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

在日常生活裏,大家都希望遇到貴人,盼望能有貴人相助。不過有些人在獲得別人援助時,卻常常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甚至埋怨對方:「你只幫了一點忙是不夠的,應該繼續幫下去才對!」更有甚者,貴人已經出現在眼前了,卻還有眼不識泰山,認為對方多管閒事。

如果遇到存有這種心態的人,就像「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因為好心,拿了一些食物喂狗,結果這只狗不但不感激,還反咬他一口。社會上這種情況其實很多,你幫了對方的忙,他不但不知道感恩,甚至怪你多事,這種人不管你再怎麼善待他,他就是不滿意,可能還會反過頭來恩將仇報。遇到這種事,實在讓人心裏很難平衡,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因此,曾經有一位居士告訴我:「好人難做,善門難開。所以,要做小好人,不能做大好人;要做小好事,不能做大好事;要開小善門,不能開大善門。」

我問他為什麼?他說:「當一個人饑餓的時候,你給他一斤米,讓他拿回家煮飯,他會非常感激,因為缺了這一碗飯,他可能就活不下去了。但如果你把沒飯吃的人養在家裏,天天給他飯吃,當你請他幫忙做事的時候,他可能就會起反感:『有什麼了不起,我只是吃你幾口飯而已,你把我當成什麼了?』漸漸的,這種心理上的矛盾、衝突就會出現。」

這位居士的說法很有意思,道理好像是對的,但其實並不正確。

例如,只要有人知道法鼓山在做救濟工作,就會陸陸續續上門來,希望我們給他金錢、物資,如果覺得我們給得不夠,就會大聲吵罵:「佛門應該大慈大悲,你們怎麼那麼不慈悲?」因此就有人認為,如果我們從來不做慈善工作,就沒有人知道,也不會有人來罵我們、求我們了。

但是人與人之間一定是要互助合作的,當自己有資源、有能力的時候,就應該儘量幫助別人,至於別人是不是把你當貴人,並不重要。雖然可能會有一些後遺症,可是既然要做善事、開善門、做別人的貴人,就不應該計較,也不應該在做了好事以後,希望得到別人的感謝。做好事只是單純因為自己「願意」這麼做,當對方得到幫助,自己覺得很歡喜,這就是幫助別人所得到的回饋,至於將來別人會怎麼批評、對待自己,都不必太在乎。

所以,如果想當別人真正的貴人,能做到的事就應該儘量做,他人的批評、譭謗、過分要求,不需要放在心上。因為不管別人怎麼罵,那都是他的事,與自己無關;如果自己不該挨罵而挨罵了,那是別人罵錯了,根本不需要生氣、灰心,只要能奉獻一己之力,就應該感到愉快。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念佛的方法很多,印光大師《文鈔》裡,記載著一篇靈巖山寺雲水堂的牆壁上,不知道是什麼人寫的,很簡單的念佛方法。印光大師的弟子德森和尚,他用這個方法,他說他用得很得力,所以附在《文鈔》裡面流通。這個方法只有四句,按照《阿彌陀經》上講的,「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每念一句佛就想到蓮花。口裡念的是阿彌陀佛,這句佛號想到什麼?青色青光,蓮花出來了;再念第二句,阿彌陀佛,黃色黃光。這個好,很攝心,你心裡不打妄想,口裡念阿彌陀佛,心裡面想到的是蓮花,有香、有光、有色。念第三句,阿彌陀佛,赤色赤光;第四句,阿彌陀佛,白色白光;再念下去,阿彌陀佛,青色青光,就用這個輪流。這個方法也很妙,不要記數,不要去觀想其他的,就想蓮花,四句一輪。德森和尚講,他用這個方法之後很得受用,這在念佛堂可以推行,大家可以試試看。哪一種方法能攝心就用那一種,最重要是能攝心。特別是我們平常妄念太多的人,要有高度的警覺,妄念太多很不容易攝心,念佛雖然念得多,散亂心念佛,效果不彰。經上教導我們是「一向專念」,我們的方向太多了,心散亂,功夫不得力,原因在此地。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有多少時間,儘量念多少佛。二十四小時,扣掉睡覺的時間、上班的時間、三餐的時間,還有大小便的時間,還剩下什麼呢?看電視、看報紙、看雜誌,把這些時間扣下來,剩下的時間,就是我們專門念佛的時間,其他的時間呢,你看電視也可以念佛,走路也可以念佛,工作不動腦筋也可以念佛,是這樣。我們都是凡夫,每天不看看電視、不做一些娛樂很難過日子,那阿彌陀佛沒有禁止這一些,也都瞭解我們,同時,做這一些也沒有障礙念佛、也沒有障礙往生。

我們如果念佛久了,熏習久了,就會覺得:哎呀,電視有什麼意思呢?這些連續劇都是虛構的嘛,人生是一場大夢,還看這一些夢中之夢!電視報導、社會新聞,天天都是這樣,也會覺得沒有意思。慢慢,其他的雜誌、報紙,也會只是看看大標題,大概瞭解。所以,念佛久了,學習久了,氣質就會轉變,就會覺得:還是念佛最有味道!其他都沒有味道。

我們可以早上起來──早上起來有三淨:心很寧靜,環境很安靜,空氣很清淨。早上的時間很珍貴,那時的心境可以說是很難得,為什麼呢?經過了一夜的睡眠,也不會昏沉,有精神了,心很寧靜,比較不會散亂,那個時候來念佛,一句就是一句,兩句就是兩句,可以說「一念清淨一念佛,念念清淨念念佛」,很寂靜,很能夠體會出念佛的法味。我們早晨的心跟佛性很接近,所以,早晨寧靜的心,我們要愛護它,不要一醒過來就計畫一天的事情,在那裏打妄想,同時,也不要立刻就到外面去運動,先在家裏靜坐念佛,能坐半個鐘頭,就念半個鐘頭,能坐一個鐘頭,就念一個鐘頭,即使再沒有時間,坐個十分鐘、五分鐘也好,因為早晨的寧靜很難得、很珍貴,要珍惜。再沒有時間,你可以提早起來,晚上早一點睡。

去上班的時候,走路或坐車,比方說有半個鐘頭,那麼就來念佛吧。其他的時間,也可以這樣來利用。

總之,念佛,阿彌陀佛沒有規定一定要念多少、要念到什麼樣的水平,都沒有,因為十方眾生根機各不一樣,有的比較有時間,有的時間比較少,有的一念佛心就很清淨,有的一念佛就雜念紛飛,但是,都隨十方眾生的根機去念佛,所以,阿彌陀佛只講「乃至十念」,「乃至十念」不是唯有十念,不是!是「乃至十念」,那我們都不是只是十念而已呀,我們還有乃至一日、乃至二日、乃至七日、乃至七年、乃至七十年,所以,我們就乃至一輩子,來念佛。所以,第十八願叫做「念佛往生願」,而不是「十念往生願」。

這樣瞭解嗎?就是說隨各人的根性、隨各人的身份、隨各人的時間、隨各人的心境去調配。

在時間上,早晨可以念,中午、晚上都可以念。

在地點上,大雄寶殿、念佛堂、客廳都可以念,那麼,衛生間、洗澡間、廚房,或者是病房,也可以念。

在工作上,士農工商任何工作都可以念,一句彌陀名號是最清淨的,能使不淨為清淨,是無有障礙的,能給周圍帶來吉祥。

在數目上,能念多少就儘量念多少。

在方法上,念佛有四種:一種是大聲念,一種是小聲念,一種是金剛念,一種是心中默念。大聲念跟小聲念大家都聽得到,金剛念就是只動嘴巴,自己聽得到,別人聽不到,默念是也沒有聲音、也不動嘴巴,心中暗念,別人不知道(動嘴巴人家還曉得)。這四種念佛當中,隨自己調配,其中以金剛念最能細水長流、持續不斷,最輕鬆,最恒久,因為大聲念不可能長久,默念,有時候都念妄想了,唯有金剛念最能維持長久。但是法無定法,若覺得分散,那就大聲念,覺得累,那就默念。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當內科住院醫師的時候。有一天,在醫院爬樓梯看見一位氣質很高雅的中年女人,但是她整個人失魂落魄的,走路搖搖晃晃,好像隨時會昏倒的樣子。我就過去扶她,請問她說:「你是不是不舒服呢?我扶你回去,你住哪一間呀?」她忽然紅了眼眶告訴我,她的孩子患了血癌,住在四樓。我便和她一起上去,到病房去看她的孩子,那是一位剛剛當兵回來,本來是一表人材,英俊瀟灑的男孩子,身高大約一百八十公分,體重將近九十公斤,從小都很健康。他當兵以後,就在建設公司服務,收入很高,女朋友也和他很要好,真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候。

那一天,他因為正好和院長做生意,所以到我們醫院來,剛好他覺得人有些發燒,既然到醫院,又有熟人在,就順便抽個血,檢查看看,檢驗出來以後,檢驗的人員嚇了一跳,竟然是急性發作非常嚴重的血癌。從此,他就住進醫院,過著痛苦的生活。他的正常血球降得很低,一直都需要輸血,全高雄的捐血中心,血用完了,還得調台南捐血中心的來用。他發燒,燒到用溫度計量裏面的水銀全滿,超過刻度。他的頭髮掉光了,瘦得變形,一下子好像老了四十歲,好像六七十歲的老人。有一次,他做化學治療,整個嘴都破皮了,牙齒全排都搖動欲掉的樣子,他痛得連喝水都沒有辦法,口腔內爛掉的肉會發出臭味,連他自己都受不了。他雖然不是我的病人,但是,我很敬重他的母親,有時就去看他,幫他洗洗口腔。當水流入口時,因為傷口太多了,真是痛得他全身發抖,他的媽媽在旁邊看了,一直低頭掉眼淚,我看著他嘴裏的爛肉一塊塊掉出來,發抖成那個樣子,也要掉下眼淚。

有一次,在輸血當中,他發冷又發熱,全身發抖地在痛苦不堪中。他自己把針拔掉了,頓時,血花四濺,他幾乎想沖下去,跳樓自殺,但是卻連沖出去的力氣都沒有。他告訴我:「郭醫生,我看見很多魚都來討命,好像千軍萬馬從我身上壓過來,好可怕。」他邊說邊哭。一直發抖。他是一位基督徒,本來沒有什麼輪回討命的觀念。那時候,他的一位胖胖的、長得很忠厚的朋友來看他,看他這麼痛苦,那位朋友難過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就跑到病房外面歎息,好像要哭的樣子。這時候,這位患者,他很困難地張開嘴,告訴我說:「我那位胖朋友,以前我都笑他是傻瓜,因為他都去放生,我就嘲笑他,說他有魚不會吃,放什麼生?你去放生,我就來釣。真的,他每次放生,我就跟著去釣魚。人家放生,我常常就跟在後頭釣魚,把魚釣回去以後,放在桶子裏面,然後又重複地拿著釣竿,反復再釣一次,看那些笨魚又上鉤,就覺得很得意。現在,郭醫生,我的嘴巴像被魚鉤鉤到的魚嘴一樣,通通都破了。我牙齒全都搖晃,一只只要掉下來,那位胖朋友,他還來看我,我才知道他一點不傻,我自己才是個傻瓜。」

那個時候,他的言語很困難,可以說,講每個字都是疼痛的。我看著一個原本強壯的好漢,這樣哀傷地哭訴說:「現在即使打死我,我也不再釣魚了。嘴巴破掉,原來是這麼痛苦,我怎麼會這麼狠心呢?」我聽到這裏,只有含淚安慰他說:「你真心懺悔了就好。假如我是那些魚兒,看到你這麼真心地懺悔,我一定會原諒你的!你不要難過,魚都會原諒你的。基督教和佛教,都教人要真心懺悔,懺悔的功德很大。耶穌是博愛的,佛也是很慈悲,不論你是什麼教徒,他都會願意幫助你的。」我永遠記得這件事,每次當有機會,到公園水池,有人垂釣的地方,我就忍不住,合掌去請求釣魚的人們,一個個去告訴他們,這位病人在痛苦中的懺悔。但願大家不要重蹈這血淚的覆轍!每次說起來,就想哭。雖然有的人不理會我,不相信冷眼地看著我,但大多數人還是願意把釣竿收起來,我真的很感激,向他們合掌行禮。因為,我們醫生遇到這樣的病患,眼睜睜地看著他痛苦,心中也很痛苦。因為許多情況,是醫療很難以拯救的,再有錢的人,也沒有辦法請人家代替受苦。

所以,很多人不懂。其實動物也是生命,每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神識,它都有渴求生命的欲望,我們傷害他們,他們就會來報復我們,這就是因果,很簡單的,行為的反作用力而已。我們用勁打別人,自己的手也會很疼。而且我們每做一件事,都有天地鬼神在做記錄,呵呵,這個問題可能有些人會覺得迷信,但這是真實的道理,只要細心體會,就能感覺出來。做善一定得福,做惡,看似眼前沒有惡報,但眼前的福報也頃刻間失去了。多行善,多幫助別人,戒殺放生,做一個慈悲的人,你會發現,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真的是「真善美慧」的人生,精彩!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這個世界上災難特別多,鬼神感應的事情,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聽到,這些無非都是眾生不善業的招感。實在講,真正學佛,懂得佛法的人,處理這個事情並不是很困難,只要願力大過業力,境界就轉過來了。

六道輪回,生老病死,這些全都是業力感召的。佛菩薩也是人做的,他怎麼做法?無非就是願力,發大願心超過了業力,不但生老病死沒有了,連六道十法界也沒有。你們常常聽大乘經,願心為什麼發不出來?這就是佛常說的,眾生無量劫以來受到惡習氣的薰習,薰習的時間太長了,它產生一股力量障礙著你的善心發不出來。

世間的善法,無貪、無瞋、無癡。世間善法何以不能成就,實在講進得少,退得多,所以沒有成就。為什麼會退?內有煩惱,外有誘惑,內外交感,人就墮落了,這個願心就退掉了。願心一退,業報就現前。菩薩修行,就是要克服這個難關。

真正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境界中修行。境界裏頭特別是人事環境,逆境惡緣不生瞋恚,順境善緣不起貪戀,境界就轉過來了。我們在《華嚴經》裏面看到善財童子,為什麼人家一生成就?他靠什麼成就?沒有別的,曆事練心,什麼人都接觸。有聖人,有凡人,有善人,有惡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統統接觸,在接觸當中斷貪瞋癡。

大乘教是轉貪瞋癡為戒定慧。怎麼個轉法?就是在境界裏,念念能提得起觀照。要稍稍有一點差錯就迷失了,迷失了就是煩惱起作用,貪瞋癡又冒出來了,這叫凡夫。轉貪瞋癡為戒定慧,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與人相處的時候,不是叫別人轉,是叫自己轉。

從哪里轉?從自己內心去轉,與外面境界不相干。外面境界沒有是非善惡,是非善惡都是自己心境變現出來的境界。把自己內心對一切人、對一切事、對一切物,那個對立的念頭化解掉,不再跟一切人對立,不再跟一切事對立,不再跟一切物對立,這就是一切菩薩修行成佛的基本方法。心轉了世界哪有不和平的!人跟人相處怎麼會不和睦!修行從這個地方下手用功夫,這叫道。道不可須臾離開,如果離開一分一秒,你就走到錯路上去,就不是正道了。

真正修行人,想在這一生成就,這個道理不能不懂。用這個方法來修行,往生淨土是生實報莊嚴土。這就是佛在經上教導我們,娑婆世界修行一天,超過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原因在這裏。極樂世界平平穩穩的,所以進步很慢,你看從凡聖土到方便土到實報莊嚴土,《觀無量壽佛經》上講的,都是很長的時間。可是在娑婆世界修行,任何一個人在一生當中,可以提升到實報莊嚴土。所以才說娑婆世界修行一天,抵得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話不假。此地是大起大落,他一起來的時候就很高,落下去也很快,一落就落到阿鼻地獄,一起就起到實報莊嚴土。所以章嘉大師說,佛法是知難行易。這裏頭的功夫,我常常講,就是對一切人事物不執著、不分別,佛教我們隨緣不攀緣。

永遠保持自己心地平靜、慈悲,業力就轉了。如果我們常常跟著外面境界走,那你的業永遠轉不掉。你修行到心地有一定清淨的程度,這個三世因果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看得清楚明白,你會不會去改變它?還是隨緣。你要想去改變它,你就起心動念,又有分別執著,就墮落了,一切都隨順。到時節因緣成熟,他什麼時候回頭,什麼時候去幫助他。所以佛菩薩對眾生不急在一時,無量劫。他什麼時候成熟,佛菩薩看得很清楚,成熟的時候就來了,沒有成熟,有的時候也做種種示現,促進你成熟,到你回頭,一定會來幫助你。什麼叫成熟?什麼叫不成熟?成熟是你能夠接受,我們叫受教,歡喜接受教誨。半信半疑,沒有成熟。完全不信,給他種種子。半信半疑,幫助他增長信心。要一下就把他度脫,這是做不到的,這個道理我們懂。

宿業,無量劫造的這些惡業統統可以轉,沒有不能轉的。講業力不能轉,這是小乘教裏說的,那是佛對於小根器的人講的;大乘法裏頭,五逆十惡都可以轉,沒有不能轉的,極其重的罪業,一念懺悔,他就轉了。總而言之,要有堅定的信心,要有長遠的大願大心,才能夠轉業。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問:第一題,請問老法師,在你的修行中,是如何讓自己徹底放下,透徹了悟世間一切都是空的。

答:完全靠經教的學習。我常常提醒同學們,學佛在這個時代,我們自己裏面的煩惱習氣很重,外面的誘惑力量太大了,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怎麼能夠敵得過?我唯一的方法就是講經。講經,我不是講給別人聽的,我是講給自己聽的,別人是附帶的;如果講給別人聽,我的目標達不到,所以我是講給自己聽。將自己修學的心得,跟大家在一起分享,你們得多少跟我不相干,所以我五十七年來,沒有一天中斷學經教,我的利益是從這裏得來的。

我的基礎,告訴諸位,是過去韓館長給我奠定的。我們相處三十年,三十年不是一個短時間,把我那一點毛病習氣統統給堵住了,這是對一生修行有大利益。你說我能夠不管錢、不管事、不管人嗎?這都是人之所好,都想管人管事管錢,我能不管嗎?我跟她相處,我不能管,她管了,她不准我管。道場建立,圖書館館長是她。你看也有不少悟字輩出家的,出家的都是跟她出家的,哪個來找跟我出家的時候,她決定不答應,她不收留的,跟她出家。所以我三十年,她對我的幫助就是讓我在講臺上一天都不缺,我就很滿意了。所以逼著我不能不把管人管事管錢放下,徹底放下,她是我的大恩人!

沒有這樣一個善知識,我也逃不過這些誘惑,是好事,不是壞事。我的成就是她幫助的,所以她生天,她有大功德、大福德。我的成就愈大,她的福報就愈大。我對她沒有怨恨,我對她只有讚歎,只有恭敬,只有感恩。這個要知道,人家對待我們是成就我,她不是害我;如果她把名聞利養都交給我,那是害我,我會掉到陷阱裏面去。這是中國古諺語所說的,你要害一個人,你就叫他做當家,就叫他做執事,他有權,又管人、又管錢、又管財,絕大多數墮阿鼻地獄,這不是好事情。可是這些事情又不能沒有人做,一個道場總要有人做,所以道場不能不講經,不能不念佛。執事要聽經、要念佛,他要不聽經、不念佛,他管這些事情一定出漏子,那個果報非常不好。我們也可憐他,可憐他就是天天聽經,他沒聽懂,為什麼不懂?就是煩惱障礙了他,心浮氣躁,佛來講他都聽不懂,自己有業障!業障消除了,心地清淨,心平氣和,他就能聽懂。心浮氣躁,很難!太難、太難了!所以確實這是對現在修行,在家修行人有很多得利益的。

再過幾天,理工大學有三天,找我三天講一個題目,三個晚上,也許你們同學們都知道了。我找了兩個人,頭一天我講,就是「怎樣與災難共處」,現在災難很多,講《華嚴經》的智慧。第二天我找鍾茂森居士講《華嚴經》裏面的科學觀,這在學校講很適合。第三天我找的胡小林居士,講「傳統倫理道德的教育落實在企業」,這對於現代社會都很有幫助。所以怎樣救自己要靠自己,不能靠別人,別人對我們嚴厲斥責、障礙的,往往都是真正的大恩人。但是一般人受不了,一遇到這種人掉頭而去,還要加以譭謗,那他就沒有成就了。所以必須要很細心去觀察,能幫助我們放下名聞利養,放下貪瞋癡慢,放下分別執著,這是真善知識,這總要認識,不可以恩將仇報。錢財絕不是好東西,享受是造業,所以常常想到本師,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他老人家一生苦行,給我們做出最好的示範,那才是我們的好榜樣。我們修行要跟他學,要向他看齊,這樣子自己才不會墮落。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誰是真正有福之人?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個人有福報。對自己要嚴格,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如果煩惱習氣深重,古德教我們用拜佛懺悔的方法消除業障,萬緣放下,每天禮佛三千拜,這個方法有效。古人用這種方法,三年業障消除,智慧現前,比比皆是。我在初學佛時,懺雲法師也教我這個方法。那時我跟他一起住茅篷,我在茅篷住了五個半月,他老人家拜的速度很慢,每天拜佛三百拜。我每天八百拜。有一位達宗法師,每天一千二百拜。我們拜佛的時間分三次,淩晨三點起來,拜到五點;中午吃過午飯,經行回來之後,拜佛一個小時;晚上吃完晚飯,六點拜到八點。九點休息,淩晨兩點起床,生活非常有規律。拜佛確實能夠懺除業障。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我有一位同參道友明演法師,跟我一同出家、一同受戒,他喜歡神通、感應,跟屈上師學密,修學非常認真。不到一年,他告訴我,他每天跟鬼往來。這是真的,他是一位非常誠實的人,決定沒有妄語。他說每天黃昏的時候,鬼就在街頭出現,因為黃昏是鬼的早晨,所以出來的不多。何時最多?晚上十點以後到淩晨兩點之間,非常熱鬧,都出來了;到天快亮的時候,逐漸就沒有了。他常常跟他們往來,並做了朋友。

以後我將這件事情向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報告,李老師搖頭說:「這不是好事情。」因為他的氣色很不好,臉是灰黑色的,常常跟鬼往來都帶有陰氣。身體胖胖的,那是虛胖。他還找到在鬼道裏前世的朋友及家親眷屬,所以六道不是胡思亂想想出來的,這是事實真相。如果我們還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死了以後去作鬼是非常有可能的。

六道輪回中,為何大家都說人死了變鬼,這也不無道理。佛跟我們說,貪心變餓鬼。試問你有沒有貪心?貪心斷了,鬼道就斷了,你決定不會墮餓鬼道。佛講貪瞋癡是三毒煩惱,隨順三毒煩惱,將來的果報在餓鬼、地獄、畜生。在經教裏,佛把這些事情說得特別多、特別詳細,目的就是時時刻刻提醒我們要斷貪瞋癡,這樣就不會墮三惡道。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佛:消除業障,開發潛能

我還有一點經驗也許可以提供給您們參考一下,也許在病中會有很大的突破和幫助。我生病不久,懺公師父就指示我,要我多拜佛,消除業障。「業障」兩個字,淺顯一點說「業」就是行為,「障」就是障礙,也就是由過去種種行為累積下來所產生的障礙,不論是身體或是心理的障礙。所謂過去的種種行為包括我們心裡想的念頭,與嘴裡說的語言和身體的姿勢、作為。為什麼說念佛、拜佛可以消業障呢?因為在拜佛時心念要調整到「恭敬」而且「慈悲清淨」,口裡念佛就沒有其他的雜話,達到「言語清淨」,身體的動作是柔軟又謙和恭敬,可消除平日姿勢不良,所造成的壓迫、障礙。這樣身口意三方面都清淨恭敬,就可以消除過去自己身心行為不合理所製造的障礙,(消業障),這也順便訓練在「動中的安定」。也彷彿把水管不斷的灌水、沖洗,慢慢的就可以流暢而清淨,可以開發出潛能,也可以活化身體各部分的機能。

在我很衰弱的時候,因為腫瘤又很大,拜佛的動作是「五體投地」人要跪下來而且頭要貼在地上,(因為「兩個手、兩個膝蓋和頭部」,五部位都貼在地上所以叫作「五體投地」。)剛開始不明白方法,作這個動作時使腫瘤和腸子擠在一起,感覺幾乎喘不過氣來,站起來的時候覺得天昏地暗,每拜一拜都很吃力。不過我對佛倒是有很深的尊敬和信心,所以心裡覺得能拜死在佛前總是比沒有拜好,總是比躺在床上病死好,就再支持拜下去。

剛開始一天拜一百拜要很努力才拜得到,感覺身體很沉重,稍微動一下就很喘,天昏地暗。後來有一天我知道有一位患了骨癌的王學長,她鋸掉了一條腿,每天都用她僅剩下來的一條腿,單腳站立念佛拜佛,她天天都能拜一百零八拜,還能做很多的家事,我聽了很慚愧就想:她用一條腿那麼困難都能恭敬拜一百零八拜,我的兩條腿還好好的,至少也要拜三百拜。其實您只要自己試試看就可以知道一條腿拜比兩條腿拜是十倍困難!比我十倍困難的事她都有辦法做到,所以我應該要更努力,所以就發了一個願:要拜十萬拜來感謝佛恩、感謝父母、師長、一切眾生的恩惠,也迴向苦難的眾生和癌症的朋友們,大家都能夠離苦得樂。

以為會很累,不料越舒暢輕鬆

世界上並沒有人強迫我拜佛,相反地,大家都勸我不要太累,是我自己發的願,發了願就要作,再苦也要支持下去。然而很奇怪,並不像大家所認為的那麼苦、那麼累。相反的似乎越來越不累,包袱好像越來越輕了。本來一天三百拜要分好多次才能完成,後來不知道怎麼了,越拜就越輕快,我也沒有想到要趕速度,只是身體的重量好像減輕許多。有一種水管沖得比較乾淨,水流得比較舒暢的感覺,不像剛剛沖水的時候好像有許多泥沙黏在一起沖不動的樣子。有一天忽然不覺中,一次就把三百拜拜完,而且七不累也不喘,就好像剛剛拜了第一拜那樣。

雜念越少,身心越輕

以前我聽說有一位法師他每天早上都拜三千拜。這是我很早以前聽到的,當時我不信,人家說他很快就拜完三千拜,我實在難以相信,因為我自己拜得很遲鈍又很沉重,怎麼加速度也沒有辦法拜完三千拜,其他也有像我一樣不信的人就去現場看那位法師拜佛幫他計算,真的看他拜得並不急迫,樣子也很從容,沒有趕速度加快的樣子,只是看起來很輕飄,動作很流暢,好像沒有什麼重量,幫他計算真的是三千拜,一拜都不少,後來我才相信「當人的妄念越減越少時,身體的負擔就愈少、愈輕飄,活動越沒有障礙,才能作得那麼快。」,在佛門裡默默這樣用功的法師很多,算起來我是很懶隋懈怠的。

拜佛含蘊深奧醫學原理

以前聽懺公師父說:「拜佛是最好的運動,比氣功和太極拳更好」,我還不能體會,後來在拜佛中發現很多拜佛的好處,以及拜佛和醫學的原理相應的關係才漸漸了解師父的話:拜佛是使我們身、口、意清淨的運動,可以和佛相應當然也可以治病。拜佛和醫學的關係,我們有一個另外專門的專題來討論,在這裡只簡單地說幾句話。

拜佛具「脊椎醫學」的療效,(整脊醫學)

強化內臟、增加細胞帶氧量

現代人精神很緊張、壓力大,全身的肌肉不自覺的都是很緊繃,而且因為缺乏運動,整條脊椎都很硬很難彎曲。由醫學上來講,脊椎一節和一節中間的縫隙是神經和血管通過的地方,由脊髓出來的神經是負責管理各個內臟的,如果脊椎骨一節一節擠得太近就會壓迫血管和神經,哪一節的血管神經受壓迫,那一節就會出問題,它所支持的內臟功能就會漸漸壞掉。因為姿勢不良,肌肉緊張迫使脊椎骨太擠了,血流不通、神經不暢所以不能送充分的營養和氧氣給內臟的細胞,細胞若是缺氧就容易變成癌細胞,所以和癌症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平時行、住、坐、臥的姿勢、動作和呼吸對整個病情有很大的影響。

拜佛動作正確可幫助治療,消除生理、心理障礙(業障)

拜佛的動作如果正確就可以幫助治療,因為拜佛的時候要把頭很柔軟的低下來,低垂到下巴可以貼到胸骨,這個動作可以把脖子的七節頸椎骨一節一節拉開,所以有以下各種利益:

(一)腦部「血流量」充足:因供應腦部唯有兩對血管,前是「頸動脈」,後是「椎動脈」。此動作使「椎動脈」不受擠壓、供血流暢、供「氧」豐富,改善腦功能。

(二)「腦脊髓液」流暢:「腦脊髓液」是循環在腦、脊髓外圍,及內部腦室的液體層,它有(1)調節腦壓,(2)保護腦,(3)供應營養,(4)運送廢物之功能。若頭、頸姿勢不良、角度不對,其流動受阻,則腦脊髓如泡於不新鮮的水中,腦壓也不正常,易頭痛頭暈。拜佛之動作可助腦脊髓液流暢,使腦功能良好,能妥善指揮全身細胞。

(三)使由頸椎出來的「神經」不受壓迫,功能良好:頸椎各節的神經,和心臟、血壓調節及氣管,和眼、唾液等五官功能有密切關係。手臂的神經也來自頸椎,若有壓迫,則產生種種症狀酸、痛、麻。若常拜佛、柔軟垂頭,拉開頸椎各節,則可治療上述部位之病症。

拜佛矯正脊椎,消除腰酸背痛

拜佛拜下去(俯首、彎腰、曲膝)的時候是用「腳跟」作為支持點,以腳跟支持是「自然物理重心」,肌肉才不必緊張吃力。胸腹部先盡量後退,(至能見後腳跟),才把腰彎下去,最好彎到小腹也可以貼到大腿,這個動作可以把脊椎兩旁的肌肉都拉長放鬆,使得脊椎的隙縫可以拉開,這樣對整個內臟和血流神經有很大的改善作用。整個拜下跪的動作中,身雖動,而重心保持不動(一心),(動中定)。

又拜佛中〈可參考附圖(一)〉眼睛勿閉上,宜收攝眼神,觀照自己。若閉眼則姿勢不穩,血壓調節功能也會受影響。而且開眼與閉眼「腦波」不同,我們拜佛是開發「覺性」功能,開發腦部高級統理功能,並非盲目崇拜。

拜佛時雙手本來是合掌,但是跪下去之前把雙手先放開放鬆,按在地上作支持,然後膝蓋才跪下去。跪下去之後腳底要翻向上,人就坐在後腳跟內側的中間(拉開足踝關節,同時刺激活化淋巴反射點),然後上身俯下來把眉心印堂的部位貼在地上,要注意始終眼睛要打開。這個動作可以矯正我們的脊椎,因為人類為了要維持站立的姿勢所付出的代價就是腰酸背痛,一般人站立的時候,腰的部位比較緊張,所以腰椎都會向腹部的方向塌進去,這樣會使腰部的脊椎一節一節擠得太緊造成壓迫的障礙(而影響腹腔中器官如:肝、胃、胰臟、大小腸、腎、膀胱......等功能。)。拜佛可以清除這個障礙,也就是「消業障」矯正塌進去的腰椎,使再度向背部的方向移出來,也就是把擠得太緊的脊椎都推開,清除壓迫。

拜佛增加肺活量,打開心量,並開發自覺之力

拜佛,跪著頭將貼地的時候,同時兩隻手很柔軟輕鬆的向前伸出去準備來接佛(雙足),手大概伸到離頭頂一個拳頭的距離。同時兩邊的腋下要盡量的張開,它的意思是打開我們的心量,也增加肺活量,也就是增加肺部交換空氣的量(增加帶氧量)。在手伸向頭部前面以後就把手心翻向上面,這個動作表示「我決定要轉變自己的心境,來迎接佛的光明」,也是「我要掏盡我的心來供養佛,一點都沒有保留」,這個時候要觀照我們的手指頭,像蓮花的花瓣那麼柔軟輕鬆,不要用力。以雙手的蓮花來接佛(雙足),這個動作是提醒我們蓮花的開放並不是靠外面的力量,而是靠內部自覺的力量,我們的心花開放也是一樣。這時候要觀想大慈大悲的佛站在我們的雙手蓮花上接受禮拜。我們可以和佛面對面,這是多麼欣喜的事啊!這時候自然由內心微笑出來。我們再觀想佛放清淨慈悲的光明由我們的頭頂照進來,使全身全心都清淨光明。一切的病痛就好像黑暗,有了光明就沒有黑暗。我們再觀想所有的眾生都和我們一起拜佛沐浴在佛的光明中。

拜佛引發徹底呼吸,橫膈膜強力收縮、放鬆,

誘導丹田呼吸;吐盡陳積廢氣,吸入清淨佛氣

我們一般人好像一直都在呼吸,但是事實上很少人知道怎麼呼吸,很少人能有完整而徹底的呼吸,為什麼呢?你可以觀察只要人在忙碌的狀態,或者心在注意外面的事情,呼吸就會受影響變成很淺、很短的呼吸,甚至有時候會在半停頓的狀態,尤其心情不好,生氣的時候,這種呼吸會使體內骯髒的空氣沒有辦法吐出來,換新鮮的空氣,所以久了以後就會累積污濁的空氣在體內,而缺乏氧氣,細胞缺乏氧氣就容易發生癌病變,所以容易得癌症,我們拜佛可以調整呼吸,使呼吸更徹底又完全,所以拜佛也是很好的「氣功」。我們拜佛拜下去的動作會使得我們徹底「吐氣」,使全身及肺部污濁的空氣都吐得乾淨,而五體投地的時候,因為全身放鬆,肌肉放鬆就沒有阻力,在沒有阻力的狀況下自然就會有很深很完全的「吸氣」。根據「血液動力學」原理,血流也因為深吸氣的吸引作用,很順利地流回心臟再打出去。我們每一個細胞都能在拜佛中得到豐富的滋養和氧氣,以及極樂世界快樂歡喜的氣氛。當拜好要站起來的時候,必須趁著吸氣的時候運用吸氣的力量站起來,就會很輕不必費力。

禮佛連續動作

合掌俯首鬆肩退腹曲線躬身

攝心返觀放下謙退柔軟恭敬


注意觀照,動中重心不動,保持於「二足跟之中點」。

保持腑首‧跪坐迎佛五體投地‧翻掌接佛

謙恭到底‧背塵合覺深投覺地‧轉凡成聖


跪坐於二足跟內側


跪坐於足跟內側


背塵合覺接佛足,生佛交徹本一如

會面一笑眾苦除,心開盡納如來福


翻掌接佛、觀想佛光照攝


翻足起身

禮佛起身連續動作

恢復跪坐按地翻足起立

吸滿腔極樂芬芳,呼遍野彌陀心香


趁吸氣之勢、起立、合掌

所謂「永遠快樂無憂」,就是每個「現在」快樂無憂

現在不開心造福大家,長命也沒用

慢慢地,我感覺到原來一千拜、一萬拜都不過是眼前一拜而已,根本不需要去罣礙,更不必費心去想下一拜,享受眼前這一剎那和佛面對面的時光就好,古人說:「萬古長空,一朝風月。」萬古以來廣闊的天空,就是眼前你,看到這一時的風月,每一個一朝風月都是萬古長空。所謂「永遠快樂無憂」就是每一個「現在」都快樂無憂。假如現在不能夠開心歡喜地發揮生命造福大家,那麼說實在,爭取明天也沒有用,爭取更長的生命也沒有用。我還是喜歡一句老話「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我仍要在園中種滿蓮花,以清風明月的胸懷,歌詠阿彌陀佛」。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何要學靜坐?

佛法的真理很深很廣,當中使大眾最受益的就是止觀法門。所謂「止」就是止心不動,用一種方法把妄想停止下來。有了止,必須還有「觀」,觀是指我們這念心要清楚要明白。

在《小止觀》裏講:「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結就是我們的心結,我們的心因執著、攀緣而起煩惱,因煩惱而成垢,由垢而成結,成為眾生生死的根本。要想解除心結,必須要修止修觀,「止」是降伏心結的第一個法門。降伏了以後,還要斷煩惱,這念心要開悟要有慧解,必須要有觀行,所以「觀」是策發神神通、智慧的解悟妙術。

總之,無論修任何法門,歸納起來,不外乎是「止、觀」。念佛,是念佛止觀,假使不知道這個道理,就會始終執著我念佛要往生西方。往生西方是不錯,但西方是一個果報,而念佛就是因中修止修觀,把心止在一句佛號上面,這就是「止」,「觀」是將心中的貪瞋癡等垢除掉,這一念清淨心就是西方。

「念佛」如果只知道止而不知道觀,最多只是一個定境而已,所以進一步要了解,除了把心靠在佛號上還要「觀」。心靠在佛號上,不會想過去、不會想現在、不會想未來,也不會想到財色名食睡,這就把妄想停「止」了,而「觀」就是能念之心要清清楚楚,所念之佛要歷歷明明。不但是念佛,持咒、誦經也是如此,所以原來念佛也是止觀法門,乃至於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可以用止觀法門來解釋。

在因中修習名為止觀,在果上成就名為定慧。《圓覺經》講:「無礙清淨慧,皆依禪定生。」這世間上都是名利財色,為什麼是不清淨的?因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在名利財色當中。可是這「無礙清淨慧」就不是名利財色,而是解脫的智慧、無漏的智慧、無我的智慧、平等的智慧,所以它是清淨的。要想達到清淨無礙智慧的境界,都要從禪定當中產生出來,所以止觀是很重要的。

人就像一部車子,平時身體在動、心也在動,因日積月累的磨損,最後車子終於壞掉。人的身體也是一樣,心天天在想名、利、財、色、事業、前途,種種的計畫、想念,想久了,心就會感覺到疲勞、感覺到累,這就是所謂「心勞日拙」,此亦是導致人們身體生病的病因所在。心本來像清水一樣,但被名、利、財、色等種種的妄想使之渾濁,心沒有辦法寧靜,而起了很多波浪,就沒有清淨的智慧。

若以靜坐修止觀的方式來善調身、心,眼睛不看外面,兩眼內視,以此能聽、能聞的這念心,往裡面收,保持這念心不動,心靜下來,波浪就沒了,水也隨之清了,清淨的智慧就顯現,這時就會感覺到身心清涼。平時一天的疲勞,也可因打坐個幾分鐘,而使身、心馬上恢復精神。所以,靜坐禪修的意義,即是藉由止觀法門,助益行者超凡入聖,轉識成智,化迷為悟,達到定心、淨心、悟心、明心的境界。

靜坐的姿勢為何?

先於禪座上,端身正坐,身心放鬆,面孔保持一絲微笑,頭部正直,後頸微靠衣領,背部自然平直,不須刻意作力。

雙眼自然下垂,眼睜一線。因為眼若全開,容易有妄想;眼若全閉則容易生昏沉,甚至易出現幻覺的境界。若無妄想,又無昏沉、幻覺等毛病,則眼睛可開可閉,均無妨礙。

微收下顎,口不可張開,舌尖微抵上顎。

雙手手掌重疊,結金剛定印,即左掌在下,右掌在上,兩手拇指尖端,微微相接,雙臂自然下垂,置於大腿上靠近腹部處。

盤坐:

雙跏趺:即是雙盤,兩腿互相交疊,若是左腳在上,右腳在下,稱為降魔坐。反之則稱之為吉祥坐。雙跏趺為最好之坐姿,全身重心落於中間,最安穩持久,修定較容易成就。

單跏趺:若雙跏趺有困難者可選擇單跏趺,即是單盤,左腳在上或右腳在上均可,兩腳互相調適,又稱為金剛坐。

如意坐:雙盤或單盤有困難者,可選擇如意坐,即是一般所謂的散盤,是將兩小腿互相交叉而坐。

下坐要點:

下坐時不可太快,先需慢慢搖動兩肩,然後徐徐將腿放下,免傷筋骨。.

將兩手搓一搓,順序按摩頭→臉→身→肩膀→手臂→腰→大腿→膝蓋→腳踝,頭跟著下去,口微微張開,緩緩吐出一口氣,如是反覆三次。

把蓋腿布折好後,即可起坐走動。走動時,先慢後快,可使集氣散發,以免滯留體內,發生氣結、肚脹等毛病。

初學靜坐時,難免雙腿會酸、麻、疼、漲,須忍耐練習。可先由十分鐘練起,純熟後,慢慢增至一刻,乃至二十分、三十分或一個鐘頭,隨自己的狀況而定。不可驟然勉強忍耐太久,否則會傷筋骨,如果覺得非常酸痛難忍,可用小墊子,將臀部墊高三至四寸。練熟後,即可抽去,不用為宜。如果腿子太硬,很難跏趺時,可禮佛懺悔,軟化筋骨。

坐禪的姿勢

坐禪的姿勢,是印度古修行者所發現的,傳說是古仙人在經過無數的困難,修道仍不得道,後來發現雪山深處的一群猴子,正在用坐禪的方法修道,古仙人模仿著做了之後,便成道了。以常情而論,動物之中,惟有人類才有坐禪的條件,那個傳說,只是在無法從歷史記載中找到根源的印度人,所講的涵義深長的故事。意謂雖然心的輕舉妄動如猴子,也有坐禪的必要和可能。那種坐法名叫毗羅遮那的七支坐法。

一、七支坐法

1.雙足跏趺─

(1.)以左腳在下,右腳置於左大腿上,再將左腳置於右大腿上,稱為如意吉祥坐。

(2)或將右腳在下,左腳置於右大腿上,再將右腳置於左大腿上,稱為不動金剛坐。

2.背脊豎直─挺起腰幹,勿挺胸部,頭頂向天垂直,下顎往裡收,頷壓喉結。

3.手結法界定印─兩手圈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兩拇指相結成圓圈形,輕輕平置於丹田下的骻部。

4.放鬆兩肩─將兩肩肌肉放鬆,自覺如無肩、無臂、無手的狀態。

5.舌尖微舐上顎─門牙上齦的唾腺處,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則緩慢嚥下肚去。

6.閉口─無論何時,只用鼻息,不可張口呼吸;除了有病在鼻。

7.眼微張─視線投置於身前二、三尺處的地上的一點,不是要看什麼,只因睜大眼睛時,心容易散亂,閉起眼睛時,心容易昏沉。如果睜眼過久,覺得勞倦時,不妨閉一會兒。

二、其他坐法

1.半跏坐─僅將一隻腳,置於另一邊的大腿上。左腳在右小腿之下,或右腳在左小腿之下,均可。

2.交腳坐─兩腳均置於地,向內向後收,結果,兩腳掌向上,置於兩小腿乃至兩大腿之下。

3.跨鶴坐─又名為日本坐,即是雙膝跪下,兩腳的大拇指上下交疊,將臀部坐落在兩腳跟上。

4.天神坐─左腳坐如半跏式,曲向內,置於身前。另一腳,曲向外,置於身後側。

5.如意自在坐─左腳坐如半跏式,曲向內,腳跟置於會陰前,右腳垂立、曲膝置於右胸側,左右兩手平覆分置於左右兩膝。

6.正襟危坐─坐於與膝同高的椅子上或板凳上,兩腳平放於地,兩小腿垂直,兩膝間容一拳的距離,背不可依靠任何東西,僅臀部坐實,大腿宜懸空,與小腿成一直角。

功效最大最快而且能夠經久穩固的坐姿,以最難的跏趺坐最為可靠。初學的人,儘可用你覺得最舒適的坐法,以不讓自己產生畏懼心為原則,漸漸地試著用較難的坐法,是有益無損的。

靜坐應該注意什麼?

靜坐的地點:

初學靜坐時,須選擇寧靜、通風、無人打擾之處為宜。

靜坐前,可先囑咐左右之人,遇有急事可用引磬或彈指,輕聲作響,聞聲出定,慎防他人突然推動身體,以免驚嚇失定。

頸部勿靠近窗戶,因風由窗戶隙縫吹入,若風勢強勁,直吹頸部易致風邪。

靜坐的衣著:

靜坐時,因全身毛孔舒張,故應注意保暖;可用蓋腿布覆蓋兩膝,以免受風寒。

衣著以寬鬆、舒適為原則,緊身衣物應於靜坐前鬆除。

靜坐的時間:

除飯後一小時內較不適宜外,其餘任何時間皆無妨礙。

靜坐為什麼會產生八觸?

我們在修禪定時,身口意在轉變,也就是變化氣質,脫胎換骨,轉凡成聖。這心念集中的過程,生理、心理就會產生感受與變化。心理上的轉變就是看見光明、瑞相或恐怖境界……,生理上的轉變即是產生八觸。

八觸就是:動、癢、冷、暖、輕、重、滑、澀。

動: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互相變動、衝擊,身體由不規則的搖動到規鄤的搖動,甚至身體會跳動,則稱為動相。不知道的人會以為是氣機發動或魔鬼附身,其實不然。

癢:氣鑽到微細的神經,所以會發癢。

冷:意識入到水大,身體即會感覺發冷。

暖:心入到火大,身體會發燒、發熱、出汗,甚至大汗淋漓。

輕:心入到風大,就感覺身體輕飄飄的,如雲如塵,有飛行感。

重:心入到地大,就感覺到很沉重,身體覺得像一塊石頭、一座山一樣,動彈不得。

滑:身體好像有光明、油脂一樣,身滑如乳。

澀:身體感覺粗糙、不通,身如木皮。

這些境界都是幻覺,是生理、心理的轉變,不要害怕、執著,也不要貪愛、取捨,始終在心上用功,修一切善,斷一切惡,觀心反照,不散亂、不顛倒,漸漸地一打坐,定境就現前,身心達寂靜之境界,此時會產生一種定力、智慧、感應,但皆不可執著。

靜坐會不會走火入魔?

有人認為禪修、靜坐會走火入魔,因此主張不可學禪、靜坐,然事實並非如此;走火入魔多是因為誤隨邪知邪見者為師,或觀念、方法錯誤所致,若能了解何謂「走火」、「入魔」,即能破疑生信,不致對禪修、靜坐產生誤解而心生恐懼。

「走火」屬於生理上產生的問題,此係因修鍊「安爐鍊丹」的方法所引起。即是意守丹田,將意識集中於丹田處,此處因而發燒、發熱,猶如火種,稱之為「火」;再用意識引導此火,打通任督二脈,乃至於轉小周天、大周天。若心情過於急躁,或方法拿捏不穩,就會氣血逆流,導致微細神經受損,甚至引發嘔血或半身不遂,嚴重者因此死亡。而佛法靜坐不修此種法門,所以不可能產生「走火」的問題。

「入魔」屬於心理上產生的問題。此乃由於心有所求,希望諸佛、菩薩或神明予以加持;長此以往,幻境現前,例如夢見佛、菩薩或神明……等指示種種吉凶禍褔之事。起初可能有些感應,慢慢地感應不復靈驗,失眠、頭痛隨之而至,此時心生恐懼,以為招感魔障,即用種種方法降伏;不知此諸境界,乃自己心識所變現之幻象,日益執著,而導致精神失常,此即所謂的「入魔」。

了解「走火」與「入魔」之後,即知其與佛法之禪修、靜坐無任何關連,故勿須心生疑懼。只要依據正確的觀念、方法禪修靜坐,不僅不會走火入魔,更能啟發本具之智慧,契證生命之實相。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

一般人常以為,佛法要我們什麼都不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佛法雖然教我們不要「貪求」,但卻教我們要「求願」,如此一來,個人不會失去奮鬥的目標,社會也才有繼續進步的動力。

「求願」就是許願、發願,願自己朝著某個方向走,或是完成某件事。例如,佛教的「四弘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無論是要度無邊的眾生、斷無盡的煩惱,或是要學無量的法門,都是一種為眾生無止盡學習的願心和願力。因此,求願是活到老、學到老,一輩子持續不斷地學習,並且要求自己種福、培福、多付出,也讓自己更進步。

而「貪求」則是無止盡的欲求,無論看見別人擁有什麼,自己都想擁有。例如,看見別人有一棟房子,就興起想要擁有一棟房子的念頭;如果別人擁有一輛進口車,則又轉念想要擁有一輪進口車。無論該不該要、能不能要、需不需要,凡是自己想要的,就要得到手。所以,貪求並沒有什麼道理,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求,是不切實際的。

有些人利慾薰心,為了貪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而走旁門左道,結果往往因而倒大楣。例如,金光黨就是專門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弱點,引誘人上當,來達成詐財的目的。此外,有些人雖不向人求,卻轉而向鬼神、佛菩薩求。例如到廟裏許願,等自己真的發財了,再回到廟裏還願,為神明「安金身」。不過,這種短暫利益的交換,只是一種賄賂神明的手段罷了。

就像在人世間有行賄、受賄的人,在鬼神界也有受賄的鬼神,但是,佛菩薩或是正派的神明是絕對不會受賄的。會受賄的鬼神就像人世間的貪官、汙吏一樣,雖然能暫時滿足你的需求,好像真的有點效果,但一時的利益總是像肥皂泡一樣虛幻,很快就消失了,換來的卻是無法自主的未來。即使是「點石成金」的法術,事實上也只是一種障眼法,如果被點的東西本來就是一塊石頭,將來還會是一塊石頭。而神明或佛菩薩真的應許了你的願望,也只是暫時預支自己的福報,以後還是要償還的。

因此,非分的貪求一定會帶來痛苦。即使求到了,也像是舉債借來的,借的愈多,將來要還的就愈多,現在的快樂就是將來的苦果。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努力培福、奉獻,罪過是 大的,將來要承受的因果責任難以想像,也許來世做牛做馬都還不起。

其實,人如果想求福報就要先努力培福,如果不培福,而光是享福,就等於是欠債,就像他人借款一樣。所以,一個人該擁有多少就擁有多少,沒有人能夠平白無故地賺到錢、得到富貴。如果真能不勞而獲,將來可能還要付出更多的代價。

站在佛法的立場,一般人求學、求職、求富貴都是應該的,但我們的追求應該要合理,而且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作為代價。其次,要明白權利、義務和責任的關係是並行的,我們如果要求福,就要先培福;要享受權利,就要先盡義務,這就是因果。只有合乎因果道理的追求,才是最好、最可靠的,否則就是貪求,即使勉強得到了,禍患也會跟著來。

所以,我們要用「求願」的方法,為達成目標而努力奉獻,切勿用「貪求」、迷信的方法,否則會得不償失。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真正的快樂」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而人是血肉之軀,和心愛的人分離時,難免會心生憂苦、潸然淚下,而這就是佛教所說的「愛別離苦」。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可分成親子之愛、男女之愛、朋友之愛等,其中親子之愛與男女之愛是最親密、最甜蜜的,一旦面臨生離死別,也是最痛苦的。至於朋友之間的情感就比較淡一點,但如果是情感真摯、生死與共的朋友,分離時心裏也一樣會很難受。

親子之愛主要是站在父母的立場來看孩子,因為從孩子的立場來看父母,感覺上沒有那麼濃厚,也沒有那麼強烈。但是父母對自己的子女卻非常執著,因為從小拉拔到大,在長大成人之前,總是跟在自己身邊。所以當孩子的翅膀長硬了,即將離家的時候,都會捨不得,感到相當痛苦。有些父母甚至為了兒女要出國留學就痛哭流涕,這看起來雖然莫名其妙,卻也是人之常情,這就是「愛別離苦」。

其實在兒女出生後、年紀還小時,父母就要有心理準備,因為孩子最終一定會離家,再怎麼捨不得也要舍得。只要心裏有準備,當離別的時刻一到,就不會覺得那麼苦。如果平時連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只是一味的捨不得孩子離開,到最後面臨非舍不可的時刻,就更加痛苦了。

另外,男女之愛的別離也是相當痛苦的,通常愛得愈深,就會愈痛苦;愛得淺一些,則會好受一些。因此新婚夫妻或是熱戀中的男女,如果不得不分離,當然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幸好我是個出家人,當年跟著軍隊從中國大陸到臺灣來的時候,沒有太多親情、愛情的牽掛,因此輕輕鬆松就進了部隊、上了船。可是我記得當時看到好多軍中的同袍,他們有父母、也有女朋友,所以要走的時候很難割捨。還沒上船之前,依依不舍,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殷勤叮嚀,上船以後失魂落魄,一直到了臺灣,心裏想到的、晚上夢到的,都還是在大陸的親人、愛人,有時候還會偷偷地流眼淚,相當痛苦,這就是愛別離苦。

我想,人與之間只要有一份愛,無論是友情、愛情或親情,離別的時候都是痛苦的。即使我出家當了法師,但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對於親人之間的分離,一開始也有難舍的感受。例如,我十四歲出家時,我的母親因為捨不得而哭,我也跟著流眼淚。上山大約一年多以後,有一次母親前來探望,在山上只住了一天要回去了,我的母親雖然捨不得下山,但是又不能讓我跟著回去,這種欲走還留的掙紮,也讓我心裏感到很悲傷。

可是我轉念一想,就在心裏發願:這一生要以此父母所生的身體來報答父母。也就是將我有限的生命,奉獻給世界上更多的人,使他們都能從佛法中得到利益,藉此來報答父母的恩情,否則,即使與父母常相左右,也不見得能有機會報恩。這樣轉念後,心裏就覺得比較安慰,離別所帶來的痛苦,也就淡一些了。

本文摘自法鼓文化出版「真正的快樂」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凡聞惡聲,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願一切人不為惡行」,這是教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能消災,阿彌陀佛能消業障。

灌頂法師,是乾隆年代佛門的一位大德,也很了不起,通宗通教;著書很多,續藏經裏面有收錄。他《觀無量壽經》的注解叫《觀經直指》,他在書裏面告訴我們說: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最重的業障,一切經法、懺法都懺不了的,還有這一句阿彌陀佛能夠消除掉。阿彌陀佛這個力量不可思議啊!所以有些人提到消災,要去拜梁皇懺、水懺、大悲懺,不曉得阿彌陀佛比那個更有效啊!那些懺悔法懺不了的業障,一句阿彌陀佛能懺得幹乾淨淨,這就看你相信不相信了。所以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遇到了,把心定下來,專念阿彌陀佛,境界就轉過來了——確實消災免難啊!

念佛同時要有願,這個願就更不可思議了,就像《華嚴經淨行品》一樣,願是隨時生起的,自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希望一切人不要像自己有這樣壞的遭遇。這是菩薩度眾生的本願,大慈大悲——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就在這個地方看見。

「凡見善事,則念阿彌陀佛以贊助之,願一切人皆為善行」,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順心、歡喜的事情,也要念阿彌陀佛,使這個好事更圓滿,更能夠普遍,讓一切眾生都能夠遇到善事。因為念佛以佛的本願威神加持,善事能夠快速的成就。「願一切人皆為善行」,這個跟《華嚴淨行品》裏的發願是一樣的意趣。

「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念佛有定課,有散課。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定課不要定得太多,定課是決定不能夠少的,決定不能缺的,所以定得愈少愈好,容易作;最好用十念法,早晨起來三四分鐘就作完了,晚上睡覺前用十念法作定課。散課愈多愈好,這個地方講沒有事情的時候,佛號就提起來,這叫散課。常常觀想著,就是心裏想著阿彌陀佛在我的眼前,時時念佛,時時想佛,心裏頭就沒有雜念、妄想,這樣念佛功夫容易成就。

「能如此者,其於淨土決定往生」,這是王龍舒居士講的——當然往生。王龍舒居士是站著往生的,可見得他念佛實在是有功夫,這是他把自己平常念佛的方法教給我們。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一切供養當中法供養為最。十方一切諸佛如來,用什麼方法供養阿彌陀佛呢?極力的讚歎、宣揚,勸一切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一切諸佛對阿彌陀佛的真實供養。

「只要」你聽到佛的名號,只要你見到佛像,不論是彩畫的像或者是泥塑木雕的佛像,只要你見到像,聽到佛的名號,你跟佛就有緣,佛就護念你。「不論有心無心」,無心是偶然的,也不論你信不信。有些人,特別是信仰其他宗教的,看到佛像,聽到佛的名號,他決定不相信,甚至於還譭謗,說這是迷信。你說它迷信,但是佛還會保佑你,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這些佛弟子就有義務造佛像!

這個念佛機不疲不厭二十四小時都在念佛。佛號播放出來,只要人聽了,就是講,不管他信不信,不管他有心無心,統統都種了佛種子,統統都與阿彌陀佛有緣了。看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眼睛看進去了,也有緣。有緣的都要得度。他信很好,不信也好。不信怎麼樣呢?「阿彌陀佛」,他聽進去了,八識田中種子種進去了,這一生不信不能往生,總有一天這個種子起現行,他的緣成熟了,還是這個種子的力量,幫助他發願念佛得生淨土。他將來往生那個因,是我們給他種的。

所以應當到處勸人念佛,勸人求生淨土,自己更要做一個很好的榜樣。將來往生,自在往生,預知時至,沒有病苦。往生的時候最好開一個往生大會,招待記者,這大家不都相信了嗎?把握著機會,把佛法介紹給一切大眾。我們果然能這樣做,求願往生必定得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佛在經論裏面跟我們講得很詳細,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話是《華嚴經》上說的。我們本來是佛,為什麼現在變成這個樣子?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研究、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佛在《華嚴經》上為我們說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的智慧是圓滿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不但現前這個世界知道,他方世界也知道;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沒有不知道的,佛說這是我們的本能。

我們的本能為什麼喪失掉了?佛說:「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佛把我們的病根說出來——有執著、有分別、有妄想。於是整個佛法就集中在這三個問題之上,千經萬論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破除這種煩惱。因為你有執著,所以你把原本的一真法界變成了六道輪回。六道輪回是『執著』來的;什麼執著呢?我們一般人講『成見』——我怎麼想法,我要怎麼作法。這就糟糕了,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回。你念佛一天念十萬聲,還是搞六道輪回;這個很糟糕啊!

什麼事情有『我』就完了,所以佛跟我們說『無我』。你看《金剛經》上第一句話就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處處執著我,怎麼得了!修行修得再好,戒律再精嚴,一入定,一盤腿,可以一百天不出定,你只要有『我』就完了。那個功夫是世間禪定,出不了六道。所以佛法頭一個是『破我執』,大家曉得『我執』破了之後證阿羅漢果,出三界,六道就沒有了。六道外面還有聲聞、緣覺、菩薩、佛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怎麼來的?『分別』來的。執著雖然沒有了,還有分別。四聖法界越往上去,分別的心越淡薄;雖淡薄,他還是有分別,所以外面又有一個界限叫十法界,你出不去啊!什麼時候把分別斷掉了,十法界超越了,就到一真法界。

大乘經上常講成佛需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從哪一天算起呢?不是從我們現在算起,我們現在沒資格;是從分別、執著統統斷掉,超越十法界那一天算起。你沒有超越十法界,所有修行都不算,那六道更不必談了。所以在十法界裏面證聲聞、緣覺、菩薩、佛果,就是佛也不行;這個『佛』就是天台家所講的藏教佛、通教佛,是十法界裏的佛,都不算。分別、執著真的斷得幹乾淨淨了,才到一真法界,證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從這一天算起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

三大阿僧祇劫破什麼呢?破妄想。『妄想、分別、執著』三大煩惱,這時破妄想。第一大阿僧祇劫破三十品——十住、十行、十回向;第二大阿僧祇劫破七品——初地到七地;第三大阿僧祇劫破三品,愈往後愈難,到法雲地菩薩這才叫圓滿成佛。這些基本常識,我們不能不知道;不知道你修個什麼?你的功夫在那裏?你要把這些事情搞清楚,然後你去觀察,八萬四千法門,任何一個法門對我們來講,都不能解決問題;不要說微細的妄想、分別,連最重的習氣『執著』,我們都斷不了,那還談什麼成就!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首先我們要體認,在這個時代的生活、修行都非常的艱難,也正是世尊在楞嚴會上所說的,魔障太多了;我們眼所見的,耳所閏的,凡是與我們清淨心相違背的,都是屬於魔障。所以佛在經上說得好,佛當年在世講經說法,也有一些原則,這些原則當然是教誡菩薩,希望後學都能遵守。

第一個原則,佛所說的一切法絕對是與利益相應,也就是說佛幫助我們在現前生活上得到好處,如果說現前得好處,而來生得不到好處,後生也得不到好處,佛說這不是真實的利益。真實的利益是今生得好處,來生後世,生生世世都得好處,這叫「真實的利益」。與此相違背的,諸佛菩薩決定不說。

這句話的意思很深,因為除佛外,在現代這個社會,就像《楞嚴經》所講「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邪師所說當然不是正法,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相信他?有那麼多人擁護他?這裏面當然有道理。

如果從利益上說,也許這些邪師能夠幫助你現前得利益,可是決定不能保證你來生得利益。我們很冷靜的去觀察,不難體會到,現前可以使你得到名聞利養,滿足你的貪瞋癡慢,滿足你的煩惱,你也很喜歡,你所要貪得的也都能得到。

說實實在在的話,如果我們命中沒有這些富貴,沒有這些名利,這些邪師能不能幫我們得到呢?告訴諸位,決定不可能的。假如他能幫助我們得到,那他的能力就超越因果了,他能夠把因果定律推翻,諸佛如來都做不到的,他怎麼能做到?

由此可知,即使他以種種的方式,很像是他幫助我們得到的,其實那是我們命裏所有的,真正的事實真相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些事實,凡是頭腦冷靜一點的人也能看得出,他這些所有的信徒、信眾,是不是個個都能得到名聞利養呢?不見得,真正能得到的是少數人哪,如果說每一個人都能得到,大概就是真的。

有些人得到,有些人得不到,那就未必是真的,得到的人是他的機緣成熟,業因成熟,果報現前,就是這麼一回事情。由此可知不是他的能力,他有能力知道你的果報何時會現前,他是有這些小神通,知道你什麼時候走運,知道你什麼時候將會升官,知道你什麼時候將會發財,藉你的因緣,他說他來加持你,他來保佑你,你上了他的當啊,來生必墮三途,所以這個不是利益,與真實的利益不相應。

佛教導我們,我們要求世間的富貴,不是求不到,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話是真的,不是假的,要怎樣求法呢?一定要如理如法,它有正當的理論和方法。

理上來講,真誠心、清淨心、大慈悲心。事上講的,那就是佛告訴我們的「佈施」。財佈施是種因,得財富是果報,所以我們要想得財富,一定要修財佈施。

你要想聰明智慧,你要懂得法佈施。

你要希望你健康長壽,你要知道修無畏佈施。

佛是教我們修如是因必得如是果,這個是相應的,不但是利益相應,與法也相應,如理如法,沒有求不到的。如果我們有所希求而不能滿願,這是什麼原因呢?這是自己有業障,障礙住了,所求不能滿願。

這個時候要怎麼辦呢?要把業障找出來,把業障消除,所求就滿願了。佛在一切經裏,這些理論及事實,以及所求的方法,講得太多太多了,諸位讀《無量壽經》就講得很圓滿,讀熟之後,有機會同修們在一起要互相研究討論,經文裏的義理如何應用到生活上,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要怎樣去運用這些原理原則,那才是真修行。

所以要與利益相應,要與法相應,要與理論方法相應,更重要的要與斷煩惱相應。魔所說的一切法絕對沒有這個,魔不教你斷煩惱,魔是鼓勵你搞貪瞋癡慢,佛菩薩是教你遠離煩惱,滅盡煩惱。

遠離煩惱,你的修行功夫就得力了;滅盡煩惱,你才能證果,也就是說你才能得到大圓滿,才能得到大自在。

在末法時期,也就是在現代這個時代,諸佛菩薩應世,也就是他們要是再來,再來的人有啊,不是沒有,但是不一定是什麼身份,有出家法師的身份,有在家居士長者的身份,必是勸你念佛求去淨土,為什麼?因這是究竟圓滿的利益。

如果此生不能往生,不論你修學那個法門,你沒有辦法脫離六道輪回,也就是說你沒有能力斷見思煩惱。不離輪回,絕對是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這是我們不能不警惕的。

佛以身作則,為一切大眾說法,守住這個原則,縱然佛陀在世時,各種不同根基的學人,在家、出家的這些弟子,根性成熟了,所以佛說種種法門幫助他們成就,這就是以後留下來這麼多的經典。

可是佛在《大集經》上明白的開示後人,佛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正法是世尊滅度後一千年;像法時期禪定成就,佛教傳到中國來正是像法時期,所以禪定成就在中國的的確確顯示出燦爛的光彩。佛法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現在無論是從中國歷史的記載,或者是外國人計算的方法,世尊滅度二千年以後是末法時代,末法時代修淨土容易成就,這話是佛說的。所以一切諸佛菩薩要是乘願再來世間,一定勸大家念佛求生淨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一些大聖大賢教導我們認識事實真相,方法是教我們轉變。『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這是方法裏面的總綱領。我們也在學,可是怎麼轉也轉不過來!曾經聽說『種善因得善果』,於是也學著做好事;好事也做了不少,可是『業報』仍然沒有轉過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實在就像《了凡四訓》後面所附的『俞淨意先生遇灶神記』那一篇文章,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俞淨意窮苦潦倒,遭遇到大難、大不幸,他也天天行善,是個讀書明理的人。為什麼『業』轉不過來呢?於是就怨天尤人——做這麼多好事,沒有好報!灶神就點化他:『你所行的善,完全是表面的,只有口善、身善,你的意不善,心不善、所以你轉不過來啊!』灶神給他的那一番開示,很值得我們認真的去研究、讀誦、檢點我們自己。

古大德教人,修行要從根本修。什麼是根本呢?根本是心。只要是你的心善、念頭善,沒有轉不過來的業報,也沒有化解不開的災難。就像一棵樹一樣,心是根,念頭是本;身是枝,口是葉,你在枝葉上修行,你的根本爛掉了,還是沒救啊!根本上救過來了,枝葉就不難啊!我們看到許許多多表面上積德行善,業力仍然轉不過來,最後怨天尤人,說佛菩薩不靈、神不靈,對不起他,這跟俞淨意完全一樣啊!所以『轉』要從心裏面轉,要從念頭上轉,轉成『純善』。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個才是從心、從念頭上轉過來了。『只見自己過,不見別人過』,所以人家能夠『轉迷成悟,轉凡成聖』,道理在此。我們今天口也善、身也善,可是常常看到別人不善又有好果報,於是心裏頭不平!你要曉得,你的身善、口善,但是你的根壞掉了,要從根本做一個大轉變——從心裏念一切人物的善事;不要念人家的壞事;人家沒有壞事,壞在我們自己的根。我們看到別人的壞事,就知道我們的根壞了;為什麼?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小家的根好,沒有毛病。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修學的目的,我們總歸結,非常現實的只有『和平』兩個字。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國土,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眾神的世界,都能『和睦相處,平等對待』。我們在《大方廣佛華嚴經》裏看到的,確實就是我們現代人所講的多元文化,他那個數量之多我們沒有法子想像——不可思議的境界,人家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而且做到互相尊重、敬愛,互助合作,只有建樹沒有破壞。

所以我們看到華藏世界、極樂世界、眾神的世界,他們的生活幸福美滿,真正充滿了真善美慧的生活啊!我們嚮往,嚮往了幾千年,幾萬年,在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是不能實現;什麼原因呢?我們不和——不能跟別人和睦相處,不能夠平等對待一切眾生。今天我們提倡佛陀教育,提倡宗教教育,我們的目的就是嚮往、期盼一切世間,一切眾生,都能夠『和睦相處,平等對待』。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喚醒一切眾生的正覺;要喚醒一切眾生的正覺,除了教育之外,沒有任何一個方法能達得到。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修行,修的是什麼?就是把自己的毛病習氣修正過來而已。修行的標準就是依靠佛的教訓,佛在經上教我們做的就應當去做,教我們不可以做的就決定不去做,修行的起步就從這裏做起。因此研教就重要了,所以希望我們每一天至少要做到四個小時研教,四個小時念佛;一天八小時,不能再少了,再少,我們這一生求往生就靠不住。每一天八小時的功課,決定不能缺,這就是我們道場的道風跟學風——解行並重。諸位要知道『研教』跟『念佛』是同一樁事情,不是兩樁事情,大勢至菩薩說得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研教是憶佛;淨土五經一論,全是講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念佛的方法很多,所以研教不是在念佛之外,希望在研教的時候,同修們有時間都來參加;由法師或者居士大德發心出來講經,講一段然後大家來研究討論。

研究討論也要有個程序才不會亂,才會收到好的效果。至於方法,我過去寫了一篇『內典研學要領』,裏面提供了幾個原則,諸位依照這個原則去做就非常好。這裏面的重點:第一、文字要清晰。經文段落要層次分明,這在佛法裏叫『科判』。段落層次的分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沒有一定,不是相同的,沒有準則;所以每一位參與的同修,都可以提出你自己的看法。你覺得應當從這裏分段,他覺得應當從那裏分段,然後大家來研究那一個分得最好,我們採用一個。這樣研究經文的章法結構,對於學國文都有很大的進步,是很有趣的一門學問。

然後再深入到文字裏面,一定要講求的就是『多音字』,生字一定要查字典。中國字有許多是多音字,一個字有很多種念法,念法不一樣意思就不一樣;有時候念法一樣,同一個字還會有很多講法,那一種講法符合我們這一段經文,都要去研究。這是對於文字深入的研究,你研究這些東西你就不打妄想,就不會胡思亂想;那麼戒、定、慧三學都在其中了。

文字問題解決了,我們就探討裏面的義理;佛講這一句話他的用意何在?意思明瞭之後,再更進一步:我們在生活當中,應當怎樣去做到?怎樣把它應用到生活上來?應用到我們日常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這才是真正遵循佛的教誨,才能得到如來教誨的真實利益。所以這些工作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不一定是一個人講我們專聽他的,那樣收的效果很少,一定是大家共同來參與。

這邊圖書設備雖然不太齊全,對於我們初學人來用,大致上都差不多了,如果有需要,我們從臺灣再買書,有一個小型圖書館,供給大家去研究作參考。你們平常可以自己查數據、寫筆記,到每天研究的時候,發表你的意見、心得、感想。如果你想錯了,同修會幫助你改正,你有好的意見,也可以提供給大眾分享,這真的叫自利利他。這就是『教學研討』。

我們在新加坡,我教學就是用這個方法,我教學生不給學生講東西,上課的時候是叫學生在講臺上講給我聽,他講得不好再換一個學生來講,讓每個學生都要有充分的準備。哪一個上臺?抽籤,所以個個都要準備。他們跟我學,學得很緊張。李木源居士告訴我:他們晚上兩三點鐘都睡不著覺。這個情形我知道,我們過去求學也是這樣;哪一個沒有受過這樣的苦頭?不受這個苦頭,你怎麼學得會?通常我會抽三到四個人,如果都講得不如意,沒辦法,我只有出來講了。他們講得還可以,我就不講,給他們修正修正就可以。這樣子學生真的吃了苦頭,就真的得利益。三個月教學要是全聽我講,出了講堂都忘掉了——耳邊風是沒有用處的。所以他們來告訴我,三個月所學的,比他們過去在佛學院四年所學的都豐富,真的得利益了,苦頭不是白吃的。他四年裏有哪一天晚上是三點鐘睡覺的?沒有過。天天晚上睡大覺做胡塗夢,這三個月他緊張、認真,所以他才有收穫。

過去在台中,李老師就是用這種方法教我們的。李老師坐在最後一排,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擴音器,你在講臺上講,他要聽得見才行,所以他坐得最遠。他聽不見不行——你的聲音太小,不及格。你的音聲、表態、動作都要打分數,都要接受批評,所以修學要認真。認真你們才曉得好處、利益在哪里?你得到利益你就懂得了。到明天,再來!重來!天天如是,天天在磨練,你會對佛法的修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你的光陰就沒有空過,你的生活很充實,你會很歡喜,這真正是法喜充滿啊!通過這樣的學習,你才能練習講經——上臺再練講,接受聽眾的批評,聽眾幫助你改進。然後你再認真修改你的講稿,修正你的音聲、表態,最後正式上大座,公開對外去表演。

每天上午研教,要能夠有二到三個小時的時間,不能中斷。晚上講經,發心講經的人大家輪流出來講。為什麼我們要在晚上講經呢?現在的社會,在家同修工作都很繁忙,白天沒有時間來聽經,只有晚上。所以我們念佛改在下午,晚上講經。晚上講經是對外公開的,歡迎外面的人都來聽講。講經也不能中斷,四眾弟子都應當發心。早晨早課念佛,念一個半小時,就像打佛七一樣一支香。『上午研教,下午念佛,晚上講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這是我們淨宗的學風、道風。

每個月我們提倡打一次佛七。打佛七的時候,研教停不停止呢?不停止。打佛七的人在念佛堂念佛,我們另外有教室去研教,只有主持佛七和護持佛七的同修,他們這七天不能參加研教,要護持佛七的道場。佛七期間晚上照樣講經。這有好處,因為來參加佛七的人,有很多不是我們本地的,是從外面來的,平常聞法的機會很少,正好是機會教育,我們講一點佛法給他聽。所以佛七從第一天到第五天都可以講經,第六天晚上大回向,第七天作三時繫念,這兩天晚上不講經,其餘天天都講經。希望我們每一個地方的淨宗學會,都能夠這樣認真去做。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修行要真誠、老實,最要緊的在《無量壽經》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五個字是三寶啊!你們一進佛門要皈依三寶,三寶是『覺、正、淨』,清淨是僧寶,平等是法寶,覺是佛寶。在經題上是三寶具足。不但是三寶具足而且是三學具足;三學是『戒、定、慧』,清淨是戒,平等是定,覺是慧。我們淨宗同修修的是什麼?就是修覺、正、淨。阿彌陀佛就是覺、正、淨。你們在《無量壽經》上念過的,世尊曾經給阿難說:『你們要不要見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我們如果修成清淨、平等、覺,我們也就是阿彌陀佛了,自自然然就是阿彌陀佛的千百億化身;你是阿彌陀佛化身,你怎麼會不到極樂世界去呢?當然會去嘛!所以要曉得淨宗的《無量壽經》,五經一論,教我們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平等、覺。我們的心是不是一年比一年清淨?所謂『清淨』是妄想、分別、執著、煩惱少了,毛病習氣少了,這就有進步,這就是功夫得力了。

如果每天讀經、念佛,毛病習氣還是那麼多,心量還是那麼窄小,那沒有用處!我們想想佛菩薩是什麼心?佛菩薩是真誠、清淨、慈悲,起心動念,想一切眾生,沒有想自己;我們要學佛的存心,就是念念為眾生,盡心盡力幫助佛法,幫助眾生,不要想自己;自己沒有了,你才真正得自在。我們學佛為什麼沒有成就?雖然想眾生,自己還占一大半,所以你不能成就,你得不到感應。什麼時候才能把自己忘掉,全心全力為眾生?諸位常常念到經文上的一句話『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是諸佛菩薩的心量,我們要學。心包大虛,量周沙界,是我們每一個人本來的心量;為什麼現在心量這麼小?兩個人住在一起都鬧意見,都不能兼容,你還會有什麼成就?所以學佛,頭一個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容忍,要能包容,一切不如意的事情,不要去責備對方,去想自己,這才能解決問題,才能成就自己的德行智慧。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