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咒實為藏經中《陀羅尼集經》所載之地藏菩薩法身印咒,因其梵文有摧伏、散滅、粉碎一切罪業、罪障、惡業之決,故華文自古稱此咒為滅定業真言,此雖為地藏菩薩法身印咒之變稱,然此稱不失地藏菩薩本意。宋蒙山甘露法師不動集,蒙山施食儀中,也有詳細記載。

真言的原文:

唵,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

這是滅定業的咒。此咒是地藏王菩薩所說,誠心誦讀此咒可以消滅一定要報應的罪業。在《地藏菩薩本願經》誦讀本的經首或經後,一般都注有此真言。「地藏滅定業真言」,在中國千年來受持者眾多,得到感應而消去業障或惡業,因而逢凶化吉者不可計數。且您不一定要與地藏王菩薩有緣,也可受持滅定業真言,對於居家生活,平安健康及明心見性都有幫助,正所謂真言者,諸佛之秘密總持是也。如果專心一致的持「地藏滅定業真言」就可以接通地藏菩薩的電波,接受他大願力的能量,讓他幫你除去黑暗的業力,沉重的習氣,轉危為安,據古書記載有人因此助父生天、驅魔除患、大疫無憂、延年畢願、轉夭為壽、免盜賊厄、重病除愈、勸發菩提……今人的感應更是不勝枚舉。恭請常誦此真言及「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聖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除了夫妻之間的行淫外,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係,都稱為邪淫。

1、婚外戀、婚外情、包二奶、婚外通姦是邪淫;

2、手淫、自慰屬於邪淫。

3、同性戀之間的性行為屬於邪淫。

還有,一夜情是邪淫;婚前同居偷嘗禁果試婚是邪淫(沒有登記領取結婚證得到法律承認保護即是未婚同居)。如果再由於這種邪淫引起的墮胎殺生更是罪過無量無邊,要在地獄受無量無邊的痛苦。希望大家謹慎小心。縱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即使夫妻之間,亦有限制:

1、非時邪淫:佛菩薩的紀念日,每月的六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親屬(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經期間、妊娠中、產前產後,不得行淫。另外,日升之後日落之前這一段時間內的性行為也屬於邪淫。

2、非道邪淫:除了陰道,不得行淫。(非道是指除陰道之外的部位,如口交,肛交等)

3、非處邪淫:除了臥室以外,不得行淫。

如果你是一個正人君子,肯定不會犯上邪淫。哪個男人希望自己的太太紅杏出牆,給自己戴綠帽?哪個女人希望自己的丈夫在外搞婚外情?在某些國家、某些時代,當時當地的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有些人娶幾個妻子,依佛法是不犯邪淫戒,因為他們是夫妻,則不犯戒;但是合法的夫妻以外,還金屋藏嬌,有個黑市太太,那就是犯戒了;如有人喪失配偶,再娶或再嫁都不犯此戒。

當然,各種邪淫罪的輕重不同。中國現在很多人都在犯邪淫罪,這不僅可能會給自身帶來災禍,而且這種共業也可能給生活在一起的我們這個大團體、甚至整個人類,帶來災禍。務請大家自愛自尊,少犯過失,真正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照我國的傳統習俗,每年春節及農曆初一、十五等日期,廣大群眾有到寺院香禮佛、祈福求安的習慣。為使十方善信種植福田、廣獲法益、正善正行,以滿所願,故將燒香祈福的正確方法簡要的介紹給大家,以祈共沾法益。

一、                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是什麼?

寺院是佛教徒培福修慧的場所,古稱叢林,通常在寺院大雄寶殿上供奉的叫釋迦牟尼佛,是古印度淨飯王的太子,後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證道。成為大徹大悟的覺者,是佛教的創始人,被佛弟子尊為「世尊」、「本師」等。燒香禮佛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佛陀的尊敬、感激與懷念。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

二、                供養佛、菩薩一定要燒香嗎?

不一定。供養佛、菩薩方法很多,通常用鮮花(表因)和水果(表果),如果條件不具備,僅供一杯清水(表清淨平等)也行。但是,絕對不用酒肉來供養佛菩薩。通常用「香、花、燈、塗、果、樂」六供養,其中之一均可。

三、燒香的含義是什麼?

第一、表示虔誠恭敬供養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第二、表示傳遞信息於虛空法界,感通十方三寶加持。

第三、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佛門弟子無私奉獻。

第四、表示點燃了佛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癡」意,佛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佛弟子的戒、定真香。

四、燒香求財可以得到嗎?

不可以。佛經上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關鍵要懂得其中道理,求財要如理如法去求。燃香成灰是表示無私的奉獻,即佛門所說的「佈施」。這啟示我們:從生求財求福,先要舍財種福。財佈施是因,得財富是果。舍是因,得是果,舍得不二。所以,一個人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不是佛菩薩施捨給你的。佛門常講:「命由己造,福由己求。」燒大香就發大財嗎?這純屬「以凡夫之心,度諸佛之腹」。大徹大悟、大慈大悲的諸佛菩薩,又怎會像凡夫眾生一樣,去在意你大香小香而分別賜富呢?當然不會。

五、有人一定要燒香怎麼辦?

寺院是公共活動場所,一般會限制燒大香,加上節假日人流量多,燒大香稍為不慎就會灼傷他人,濃煙滾滾,不利環保,也易引起火患,如此,求福不成,反造無邊罪業。一定要燒大香的信眾,可將大香交給寺院管理人員,同意安排焚燒,焚燒時,寺院裏的法師也會為你們祈禱。

六、燒香禮佛應當許什麼樣的願?

燒香禮佛時應當心地清淨,果能一塵不染,獲福無邊。若要許願,當放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念頭,發利益社會、利益眾生之大心願,則功德無量。佛經上講「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是也。

七、禮拜佛菩薩,上幾支香為宜?

上三支香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八、寺院裏供的佛菩薩很多,給每個佛、菩薩都要燒三支香嗎?

不一定。一般在大雄寶殿前上三支香就行了,其他各殿合掌禮拜,效果是一樣的。當然,也可以按照寺院的規定,根據寺院香爐分佈的情況自行決定,但每個香爐中不超過三支香為宜。

九、把點燃的香拿在手上拜佛正確嗎?

不正確。把香點燃後應插在香爐中間,第一支香插在中間,心中默念:供養佛,覺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邊,心中默念:供養法,正而不牙?;第三支香插在左邊,心中默念:供養僧,淨而不染。上完香後,應對佛像,肅立合掌,恭敬禮佛。現在有人將一把香點燃以後拿在手上拜佛,既可能引起火患,燒傷他人或自己,也容易燒壞拜墊和器物,更造成濃煙滾滾,污染環境,危害健康,實在是不文明不如法。

十、什麼方法供養佛菩薩功德最大?

佛經上說:「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所謂法供養就是佛經上的教導,如理如法受持誦讀,自行化他,為人演說。即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世中:「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法中的有緣人,指的就是聞、思、修佛法機緣已經成熟的人。所謂機緣成熟,不過是指外因須得通過內因才能發揮作用,是種客觀現象,並不玄乎。佛又不是什麼萬能的主宰者和創造者,否則他不如直接把我們變成佛豈不痛快省事?他幹嗎要如此辛苦地講經說法一輩子?正因為世上沒有這個「萬能者」,我們才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需要如法地修行。試想,這世上如真有個創造一切的主宰者,說明他很不慈悲,因為他也創造了魔性和苦難,那我們豈不就成了一種被創造的犧牲品?一種遊戲的附產品?再說了,他不能將我們「創造」得同他一樣,這個世界也並不曾因他的「全能」而得以改觀,可見他也不是萬能的了。

佛有三不能,第一佛不能替眾生轉定業,第二是佛不能渡無緣之人,第三是佛不能渡不信之人。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任何外因必然通過內因才能發生作用。對於我們而言,佛就是外因,他確實渡不了無緣之人。作個不恰當的譬喻:好比我們溺水,他伸手救我們,我們不相信他在救我們或不相信他能夠救我們,我們死活都不願將自己的手伸向他……學佛同生活中的事是一個道理,一個好老師再肯教,而學生不肯學,老師總不能變戲法式的將學生「弄得」有知識。佛不是原始民間信仰中所迷信和臆測的那種玄乎的、萬能的「神仙」,絕不可能變戲法式的把我們變得同他一樣,他所能做的事只能教給我們一種理論和方法,無法替我們「創造或發明什麼」。

當然,佛門常講「諸行無常」,因緣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世上絕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一切都在運動和發展著,我們只要有一顆渴望真、善、美的心,有著終極意義上嚮往獲得智慧與真理的追求,我們就是「有緣人」。當機緣與因果成熟了,自會對佛法生出嚮往和信任,自然就會被正法接引。無緣不是絕緣,只是當下無緣,一切都是變化的,人的成長和價值取向更是同樣如此,因此,關於有緣無緣,我們也不能以眼下暫有的現象而輕率地下定論。就拿我個人來說,我大學時所學的專業是生物,那時滿腦子的生物科學和哲學,首先是沒有緣份接觸到佛學和認識懂得佛學的人,其次即便接觸到了佛學我可能也會不以為然。我也沒想到畢業還不到十年,自己竟然如此喜歡佛學……我至今有時都還會作此假想:即使全世界的人都不信仰佛法了,我也絕不會由此減退我的信心。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摘自華嚴經1268

【如是二俱捨。】

凡是相對的、對立的,一多是一對,對立。你從內心裡頭把對立化解,『俱捨』就是化解。我們這些年常常講,常常勸導同學,從內心裡頭把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的對立化解,不在外面,這在內功。內心不再跟人對立,不再跟事對立,不再跟一切萬物對立。萬物裡面包括天地鬼神,現在科學家所說的,包括所有一切不同維次空間的生物。為什麼?現在我們明瞭宇宙是一體,共同一法身,同是心現識變的;離開心識無有一法可得。眾生修行為什麼不能明心見性?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破壞明心見性這個修法,他在破壞!因為心性沒有念,離妄想分別執著才能契入。起心動念不能契入,那分別執著就更不必說,這個道理不可以不懂。

最後總結這兩句話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你開口想說話,那麼我要問你:離開一切相對,你說一句話我聽聽看?說不出。說都是相對的,怎麼說都是相對?說跟不說就是對立的,怎麼辦?不要說你說才是對立的,你一動念頭就對立了,為什麼?有念跟無念是對立的,所以才講「開口便錯,動念即乖」。佛跟佛見面,不起心不動念,一句話都沒有,一個念頭都不生。也許有人說:那這樣成佛多寂寞,有什麼意思,都不講話。凡夫講話講成習慣,不講話他就難過。不知道不講話那個味道長,整個宇宙在裡頭。講話只能說個億萬分之一,不講話是全體。佛氏門中一法不立,佛氏門中一法不捨,盡在不言中。那個不言的義趣之深廣,凡夫不知道。凡夫煩惱太重、業障太深、妄念太多,所以問題就特別多。勞累佛菩薩示現,一樁一樁來為他解釋。好在佛菩薩離相離見,如果佛菩薩著相著見,那就非常辛苦!他不著相,他四相、四見都離了,所以他沒有辛苦。他在那裡說而無說,無說而說,他不疲不厭。

由此可知,我們會疲勞、會厭倦是因為著相。你能夠離相一分,你的疲勞厭倦就減少一分,你能離相兩分你就減少兩分,完全不著相了,絕對沒有疲勞、沒有疲倦。我們要不懂這個事實道理,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每天跟大家講經說法八小時。我們年輕還可以,年老都不可能。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這可能,為什麼?他沒有厭倦,他不會疲勞。在相上講,佛家有個形容詞「金剛不壞身」,這些道理、這些事相我們在講席上常常講,常常提醒!關鍵是我們自己要常常能體會,認真學習。學習是真有受用,真有好處。這個好處用我們現在人的話來說,健康長壽,減少疲勞。工作雖然多,他不疲不厭,你說這個好處多大。身心清淨,無憂無惱,無有牽掛,這是什麼?萬緣放得下,沒有一樁事情在心上,真的捨棄掉了,真的放下了。

還有一樁事情掛在心上,錯了!你怎麼還迷惑、你怎麼還不覺悟?《般若經》要常念,玄奘大師一生念《心經》,《般若心經》是他的日課,念般若是念覺。《般若心經》裡頭最重要的兩句話「無智亦無得」。無智,所知障破解;無得,煩惱障破解。眾生不知道,他還要求智,他還要求得,求智、求得永遠不能脫離輪迴,不知道宇宙之間事實真相,無智無得。

所以我們希望同學們,大家在一起學習這個緣不容易!中國諺語有一句話說「五百年修得同船渡」。過河,我們坐一條渡船渡過河,大家在一起坐這一條船過渡,這個緣五百世修來的。這話真正的意思是叫我們要珍惜緣分,佛門常講惜緣,你要珍惜。那我們在一塊同學這麼多天,你過渡,那這是幾分鐘、幾十分鐘的事情。我們在一塊共修的同學總得一起住上幾年,你就曉得過去生中這個緣多深。但是大家雖然在一起,這幾個人是好朋友,那幾個人是有意見。古今中外凡是團體裡面都有這小團體,三個人、五個人他們是一幫,這是什麼原因?還不是壽冶和尚所說的,壽冶和尚那個話真是說得徹底,「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這兩個人都是緣,我們大家聚在一起當然也是緣,這個緣你要懂得有善緣、有惡緣。我們學佛了,我們明白了,我們不要相報,我們要互相包容,我們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學習。這就是覺跟迷,迷了,決定是冤冤相報,這在世間團體裡面很多。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華嚴經》裡,文殊菩薩對舍利弗尊者及六千比丘的一段開示,對現代人修學非常重要。

「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十種趣大乘法無疲厭心,則能速疾深入如來究竟之地,況菩薩地。」

此地的「善」非常重要,此經是大乘圓教經典,善的標準就是《觀無量壽佛經》講的「淨業三福」。這三條十一句統統具足,才能稱為大乘法的善男子、善女人。這是關鍵字樣,也是真實標準。若能成就此十種大乘法,無有疲厭,就能很快速、很容易的證得菩薩地,即《華嚴經》講的地上菩薩;當然也能入如來地,就是究竟圓滿的佛果。

一共有十句,這十句就是十個題目、十個單元。

第一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見諸如來以廣大心親近供養,心無疲厭。」

學佛從何處學起?從「廣大心」學起。心量小,就逃不出輪迴;心量大,就超越輪迴。而輪迴的界限並不大,心量比輪迴大,就超越輪迴的圈圈;心量沒有六道輪迴大,就永遠出不去。《無量壽經》的「三輩往生」,最重要的條件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菩提心簡單言之,就是四弘誓願。四弘誓願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這是廣大心。此地講的眾生,不是指一個地區、一個國家、或地球上的眾生,也不是指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而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

以廣大心,供養諸佛如來。諸佛如來智慧、福德都圓滿了,還要我們供養嗎?文殊菩薩在此地教給我們,能供養諸佛如來,真正得到諸佛如來歡喜的,就是菩提心,就是廣大心,起心動念不為自己,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所以,我教導念佛堂的同修,每一聲佛號都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而念,才能消除根本業障。心量要大!我們決不是這一生才遇到佛法,才開始學佛;經上告訴我們,這一生有緣遇到佛法,有緣學習佛法,都是過去生中無量劫來所種的善根非常深厚,使我們在末法時期還能遇到正法,這是我們應當要珍惜的。

文殊菩薩對舍利弗等人的開示,第一句就是勸發菩提心。「見諸如來以廣大心親近供養」,也許有人會說,等我見諸如來時,再發廣大心。這種想法、說法,似是而非。文殊菩薩處處見如來,時時見如來,我們是見了如來不識如來,絕對不是諸佛如來不在我們身邊。《華嚴經》提醒我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就在我們眼前,就在我們周圍。我們周圍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無一不是諸佛如來,可惜我們不認識。幾時認識了,你就入如來境界,就入一真法界。

我們見不到諸佛如來,是把諸佛如來變成了凡夫、變成了魔障。如何變的?自己意識心變現的。學佛要相信佛的教誨,決定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相信自己的意思,永遠不能見如來。相信佛的教誨,諸佛如來從未離開我們,時時刻刻在關懷、照顧我們。佛與魔就在一念之間,覺就是信佛,迷就是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將諸佛如來都變成魔境。一念覺悟,相信佛的教誨,就將魔境變成諸佛如來,這是真親近供養,應當要學習。

供養不在乎形式、金錢,也不在乎幢幡寶蓋、七寶供具。經上說,大千世界七寶供養,都比不上法供養。而法供養第一就是「如教修行供養」,佛教導我們哪些是應該做的,老實去做;哪些是不應該做的,決定遵守。有人會說:我明白,但還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就是習氣太重,煩惱習氣做主,心做不了主。果真能把這一念轉過來,就轉凡成聖。

煩惱習氣無量劫來的薰習,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很難拔除。我今天能有一點成就,經驗可以貢獻給諸位參考,那就是決定不能離開佛法的薰習,還要特別加強佛法的薰習。佛法的薰習,就是「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受持是決定接受,依教奉行,時時保持不失。讀誦很重要,天天要讀經,最好是天天能講經。因為天天講,必須要天天讀,這給自己一個壓力,勉強自己天天要讀誦,不能有一天離開經本。展開經卷,遍遍都有悟處,才能得法喜充滿,才能將無始劫來的妄想習氣沖淡。

我現在一星期講經十二個小時,無一日不為人演說,我用此方法將心量拓開;我在沒有學佛之前,心量也非常窄小。我學佛四十七年,講經四十年,四十七年的薰習,沒有間斷,才將無始劫的習氣、煩惱淘汰。古來的祖師大德,有三年、五年,或是十年、八年,就把習氣淘汰盡的,而我用了四十七年的時間,所以對於古大德不能不佩服。他們的善根比我深厚,他們的智慧比我猛利,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能破迷開悟,轉凡成聖。我這種根性,與大家沒有兩樣。大家發個狠心,用半個世紀的時間,鍥而不捨,也能轉過來。這就是「以廣大心,親近供養」。

「心無疲厭」,很重要,這十句開示中,末後都有這一句。「心無疲厭」就是永遠不疲,永遠不厭倦。凡夫無論做什麼事情,時間久了,就懈怠、懶散,疲倦、討厭;若能契入境界就不會有此現象。譬如讀一部書,永遠讀不厭、讀不倦,遍遍有新的意思,就能生歡喜心。每次展卷,每次讀誦,都有新的悟處,其味無窮,所以才不疲不厭。這一法如是,法法皆如是。任何一法會生疲厭之心,是沒有契入箇中三昧,果然契入了,妙味無窮。

現在人的心量都太小,所以造成許多災難。對個人而言,心量窄小造成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煩惱,使自己的身心失去了健康,這是個人的損害;不但害自己,而且還害社會、害眾生。凡是真正的善事,都被這些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了,被狹小的心量障礙了。善事不能成就,惡事很容易成就,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將來如何能免受果報?現前所發生的災難是屬於花報,果報決定在三途。所以,供養諸佛如來,第一要緊的,就是有廣大心,廣大心就是真心,就是清淨心。我勸勉同修們,平常讀經、聽經、念佛為誰?若是為自己,心量就太小了,與「華嚴」不相應。應當為一切眾生,「華嚴」境界是為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這個心量多大!真心流露在日常生活當中,流露在處事待人接物之處。我們一定要學習,要拓開自己的心量。這十句都有連帶關係,一句比一句殊勝。

第二句:「積集成就一切善根究竟不退,心無疲厭。」

何謂「善根」?根就像植物的根一樣,有根就能生長;善根是能生一切善法之根。一切世間法的善根是「無貪、無瞋、無痴」,這是三善根;而菩薩唯一的善根是「精進」,此地講的「積集」就是精進。「究竟不退,心無疲厭」,都是精進。所以,這一句包括了世出世間的四種善根。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無我、無法】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裡,對「無我」的一番開示,很值得我們學習。大意是講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誤會有一個自己,於是分別自己、執著自己。因為此錯誤的認知,所以才將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在輪迴裡,此知見愈來愈深,牢不可破,於是才會起惑、造業、受報。所以六道輪迴的根本原因,就是起於此錯誤的認知。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佛都常講「無我、無法」。相宗入門典籍「百法明門論」,文字雖然不多,但註解非常豐富,在「卍續藏」裡就有六種註解。這部論所講的就是「一切法無我」。什麼是一切法?彌勒菩薩在「瑜伽師地論」裡,將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又將六百六十法歸納成百法,便利於初學,而百法展開就是一切法。一切法無我,不但是人無我,法也無我。所以相宗一入門,就破我法二執。這兩種執著破了,就入大乘之門,這才算是入門。

由此可知,我們今天修學入不了門,雖然很認真努力,始終不得其門而入,原因就是沒放下。要放下真不容易,佛在經上說得好,這是無始劫來的習氣,是生生世世的迷執。何人能放下?一是上根利智,一是善根福德非常深厚之人。一接觸到,真正相信,真正明瞭放下的利益,他就肯放下。中下根性的人很難,似懂非懂,依舊是造業、受報,我們就是這樣的人。這一類根性的人,只有一個法子能得度,那就是嚴持禁戒,一心念佛求生淨土。除此之外,雖然有無量法門,法門平等,但不契機,苦苦修學依舊不能得力,反而不如老實念佛之人。達拉斯的同修親眼看見馬老居士,在佛七之中安詳往生,沒有病苦。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最近幾年往生的人不少,瑞相也非常殊勝。佛法講的「三轉法輪」,他們為我們作證轉。

【談加持】

在現代的社會,佛法雖然好,可是發心弘揚的人太少。有許多人謙虛說自己業障深重,沒有能力弘法利生,自己這一生能往生就心滿意足。此想法不能說錯,也不能說全對。你得到佛法的利益走了,佛法後繼無人,不就是斷在你這一代嗎?自釋迦牟尼佛創教以來,代代相傳,我們才有此緣分遇到佛法,到我們這一代斷掉了,怎麼能對得起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們?佛了解這些人的心理,所以常勸導我們,不僅要自行,還要重視化他。沒有智慧,沒有能力,煩惱習氣很重,果真發大心,捨己為人,做弘法利生的事業,必定得到諸佛如來的加持。

實在講,諸佛如來對一切眾生平等加持,這個加持有人能得到,有人得不到,原因不在佛,在我們自己,問題是自己願不願意接受如來威神的加持。怎樣接受?心行與佛相應就能接受,與佛相悖就不能接受,佛力就加持不上,道理在此地。心願果然與佛相應,所得到加持的力量,依舊不甚明顯,原因就在夾雜。相應裡夾雜著染污,就是蕅益大師講的,夾雜著我、我所,於是相應效果就大幅降低。倘若能把我、我所放下,加持的力量就非常明顯,自己幾乎都能覺察到,有功夫之人也能見到。「心願解行」要與如來相應,必定要把我與我所捨掉,自己才能真正成為法器,能夠接受如來大法。像接力賽跑,我們發願接班,接過來之後,立刻就想到,還要交給別人,使佛法能夠代代相傳,正法久住世間。世尊的法運往後還有九千年,不是西方人講的九九年是世界末日,佛法裡沒有這種說法,所以我們應該有信心、願力,認真努力的修學。修學的基礎決定是禁戒,《無量壽經》教給我們的「善護三業」,這是真誠的教誨。

【一心念佛】

一心念佛,念佛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心願與佛相應就是念佛。善財童子參訪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修的是念佛法門,也稱為「般舟三昧」。吉祥雲比丘對善財童子的講解,就是介紹念佛法門,共介紹了二十一種念佛法門,這幾乎把所有佛法全都包括在其中。「華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吉祥雲比丘講得非常圓滿。說念佛,哪一法不是念佛?說坐禪,哪一法不是坐禪?說持戒,哪一法不是持戒?離開妄想分別執著,任何一法都具足圓滿的佛法,這才能成無上道。世間人修淨,淨不是禪,禪不是戒,戒不是密,劃分得這麼清楚,所以始終不得其門而入。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成就,心都不清淨,清淨平等覺始終得不到。離開妄想分別執著,無論修學哪個法門,清淨平等覺都得到。清淨平等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就是究竟圓滿的大菩提、大涅槃。

由此可知,我們的病根就是分別、執著,「般若經」講的「著相」。我們必須要用「離一切相,即一切法」的方法來對治。祖師大德教我們念佛,分別執著才起來,立刻一句阿彌陀佛把它伏住,這是初步功夫;更進一步,這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化解了;更深的功夫,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圓融了。同樣念一句阿彌陀佛,各人功夫不相等。善財童子參訪的第一位善知識,就是用這種方法。佛法裡的排列順序是有意義的,不是隨便排的。五十三參第一位善友代表「念佛法門」,最後一位善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徹始徹終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不但要念佛,最後必須要求生西方淨土,我們要從這裡去領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何謂佛】

學佛人首先要明確的認識「佛」。「佛」是梵文音譯,意思是圓滿的智慧、究竟的覺悟。智慧、覺悟達到究竟圓滿的人,就稱之為「佛」,所以佛不是神仙。

中國古代教育的目標是「希聖希賢」,希望作聖人、作賢人,而聖賢與富貴、功名、權勢是毫無關係的。孔老夫子是個平民,晚年從事於教學的工作,在中國歷史上尊稱他為「至聖先師」。就如同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被尊稱為「佛」,佛有究竟圓滿的智慧,也就是說他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達因果變化的道理,這在中國稱之為「聖人」,所以聖人與佛的意思是相通的。

【智慧】

佛的教學樞紐,就是「破迷開悟」。覺悟之後,在大宇宙中,自己就能做得了主宰。所以,佛家是以智慧作主,因為智慧才能解決一切問題。聖賢的教育,可說都是智慧的教育。因為智慧開了,自然就離苦得樂。此樂不是富貴之樂,不是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享受之樂。釋迦牟尼佛一生三衣一缽,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他是真樂!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在物質生活上貧困不堪,「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用竹簍盛飯,以葫蘆瓢當茶杯,這樣的生活,一般人認為是苦不堪言,顏回卻能過得很快樂。所以,離苦得樂不是改變我們生活的方式,而是完全在心境上做一個大轉變。明白這些道理,所謂是「心安理得」;安是得定,清淨心現前就快樂了。

其實,養這個身很容易,身的需要不多,所以有智慧、聰明之人,決不為這個身去造罪業。反而是愈簡單的生活,愈健康。何以會健康?快樂,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人只要遇到自己歡喜的事情,就特別有精神。什麼事情是最歡喜的?明白宇宙人生的大道理,這是最歡喜的。這種歡喜、快樂稱為「法喜充滿」,是從內心裡發出來的,而不是外來的,還能永遠保持。何以故?自性覺是無有窮盡的,天天覺悟,年年覺悟,時時覺悟,處處覺悟,當然快樂!外面五欲六塵的享受,那是刺激,那種樂是無常的,不能常久保持,所以稱為「壞苦」。

「佛」不但對現前清楚、明瞭,對過去無始、未來無終也都清楚、明瞭。他生於富貴是富貴佛,生於貧賤是貧賤佛,富貴、貧賤與他毫不相干。所以,不論是貧賤還是富貴,作佛的快樂是相同的、是平等的,決不是說富貴人快樂多一點,貧窮人快樂少一點。功名、富貴、權勢有也好,沒有也好,他都能自在隨緣的度日。由此可知,唯有佛法,能帶給一切眾生,真實究竟圓滿的幸福。諸佛菩薩證得了,證得就是他真的得到了。

諸佛菩薩在哪裡?各行各業都有。《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有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他們都覺悟、明白了,所以他們都是佛菩薩。學佛一定要對「佛」的概念清楚、明白,這非常重要。若不清楚、不明白,那就是迷信,迷信決定與智慧相違背,為世人所厭棄。

雖然世間人厭棄迷信,可是實際上迷信的人很多。世間人喜歡覺悟、智慧,可是真正覺悟、有智慧的人並不多。這個趨向不只現前如是,過去如此,未來還如是。正因為事實如是,我們才肯定聖賢教育,必定能夠恢弘廣大,普利一切眾生,佛法講是普度一切眾生,因為這是眾生所希求的。佛法何以不能推廣?「大智度論」云:「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因為說的人太少了,沒有人推行。

什麼樣的人才能說、才能推行?智慧開了才行。所以,要想開智慧,希望自己像佛菩薩一樣講經說法,把佛法介紹給別人,就必須將障礙智慧的東西捨棄;用最淺顯的話來講,障礙智慧的是自私自利的念頭,自私自利的行為。智慧不開,永遠迷在事實真相之中,這是迷惑。人迷惑,必定隨順錯誤的知見、思想,於是就造業,造業就是錯誤的行為。由於錯誤的思想與行為,產生錯誤的果報,這個果報稱為「六道輪迴」。我們今天的處境就在其中,生生世世都淪落在六道裡面。

開智慧的方法很多,我們採取的是「持名念佛」,這個方法就是「禪定」,不僅佛用「禪定」的方法,婆羅門教、瑜伽、數論也是用這個方法。念佛真能開智慧嗎?能,但是要懂得方法,明白道理。道理明白了,才有堅定的信心,「華嚴」云:「信為道元功德母」。若修學淨土法門,半信半疑,一定不會有成就。因此,堅定的信心,決定不可動搖的信心,就是成就的第一因素、條件。

禪定就是意志專注,集中意志專念一樁事、專想一樁事,將其他的妄念漸漸擺脫,就能得定。專想一樁事,這樁事就會現前,譬如專想和平,你從和平當中就得定了,就會產生效果,和平的社會就能現前。

婆羅門教用禪定的方法,境界能達到大梵天,他們就是用禪定與大梵天溝通,所以他們稱大梵天是造物主。很可惜他們的禪定功夫達到這一層次之後,就不能再向上提升。而佛家講的禪定,層次更高,能成就究竟圓滿的禪定。《楞嚴經》的「首楞嚴大定」,《華嚴經》的「師子奮迅三昧」,往生經的「念佛三昧」,這都是究竟圓滿的禪定。所以,對於宇宙人生真相,徹底圓滿究竟的明瞭,就稱作「佛」、「菩薩」,這是我們學佛希望達到的目標。

這樣高深的禪定,我們一生當中做不到,因為我們的壽命太短了,所以壽命短也是魔障。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用現代話說,就是移民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生活環境好,壽命長,有足夠的時間修學,我們才能成就究竟圓滿的大定。

定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能照了世出世間一切事理。所以,學佛對佛的本質要認識清楚。與這些原理原則相應的,就是佛法;違背這些道理與修學方法的,就不是佛法。佛法所求的是明心見性,所使用的方法是斷煩惱、開智慧;而假的佛法、魔法,與此正好相反。所以,我們從這些地方就能辨別是非、邪正、真假、高下,一接觸就曉得它是正法、還是邪法,也知道他修行的層次到某種程度。

我們要想得到這種殊勝的功德利益,一定要認真努力,萬緣放下,要著重心地清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一絲毫都不沾染,這是禪定功夫。從定境生智慧,這才能自利利他,才能將佛法介紹給別人,幫助一切眾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經常把慈悲心掛在嘴上,說這個慈悲、那個慈悲,實際上都沒有搞明白什麼是慈悲。沒有慈悲心,做什麼也做不好。就像我們現在,跟父母、跟兒女、跟親朋好友,任何關係都處不好。我們會找很多的原因和理由,其實這些都不對!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沒有慈悲心。

用俗話來說,慈悲心就是一種清淨的愛。雖然我們也愛父母、愛兒女、愛親朋好友,但這都不是清靜的愛,當然也不是慈悲心。什麼是清淨的愛?就是沒有私心雜念,不為自己的愛。但是我們不是這樣,我們的愛中都有「我」。

你愛父母,愛兒女,愛親朋好友,因為是「我的」父母,「我的」兒女,「我的」親朋好友。現在我們把「我」去掉,然後再看看:「父母」很多,你愛過嗎?「兒女」很多,你愛過嗎?「親朋好友」也很多,都愛過嗎?把「我」去掉了,你還能愛嗎?還能對他們好嗎?實際上都不是真心的,都是假的,我們都上當受騙了。結果,內心有那麼多矛盾衝突,有那麼多煩惱痛苦,我們的身心也從未得到過自在和安寧。我們越愛他們,越有壓力;你真心的愛,不會有壓力的。

無分別的愛,這叫慈悲心。有慈悲心,就不會有壓力了,你可以輕輕鬆、快快樂樂地過日子。沒有慈悲心,就得不到安寧,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我們真有了慈悲心,真有了清淨的愛、無分別的愛,一樣的愛一切眾生,這個時侯沒有「我」了,不是「我的」父母、兒女、朋友了,所有的父母、兒女、朋友都一樣的愛。不是因為「我的」去愛,而是無分別的愛。沒有「我」的愛,那才是真正的愛,才是真心啊!

我們用真心來做這一切,這樣都是好事、正事、善事,我們一定會有好的果報。之前,我們都不是真正的愛,互相那麼牽掛,但是越牽掛越有煩惱,越喜歡越有煩惱,只能增加精神上的壓力。如果我們對他們的愛是自私的愛,那我們為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欠他們的,他們也得不到真正的利益,互相都是欠。你再怎麼對他好,也了不了這個緣,還不了這個債,還增加了很多恩恩怨怨,增加了很多煩惱痛苦,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真心,都是假的,都不是善事,都是惡事,都在造惡業,那能有好報嗎?

善惡不在形式上,不在表面上,都在心裏。你是真心的,所做一切都是善事;你不是真心的,都是虛假的,那所做一切都是惡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點點也不會有差錯。我們雖然愛我們的父母、家人、兒女,實際上都是虛假的。「我得對父母好點兒啊」,怕別人說。「我得對兒女好點啊」,怕以後拖累自己。親朋好友之間也是,互相利用;沒有利益的情況下,不可能對他們好。互相不是真心的,互相欠!

現在夫妻也好、母子也好,都是討債還債、報怨報恩。真正的夫妻應該是互相幫助,互相謙讓,幫助對方解脫,相互之間不起煩惱。現在都不是真正的夫妻,互相欺騙利用,互相就想得到好處,想佔便宜。這不會有好的果報。

我們現在誰也做不到用真心來對待對方。「我可以真心對待他,但是他怎麼怎麼……」你又錯了!錯誤不在他的身上,在你自己身上。如果自己沒有錯誤,你不可能受到他的影響,不可能有不好的感受。你有了不好的感受,不愉快了,不順心了,煩惱了、痛苦了,這不是因果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惡報,肯定是你以前造惡業了。問題不在別人身上,就在自己的身上。你自己一轉,都會轉;但是自己在這個圈裏轉不過來,這就是問題。

我們用無分別的愛,清淨的愛,去愛一切眾生,這才是真心。我們這樣愛兒女、父母、家人、親朋好友,這才是真愛。然後我們去付出,這才是真正的付出,這樣才能了緣、了債、了生死。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不是為了貪求果報,也不是為了名聞、利養而作法佈施,而是為了饒益眾生而作法佈施,將會獲得四十種廣大的功德:發覺淨心經

爾時,世尊複告彌勒菩薩言:「善男子,法施有二十功德,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而為說法。何等二十?

1)得正憶念,(2)得勝妙趣,(3)得好正意,

4)得強志力,(5)得多智慧,(6)覺悟出世般若波羅蜜,

7)當得少欲,(8)當滅嗔恚,(9)當滅愚癡,

10)一切諸魔不得其便,(11)諸佛護念,(12)非人守護,

13)諸天與力,(14)一切冤家不得其便,(15)凡所親友無人能壞,

16)凡所出言人必信受,(17)得無所畏,(18)凡有行處恒常歡喜,

19)智者讚歎,(20)所行法施恒為他念。

彌勒,是為法施不求果報得二十功德,棄舍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無所希望,饒益為首常行法施。

「複次,彌勒,菩薩複有二十種功德不求果報,菩薩為他行法施時,不著利養名聞,饒益為首數行法施。何者二十?

1)彼未生辯才則能令生,(2)生已不失,

3)得陀羅尼,(4)當得察勤,

5)不用多力廣益群生,(6)少用功力多所利益,

7)於眾生邊恭敬尊重常應供養,(8)當得身密,

9)當得口密,(10)當得意密,(11)超越惡道及諸恐怖,

12)於命終時心得歡欣,(13)如法正說能伏他論,

14)具大威德勝人敬仰,況余凡庶!(15)諸根成就無能及者,

16)深心具足得舍摩他、毗婆舍那,(17)能行難行精進不減,

18)守護正法,(19)速能超度不退轉地,(20)一切行中得隨順住。

彌勒,是名複有二十種功德,菩薩法施不求果報,不著利養及與名聞衣服飲食,饒益為先數行法施。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所說的「業病」,就是指由宿業而感的疾病,又作「業障病」。

《灌頂經》卷十雲:「種惡得其殃,合家悉疾病。」

因以前的惡業,受報應而得病,痿困於床,苦楚萬般,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此乃罪過所招,咎由自取,非藥石所能治癒,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報應病。

《灌頂經》卷十二記載,救脫菩薩告訴阿難說:「其世間人,痿黃之病,困篤著床,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考楚萬端。此病人者,或其前世,造作惡業,罪過所招,殃咎所引,故使然也。」

智者大師,將病分為三種:

一者,四大增損病;

二者,鬼神所作病;

三者,業報所得病。

在《摩訶止觀》卷八,單列「業病」一條,與四大不順、飲食病、禪病、鬼病、魔病並列。

「業病者,或專是先世業,或今世破戒動先世業。」

文中還細數了五惡所感的五臟、五根病。

五惡是:

(一)殺生,(二)偷盜,(三)邪淫,(四)兩舌、惡口、妄語、綺語,(五)飲酒。

佛教中五戒所防的,就是上述五惡。

造此五惡,於現世中,王法治罪,身遭厄難,稱為五痛;以此五惡,於未來世三途受報,稱為五燒。

五惡業所感的五臟五根病是:

若殺罪之業,是肝眼病;

飲酒罪業,是心口病;

淫罪業,是腎耳病;

妄語罪業,是脾舌病;

若盜罪業,是肺鼻病;

毀五戒業,則有五藏五根病起。

業謝乃差。

業謝乃差:謝,指滅其作用,落謝之義。差,就是痊癒的意思。

從心生患者,多身體寒熱、口燥等,心主口故。

從肺生患者,多身體脹滿、四支煩疼、悶鼻塞等,肺主鼻故。

從肝生患者,多喜愁憂不樂、悲思嗔恚、頭痛眼痛疼闇等,肝主眼故。

從脾生患者,身體面上游風、通身習習、癢悶疼痛、飲食失味,脾主舌故。

從腎生患者,或咽喉噎塞、腹脹、耳滿,腎主耳故。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清末民初之時,有一位名叫黎澍的法律界名人,他在年約十九歲時,於某夜睡夢中,見一人前來找他,說有事相請,他看來人非常禮貌恭敬,於是就隨口答應了,之後來人也就告辭。過了四、五天,原先夢到的人又在黎先生睡夢中出現,且用馬車接他前去一公堂(後來知道是地府)開始升堂審問罪犯,從此這位黎先生就在每天午後或晚間睡夢中進入地府幹了四、五年的冥判(就是陰間的法官,現在電視連續劇正在上演的包青天也是冥判轉世,所以包公日能理陽,夜能斷陰)。嗣後他的朋友為了利益世道人心,向他詳細詢問了陰間的種種,並彙集成了「幽冥問答錄」一書,以下就是該書中黎先生對陰間所作的描述(注:為使讀者容易瞭解並能讀起來條理順暢,筆者也將問答錄原文加以口語化,且問答順序也已經過調整)

問:(黎先生的朋友)您在陰間是歸誰指揮?擔任什麼職務?管轄範圍為何?有無職員?且陰界為何會找您當冥判?

答:(黎先生)我是東嶽大帝的部下,擔任分庭庭長的職務,管轄範圍為華北五省,專門負責死亡十個月內之死者的善惡事件,超過這個期限的另有負責的官吏,除了有陪審員四人外,供使喚的鬼卒有無數多,而陰界找我當判官的原因,我曾托同事調查過,據他說是因我在好幾世前曾當過冥判,又剛好碰上八國聯軍攻破北京,中外軍民死者甚多,陰間太過忙碌,所以才會找我幫忙。

問:您為何只當了四、五年的冥判?又您有那麼好的機會當上陰間的官,來世是否可免去輪回呢?

答:我因不想當太久的陰官,好幾次請辭都沒獲准,後來我念誦金剛經二千遍後才得以免去,至於想超出輪回談何容易,就是我本身也不可免,據我托同事調查,我來生將投生在河南省南陽縣一帶,但現已事隔數十年,說不定原先在陰間所註定的會因我在這數十年間的所作所為又有變動了呢!

問:陰間的食、衣、住、行如何?

答:陰間也有飲食,但比不上陽間的飲食美好,而且陽間人不能食用,在那兒的鬼道眾生每吃一次就可飽多日,並不需一日三餐,對於陽世所供的食物,鬼神只能聞其氣味;穿的衣服則與陽世服裝相同;又雖有床鋪、棉被等,好像都不見使用,只見鬼魂隨處依靠,閉目休息,不像陽間人要睡上七、八小時;另外陰間還有小規模的街道商店,大部分是賣一些飲食、雜貨(可用陽間所燒下去的紙錢購物);至於鬼眾走路都甚為快速,不像人類那麼的緩慢。

問:鬼有年節喜慶及家庭眷屬嗎?那兒的氣候如何呢?

答:鬼道有節慶,無星期,也有應酬、婚娶與生育,他們婚嫁的對象不必是陽世原來的眷屬,他們結婚所生的小孩是人死後的余氣所投胎,這些小孩長大後是無法再投胎的,在陰間雖然有日夜,可是卻不見有日月星辰,整天都有如四川大霧或華北黃沙吹起般的昏暗。另外那兒雖有四季之分,可是夏天不如陽間熱,冬天卻比陽間還冷,而且雖然不見風雨霜雪,但陽世颳風雪時,陰間都會感受到寒冷。

問:陰間有法律嗎?您如何判罪鬼的罪,又冥判判罪有錯誤的情形發生嗎?

答:好像不見有陰間的法律,但判罪時卻不用思考就可很自然做下決定,至於判罪的輕重是以罪鬼犯罪的動機與犯罪所造成的後果來衡量。譬如偷錢的動機是被生活所逼,且被偷的人是一富翁,被偷的錢對這富翁而言並不影響他的生計,那麼這偷錢罪鬼的罪就較輕;萬一偷病人或窮人買藥、買米的錢,而使他人病死或餓死,甚至為了偷錢還殺了人,那麼這罪鬼的罪就非常重了。至於冥判判罪絕不會發生錯誤,因為陰界對於罪鬼犯罪的罪狀都有經過精密的調查及握有確實的證據,所以判起來非常公允,從無錯誤的情況。

問:陰間的刑罰有多少種?

答:陰間刑罰的種類很多,而且比陽間殘忍百倍!我奉勸世人,寧可在人世間接受懲罰,卻不可在陰間受刑,因為陽間的刑罰,罰完就沒事,可是陰間的刑罰是刑了又刑,罰了又罰的。譬如在陽間殺了十條人命,了不起就槍斃一次,但在陰間卻要槍斃十次,同時還會被判轉生十世都被人殺,就是地藏經所說的鋸解、刀山、油鍋、碓磨等刑罰也都是確有其事,令人慘不忍睹。另外還有帶著牛頭馬面等面具的鬼神,專門來嚇一些兇狠的鬼魂呢!

問:人的善惡,鬼神如何能知道呢?犯了罪的鬼魂難道就不會狡辯嗎?

答:鬼神能聽到也能看到人所不能聽到、看到的東西,而且人的頭上會隨著他行為思想的善惡而發出紅、黃、白、黑等光(紅、黃、白色為善念所發出的光,黑色則為惡念),鬼神們都看得一清二楚。若人的思想隨起隨滅與他的作為關係甚微小的,陰界固然不會去記載,但若念念不忘某種事情,則雖未見於行動,卻早已被鬼神所記錄,若付之於行動,則功罪自然更清楚了。我曾見過很多犯罪的鬼魂極力為自己辯解,但通常將犯罪記錄給他們看時,就多半會俯首認罪。若碰到一些極端狡猾的鬼魂,譬如要判他刑時,他忽然念起經來,則我們會先判他投胎數次,但卻非常短命,等他投幾次胎而忘記經怎麼念時,再來治他的罪。

問:陰間最尊重的是什麼德行?最痛恨的罪業是什麼?

答:陰間所最尊重的德行,在男為忠孝,女為節孝,這兩種人就算有罪行也會從輕發落,我就曾見過一位在八國聯軍攻打我國時為國犧牲的清朝提督名叫○○○的直接升往天界;所最痛恨的罪業就是殺及淫兩件事,其中殺業比淫業的罪更重,若為了淫而殺人,罪更加一等,古人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說得一點也沒錯。

問:大修行人死後也要到陰間聽候審判嗎?當今世上甚多修行教派,到底陰間較重視什麼教派?

答:陰間所管的都是帶著罪業或平平凡凡沒大善惡的鬼魂,若大修行人死後立刻登上天界,根本不從陰界經過,就算功行較淺,升天稍慢,須從陰界經過,陰間的官吏也都會起立讓開,直到他魂魄如上樓梯般漸飛漸高的升天而去。至於陰間所尊重的包含儒、道、佛等教派,但其中最尊重的要算是佛教。

問:陽間請和尚或道士為亡者超度,到底能不能利益到亡人?

答:和尚或道士誦經為死者超度的目的在為他增長福德,減輕罪業,但這只是助緣,並非絕對的主因,而且超度到底有沒有好處還必須因人而異,譬如生前大善的人死後立刻往生天界,或生前大惡的人死後馬上墮入地獄,他們都不用或根本無法享受到超度的功德,只有一般生前沒有大善惡的人於死後可獲得誦經超度的功德。另外誦經人道行的高低與誦經功德之大小也有重大關聯,如果是高僧或孝子賢孫誦經壹卷,可抵得上凡僧十倍之功德,但凡僧至誠念誦也會有相當利益,只有無道行又不誠心的人所念的利益很少甚至毫無利益,不過卻也不會因此而有罪過。又誦經最好在亡者死後四十九日內為之,過了這段期間,亡者可能已經投胎轉生,超度功德必需要經過好幾轉才會利益到他們,無法收到即時的效果。

問:念佛誦經的功德既然如此大,為什麼陰間諸鬼不自己念佛誦經,以求解脫超升呢?

答:一到陰間,就自然有鬼魂本身的業力會障礙他修行,因此修行應趁一口氣還在時趕快去做,如果指望等到斷氣後再修行,到時恐怕已是無能為力了。

問:陰間為何常找陽間的人當陰間的官差呢?

答:因為富貴的人家有眾神守護,且供使喚的僕役又多年青力壯,陽氣旺盛,所以當他們家中有人過世時,陰間鬼魂無法接近去攝受死者的魂魄,又例如武將死在軍營時,他四周警衛森嚴,槍炮林立,營中士兵也都年青力壯,陽氣逼人,一般鬼魂也都沒辦法接近死者魂魄,諸如此類的情形,就有賴陽間人的生魂當陰差去執行了,因此陰界常有用陽人當差的情況。

問:凶死的人身首不全,他的鬼魂跟平常壽終正寢的鬼是否不同?又鬼的容貌會不會逐年衰老?

答:凶死之鬼魂除面容稍顯模糊,表情好像蠻痛苦的,且傷處帶有血痕外,其餘與一般鬼魂並無差別,至於鬼的容貌都與他死時相同,並不會因年久而變衰老。

問:人死靈魂離體時會不會感到痛苦?

答:一般而言,人的死亡都是因疾病而來(老死者也是內在生理機能敗壞所導致),這時候靈魂離體就好像開門外出般的毫無痛苦,且脫離肉身後反而會有疾病霍然痊癒的舒服感覺。但死者若迷戀家眷、財產或世間的種種,這時靈魂就不容易脫離肉身而會產生如烏龜脫殼般的巨大痛苦,因此一個人在生前應培養淡泊之心,對於妻子、財產等不要過分貪戀,如能做到這樣,那麼他死時之靈魂離體會如脫掉衣服般的毫不費力。

問:鬼跟人誰多?是人怕鬼還是鬼怕人?鬼和人的疆界如何劃分?

答:陰間的鬼比陽間的人多得多,來來往往擦身而過的比比皆是,他們與人的疆界似有似無,實在很難講得清楚,但鬼在陽間行走時多走在道路兩旁或陰暗的地方,且人怕鬼,鬼也怕人,尤其是正人君子,鬼必敬而遠之,但對於心術不正或運氣差的人,則鬼多喜歡捉弄他們。因此人類從午後到晚間,走路時儘量不要走道路兩旁或陰暗的地方,而且走路應緩慢或稍微發出聲響,讓鬼有時間避開,以免出其不意與鬼相撞,人固然會起雞皮疙瘩,鬼也會覺得不舒服的。

問:人死後真有轉生的情形嗎?如何去證明呢?

答:人有生必有死,有死也必有生,它的道理就如同每一件事物只要有作用就必定有反作用一樣。例如我們吃了東西,一定會有排泄,這是非常簡單明瞭的,但因人死後所存在的是個精神體,而非物質的原素,所以無法用求證物質原素的方法來探索精神體的來去,而只能用精神來領會精神,宗教修行的作用就剛好能提煉人的精神成分,提高精神的效能,所以只有在宗教的經驗中可求證到人類生死輪回的現象。

問:人死後就是鬼嗎?為什麼人死後有的會顯靈,有的卻毫無音訊呢?

答:除非是超出輪回的聖者,否則人死後會有六道輪回的,而由於鬼道只是屬於六道輪回中的一道,因此人死後並不一定就是鬼,如果輪回在鬼道者,在有必要或由於陽世眷屬請人作法召請時,他是有可能顯靈,但死後生天、下地獄、或轉生為畜牲道者,就不會願意或無法再來顯靈了。又陽壽已盡,已經到了該死年齡而死去的人,不論他是凶死或善終,都會納入一個規則的系統,就好像部隊改編一樣,直接從一個部隊向另一個部隊報到,這時他們就沒有機會在外閒逛,顯靈的情形就比較少。但如命不該絕而死的人,他們的鬼魂在未被鬼界收容發落之前,並沒有立即可歸宿的地方,只得在外東闖西蕩(中陰身),而在這闖蕩期間,與人相遇的機會就很大了。

問: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人物,如孔子、孟子等人,為什麼後人再怎麼祭拜他們,也不見他們顯靈呢?

答:要知道虛空、宇宙及世界都是無限的,眾生也是無限的,那些偉大的聖賢豪傑為了他們自己的願力來到我們的地球世界,從事教化這世界眾生的工作,當他們的任務完成到某一預期程度時,他們就會離開這地球世界而進入另一個世界,繼續依據他們的願力去教化另一世界的眾生,他們以無限的願力往返於無限的宇宙、世界間,教化無量無邊的眾生,如果以我們這個極其有限的時空觀念來探索他們的來龍去脈,自然是莫測高深的事了,因此若以他們顯靈與否來批評他們的存在,就大錯特錯了。

問:陰間有洋人嗎?如果有,彼此言語如何相通?若無洋人,則洋人死後歸何處審判?又鳥獸死後的魂魄仍然是鳥獸的樣子嗎?

答:我當冥判時,因為剛好碰到八國聯軍攻破北京之後,中外軍民因戰爭而死的很多,所以我在陰府曾看過有洋人到案,且能很自然的通曉他的語言,但據我所知,中國的冥府就已經不只一處,那麼歐美各國應該也有他們的冥府方合情理。至於鳥獸的魂魄是屬於陰界中另一處所管轄,而我從未在地府各處遊歷過,所以我不瞭解這方面的事。(了悟子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其人坦誠磊落,正氣凜然,令人敬佩,不可懷疑。)
問:鬼有消滅的期限嗎?陽間的墳墓是不是他們休息的地方呢?

答:我所看到的鬼,有古老到宋朝、元朝的,但唐朝以前的鬼則從未看見過,大概是因年代久遠,早已輪回轉生去了。至於陽間的墳墓確為鬼魂棲息的地方,但鬼因怕陽氣,所以每天上午八點到十一點都躲著不出來,一直要到午後才會漸漸出來活動。

問:鬼為什麼怕雞叫呢?

答:雞叫代表天快亮了,鬼因為怕天亮後陽光出來時的陽氣,所以一聽到雞叫就會感到不安,而不得不躲藏起來,但有德行的福德鬼(如土地公、城隍爺等),則並不怕雞叫。

當今社會變得越來越可怕了。打開報紙與電視的新聞欄目,很多人還不敢看呢!不僅是滿版的殺人、勒索、販毒、強暴案件,其中犯罪手法之殘酷與可怕,更是令人觸目驚心,不忍卒睹。上至爭位奪權、官商勾結,下至物欲奢糜、群眾暴動,再加上空氣、水源、蔬菜、糧食等各種污染中毒事件,真讓人膽戰心驚!我們生存的環境,竟是這樣的惡劣與恐怖。根本原因在於人心不古,道德墮落,不信鬼神,不怕因果,所以拼命造業,不斷的惡因結惡果,導致我們的社會變得冷酷而血腥,越來越不是人住的。

看完以上對幽冥的真實描述,相信讀者對人死後是否一了百了及是否能很容易的投胎做人等問題有了很清楚的答案,同時也知道一個人的所作所為事實上都是與鬼神相通的,死後也要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算帳的,而且這本帳會算得更清楚、更淒慘百倍的。因此筆者奉勸各位讀者,要靜下來好好反省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如您認為沒有不可告人的事,一切問心無愧,那麼筆者為您歡喜,同時更希望您繼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如能找個心靈昇華的宗教信仰更好。至於覺得自己已犯下許多過錯的人,也不要因此覺得世界**就快來臨似的,畢竟萬法是唯心所現,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同時誠懇的一心悔過,宗教中還是有眾多法門可幫助您清淨罪業的。例如佛教的地藏法門就是一個相當有威力的消業法門,由於地藏菩薩秉持著因地之時多生累劫所發的廣大誓願,勤修六度萬行,救度了無量無邊之六道眾生,他所累積下來的福德智慧已無法稱量,藉著他的這些福德智慧及大誓願力,終能滅除罪苦眾生所犯的罪業,就好像您親近全身沾滿香氣的人,您本身也會感染到香氣一樣。因此只要您至心稱念、讚歎、讀誦、供養,乃至見聞、瞻禮地藏王菩薩,都能獲得無量無邊福德之利,至於地藏法門的修持方法,各位讀者可直接翻閱「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及「地藏菩薩懺儀」等經懺,如不能夠瞭解的話,也可參考禪門出版的地藏dafa及地藏木輪相法錄音帶。當然,消業、改運、解厄、納福的法門很多,除了地藏法門之外,他如藥師七佛北斗七星法、准提佛母法、彌陀超度法...等等,都是極「有效而無副作用」,佛菩薩慈悲所傳下的殊勝法門,普願大家都能誠心受持,並進而找到生生世世與您有緣的本尊佛菩薩。同時也歡迎各位讀者逕洽禪門服務人員,相信會獲得滿意的服務與解答;但若您還是執迷不悟,堅持任何事都須您親眼看到才肯相信的話,那筆者也就沒辦法了,您自己就看著辦吧!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佛教大藏經涅槃部中有一篇《佛說法滅盡經》,記載了釋迦牟尼佛涅槃離世時對他身後將發生的事的預言。

其時,釋迦牟尼居古印度的拘夷那竭國,無數信徒信眾聚於佛的周圍,但他一任"無央數眾""稽首於地"卻靜默無所言,"光明不現"。想其時,釋迦牟尼早已是在菩提樹下覺悟並宣講佛法49年,他的弟子早已習慣聆聽他的宣講,而且也習慣了他宣講佛法時的顯現出的佛光。
後人在寺廟中樹立的佛像周圍均有一個籠罩周身的光圈,當是對他所現光明的形象表示。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難有所不解,向佛詢問原由,佛開始時默而不應,三次之後,佛終於開示了這《佛說法滅盡經》中的內容。這番開示令四部弟子"聞經悲慘惆悵"

那麼,釋迦牟尼當時對阿難等信眾說了些什麼呢?

他明確告訴阿難等在場的諸弟子和信眾,他離世多少年之後,也就是在未法未劫之時,他所傳的佛法將會壞滅。作為一個大智大慧的覺者,和歷史上的其他先知一樣,釋迦十分清楚他所傳的法的命運。

他將這時的人類社會稱之為"五逆濁世""魔道興盛"。此時,"魔作沙門壞亂吾道"。即魔轉世出家到寺院裏專門破壞他的法。怎麼敗壞呢?"著俗衣裳樂好袈裟五色之服,飲酒噉肉殺生貪味,無有慈心更相憎嫉。"

對於仍信奉其法、依法修持的"菩薩辟支羅漢",這些"眾魔比丘""鹹共嫉之誹謗揚惡,擯黜驅遣不令得住。"他們"自共於後不修道德,寺廟空荒無複修理轉就毀壞。但貪財物積聚不散不作福德。販賣奴婢耕田種植。焚燒山林傷害眾生無有慈心。奴為比丘,婢為比丘尼。

無有道德婬劮濁亂男女不別。"釋迦牟尼說"令道薄淡皆由斯輩。"這些披著袈裟的內部亂法者"或避縣官依倚吾道,求作沙門不修戒律。月半月盡雖名誦戒,厭倦懈怠不欲聽聞。抄略前後不肯盡說,經不誦習。設有讀者不識字句,為強言是。不諮明者貢高求名,虛顯雅步以為榮冀望人供養。"

這些敗壞佛法者的結局是什麼呢?釋迦牟尼也作了預言。這些人"命終之後,精神當墮無擇地獄。五逆罪中餓鬼畜生靡不經歷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在邊國無三寶處。"

此時的人類社會也會出現許多跡象。

一是氣候反常,天災人禍頻仍。"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

二是社會道德普遍墜落。"人民勤苦縣官計克,不順道理皆思樂亂。惡人轉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若一若二。"

三是時間變快,人的性命短促。"劫欲盡故日月轉短人命轉促,四十頭白。男子婬劮精盡夭命或壽六十。男子壽短,女人壽長七八九十或至百歲。大水忽起卒至無期。世人不信故為有常。"

四是"眾生雜類不問豪賤,沒溺浮漂魚鱉食噉。"

釋迦牟尼對他所講的法的壞滅過程還作了具體描述。他講到他所講的法在徹底壞滅前,會象燈之將滅,會有短暫的迴光返照。"吾法滅時譬如油燈,臨欲滅時光明更盛,於是便滅。吾法滅時亦如燈滅。"壞滅的具體過程是,"首楞嚴經,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尋後複滅。盡不複現,不見文字。沙門袈裟自然變白。"

在釋迦牟尼的這一番重要開示中,最具積極意義的是他預言了新的覺者將重新下世傳法度人。接替釋迦牟尼佛重新下世度人的佛是誰呢?

"彌勒當下世間作佛。"之後"天下泰平毒氣消除。雨潤和適五穀滋茂。樹木長大人長八丈。皆壽八萬四千歲。眾生得度不可稱計。"人類社會會有一個新的光明的開端。一個新的紀元將會重新開始。

掩卷深思,釋迦牟尼當時所作出的睿智預言,有多少已經發生,有哪些正在發生,又有哪些將會發生呢?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覺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佛即口放無量光明。是時百萬億大眾諸菩薩。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國王。合掌至心聽佛誦一切佛大乘戒。佛告諸菩薩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誦諸佛法戒。汝等。一切發心菩薩亦誦。乃至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諸菩薩亦誦。是故戒光從口出。有緣非無因故。光光非青黃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無。非因果法。是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是故大眾諸佛子應受持應讀誦善學。佛子諦聽。若受佛戒者。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黃門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生乃至變化人。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

佛告諸佛子言。有十重波羅提木叉。若受菩薩戒不誦此戒者。非菩薩非佛種子。我亦如是誦。一切菩薩已學。一切菩薩當學一切菩薩今學。已略說菩薩波羅提木叉相貌。是事應當學敬心奉持。

佛言。

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盜教人盜方便盜盜因盜緣盜法盜業咒盜乃至鬼神有主劫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緣淫法淫業。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度一切眾生。淨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淫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語緣妄語法妄語業。乃至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身心妄語。而菩薩常生正語正見。亦生一切眾生正語正見。而反更起一切眾生邪語邪見邪業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說出家在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教人說罪過。罪過因罪過緣罪過法罪過業。而菩薩聞外道惡人及二乘惡人說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悲心教化是惡人輩。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薩反更自說佛法中罪過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贊毀他亦教人自贊毀他。毀他因毀他緣毀他法毀他業。而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自向己好事與他人。若自揚己德隱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毀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慳教人慳。慳因慳緣慳法慳業。而菩薩見一切貧窮人來乞者。隨前人所須一切給與。而菩薩以噁心嗔心。乃至不施一錢一針一草。有求法者。不為說一句一偈一微塵許法。而反更罵辱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嗔教人嗔。嗔因嗔緣嗔法嗔業。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中善根無諍之事。常生悲心。而反更於一切眾生中。乃至於非眾生中。以惡口罵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猶不息。前人求悔善言懺謝。猶嗔不解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若佛子。自謗三寶教人謗三寶。謗因謗緣謗法謗業。而菩薩見外道及以惡人一言謗佛音聲。如三百鉾刺心。況口自謗不生信心孝順心。而反更助惡人邪見人謗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善學諸仁者。是菩薩十波羅提木叉。應當學。於中不應一一犯如微塵許。何況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現身發菩提心。亦失國王位轉輪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墮三惡道中。二劫三劫不聞父母三寶名字。以是不應一一犯。汝等一切諸菩薩今學當學已學。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八萬威儀品當廣明。佛告諸菩薩言。已說十波羅提木叉竟。四十八輕今當說。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各種場合,常常有陌生人會向筆者投來好奇的眼神,當發現我不是他想像的那種「怪物」時,多數人會主動找我說話。從心理學上來講,他對你有興趣才會主動找你說話。所以筆者遇到這種情況決不放棄弘法的機會,筆者多以「五戒與做人」為題接引他們。

如果你是一位初學佛人,當別人問到二千多年前的戒律還適應今天嗎?答案是肯定的,就以五戒來說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一夫妻制),四不妄語,五不飲酒,過去實用,現在實用,未來還會實用。

受持五戒是在家佛教徒的基本義務,持戒有什麼功德呢?《比丘親愛經》上說:「清淨受戒人,形色極殊妙,安住戒律中,誠信諸學處,此人一日中,積福無限量,終將獲佛果。」意思是說受持清淨戒律的人,將獲得五官端正,氣色精神都不錯。依戒律生活,不退信心的人,一天就能積累無量無邊的福報,因持戒而得福慧,因福慧圓滿而成佛。

戒律對佛弟子來說,是保護自己而不是束縛自己。不問你是不是佛教徒,只要犯了五戒傷害到別人的時候,就可能會受到法律的制裁。戒律的作用是在事情發生之前,法律的作用是事情發生之後。所以一個人受戒一個人安全,一家人受戒,一家人安全。如果你一家人都已經受了五戒,那恭喜你們家已加入了幸福生活的「保險公司」。如果每個人都受持五戒,社會和諧,天下太平。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歸依三寶,受持五戒。不認識佛教或剛接觸佛教的人,可能會認為受戒很不自由。

在多數人都追求享受的今天,能夠發心持戒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若知道持戒的功德,持戒就不難了。《重治毗尼集要》說:「持戒如地,萬善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藉此而遠離。」一切善法皆依持戒而能成就,守持淨戒能遠離一切橫禍。曾經有弟子向宗喀巴大師請教獲得大福報與自在的方法,宗喀巴大師說的竅訣就是「從清淨持戒做起」。

不受持五戒的過失隨處可見,多少人沉迷在財、色、名、食、睡之中不能自拔,為了追求享受往往受了許多苦並埋伏很多苦因。據有關數據顯示,信仰佛教群眾越多的地區,各種犯罪率明顯比不信佛教的地區低。有人對監獄裏的囚犯做過調查,他們100%的人都沒有信仰佛教,更沒有受持五戒。犯罪的事件多數都與五戒(殺盜淫妄酒)的內容有關係。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受持五戒,他今生能免牢獄之災,並可能五福臨門。

有一首歌叫《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其中有一句歌詞是「有幾對好夫妻,有幾個好家庭……窮呀麼窮開心,富又富傷心」,意思是說家庭生活是否幸福,並非單由物質來決定,還要看夫妻的感情是否專一,夫妻雙方所做的事情有沒有觸犯國家法律。一家不問幾口人,只要有一個人犯了五戒中任何一條,將可能牽累一家人。

受持五戒的人,他的生活平靜,性情溫和,說話不傷人,不欺騙人,他的鄰居和朋友都很信任他,尊重他。自己家中也有天倫之樂,心情愉快,健康長壽。佛說持戒人能得到的五種利益:第一、持戒的人因為戒行堅固,會因他的精進而獲得財富;第二,他的善名遠揚;第三,不管進入哪個團體,無論是貴族、婆羅門、居士或僧伽,他將自信且冷靜;第四,死時無恐懼:第五,身壞命終之後,將生到幸福的天界。

受持五戒來生能感如意的果報。不殺生能得健康長壽報;不偷盜能得物資不匱乏報;不邪淫能得妻子貞潔報;不妄語能得聲音好,說話有威信,口無異味等報;不飲酒能得聰明相好報。不受持五戒來生會感不如意的果報。殺生得多病、短命報;偷盜得資財匱乏;與他人共事常被欺騙報;邪淫(亂搞男女關係)得妻子不貞或不調順報;妄語得別人誹謗、欺誑、眷屬不和、說話沒有威信、口吃、口臭等報;飲酒得愚蠢相惡報。
有人會問佛教徒為什麼不喝酒?佛每制一條戒都是有根據的,每一條戒都能來幫助我們解脫痛苦。酒本身不是罪惡,但酒能今人亂性,亂性之後就有可能犯前面四條戒律,所以佛教徒不喝酒,也不買酒送人,更不勸人喝酒。

如果你暫時不能受五戒,也可以分批受,一次受四戒、三戒、二戒,乃至一戒都可以。持一戒就有五位善神保護你,如果五戒都受,就有二十五位善神保護你,你辦善事就容易成功。萬一犯了戒怎麼辦?實時懺悔,等遮罪懺乾淨了重新受戒。

受了不殺生戒是否要吃長素?在家居士在沒有受菩薩戒之前,若沒有吃素的條件,暫時就不要吃素,但不要親自去殺害動物,到菜市場去買的肉食可以吃。不殺生這條戒的重點是不殺人,若不小心殺死了動物是可以懺悔的。過去殺死很多動物,現在就不能再殺了,將自己持戒、念佛的功德回向給它們,以慈悲心來參加放生法會。

願正法久住世間,人人學佛持戒,家家生活幸福,實現和諧社會,各國人民守五戒,歲豐人和兵戈消。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原因有兩個:

1、比丘的飯食是由居士供養,每天只托一次缽,日中時吃一頓,可以減少居士的負擔;

2、過午不食,有助於修定。這個制度,在今天南方的國家和地區仍普遍實行。最嚴格的只喝白水,連牛奶、茶、椰子水都不喝。但一般的僧人午後可以喝茶、汽水、果汁,也可以吃糖。我國漢族禪宗僧人從古有自己耕種的習慣,由於勞動的緣故,晚上非吃東西不行。所以在多數寺廟中開了過午不食的戒,但是被視為『藥食』,但持過午不食戒的僧人為數也仍不少。

比丘戒中除了不殺、不盜、不淫、不妄四根本戒外,其餘戒條平時應當「遮護」,在一定的情況下可以「開」(菩薩戒,一切服從「饒益有情戒」,在家菩薩為饒益有情故,四根本戒也可以開)。

「開」與「遮」是戒律上的術語。如以過午不食為例,平時應當遮,但遇有某種疾病,必須午後進食的人則可以開。我國僧人因勞動的緣故必須開過午不食的戒。禪宗寺廟把吃晚飯叫做房餐,本來是給參加勞動者在房裏吃的,而不是在齋堂中大家吃的,但是後來不勞動的人也吃起晚飯來了。

南方國家僧人的飯食,或是到別人家托缽乞食,或是由附近人家輪流送飯,所以他們有什麼吃什麼,不論素食或肉食。比丘戒律中並沒有不許吃肉的規定。我國大乘經典中有反對食肉的條文,我國漢族僧人是信奉大乘佛教的,他們受比丘戒外,並且受菩薩戒,所以漢族僧人乃至很多居士都不吃肉。從歷史來看,漢族佛教吃素的風習,是由梁武帝的提倡而普遍起來的。

蒙藏族僧人雖然也信奉大乘,但是他們的地方蔬菜極少,不吃肉就不能生活,所以一般僧人都吃肉。但他們和南方國家佛教徒一樣,對漢族佛教吃素的習慣,都是很讚歎的。至於「吃葷」的「葷」字,是專指大蒜、蔥這些氣味濃烈、富於刺激的東西,是大小乘戒律所同遮禁,南北佛教徒所共同遵守的。我們把「吃葷」和「吃肉」混同起來說,那是錯誤的。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能自他利?」

「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何等為八?一者壽命長遠,二者具上妙色,三者身具大力,四者具好種姓,五者多饒財寶,六者具男子身,七者言語辯了,八者無大眾畏。」

善生言:「世尊,何因緣故,菩薩得壽命長,乃至大眾不生怖畏?」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無量世中,慈心不殺,以是因緣,獲得長壽。無量世中,常施衣、燈,以是因緣,獲得上色。無量世中,常壞驕慢,以是因緣,生上種姓。無量世中,常施飲食,以是因緣,身力具足。無量世中,常樂說法,以是因緣,多饒財寶。無量世中,呵責女身,以是因緣,得男子身。無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緣,言語辯了。無量世中,供養三寶,以是因緣,無大眾畏。」

「如是八事,有三因緣:一者物淨,二者心淨,三者福田淨。」

「雲何物淨?非偷盜物,非聖遮物,非眾共物,非三寶物,非施一人,回與多人,非施多人,回與一人。不惱他得,不誑他得,不欺他得,是名物淨。」

「雲何心淨?施時不為生死善果,名稱勝他,得色理財,不斷家法,眷屬多饒,唯為莊嚴菩提故施,為欲調伏眾生故施,是名心淨。」

「雲何福田淨?受施之人遠離八邪,名為福田淨。善男子,以如是等三因緣故,八法具足。」

「善男子,菩薩所以求於長命,欲為眾生贊不殺故;菩薩所以求上色者,為令眾生見歡喜故;菩薩所以求上種姓,為令眾生生恭敬故;菩薩所以求具足力,為欲成持戒、誦經、坐禪故;菩薩所以求多財寶,為欲調伏諸眾生故;菩薩所以求男子身,為欲成器盛善法故;菩薩所以求語辯了,為諸眾生受法語故;菩薩所以求不畏大眾,為欲分別真實法故。」

「善男子,是故菩薩具足八法,能自他利。能如是行,是名實行。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有八法者,具足受持十善之法,樂以化人;具足受持優婆塞戒,樂以化人。雖得妙色,終不以是而生驕慢。雖持淨戒、多聞、精進、大力、好姓、多饒財寶,終不以此而生驕慢。不以幻惑欺誑眾生,不生放逸修六和敬。菩薩具足如是等法,雖複在家,不異出家。如是菩薩終不為他作惡因緣。何以故?慚愧堅故。」

「善男子,在家之人,設於一世受持如是優婆塞戒,雖複後生無三寶處,終不造作諸惡因緣。所以者何?二因緣故:一者智慧,二不放逸。」

「善男子,於後惡處,不作惡事,有四因緣:一者了知煩惱過故,二者不隨諸煩惱故,三者能忍諸惡苦故,四者不生恐怖心故。菩薩具足如是四法,不為諸苦、一切煩惱所傾動。」

「善男子,不動菩薩有五因緣:一者樂修善法,二者分別善惡,三者親近正法,四者憐湣眾生,五者常識宿命。」

「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八法,若聞譏毀,心能堪忍;若聞讚歎,反生慚愧。修行道時,歡喜自慶,不生驕慢。能調惡人,見離壞眾,能令和合。揚人善事,隱他過咎。人所慚處,終不宣說;聞他秘事,不向余說。不為世事而作咒誓。少恩加己,思欲大報;於己怨者,恒生善心。怨親等苦,先救怨者。見有罵者,反生憐湣。見他偷時,默然不動。見來打者,生於悲心。視諸眾生,猶如父母。寧喪身命,終不虛言。何以故?知果報故。於諸煩惱,應生怨想。於善法中,生親舊想。若於外法,生於貪心,尋能觀察貪之過咎。一切煩惱,亦複如是。雖複久與惡人同處,終不於中生親善想;雖與善人不同居止,終不與彼而生遠想。雖複供養父母、師長,終不為是而作惡事。乏財之時,見有求者,不生惡想。雖不親近兇惡之人,而其內心常生憐湣;惡來加己,以善報之。自受樂時,不輕他人;見他受苦,不生歡喜。身業清淨,持四威儀,即以是法,用化眾生。口業清淨,誦讀如來十二部經,即以是法,用化眾生。意業清淨,修四無量,亦以是法,開化眾生。假身受苦,令他受樂,甘樂為之。世間之事,雖無利益,為眾生故,而亦學之。所學之事,世中最勝,雖得通達,心無驕慢。以己所知,勤用化人,欲令此事,經世不絕。於親友中,不令作惡,樂以上八法,教化眾生。說因、說果,無有錯謬。愛別離時,心不生惱,觀無常故。受樂受時,心不耽荒,觀苦無常。善男子,菩薩具足如上八法,則能施作如是等事。」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修是八法,是不為難,在家修集,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菩薩,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瓶瓶裝水的平均價格超過$1.5美元

是自來水價格的1900!

遭殃的是….

傷荷包、損害健康、危害環境

西元2004年瓶裝水的使用量高達

260(公升)

260億公升意味著:

一年近280個塑膠瓶

86%的瓶子

就被當作垃圾丟棄了

每秒鐘1500塑膠水瓶

被隨意丟棄

260億公升水

在製造瓶子的過程產生了250萬噸二氧化碳

消費者每年花費一千億美元購買瓶裝水

這數目讓國家外交援助金額也瞠乎其後

研究顯示這筆錢的一小部分

就足以幫助全球每一個人有安全的飲水和適當的公共衛生

想想看你能伸出援手嗎?

如果你非瓶裝水不喝,你知道背後的真相嗎?

說出來會讓你非常訝異

你花大把的錢買瓶裝水,

卻污染了地球地下水其他的水域….

而諷刺的是,瓶裝水的愛用者中

35%的人認為瓶裝水比自來水安全

你把瓶裝水放在車子裡嗎?

你認為這樣很方便,是不是?

你可知道

車內的溫度會促使塑膠瓶釋出

導致乳癌和其他的癌症的化學物質

就算你不會把瓶裝水放在車上,

你知道在瓶裝水出售之前,

它歷經怎樣的儲存環境?

不管你的選項為何

當你想到綠色消費與生態環保議題時

使用瓶裝水

卻會使大地之母和你的荷包一片慘綠

這是一份免付費的網路訊息

就算只影響了ㄧ個人,

讓他從此不再使用瓶裝水

今年的垃圾也會減少200個瓶子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janis2008.myweb.hinet.net/food.pps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要達到至善,要能全神貫注且善解人意地的替人設想,他必須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承擔全人類的痛苦與快樂。--雪萊《InDefenceofPoetry


同樣吃素,理由卻不盡相同,有人為信仰而吃;有人為還願而吃;有人為瘦身或健康而吃;也有人為環保或人道而吃。國內的素食人口沒有確實的統計數字,1990年,《中國時報》做過一次調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受調者表示有過吃素的經驗,長期吃素的有百分之十四。根據過去衛生署「國民營養健康變遷調查」,發現,國內十九至四十四歲人口中,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長年吃全素。全國素食人口達二百餘萬人。其吃素的原因一般與宗教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其中以佛教佔最大多數。

因為慈悲而吃素

佛教為何要提倡吃素?因為基於慈悲心,放棄肉食就是解除動物的痛苦。在許多佛教寓言和譬喻故事裡,就普遍認為人類和動物之間是有其關聯性;所謂的「輪迴」,其實就是呈現出佛教對待動物的觀點,其思想是建構在人與動物是平等的基礎上,這是和傳統西方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在《佛陀吃肉嗎》這本書裡,作者巴弟帕卡薩就表示:「在西方,人類有權統御動物的迷失,形塑了西方社會和自然的關係。」而佛教則認為一切眾生皆有情,因為有情,所以戒殺,所以不吃肉。在《楞伽經》中,清楚闡述了第一條戒律和素食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菩薩為護眾生信心,令於佛法不生譏謗,以慈愍故,不應食肉。」

如果我們能感同身受,能將心比心,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世界,我們將會發現除了慈悲,吃素事實上對地球環境有很大幫助。我們活在一個多重危機的時代,許多人相信,日漸嚴重的環境問題,將威脅我們生存的地球。人類為了吃肉而飼養動物,無可避免會造成許多生態問題。哲學大師彼得.辛格在1995年出版的《動物解放》這本書裡,提供我們一個簡單又微妙的數據,「以密集方式飼養的牛,每生產五百公克的牛排,平均要消耗兩公斤半的穀物和一萬公升的水;這相當於四公升的汽油,以及大約十六公斤表層土壤所提供的能源。」由此可見,畜養動物是非常耗費地球資源。如此短視地揮霍地球資源,並非長久之計。

然而或許有人認為,講道德、宗教太空泛,生態、環境又與我而干?那我們不妨自私一點,從人體健康的角度來看,我們為何要吃素?就人體而言,吃肉並非是天經地義的事;巴弟帕卡薩就認為人類其實並不適合吃肉,「人的消化道長度,在比例上比肉食動長許多,這也許就是肉食罹患長癌的機率,遠大於素食者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消化道細菌對肉類進行分解的過程中,產生了致癌的因子。由此看來,人類並不是那麼適合攝食肉類。」所以我們幾乎可以假定,吃肉對我們反而是不合乎天性的。

為健康更要吃素

現在農藥、殺蟲劑遍佈整個環境,而這些污染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植物,所以植物是第一個受害者。植物受害之後,穀類、蔬菜又被牛、羊、豬、雞吃進去,這些污染物就進入動物的身體。而人類是食物鏈最後終結者,我們是最後來承接這些東西的。數年前英國的狂牛病蔓延,就是一種人畜共通的疾病,而吃了病牛的人也因此而產生了腦神經病變。此外像豬的口蹄疫,雞的禽流感,甚至兩年前造成全球恐慌的SARS,愈來愈多專家學者認為這些病毒皆來自於動物身上,是經過突變後傳染到人類才產生致病性。雖然我們無法將一切罪咎歸於肉類食品上,然而家禽家畜的確與人類的健康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此看來,吃肉跟吃素,孰勝孰劣?已經是不言而喻了!

20033月《美麗佳人》雜誌(MarieClaire)刊載了一篇「完美過生活,十個好主意」,後來在網路流傳被改名為「十年間改變台灣人生活的十件事情」。其中提到自從1993年主婦聯盟推動「共同購買」之後,生機飲食、素食成為「食得健康」的最佳選擇,成為健康新勢力。由此看來,近十年來吃素已經不再是宗教的專利,對現代人而言,健康逐漸成為擁護素食最具說服力的理由。

然而吃素一定就健康嗎?英國專家指出,素食和生機飲食使得在英國銷聲匿跡五十餘年的軟骨症捲土重來,兒童病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素食不能提供完整的營養」,這種見解,仍然是現代人對吃素文化的普遍認知,此外素食植物油太多,素料加工、豆類製品太多,黑心素食以及農藥殘留等問題,也是讓人對素食卻步的問題所在。會有這樣的反對聲浪,並非是空穴來風,其背後都有來自科學上的數據支持。

吃素真的健康嗎?

事實上傳統素食確實存在著某些問題,因此回歸到食材本身,我們到底吃了什麼?而吃什麼才是健康?儼然是我們所要迫切需要知道的。此外烹調方式錯誤了,吃素並不保證得到健康。相對的過油、過鹹、過多時間的烹煮,那麼在營養,在天然的食材也會流失養分。如何烹調?在少鹽、少糖、少油、多纖維的「三少一多」的輕食觀念下,做出一道好料理,也是現代素食者不可不注意的事。

除了如何選用營養素材,如何健康的烹飪方法外,什麼人該吃什麼樣的素也是一門令人深思的學問。其實各年齡層,各體質所需要的營養素不同,因此所吃的素也不盡相同,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素食食譜,有計畫在日長飲食中攝取營養,將值得我們來探討。不過健康飲食的基本原則還是不偏食,要徹底執行均衡的飲食。現任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營養師趙思姿就認為選擇食物要多樣化;為為了身保持身體健康,不應該執著於長期食用某種食物。

佛教吃素,原本是以不殺生、不害物,尊重萬物生命為出發點。雖然並非是為了自身健康作為考量,然而無疑的,早期佛教吃素,確實有解除眾生的痛苦,拔除身心苦惱的用意,可說是一種淨化人心的心靈環保。如今我們藉著吃素,更能由內而外,達到健康的目的。此外除了愛護自己,尊重生命,吃素也可以讓個人的生活與這世界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我們甚至可以大聲的說:因為愛惜地球,所以我們要吃素。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