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聖嚴法師

當你在你家的範圍內,你可能會覺得是家中的主人,但是如果有一群人也住在那兒,那種屬於你所擁有的空間感會漸漸消失。而當你到鄉間時,在廣大的天空及土地所形成的天地中,你會覺得自己很渺小。同時,在這個廣大開放的空間裡,你會覺得大自然是你的,即使有很多人在那裡,你仍會覺得很廣闊。

因此,當在室內停留一陣子後,大家都應該到戶外,一方面體驗自己的渺小,另一方面去感受自我的巨大。實際上,小或大是全然相對的感受,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我們的環境。

寒山,一位唐朝著名的詩人,寫道:白雲是他的被單,石頭是他的枕頭,大地是他的床褥。(編按:《寒山詩》第七首:細草作臥褥,青天為被蓋;快活枕石頭,天地任變改!)因為他的心胸廣大,雖然他無一物,但無一物不是屬於他的,這樣的人可以活得很自在逍遙而沒有煩惱。

將心胸打開

人們獨自走到大自然中時,會覺得些許孤單,因此,多數是群體出遊。但他們往往將自己的狹小世界移植到這個大世界中,依然感到隔離,「我是跟這一群人的,不是那一群。」我們不該像個蝸牛,把房子揹在背上走,當另一個動物來到時就縮回去。不論我們認不認識這些人,最好不要以社交關係將他們分類。對身邊的動物,鳥、蝴蝶……等,要友善親近。就像煙囪裡的煙消失在空中一樣,我們應該要消融「群體」或「家庭」的意識,真正融入我們所處的生活當中。

我們來這裡,如果還是談論平時一直談的事情,那不如待在家裡。當我們來到大自然中,應該放下每天的瑣事雜話,放下主觀的心理活動、判斷和分別心,將心胸打開,觀察大自然。

自佛陀時代,出家人到山中靜修蔚為風氣。他們住的小茅屋,通常是易於搭建又能很快拆除的,便於他們移往下一個地方。這樣的生活,是不會養成群居的心態,而會孕育出與宇宙萬物同為一體又相依相存的感受和態度。釋迦牟尼佛原本無意形成特定的團體,或待在某一個地方,因為那會助長特定的思惟,區別內與外、大與小、你的與我的。

無一處不是淨土

所以,在此次郊遊中,我們要去體驗大自然的廣大。如果我們能真正地放開心胸迎向大自然,而大自然也接納我們,我們就會如同詩人寒山般,感受到自己就像大自然般的廣闊。

在我們剛抵達這裡時,有個小男孩很怕滿地爬的吉普賽毛毛蟲。牠們看起來真的很奇怪、可怕,滿身是毛,吃掉樹上的葉子。不過你再想想,人類也不過是隻更大的蟲。我們也有毛髮,也吃綠葉,只是綠葉是夾在三明治裡吃。人們總認為自己是特殊的,有別於他人和自然界,好像是宇宙萬物中的頂上皇冠,這種態度是源自於我們的思辨能力和獲得知識的能力。但實際上,大自然卻未曾在愚智間做分別。

《阿彌陀經》中說,在淨土中,青草綠樹都非常的清淨莊嚴,微風和鳥鳴都在宣說佛法。如果人們能去除自我中心,把自己視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那當微風吹動,百鳥齊鳴時,他們就會聽到佛法。只要心清淨、平等無分別,無一處不是淨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蓮心悲願 的頭像
    蓮心悲願

    §蓮心悲願§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