的法門,若能依佛的教導精進行持,定能了脫生死,不再受輪迴之苦,終究必能成就無上的菩提佛果!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以前的一個夏季,佛陀在舍衛國與出家弟子們依例安居辦道,有一天佛陀舉止安詳的走向法座,此時弟子們無不以恭敬期盼的心,準備聆聽佛陀的慈悲教誨。佛陀低垂著慈眼,對弟子們說:「我今天將要到忉利天,利用結夏安居的因緣,為往生忉利天的母親開示佛法,大眾亦可跟隨至忉利天聞法。」佛陀一說完,便運用神通力至忉利天。

忉利天上,佛陀在枝葉茂盛的大樹下,為他的母親及忉利天無量的天人,演說妙法,在座的天人們,聆聽著佛陀清淨的法音,每個人的心中真實領會佛陀所演說的諦理。佛陀見眾人通達法理,於是又重回娑婆世界。

佛陀的弟子們,見到所敬愛的師父回到了自己的國度,以無比恭敬的心讚歎著佛陀說:「大慈大智希少有,崇尊的導師!您能為往生忉利天的母親及天人們,在結夏的九十天中,演說真實妙法,成就他們了達真實諦理的因緣,真是慈悲無限,智慧無邊!到底是什麼樣的因緣,摩耶夫人能生聖人,聽聞佛陀親為開示佛法,解脫三界的煩惱。」佛陀說道:「我並不是只有此生感念母親報答恩德,在累生累世中便不斷如此回報親恩,解除母親的苦難。」

「很久以前,在大雪山的樹林裡,有一隻獼猴王帶領著五百隻獼猴,在樹林裡找尋食物。當時有獵人架設獵捕猴群的陷阱,利用繩網來獵捕牠們。這時,獼猴王臨危不亂的告訴陷入網中的猴群:『你們不要擔心害怕!我會破壞這繩網,大家不要憂慮,我會解救大家到安全的地方。』於是猴群們,隨著猴王的引導一一脫離危險。而這時候有一隻年紀較大的老獼猴,因背著一隻年幼的小猴,不小心掉進了路邊的深坑裏,猴王因為眾猴解危,未注意到掉入深坑中的老獼猴,等大眾回巢穴的路途中才發現自己的母親不見了!於是獼猴王又帶領猴群們返回找尋,終於發現坑洞中的母親,這時猴王又運用牠的智慧,要猴群們互相捉住尾巴,同心協力的往深坑中延伸,而自己更是親入坑中,將母親拉救出來,解除了母親落坑之難。」

「這隻獼猴王就是過去生的我,過去我使母親出離深坑的苦難,而今天我至忉利天為母說法,更是解脫了母親輪迴三惡道的苦難。」

佛陀更慈悲的藉此因緣,告訴在座的每位弟子:「救助父母出離種種苦難,有無比的大功德,我由於從過去到現在,為母親除去苦難,所以生生世世感得無苦難的果報,所以大眾應當孝順父母。」

省思


世間上的苦總不離開身苦和心苦,給父母溫飽不受風寒,僅是色身的照顧;而父母生離死別的心苦,誰能為他們免除?人們也許會說,只要親恭踐行隨侍在側即可,但誰知那天無常的到來,死亡是沒有老少的差別,那白髮人送黑髮人豈不是最大的不孝。所以讓父母親近佛法僧三寶,聽聞佛法,親近善知識,瞭解到世間的一切得失,離不開無常、苦、空、無我的真理,能遠離一切苦難,得清淨自在,這才是真正的大孝。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北方有一位技藝巧妙的木師,
用木頭雕塑了一個相貌端正、衣飾逼真的女子。
木女能夠來回走動,還可以斟酒敬客,
只是不能開口說話而已。

當時,南方有一位善於繪畫的畫師,
木師早已耳聞畫師的大名。
於是,準備了上好的酒食,要宴請畫師。
席間,木師便讓木女為畫師斟酒夾菜,
畫師不知道這女子是木頭做的,
以為是真的女子,心生愛戀。

不知不覺,天色已晚,木師便留畫師住下。
並讓木女侍候畫師。
畫師欣然答應。
畫師進屋後,見木女站在燈火邊。
即叫喚這位木女,可是木女卻原地不動。
畫師以為是女子害羞,所以就上前用手牽她。
一牽,才知原來她是木頭作的!
畫師不禁滿臉羞愧,自言自語的說:
「這主人居然騙我,我也得戲弄他一下。」
於是,畫師就想了一個主意,
在牆上畫了一幅自己的像,衣著和自己相同,
頸子上套著一根繩子,好像吊死了的模樣。
還畫上蒼蠅和鳥,正在啄畫上的嘴巴。
畫完後,畫師關上門,便躲在床下。

第二天天亮,木師從房裡出來,
看畫師的房門未開,往裡一看,
見畫師吊死牆上,
木師嚇壞了,以為畫師真的死了,
立刻破門而入,正想用刀砍斷繩子時,
畫師從床下鑽了出來。
木師一臉的尷尬,畫師拍拍身上灰塵說:
「如何?你能騙我,我也能騙你。咱們倆算是扯平,互不相欠。」
木師遂感愧疚地說:
「其實錯在我。如果我不嫉妒你的才華,設計捉弄你,也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畫師也坦白地說:
「如果不是因為我心術不正,不甘心被騙,也不致於作畫戲弄你,害你為我擔心,真是對不起。」
最後,兩人握手言和,異口同聲的說:
「唉!都是這念心在做作祟。

改寫自《雜譬喻經》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滅度後百年,印度出現一位轉輪聖王,名為「阿育王」。阿育王統一全印度,建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偉大王朝——孔雀王朝。

深奉佛教的阿育王,為令佛法廣傳流布,在南閻浮提建造了八萬四千座佛塔,以紀念佛陀出世的勝緣;並於塔中供養佛陀舍利,令眾生禮拜廣植善根。當時師子國(今錫蘭)國王聽聞阿育王興隆佛法,便遣使獻上五顆如意寶珠,不僅光彩奪目,亦世間罕見。阿育王接受後,將四顆寶珠依序供養在佛陀誕生塔、成道塔、轉法輪塔,以及入涅槃塔中,剩下的最後一顆寶珠,則想賞賜給後宮夫人。國王心想:若只賞賜給其中一人,其他人必生嫉恨。為了試探夫人們的智慧和性情,阿育王派人至後宮宣告:「請諸夫人各著上妙的衣服與瓔珞,最勝莊嚴者,國王當賜寶珠。」王令一下,婇女們紛紛翻箱倒櫃,忙著為自己的夫人挑選最美麗的衣裳,並為其佩戴價值連城的瓔珞珠寶,抹上五顏六色的胭脂水粉;夫人們滿心期待自己能獲得國王的青睞,成為萬中選一的幸運兒。在這人人忙亂的當頭,惟獨國王的最小夫人須闍哆平靜地看待一切,不僅不隨之起舞,更於心中憶念著世尊的法語——「戒,如瓔珞妙服,受持八關齋戒者如身著最清淨潔白的衣服,儀容端正,令人自然心生恭敬。」須闍哆與世不爭的態度和其他人形成強烈的對比。

阿育王來到後宮,只見夫人們個個濃妝豔抹、珠光寶氣,令人目不暇給;唯有最小的夫人素服淡妝,別於眾人。國王感到奇怪,於是問道:「諸大夫人皆穿著上服,為何只有你不遵從我的命令?」須闍哆回答:「佛陀曾說『慚愧是世上最上等的衣服,持戒則是最莊嚴的瓔珞,法音是最美妙的音樂。』我今受持八關齋戒以為瓔珞,著慚愧之服,並讀誦經典以為音樂,以此等恭迎大王。」

阿育王聽了這些話,心生歡喜,深深讚歎須闍哆的智慧和德性,便向所有人宣佈:「我先前有承諾,誰能著最好的衣飾,當賞賜其寶珠。須闍哆所著者為眾人之冠,此如意珠非她莫屬!」

其他夫人見須闍哆因持戒而得寶珠,皆競相求受八關齋戒。

典故摘自:《釋迦如來應化錄˙卷二》

省思


防非止惡、積極行善,是戒的功德;心有此德便現好相,清淨莊嚴,人見歡喜,災禍自然遠離,福報現前,為現世之報。而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更是由世間通往出世間的關口,能令持者斷生死煩惱而得自在解脫。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陀時代,在舍衛國的東南方,有一條大江,這條江水又深又廣,在江河的岸邊,住了五百戶人家,他們從未聽聞過道德的精神及佛法的真諦,人民個性剛強,難調難伏,橫行無忌,以貪污欺詐為事業,違法犯紀,並以此為樂。

一日,世尊了知此五百戶人家,因宿世累積的福報,如今得度因緣已到,於是世尊來到江邊,坐在一棵大樹下準備度化他們。村民經過此處,看到佛陀莊嚴的三十二相,無不為之攝受、歡喜讚歎,並前往佛陀身前禮拜問訊,殷勤問佛陀是否用過齋飯,希望能藉此殊勝因緣供養佛陀。佛陀慈悲地引導大家席地而坐,並且為大眾宣說佛法真理,但是這五百戶村人,由於欺詐習氣深重,對佛陀的教誨無法生起正信。於是佛陀便化作一位修行人,從江的另一岸踏著水面來到此岸。此人到岸邊後,便走到佛陀面前,用虔誠恭敬的心向佛陀頂禮,並長跪合掌,希望能聽聞佛陀說法。

大家看了,無不感到驚歎。其中有一個人向前問道:「行者,我們家族住在這江邊,已經有好幾代了,從未見過有人能夠行在水面上的,您是什麼人?竟然有如此神通,能在水面上行走,請您告訴我們好嗎?」行者答:「我住在此岸對面的村落,因為深信佛法,一直殷切期望能求無上智慧,當一聽到佛陀在此岸說法時,馬上想搭船來見佛陀。但是,當時並沒有渡船,便急著問那岸邊的一戶人家:『這條河水有多深?』他答:『這水只不過到您的腳踝,您可以直接涉水而過。』聽完他的話,自己並沒有懷疑的念頭,就從那邊走了過來,我根本沒有什麼神通啊!」

佛陀便讚歎道:「善哉!善哉!人若能夠堅持信受佛法,便可以渡過生死苦海。能踏水面渡過這條數里寬的江面,又有什麼好驚奇的呢?」於是世尊,即說偈道:「信能渡苦海,攝持為船師,精進除苦惱,智慧到彼岸;士有誠信行,為聖所稱譽,愛樂無為者,一切縛皆解;信乃得道行,奉法致滅度,從聞得智慧,所到皆光明;誠信與戒律,慧能行世道,健夫度因慧,從此脫苦海。」

村裡的人聽完佛陀的偈子,並親眼看到對佛法信心的證明,便一同在佛陀的座下,受持三皈五戒,從此對佛法更加深信不疑,不再退轉,並依佛陀的教誨,歡喜奉行。因此佛法在此村落普遍傳揚,人們也改惡向善,勤修善法,整個村莊到處呈現富樂歡喜的景象。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經.卷一——篤信品》

省思


「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只要對佛法的真理堅信不疑,自然智慧開顯,得到心中的清涼、自在,獲得佛法真實的利益與解脫。因此修行人,不論遇到順境、逆境,乃至任何惡劣的境界,都能信心不退,並依著正信,精進不懈怠,最後一定能成就道業,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前有二位菩薩行者,非常仰慕諸佛難行能行的行誼。他們經常一起修行,或是誦經、反省檢討、觀行及禪定。只要聽說有不知道佛、法、僧三寶的國家,就發心去開導,並教化他們行六波羅蜜。

當時有一位國王很喜歡修行,卻誤入旁門左道。全國百姓也都承習了這個風氣,無不事奉外道宗師。而國境之內常有妖怪出沒,風雨乖違,人民生活皆不得安寧。

二位菩薩相互商討:「我們的國家由於三寶的教化,人人心存善念,力行十善;君仁臣忠、父義子孝、夫信婦貞,賢能的人很多。而這個國家卻信仰外道,毒龍又時時侵擾,百姓求助無門。我們志願上求佛道,為的就是要度化苦難眾生,所以應當要想個辦法來解救這個國家的人民。」
弟弟說:「佛法戒律中,殺生為極大的罪惡,而慈悲是以救生為首。我們要怎麼做才是呢?」

哥哥說:「可憐的毒龍,只是為了貪著些許口腹之欲,卻不知道即將墮入地獄受苦。如果殺害一人就要在地獄受罪百劫;更何況毒龍將要吞滅全國人民!我擔心牠在恒沙劫受罪完後,餘報還都無法斷除。如果除去毒龍使牠不再繼續造罪,又可以救濟國家,再行佛法六度來化導百姓,使人人尊崇正法,便能換取無量眾生的福祉!所以,弟弟你化成一隻大象,我化為一隻獅子。我們二人不惜犧牲生命,都要設法拯救全國。」

於是兄弟二人頂禮十方諸佛而發誓言:「眾生不能過安定的生活,是我們的罪過。我們發願一定要圓成佛道,以度化一切的眾生。」

獅子和大象一起來到毒龍的住所。毒龍顯威靈、獅子現赫勢、象具忍奮力,雙方展開激烈的奮戰,震動了大地,最後三者全部命絕,卻也保全了一國人民的生命。

「這一定是活菩薩!才會如此的慈悲,犧牲自己的生命來救全國人民。」有人抱著獅子及象的屍體大哭著說。

菩薩的弟子們,親見師父捨身濟眾的慈悲,哀慟地稱揚師父的德行,也宣揚師父的化導,國王和臣子百姓才知道原來有佛法的存在。全國百姓不斷地讚揚,菩薩的大慈悲行,並隆重的舉行殯葬典禮,國王隨即下詔:以佛法為國教,鼓勵全國居民行六波羅蜜。自此以後,上千人出家修行成為比丘;而國內的在家居士也都能修清淨梵行,國家漸漸趨於太平。

省思


世間法無法達到絕對圓滿,從某些方面來看,總有不盡完美的地方。對於發願上求下化,行菩薩道的人而言,必需有智慧與勇氣去承擔、去努力,對於大多數人都有所助益的事。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有一個修行人,
雙手捧著一束鮮花,以最虔誠的心供養佛。
佛陀一眼即看出他的來意,便問:
「你今天來此供佛,是否心有所求?」
修行人就講:
「世尊,我只是個修道人,我什麼都不求,我只是求道。」

佛陀就告訴他:
「好!你既然是來求道,那就放下吧!」
於是,
修行人就把花放下,雙手合十。

佛陀又告訴他:「再放下!」
修行人覺得奇怪,
於是,把兩手也放下,

佛陀又說:「還要放下!」
此時修行人不解地說:
「世尊!花和手我都已放下,還有什麼要放下的呢?」
佛陀說:
「你有求的這念心也要『放下』。」

修行人,當下大徹大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