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菩提心AbsoluteBodhiCitta-完全覺醒、見到現象之空性的心;甘露Amrta(藏文duttsi):一種加持物,能幫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複元。

阿羅漢Arhat(藏文DraChompa):已凈除煩惱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他們是完全了悟的聲聞或獨覺(或稱緣覺)聖者。

觀音菩薩AvalOkiteSVara(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廣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為西藏之怙佑者。觀音菩薩的心咒是「嗡嘛呢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陰(藏文Bardo):字義為「介於兩者之間」。中陰總共有六種,一般指的是介於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間的狀態。

菩提心BodhiCitta(藏文ChangChupSem):義為「開悟或證悟之心」。

菩薩BodhiSattVa(藏文ChangChupSemPa):義為「展現證悟心者」,亦指為了救度一切眾生脫離輪迴苦海,而誓願修持以菩提心為基礎的大乘法門及六波羅蜜的修行者。

菩薩戒BodhiSattVaVow(藏文ChangChupSemGyiDongPa):修行者為了引領一切眾生皆成就佛果而誓願修行並領受的戒。

佛性BuddhaNature(梵文tathagatagarbha,藏文deshinshekpenyingpo),又稱為「如來藏」:是一切眾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開悟就是佛性的彰顯,因此,佛性往往被稱為佛的本質,或開悟的本質。

釋迦牟尼佛BuddhaSakyamuni(藏文ShakyaTubpa):往往又稱為瞿曇佛(GautamaBuddha),指賢劫千佛當中最近出世、住于西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間的佛。

法道BuddhistPath(藏文lam):得到正覺或證悟的過程,亦指修行的三種邏輯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圓滿次第CompletionStage(藏文dzorim):在金剛乘,禪修有兩個階段: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圓滿次第是密續禪修的方法,在這個階段,行者由於體內氣脈及能量的變化而得到大樂、明性及無念的覺受。

依因緣而存在ConditionedExistence(梵文SamSara,藏文KorWa):即輪迴的現象。

勇父Daka(藏文bawo):相對於空行母之男性,已經全然開悟而且證量很高的瑜伽士。可能是已經得到此種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禪修本尊證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空行母Dakini(藏文khandro):已經全然開悟而且證量很高的瑜伽女。她可能是已經得到此種成就的人,也可能是一位禪修本尊證悟心的非人道化身。

生起次第DevelopmentStage(藏文Cherim):在金剛乘,禪修有兩個階段:生起次第及圓滿次第。在生起次第的階段,本尊的觀想逐步建立並持續下去。

法、佛法Dharma(藏文Cho):一、指真理;二、指佛陀所教導我們修正言行的方法與修持成佛的法門(即佛法)。。

法性Dharmata(藏文ChoNyi):義為「如是」、「事物之真實本性」、「事物之如如真相」。法性是完全開悟者所見到的現象,沒有任何的障蔽及曲解。

現象的真實本性,亦稱為「如如自性」、「事物之真實本性」或「事物之本然自性」。

法身dharmakaya又稱為「自性身」或「法性身」,是佛陀的全然證悟身或圓融智慧身,是超越形相的真知智慧,顯現于報身及化身。

法輪DharmaChakra(藏文ChoChiKhorLo):佛陀的法教可分為三種層次:小乘、大乘及金剛乘,分別在三次轉動法輪時所傳授。

法界dharmadhatu(藏文Choyings):一切現象所升起之片遍在界,無始亦無終。

證道歌Doha(藏文gur):金剛乘行者隨順覺受及悟境而自然唱造的歌。通常是九字一句。

八有暇、八種自由EightFreedoms(梵文Astaksana,藏文TelWaGye):未生於地獄道、未生於餓鬼道、末生於畜生道、末生於長壽之道、末生於不利修持佛法之地、末生於無正法或持邪見之地、末生於無佛出世的世界、末生為心智不全之人等無暇或難以修持佛法的狀況。又稱為「離八難」。

八知識障EightIntellectualComplcations:沒有八種知識造作就是沒有始見、終見、斷見、常見、去見、來見、離見及無離見。

空性Emptiness(梵文sunyata藏文tongpanyi):佛陀在二轉法輪時開示道:外在現象及內在現象或「我」的觀念,皆沒有真實的存在性,因此是「空性的」。

五無間、五逆FiveActionsofimmediateresult:五種導致即身墮入無間地獄的極其嚴重之惡行: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亦稱為五無間罪業或五逆罪。

五毒FivePoisons(梵文klesas,藏文nyonmong):即煩惱障或心識障:相對於知識障。煩惱障主要可分為三種或五種。所謂約三毒是指:貪、瞋、癡:五毒則指三毒加上慢及疑()

四不共加行FourExtraordinaryFoun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四不共加行包括十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一遍的皈依大禮拜、清凈業障金剛薩心咒、獻曼達及上師相應法之祈請文

四種極端或四偏FourExtremes(梵文CatuSkoti,藏文mubzhi):相信一切事物的存在性,即常見;相信一切事物都不存在性,即斷見;相信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即常見;相信事物超乎存在及不存在

四加行FourFou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藏文Ngondro):在金剛乘中,行者通常由四加行契入法道。一般所謂的「四加行」

包括「四共加行」(FourOrdinaryFou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

及「四不共加行」(FourExtraordinaryFoun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

四無量心FourImmeasurables(藏文tsammedpa):無量有四,慈、悲、喜、舍;

慈,願一切眾生具樂及樂因。

悲,願一切眾生離苦及苦因。

喜,願一切眾生不離無苦之妙樂。

舍,願一切眾生遠離怨、親、愛、憎,常住大平等舍。

四共加行FourOrdinaryFounndationsOrpreliminaryPractices(藏文tnmonggingondroShi):將心轉向佛法的四種禪修或思惟,包括觀修或反覆深思「觀人生難得」、「觀死無常」、「觀業報因果」、「觀輪迴過失」,以培養堅定的修道心。如三年關前的三個月作此觀想,或者修大手印前四年空觀禪修的第一年作此觀修。四共加行是大手印的基礎法門。亦稱為「轉心四思惟」或「轉心四法」、「四正觀」。

四聖諦FourNobleTruths(藏文pakpaydenpaShi):佛陀以在印度鹿野苑(撒拉那,Saranath)開示四聖諦而開始轉**。苦諦、集諦、滅諦及道諦是佛教小乘的基礎思惟。

轉心四思惟FourThoughtsThatTurnTheMind(藏文lodoknamshi):即四加行的基礎思惟。

岡波巴大師Gampopa(l079-1153AD):藏傳佛教噶舉派的主要傳承持有者。著有《解脫莊嚴寶論(TheJewelOrnamentofLiberation)

上師瑜伽GuruYoga:四不共加行的第四加行,對上師的虔敬心。

小乘Hinayana(藏文tekpachungwa):字義為「較小之車乘」,指佛陀初轉**時所傳授的法教,強?#123;仔細檢視自心及其迷惑。又稱為上座門徒,即上座部,之道(Theravadinpath)

餓鬼HungryGhosts(梵文preta,藏文yidak):永遠在饑、渴之中的眾生,生於輪迴六道中的餓鬼道。

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tOrigination(藏文tendrel):相互依存的理論指出,一切現象皆是空性的,也就是說,一切事物的顯現都是相互依存,互有關聯,並系決於彼此,而沒有任何實質的存在。事物的顯現主要有十二種緣起,稱為十二因緣。

阿修羅JealousGods(梵文asura,藏文lhamayin):嫉妒心極強之眾生,因有染污的善業而生於上三道中的阿修羅道。或稱為半神。

圓滿智慧Jnana(藏文yeshe):乃原始的明覺,也是開悟(自心本性不再受到障蔽)時所顯現的智慧。梵文之發音為「佳那」。

噶舉派(藏文kagyu):西藏佛教的四大派之一,由馬爾巴大譯師所創始,以大寶法王(噶瑪巴)為至高的導師。藏傳佛教其他三大派為:寧瑪–紅教、薩迦–花教及格魯–黃教。

Kalpa(藏文yuga):數百萬年之長的時間單元,是「劫撥」的簡稱。

業、業報因果Karma(藏文lay):字義為「行為」,亦指宇宙之因果定律:善行(善因)必導致善果,惡行(惡因)必導致惡果:善果必出自善因,惡果必出自惡因。

三身Kayasthree(藏文kusum):佛有三身:化身、報身、法身。

煩惱障Klesa(藏文nyonmongpa):有情的痛苦,通常又稱「defilement」染污。煩惱障可分為三毒:貪(貪戀、貪慾、貪執)、瞋(瞋恨、瞋恚、瞋怒)、癡(愚癡、迷惑、嫌惡);亦可分為五毒:貪、瞋、癡、慢(傲慢)、嫉(嫉妒)。

固速魯Kusulu:修習佛法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研讀佛教經典:另外一種是直接禪修,研讀的功夫較少,這就是「固速魯」或瑜伽上的方法。

喇嘛、上師Lama(梵文guru):西藏傳統中崇高的老師。

大手印Mahamudra(藏文Chajachenpo):字義為「大印鑒」或「大符號」。此種禪修傳統;直觀自心,而不是經由善巧法門認知自心。

大班智達Mahapandita(藏文panditachepo):偉大的佛教大學者;班智達,pandita:大學者。

大成就者Mahasiddha(藏文drupthopchenpo):證量極高的修行者

大乘Mahayana(藏文tekpachenpo):字義為「大型車輛」,是佛陀二轉**時所傳授的法教;空性、慈悲心及遍在之佛法。

曼達拉或壇城Mandala(藏文chinkor):各種金剛乘修法所用的圖形,通常中央是本尊,並有四個方向。

咒語Mantra(藏文ngak):代表各種能量的梵音,必須在各種不同的金剛乘修法中復誦。

中觀MiddleWay(藏文uma),或Madhyamakaschool:龍樹(Nagauna)所建立的一個哲學派別,以闡述空性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基礎。

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va(藏文GuruRinpoche):于第九世紀應邀至西藏,降服邢穢及魔障,並建立寧瑪派傳承,為藏傳佛教之祖師。

別解脫戒PratimoksaVows(藏文sosortarpa):僧尼所受持的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等戒律。

緣覺或獨覺PratyekaBuddha(藏文rangsanggye):意為「孤立的證悟者」,又名辟支佛。為已開悟的小乘修行者,依修十二因緣而悟道,但不具救度一切眾生的菩薩願;其修行動機是自利,而非利他之菩提心。

前行法PreliminaryPractices:修持本尊禪修之前必須完成的基礎或預備修持。

相對菩提心RelativeBodhiCitta-修持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智慧波羅蜜)、萬行,並救度一切眾生脫離輪迴苦海的願心。

輪迴Samsara(藏文korwa):依因緣而存在的存在形式。眾生因為貪、瞋、癡(三毒或煩惱障)而流轉于輪迴,並承受輪迴之苦。

僧、僧伽Sangha(藏文gendun):法道上的伴侶。或泛指法道上的一切行者,或特指已開悟的聖僧。

六波羅蜜(Six):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智慧

輪迴六道SixrealmsofSamsara(藏文rikdruk):由於不同的煩惱或心識染污特質而受生於輪迴的六種形態:

天道:天人或天道眾生具有強烈的傲慢心,必須曆經變易之苦:

阿修羅道:具有強烈的嫉妒、猜疑心,必須曆經鬥爭之苦

人道:是六道中最幸運的,因為人道眾生具有達到證悟的最佳機會,雖然他們有生、老、病、死之苦:~阿彌陀佛!

畜生道:由於強烈的愚癡而受生,有深切的闇啞之苦:

餓鬼道:由於強烈的慳吝而受生,有極端的饑渴之苦:

地獄道:由於強烈的填瞋歸鬼恚心而受生,具有極端的冷熱之苦。

聲聞Sravaka(藏文nyenth):指親聞佛說法的弟子,或泛指修習四聖義諦而證悟成道,已經完全了知無我的小乘修行者(阿羅漢)。

十圓滿TenAssetsorEndowments(梵文dasasampada,藏文jorwachu):益於修持佛法的十種因素:生於人道、生於佛法盛傳之地、具有健全的心智、無極大惡業、對佛法有信心、值佛出世、值佛傳法、值法傳世、有修行者與修行的自由及具善知識之慈悲教導。

三寶ThreeJewels(藏文konchoksum):佛寶、法寶及僧寶。

赤松德讚ThrisongDeutsen(790~858AD):西藏國王,邀請偉大的印度聖者及瑜伽士至西藏,並建立了西藏的第一座佛教寺廟「桑耶林」(SamyeLing)。

三藏Tripitaka:佛教的法教通常分為三藏,經藏、律藏及論藏。經藏,佛陀所說的經文;律藏,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論藏,佛弟子所造的論述,主體是現象的分析,是法教的闡釋或論述傳統。

龍樹Nagauna

化身Nirmanakaya又稱為「應化身」,示現于世間,如釋迦牟尼佛於此世間之化現。

涅燊Nirvana(藏文nyangenlaydaypa):完全證悟時所達到的境界。在文字用法上和輪迴形成對比。

蓮花生大士Padmasambhva(藏文GuruRinpoche):于第九世紀應邀至西藏,降服邢穢及魔障,並建立寧瑪派傳承,為藏傳佛教之祖師。

波羅蜜多Paramita(藏文pharoltuphyinpa):能超越輪迴的具德行為。大乘道所修持的種波羅蜜是:佈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智慧波羅蜜。

頗哇Phowa(藏文):一種高深的密續法門,是關於在死亡時將意識投射到善道的法門。

般若Prajna(藏文sherab):在梵文的意思是「圓滿的知識」,也可以表示智慧、理解或辨識能力。通常它是表示從比較高超的角度(例如,非二元)來看事情的智慧。

別解脫戒PratimoksaVows(藏文sosortarpa):僧尼所受持的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等戒律。

緣覺或獨覺PratyekaBuddha(藏文rangsanggye):意為「孤立的證悟者」,又名辟支佛。為已開悟的小乘修行者,依修十二因緣而悟道,但不具救度一切眾生的菩薩願;其修行動機是自利,而非利他之菩提心。

前行法PreliminaryPractices:修持本尊禪修之前必須完成的基礎或預備修持。

相對菩提心RelativeBodhiCitta-修持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及智慧波羅蜜)、萬行,並救度一切眾生脫離輪迴苦海的願心。

世俗諦Relativetruth(藏文kundzop):和勝義諦(或譯為聖諦、真諦)合稱為二諦。世俗諦是尚末開悟的世俗人對世界的看法,亦即他們基於錯誤的自我信念而做的投射。

儀軌Sadhana(藏文druptap):密續修法的法本,詳細地敘述如何觀修本尊的壇城及禪定。

三摩地Samadhi(藏文tingngedzin):又稱為專一禪定,是禪修的最高形式。

Samathaortranquilitymeditation(藏文Shinye):基本的禪修方法。修「止」的時候,行者通常盤腿而生,專注於呼吸並觀察心的活動。

報身SambHogakaya又稱為「法樂身」,示現給菩薩。

輪迴Samsara(藏文korwa):依因緣而存在的存在形式,和涅樂相反。眾生因為貪、瞋、癡(三毒或煩惱障)而流轉于輪迴,並承受輪迴之苦。

僧或僧伽Sangha(藏文gendun):修行道上的伴侶。僧眾可能是法道上的一切修行者,或是已開悟的出家眾。

經典Satra(藏文do):記錄佛陀親口所說的法,所集成小乘及大乘典籍,有別於金剛乘的密續(tantra)法教及闡釋佛陀之語的論注(Sastras)。

經乘Satrayana:經乘的證悟方法包括小乘及大乘。

悉達Siddha(藏文grubthab):有成就的佛教修行者,即成就者。

悉地Siddhis(藏文ngodrub):佛教成就者的修行成就。

Skandha(藏文pangpa):蘊的字義為「積集」。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及識蘊等五蘊,是將物體的存在轉化為知覺的五種基本功能。

氣脈SubtleChannels(藏文tsa):氣脈指的是有氣的能量或「風」,《梵文「波若那」(Prana),藏文即「隆(Lung)」》,迴圈于其中的微細管道,而不是解剖學上的脈。

空性Sunyata(藏文tongpanyi):佛陀在二轉**時開示外在現象、「我」或「自我」的觀念沒有真實的存在性,因此萬法都是空性的。

密續Tantra(藏文gyu):金剛乘法教及其典籍。

十圓滿TenAssetsorEndowments(梵文dasasampada,藏文jorwachu):益於修持佛法的十種因素:生於人道、生於佛法盛傳之地、具有健全的心智、無極大惡業、對佛法有信心、值佛出世、值佛傳法、值法傳世、有修行者與修行的自由及具善知識之慈悲教導。

三寶ThreeJewels(藏文konchoksum):佛寶、法寶及僧寶。

赤松德讚ThrisongDeutsen(790~858AD):西藏國王,邀請偉大的印度聖者及瑜伽士至西藏,並建立了西藏的第一座佛教寺廟「桑耶林」(SamyeLing)。

三藏Tripitaka:佛教的法教通常分為三藏,經藏、律藏及論藏。經藏,佛陀所說的經文;律藏,佛陀所制定的戒律;論藏,佛弟子所造的論述,主體是現象的分析,是法教的闡釋或論述傳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