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eb 27 Thu 2014 22:06
  • 逆緣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一定,要看情形,無目的的享受,應該收棄;有理由的享受,必須維持。

佛要金裝,是裝給眾生看的;人要衣裝,是裝給一定的社會層次的人看的。享受的本身是代表人的身分、地位和立場。在需要威儀、禮節的場合和環境,如物質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享受是一種禮貌、隆重的表示。可是在物質條件貧乏、自己經濟能力薄弱、社會環境惡劣的情況下,縱然自己有此能力和物力,也當捨去所有的享受和大眾共度難關,例如近代的印度甘地就是如此。

今日的社會,為了禮貌或安全的理由,在某些場合、某些環境或者會見某一些人,必須衣冠整齊,必須乘用私家汽車;日間有日間的禮服,晚間有晚間的禮服,在日本及歐美地區,參加喪禮有一定形式和顏色的禮服,參加婚禮以及各種正式的集會,也不得穿著工作服、睡服和居家的便服,這些都不該算是享受。

佛法重視因果,今生的福報是由於過去世的布施而來。享受福報,猶如向銀行提用存款,提用愈多,存款愈少,終有提空之時;今生享受愈多,福報所剩愈少,終有用畢之日。應該一方面繼續修福,同時也要惜福,才能達到福德圓滿的程度;否則,縱然有福,也有所不足。

因此,從原始的佛教開始,就主張比丘要身無長物:一則是為戒貪,二則是為惜福,三則是為減少對身體的執著;出家眾固然如此,在家眾亦復如此。

出家沙彌就要遵守不著香花蔓、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唱伎、不故往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不帶手飾,不蓄銀錢、寶物等戒律。在家眾如果能夠做得到,除了銀錢必須使用之外,其他也應遵守;如果不能遵守,希望在一個月的六天之中,受持所謂六齋日,來比照出家的生活而行,目的就是在於惜福而放棄享受。此所謂享受的內容,應該包括吃的、用的、住的、坐的、睡的、身上帶的和各種娛樂設施。這便是節流更重於開源,布施是為福報開源,放棄享受是為福報節流。

可是,釋迦世尊的身相,就有卅二種大人相,是一種福德、莊嚴、智慧相。傳說釋迦世尊也接受金縷袈裟的布施供養,也受給孤獨長者以黃金鋪地,買下了只園精捨而供養佛陀。當時的福德長者們供佛齋僧時,都用上好美味的飲食,並且莊嚴、修飾精捨和供佛齋僧的場所;許多有名的說法之處,後來都成為佛教史上著名的庭園和花園。

從佛經裡面所見到的佛國淨土,例如:西方的彌陀淨土以及《華嚴經》的彌勒樓閣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所見的諸大菩薩的宮殿,都是金碧輝煌,極莊嚴之能事,那也就是大福德者,福德與他們的生活同在,而以他們財富表現出來;好像貧賤的人身相丑陋、皮膚粗糙,富貴的人身相莊嚴、皮膚潤滑,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福報,與放棄享受或貪圖享受無關。

我們所說的享受,應該是指貪圖個人的口腹之欲,飲食山珍海味等稀有食品,不為請客,也不為禮節,只為了表現一己的富有;或為使得他人羨慕、注目而蓄意的打扮、化妝、穿著,以滿足自己的虛榮;或者為了官能的享受、刺激,而去歌榭、舞廳、妓院等聲色犬馬的所謂游藝場所,縱情放逸、揮金如土,這些行為當然是學佛者應該放棄的。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修行要發堅固心長遠心

虛雲老和尚開示

修行一法,易則容易,難則實難。易者,只要你放得下,信得實,發堅固心和長遠心,就可成功。難者,就是你我怕吃苦,要圖安樂,不知世間上的一切有為法,尚且要經過一番學習,才能成功,何況我們要學聖賢,要成佛作祖,豈能馬馬虎虎就可成功?所以第一要有堅固心,因為修行辦道的人,總是免不了魔障。魔障就是昨天講的色、聲、香、味、觸、法等塵勞業境。這些業境就是你我的生死怨家,故每每許多講經法師,也在這些境界中站不住腳,這就是道心不堅固的原因。次之則要髮長遠心。我們人生在世,造業無邊,一旦要來修行,想了生脫死,豈能把習氣一時放得下嗎?

古來的祖師,如長慶禪師坐破蒲團七個;趙州八十歲,還在外面行腳,四十年看一無字,不雜用心,後來大徹大悟,燕王和趙王非常崇拜他,以種種供養,至清朝雍正皇帝,閱其語錄高超,封為古佛;這都是一生苦行而成功的。你我現在把習氣毛病通身放下,澄清一念,就與佛祖同等。如《楞嚴經》云:「如澄濁水,貯於凈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你我的習氣煩惱,猶如泥滓,故要用話頭。話頭如清礬,能使濁水澄清(即是煩惱降伏)。

如果用功的人,到了身心一如,靜境現前的時候,就要注意,不要裹腳不前。須知這是初步功夫,煩惱無明尚未斷除,這是從煩惱心行到清凈,猶如濁水澄成了清水,雖然如此,水底泥滓尚未去了,故還要加功前進。古人說:「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見未為真,若能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如不前進,則是認「化城」為家,煩惱仍有生起的機會,如此則做一自了漢也很難。故要去泥存水,方為永斷根本無明,如此才是成佛了。

到了無明永斷的時候,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現身說法,如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任你淫房酒肆,生馬騾胎,天堂地獄,都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了。否則,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輪迴。昔者秦檜曾在地藏菩薩前做過香燈,只因他長遠心不發,無明煩惱未能斷了,故被嗔心所害,這是一例。例如你信心堅固,長遠心不退,則不怕你是怎樣的一個平常人,也可以即身成佛。

昔日漳州有一貧苦的人在寺出家,心想修行,苦不知如何為是,無處問津,每日只做苦工,一日遇着一位行腳僧到那裡掛單,看他每日忙忙碌碌的,問他日常作何功課?他說:「我一天就是做些苦事,請問修行方法?」僧曰:「參念佛是誰!」如是他就照這位客師所教,一天在工作之中,把這「誰」字蘊在心裡照顧,後隱於石岩中修行,草衣木食,這時候他家裡還有母親和姐姐,聞知他在島岩中修行很苦,其母乃叫其姐拿一匹布和一些食物送給他,其姐姐送至島岩中,見他坐在岩中,動也不動。去叫他,他也不應。其姐姐氣不過,把這些東西放在岩中回家去了。但是他也不睬也不瞧,仍是坐在洞中修行,過了一十三年,她的姐姐再去看他,見那匹布仍在那兒未動。後來有一逃難的人到了那裡,腹中飢餓,見了這位和尚衣服破爛,住在岩中,乃進前問他,向他化乞,他便到石岩邊拾些石子,置於釜中,煮了一刻拿來共食,猶如洋薯,其人飽餐而去。去之時,他與之言曰:「請勿與外人言!」

又過了些時,他想,我在此修行這許多年了,也要結結緣吧。於是走到廈門,在一大路旁,搭一茅篷,做施茶工作。這時是萬曆年間,皇帝的母親皇太后死了,要請高僧做佛事,先想在京中請僧,因此時京中無大德高僧,皇太后乃託夢於萬曆皇帝,謂福建漳州有高僧。皇帝乃派人至福建漳州,迎請許多僧人進京做佛事,這些僧人都把行裝整理進京,恰在這路邊經過。其僧問曰:「諸位師父,今日這樣歡喜到哪裡去啊?」眾曰:「我們現在奉旨進京,替皇帝做佛事超薦太后去!」曰:「我可同去否?」曰:「你這樣的苦惱,怎能同去呢?」曰:「我不能念經,可以替你們挑行李,到京中看看也是好的。」如是就和這些僧人挑行李進京去了。

這時皇帝知道他們要到了,乃叫人將《金剛經》一部,埋於門檻下,這些僧人都不知道,一一都進宮去了。唯有這位苦惱和尚行到那裡,雙膝跪下,合掌不入。那裡看門的叫的叫,扯的扯,要他進去,他也不入。乃告知皇帝,此時皇帝心中有數,知是聖僧到了,遂親來問曰:「何以不入?」曰:「地下有金剛,故不敢進來。」曰:「何不倒身而入。」其僧聞之,便兩手撲地,兩腳朝天,打一個筋斗而入。皇帝深敬之,延於內庭款待,問以建壇修法事。曰:「明朝五更開壇,壇建一台,只需幡引一幅,香燭供果一席就得。」

皇帝此時心中不悅,以為不夠隆重,猶恐其僧無甚道德,乃叫兩個御女為之沐浴。沐浴畢,其下體瞭然不動,御女乃告知皇帝,帝聞之益加敬悅,知其確為聖僧,乃依其所示建壇,次早升座說法,登台打一問訊。持幢至靈前曰:「我本不來,你偏要愛,一念無生,超升天界!」法事畢,對帝曰:「恭喜太后解脫矣!」帝甚疑惑,以為如此了事,恐功德未能做到。正在疑中,太后在空中曰:「請皇上禮謝聖僧,我已得超升矣!」帝驚喜再拜而謝,於內庭設齋供養。此時其僧見帝穿着花褲,目不轉瞬。帝曰:「大德歡喜這褲否?」遂即脫下贈之。僧曰:「謝恩!」帝便封為龍褲國師。齋畢,帝領至御花園遊覽,內有一寶塔,僧見塔甚喜,徘徊瞻仰。帝曰:「國師愛此塔乎?」曰:「此塔甚好。」曰:「可以將此塔敬送於師!」正要人撤送漳州修建,師曰:「不須撤送,我拿去就是!」言說之間,即將此塔置於袖中騰空即去,帝甚驚悅,嘆未曾有。

諸位!請看這是什麼一回事呢?只因他出家以來,不雜用心,一向道心堅固,他的姐姐去看他也不理,衣衫破爛也不管,一匹布放了十三年也不要,你我反躬自問,是否能這樣地用功?莫說一天到晚,自己的姐姐來了不理做不到,就是在止靜後,看見監香行香,或旁人有點動靜,也要瞅他一眼,這樣用功,話頭怎樣會熟呢!諸位只要去泥存水,水清自然月現,好好提起話頭參看!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律學入門》

 

虛雲老和尚

 

甲、敘言

   戒的意義,就是止惡生善的意思,止除十惡五逆的罪惡,如防流水,似護眼珠,滋長善法,是名戒義。大集月義經說:‘諸仁者;離欲義是戒義,解脫義是戒義,休息義是戒義,盡義是戒義,滅義是戒義,此諸句義,名為戒義。’釋尊將涅槃的時候,阿難請問佛在世時以佛為師,佛去世後以何為師?佛說:‘以戒為師’,所以我們佛弟子,能持戒律,方有導師,若無戒行,等於無師傳!但是佛教律藏中,關於律學的戒相很多,有在家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等,出家沙彌十戒,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三百五十戒,菩薩十重四十人輕戒,廣見經律,總之皆以五戒為根本。吾人果能基本五戒持得清淨,其他枝末就易持了。

 

乙、戒持功的功德

  一、總論

   世俗所說:‘受戒容易持戒難!’確是有理。但亦在我們的善根有淺深,信心有無的關系?若果佛弟子戒律嚴淨,誰不敬仰?諸佛菩薩,尚為護念,何況天龍鬼神及人?真如爐中旃檀,妙香普薰,所謂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這五分法身的果香,也是從因地修戒得來的;如戒香經雲:‘佛告阿難,世有眾香,惟隨風能聞,不能普聞。若持佛淨戒,行諸善法,如是戒香,遍聞千方,鹹皆稱贊,諸魔遠離。’如長阿合經說:持戒有五種功德: 一者、所求如願。二者、財產增益無損。三者、所住之處,人愛敬。四者、好名善譽,周聞天下。五者、身壞命終,必生天上。

   四分律說持戒十種功德:

   1、滿足志願,能持禁戒,則身心清淨,慧性明了,一切智行誓願,無不滿足。

   2、如佛所學,佛初修道時,以戒為本,而得證果,能堅持戒,是亦如佛所學。

   3、智者不毀,戒行清淨,身口無過,凡有智人,喜樂贊歎,而不毀訾。

   4、不退誓願,堅持禁戒,求證菩提,誓願精進,得不退轉。

   5、安住正行,堅持禁戒,三業清淨,而於正行,安住不捨。

   6、棄捨生死,受持禁戒,則無殺盜等業,能出離生死,永脫輪迥之苦。

   7、慕樂涅槃,堅持禁戒,絕諸妄想,故能厭生死苦,慕涅槃樂。

   8、得無厘心,戒德圓明,心體光潔,一切煩惱業緣,皆悉解脫,無厘縛患。

   9、得勝三昧,持戒清淨,心不散亂,則得三昧成就,定性現前,超證有漏。

   10、不乏信財,持守戒律,於諸佛法,具正信心,則能出生一切功德,法財不匮。

   大集賢護經雲:出家之人,當先護持清淨戒行,戒行清淨,則能獲得現前三昧,成就無上菩提。

   四天王經雲:四天神王,每月以六齊日觀察人善惡,以啟帝釋,若持戒人帝釋即喜,敕諸善神擁護是人,隨戒多少,若持一戒,令五神護之,五戒具者,令二十五神護之,是人生得安隱,死生天上。前來總說持戒功德竟。

  二、別說

   ‘五戒’就是第一不殺生、仁;第二不偷盜、義;第三不邪淫、禮;第四不妄語、信;第五不飲酒、智;佛教五戒,就是儒教五常,思之容易知道。

   1、持不殺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殺戒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殺戒居次,厭離生死,必須斷淫欲故。菩薩利生為事業,宏法是家務,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普度九法界眾生,皆成佛界,開顯有情的自性,本來平等,由是殺一條性命,就是殺未來諸佛,過去父母;梵網經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此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爾殺爾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這裡所講‘男女’通指六道皆有男女故。心地觀經中有報眾生恩,指近說飛禽走獸,羽毛麟甲,就遠說六趣四生,此等眾生,從無始來互為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兒女,但今妀頭換面,睹面不識!由是不但不知報恩,並且互為殺害,背恩亡義,真可憐憫!如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說:‘生養不得殺生,死亡不得殺生,結婚不得殺生,祝壽不得殺生,宴客不得殺生,祭鬼神不得殺生!’詳看放生文可知了。地藏經說:‘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三世因果經說:‘今生長壽為何因?前世戒殺放生人’所以不殺生的功德,就能感無病長壽和眾生有緣,及世界和平等報,下再引諸經論作證:

   (一)罪福報應經說:為人長壽無有疾病,身體強壯,從持戒中來。喜殺生者,後生水上浮游也,朝生暮死。

   (二)正法念經說:若先世有殺生業,壽命短促,疾速命終。

   (三)毗娑沙論說:若人持不殺戒,於未來世決定不逢刀兵災劫。

   (四)楞伽經說:諸惡羅剎,聞佛說法,悉捨惡心,止不食肉,遞相勸發菩提之心,護眾生命,過護自身。

   (五)大莊嚴論說:有數比丘曠野中行,為賊所掠,剝脫衣服,觸恐比丘告人追捕,欲盡殺之,中有一人語曰:比丘之法不傷生草,還以生草縛其手足而去。比丘等恐犯禁戒,不斷草縛,相與伏處,待人解救!至於次日,國王出獵,見而問之,得其實情,國王為所感動,解其草系!說偈贊之,並延比丘至國,從受皈戒。

   (六)蘇摩王經說:釋迦往昔曾做大力毒龍,力能返國移山,一日受齋戒,靜臥山上,被人剝其皮,赤肉在地,又被諸蟲唼食,自知持戒,後果曬死!

   (七)大莊嚴論:一比丘抵賣珠家乞食,恰巧一粒真珠落地,被鵝所吞,珠師以為比丘盜去!逼打鮮血淋流,鵝來吃血,無意打死!比丘才說珠被鵝吞腹中,剖之果在,珠師向比丘自責坦白!並證其戒德。

   2、持不淫戒的功德

   吾人出家為佛弟子,欲要斷除煩惱,了脫生死大事的,必先淫戒清淨,皎如冰雪,不但色身上禁止行淫,就是心念中亦不起染污,這樣持淨戒,此人精氣飽滿,無病長命,肌膚潤澤,相貌豐彩,冬不畏冷,夏不怕熱,無論修那一種法門,若念佛容易一心不亂,參禅即得開悟,持密亦能相應,古人所謂:‘人生若能透得此一關,即是出塵的阿羅漢。如天請問經偈雲:‘少欲最安樂,知足大富貴,持戒恆端嚴,破戒常丑陋。再引經來證明持淫戒的功德:

   (一)譬喻經雲:有大迦羅越子,端正聰慧,出家作比丘,奉行戒法,一日乞食至一大家,婦寡淫欲,欲與比丘行淫,比丘不從,婦怒呼婢抬置火坑中,逼之使從,比丘言且止,容我計較,即自言,我入火中,為一死耳!若因持戒死,可得生天,如破戒犯淫,死墮地獄,無有出期!便躍身入火,火忽化為冷水,比丘無損,婦大慚愧,乃送比丘安徐而去。

   (二)賢愚因緣經雲:安陀國有一沙彌,奉其師命到供養主優娑塞家,催迎食供,時優婆塞全家外出,只留一女守門,女見沙彌,心生歡喜,欲火熾盛,以諸妖媚,強追沙彌成淫,沙彌不能脫身,乃自禁戒,污佛法僧,乘女閉門,拾得刺刀,遂合掌跪向拘屍那城佛涅槃處,自立誓願,我今不捨佛法僧護持禁戒,捨此身命,願所在生,出家學道,淨於梵行,漏盡成道,即刎頸死!國王得聞,親往作禮,贊其功德,而旌獎之。

   3、持不盜戒的功德

   盜有能盜人,通於七眾弟子,所謂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所盜的物,統指男女牛馬豬羊貓狗魚龜等動物;金銀寶玉七珍,山石泥沙等礦物,柴草竹木蔬菜花果等植物,飛機洋船火車,衣被用具的器恤,總而言之,無論正報依報,萬事萬物,非已所有,皆不得故取,不但一針一草不能盜。同時盡己所有,隨力隨能,有施眾生,如此持戒.生多功德,今生人見歡喜,將來榮華富貴,因果經說:‘今生富貴為何因?皆由前世不盜布施人’如梵網經第二盜戒說:‘若佛子:自盜、教人盜,方便盜,咒盜盜因、盜綠、盜法、盜業,乃至鬼神有主劫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4、持不妄語戒的功德

   不妄語.就是不說謊話、有則言有.無便言無。如自己沒有才能,缺乏福德,家庭中幾人,生活如何困難!一一真實不虛,同時對於他人分上,智者言智,愚者言愚,貧富貴賤,男女老幼亦然,金剛經說:‘如來真語者,實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所以說三世不打妄語,舌根能伸到發際,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意表信心,釋迦與諸佛,金口不虛,極樂彌陀,願力宏深,吾人若能信願念佛,決定往生,古德說:‘彌陀甚易念,極樂甚易生,’誠者不誣。又如釋迦往昔做普明王的時候,受佛禁戒,一天游華園,被班足王捉去!在那裡悲泣!問曰:‘你何怕死如此?’答曰:‘非為怕死,因我持不妄語戒,今被破了!’這樣才答應他回宮七日轉來;普明王還到宮中;開大布施,請百法師升座說法,第一法師說四無常偈曰:‘劫火終劫,乾坤洞然,須彌巨海,都為灰飄,二儀尚殒,國有何消?詳閱仁王般若經。他七天之後,再還見斑足,為說此偈,亦為開悟,如是展轉相說,皆得明心見性,大家共同住此修道,故稱王捨大城,前來不妄語戒的功德竟。

    5、持不飲酒戒的功德

   酒的種類很多!若有米麥花果葡萄等做成,若果米不做酒的話.飯能長養諸根,維持生命,酒不能當飯吃可知!酒的過失,到下文詳說。不飲酒有什麼功德?慧性清淨,知行端正,恭敬三寶,孝養父母,奉事師長,至於持齋念佛,禅觀學密等功行,皆易得力,飲酒反此!同時有五位護法神,日夜衛護。五戒中前四是性戒,第五飲酒是佛遮戒。以上別說持戒功德竟。


丙、犯戒的過失

   一、總論

   我在上文所說,毗尼藏中,戒相很多,有世間戒,如五戒八關齋戒十善戒等。有出世間大小乘戒。總而言之,我們受佛戒的,毀犯了就有極大的罪過!不論犯那一戒,如殺盜淫等。只消有一嗜好,欲出生死輪回,得證聖果,往生淨土難了!.若果在家沒有受戒及不明佛理的人,終是鑽在無明窠裡,三界牢籠之中,置之不談!今但說為佛弟子犯了戒學,這種過失,應該怎樣?詳引三藏證明如下:

   1、師子月佛本生經:蓮花比丘,多與國王長者居士而為親友,邪命谄曲,不持戒行,身壞命終,以诳惑故,墮阿鼻大地獄中!

   2、福蓋正行所集經:破戒之人,無所堪任,如被破車,不能運載!

   3、大乘本生心地觀經:若人出家,不護禁戒,貪著世樂,毀佛戒寶,如是比丘,不名出家。

   4、像法決疑經:夫出家之人,為求解脫,先須離罪,以戒為首。若不依戒,眾善不生,如人無頭,諸相亦壞,名為死人!

   5、長阿含經:犯戒有五衰耗:一、所願不遂,二、設有所得,日當衰耗。三、身所至處,眾不愛敬。四、丑名惡聲,流聞天下,五身壞命終,當入地獄。

   6、四十二章經:佛言佛子離吾數千裡,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雖常見吾,不順吾戒,終不得道。

   7、四分律雲:破戒有五過:(一)自害,毀戒之人,身口意業,悉皆不淨,常受貧窮,善神遠離!(二)為智所诃;毀戒之人,諸善比丘皆悉诃責,而常畏避.如惡死屍。(三)惡名流布,毀戒之人,三業不淨,與不善人共住!善人不喜見,不善之名,聞於遠近。(四)臨終生悔,毀戒之人,老死臨期!惡境現前,追悔無及!(五)死墮惡道,毀戒之人,既虧梵行,全無善因,福盡苦至即墮惡道!

   8、佛藏經雲:破戒比丘,當於百千萬億劫數,割截身肉以償施主,若生畜中,身常負重!.所以者何?如折一發為千億分,破戒比丘尚不能消一分供養,何況能消多種!

   9、根本尼陀那雲:破戒者,於僧住處,乃至不銷一口之食,於伽藍地不容一足!

   犯戒罪輕重:

   (一)犯眾學戒——如四天王壽五百歲,墮泥犁中,於人間數,九百千歲。

   (二)犯波羅提提捨尼——如三十三天壽千歲,墮地獄中,於人間數,三億六十千歲。

   (三)犯波逸提——如焰摩天壽二千歲,墮地獄中,於人間數,二十四億四十千歲。

   (四)犯偷蘭遮——如兜率天壽四千歲,墮地獄中,於人間數,五十億六十千歲。

   (五)犯僧伽婆屍沙——如不橋樂天八千歲,墮地獄中,於人間數,二百三十億四十千歲

   (六)犯波羅夷——如他化自在天壽十六千歲,墮地獄中,於人間數,九百二十一億六十千歲。

   二、別說犯戒過失(五)

   1、犯淫戒的過失

   古德所謂:‘萬惡淫為首,百行孝為先。’淫欲熾多,精神衰頹,色力必為薄弱,面黃肉瘦,神志極為萎糜,多病短命,畏風寒炎熱!福德漸漸消散,靈智便為蒙蔽!同時其他惡行隨之而起!如俗人由色力的關系,喝酒食肉,玩耍跳舞等,都是為淫欲的先鋒!縱使念佛修禅等功行,淫欲不斷,必不能得效,過去修得而復失,豈不危哉?今生如此,將來三惡道難逃,古德偈說:‘淫味雖甘毒最深,能走精氣耗元神,損人肌肉成勞瘵,服之不已定傷生!’佛說。‘破戒之人,如降大雹冰.萬物悉遭損壞!亦似人在大海中,船舶破壞,沒命於水!’下引各經論證明犯淫戒的過失!

   (一)涅槃經雲:若有比丘,雖不共女人和合嘲笑,即壁外聞镮钏聲,為破淨戒,污辱梵行!

   (二)毗賴耶經:比丘有五事不應行,雲何為五?入淫捨家,入大童女家,入寡婦不端者家,入酗酒家.入偷賊家,比丘入者犯重罪!

   (三)大集經:有盲龍文,口中绛爛,滿諸雜蟲,狀如屎尿,種種噬食,膿血流出!身中為諸毒蠅所唼,佛以悲心!愍彼盲龍,問言、妹何緣得此惡?龍女答言:我今身苦!無暫時停,為我於往劫毗娑屍佛法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於伽藍內犯非梵行!……佛以手掏水,灑龍女身,一切臭惡皆除,眼亦明淨,龍女向佛求受三皈,佛以慈心,授與三皈依法。

   (四)楞嚴經: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女 陰)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地獄!

   (五)雜寶藏經,難陀出家的因緣:難陀是佛在家阿弟,他最愛萋孫陀羅,佛一日托缽到阿弟家乞食.難陀見佛來,就以菜飯送出給佛,殊不知佛以神力,使他追上不及,一直到祇園精捨,佛就把他剃發出家,但他念念欲想回家,有一天佛引他到天上看見天女很好,持戒想生天.佛又引入地獄中,見油鍋地獄,獄卒說是待難陀來!從此才回心修行,得證果位的。

   (六)八師經:佛告梵志日:犯戒淫人婦女,或為王法捕治,身自當罪!死入地獄,臥於鐵床!或抱銅柱,地獄罪畢,當受畜生道。

   (七)大婆沙論:昔有骘陀衍那王.將諸宮女詣水游山,燒眾名香,奏五伎樂,裸形而舞,以為欲樂。有眾仙人乘神通上過!或見色,或聞聲;或嗅香,一時動欲,皆失神通!.墮下.時王惡其窺探觸犯,皆斷手足!

   (八)菩薩善戒經:栴陀羅等,以及屠兒,雖行惡業,不至破壞如來正法,不必盡墮三惡道中;若為師不能教诏弟子,令守禁戒,則破佛法,必墮地獄!

   (九)正法念處經:若邪行人,不善視察,犯非法淫,或在浮圖!或近浮圖,惡業因緣,命終墮大地獄,受大苦惱!常有呋蟻惡蟲,啾肉飲血!食其五髒,食已復生,經無量歲,常被燒煮!.罪業盡後,生於人中;貧窮下賤,受余殘果。

   (十)善見律:一切作諸惡法犯戒,無人不知,初作者護身神見之,次他心通天神知之,於是轉相傳至梵天,至無色界天,無不皆聞!故世間有犯戒者,諸天鹹知焉。有智慧人寧守戒而死,不致犯戒而生!

   (十一)梵綱經淫戒條說:若佛子,自淫、教人淫,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淫,淫因、淫緣、淫法、淫業,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淫!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度一切眾生,淨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淫,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淫,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以上略引十一種經典,明犯淫戒的罪惡極大!其他如地藏經五無間業中說:‘於伽藍內恣行淫欲,’又說:‘若遇邪淫者,說鴿雀鴛鴦報!

   2、犯殺戒的過失

   犯殺戒的過失,在大乘菩薩藏中,最大的罪過!絕菩提根,斷慈悲種,其罪較貪欲尤過之!男女戀愛又可教化,唯殺嗔恚,分離情理的,大寶積經說:‘因貪犯戒,尚攝眾生,因嗔犯戒,棄捨眾生!’殺有‘能殺’的人.通於七眾: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所殺’有情——通十法界,世間六道凡夫,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出世間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陀。

   中間殺的器具——刀、杖、弓箭、矛、斧、槍、炮、飛機、金、銀、銅、鐵、錫、石、玉、簽、第、惡網、羅罩,手打足踢,及於水火等,這些東西,都可為殺生的器具。

  在梵網菩薩戒經中具有十種殺,列說如下:

   1.自殺——個人意有二:一、自斷性命,如投巖赴火,懸梁沉水,毒藥刀刺等!二、以自手來,拿得殺器,殺害生命。

   2.教他殺——請教人來,殺眾生命,如殺牛羊豬狗等。

   3.方便殺——用許多的計巧方法來,斷送這條性命的。

   4.贊歎殺——看見他人殺生,贊歎是好的。

   5.隨喜殺——見人殺生,(如劈烏龜抱黃鳝等)隨順歡喜。

   6.咒殺——誦持種種邪咒,這使惡魔鬼神來傷殺他人的。

   7.殺因——我們現前一念起了殺心!這叫做殺因。

   8.殺緣——以許多的殺生助緣來,才可斷這一條命根。

   9.殺法——殺生的方法,如殺牛羊等,皆有方法的。

   10.殺業.就是殺生的行業,造成功了,是名殺業。

   我前面所說:‘所殺有情通十法界,’若果害佛菩薩,殺阿羅漢,破僧伽,及殺父害母,此人造五無間業,墮阿鼻大地獄受苦!若殺人、牛馬、豬羊雞鴨魚烏龜等生命,將來還報,或墮地獄,楞嚴經說:‘人死為羊,羊死為人,眾生相續!’意謂今生你殺他,吃他的肉,來生他來殺你,吃你的肉,古人說:‘吃他半斤,必還八兩!’比如現在你打罵人,人必為你打罵轉的,這種因果循環絲毫不差的!下略引經證明:

   (一)餓鬼報應經雲:尊者目連,佛弟子中神通第一洞見六道報應,善惡不爽。時恆水邊有一鬼問尊者言:我舉身潰爛,苦不堪忍,何罪所致?尊者答言,汝為人時,喜吃諸肉,殺害眾生,今受花報,果在地獄!

   (二)地藏經: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

   佛說:有郁頭藍弗,利根聰明,能伏煩惱,於山中習定,聞鳥獸聲不靜,至於水邊林下有水族打岔,由是心中發嗔曰:‘終必殺盡魚鳥!’死後,生非非想處天,直至壽盡,還墮畜生道中受飛狸之身,入水食魚,飛山啖鳥,可不危哉?

  3、犯盜戒的過失

   世間所有金銀財寶,資生什物,各有其主,或由能力血汗而積聚,或從心智而來的,都有父母妻子,可得維持生命。吾人自無福德,偷劫他人的財物作為已有,不費本錢,於心何忍?今生被人咒罵,將來必招惡報,墮落三途。.地藏經說‘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果盜三寶財物,罪業極重。

   (一)觀眾生業緣品說:‘若有眾生,偷竊常住財物谷米飲食衣服,乃至一物不與取者,當墮無間地獄,千萬億劫,求無出期!’

   (二)五百問經雲:若佛弟子,經十夏不誦戒者,飲水食飯坐臥狀席,日日犯盜。

   (三)因果經雲:昔目連尊者,攜增福比丘入海,行見一大樹,多蟲圍唼其身,叫喚震動,增福問目連曰:此樹是普營比丘,濫用常住物,及以花果飲食;饷送白衣,犯戒,令受此報!唼樹諸蟲,多彼時濫食常住物之人也。

   (四)冥中記雲:唐國清寺僧智環,為值歲,將布十端送與天合懸丞李意及。後環死轉世為人,幼貧。投寺中作除糞奴,背有‘智環’二字。既而意及死,轉世亦孤苦,投寺中作種菜奴,背有‘意及’二字!

   以上略引幾經證明犯盜戒的過失,其他如宋道志,毛賴債等很多,不盡枚舉。

  4、犯妄語的過失

   ‘妄語’本是口業之一,義含兩舌怒罵绮語的口過!.現在但說妄語的人,他是虛誕捏造,謠言惑眾,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知言不知,不知言知等,這種過失,今生人不信心!成為王法捕治,將來墮落三途!

   (一)大寶積經雲:妄語之人,口氣常臭,入苦怨道,無能救者,當知妄語為諸惡本,毀清淨戒,死入三途!

   (二)地藏經說:若遇惡口者,說眷屬斗诤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兩舌斗亂者,說無舌百舌報!

   這些報的因果可知了!還有一類人,未得謂得?未證言證,自謂我是佛是菩薩,大妄語戒,永墜地獄,如善星無聞比丘等。

   (三)罪福報應經雲:喜作妄語,傳人惡者,入地獄中,洋銅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之!出生,墮惡聲鳥鸺鴿鹦鹆中。

   (四)佛說戒消災經:佛見惡水中一蟲,其形似人,阿難問,此蟲先世造何業行,生此水中?佛言、是過去佛像法中僧坊維那,嫌客僧來了,心生嗔恚,隱匿擅越所送酥油,客僧向索,維那不護口戒,罵言汝何不啖屎尿也!雲何從我索酥?因此诃罵客僧,於無量世,墮此惡水中!

   其他如賢過因緣經中,迦毗梨過去罵人,你是牛!你是馬!豬貓!故做百頭大魚。均提沙彌往昔,譏笑老比丘唱起來,如犬叫一樣,故做五百世狗子,這些都是由口業造成的!所謂‘禍從口出!病從口生,一言喪邦,一言以興邦,’也就是口業的厲害吧!

  5、犯飲酒的過失

   前面所說殺盜淫妄是性戒,不論在家出家,犯了都有業障的。唯酒戒一條是佛所遮的,為什麼呢?因為酒的過失極大!譬喻經中所說:有一位受五戒的優婆塞,一天從山上斫柴回來,口渴極了。沒有茶水喝,桌上找到壺子裡有酒在,就拿來喝掉,心中已會昏醉的模樣,恰巧鄰捨走來一只雞!他就把雞提來藏起,可以殺起好過酒,當時有年輕婦女來尋雞,說是沒有看到,同時就把女人奸污了,過後將雞也殺了!由飲酒的緣故,五戒一連破光,這豈不是酒的過惡最大吧?再引戒經證明如下:

   (一)罪福報應經雲:喜飲酒醉,犯三十六失,後墮沸屎泥犁中;出生墮猩猩中,後為人癡頑無所知。

   (二)梵網經‘酤酒’戒說: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逵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波羅夷’印度梵語,中華譯為棄,意謂毀犯根本大戒的人,已經棄捨佛法之外,如大海不受屍死!亦喻人斷頭,不可復活。

   (三)戒經中說:若佛子,故飲酒!而酒生過失無量:若自身手過酒器與人飲酒者,五百世無手,何況自飲?亦不得教一切人飲,及一切眾生飲酒,況自飲酒,一切酒不得飲,若故自飲,教人飲者,犯輕垢罪。


丁、余義

   一、總結上文以上把持戒與犯戒的比較觀察,大概這樣,若是微細得失,探究律藏,盡難枚舉。若據菩薩有三聚淨戒:一攝律儀戒,謂一切律儀無不聚攝,無惡不離!‘諸惡莫作’。二攝善法戒,謂所行之行,能攝一切善法!無善不攝!眾善奉行。三攝眾生戒,能攝受一切眾生,以慈悲喜捨等法,饒益有情。以此三聚,盡攝一切戒了。

   二、開遮持犯佛陀的法律;不是一味專制呆板的,乃是最適應社會環境的,終利濟群眾為前題。在大乘菩薩戒中,就有開遮持犯的不同:如殺盜淫妄酒等,都有開遮持犯的道理,比況現在國家提倡大家要勞動生產,由是一班僧尼也可自力更生,苦種田開廠織業等,這就是開緣的道理。或有生病,醫師說是要用酒配藥,這亦可開。至於方便妄語等,凡有利益大眾的皆有開緣的必要,否則就犯,遮則便持。

   這些道理,詳看瑜伽菩薩戒本,並及巨贊法師寫給二埋法師的‘關於戒的開綠’一文可知道的。所以世尊說法制戒;當開則開,開則名持,不開反犯!當遮則遮,遮則名持,不遮反犯!總而言之,要於功德上,自利利他!合法合理的,才許可方便有開緣的意義,不然的話切切勿得開的!

   三、忏後還淨 ‘律學’如十誦律,五分津,四分律,根本說一切有部等,這麼多,又這樣的嚴厲!若果在幼小受戒,或沒有學識研究過的便易犯戒!縱使能知這些的,就永不犯戒吧?‘知而故犯’,罪業更重!這樣講來,佛陀慈悲方便,也許我們知過必妀,慚愧忏悔,方可清淨,如戒本序說:‘眾中若有罪者,當忏悔,忏悔即安樂,不忏悔罪益深。’

   梵網經說:‘若有犯十戒者,應教忏悔,在佛菩薩形像前,日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苦到禮三世千佛!得見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見好相,好相者,佛來摩頂,見光見華,種種異相,使得滅罪,……若犯四十八輕戒者,對首忏悔罪便得滅。’

   忏悔有事忏理忏:事相忏悔,就是對佛菩薩像前,三業虔誠,身業禮拜,口業念誦:‘往今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業障皆忏悔!’天天這樣忏悔,自然清淨;如衣垢污,浣之清潔。涅槃經雲:‘本所受戒,設有所犯,即應忏悔,悔已清淨。’

   若理忏悔,就是端身正坐,心中觀想,普賢觀經說: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實相,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放生儀說:罪徙心起將心忏,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忏悔。這叫做理忏悔。

   前來寫到此止,本文圓滿了,有缺點地方,請大善知識,德學居士指數!最為歡迎。

   最後個人過去所造殺盜淫等業,面向十方諸佛菩薩緣覺聲聞,及現代高僧大德忏悔,使我永無業障能遮止,以此功德,令一切有情同成佛道,這是吾人寫這文的願望哩!

   華嚴經偈說:

   戒為無上菩提本 應當具足持淨戒

   若能堅持於禁戒 則是如來所贊歎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選自【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 普明照世間

這四句偈頌真是妙不可言。怎麼妙不可言呢?這四句偈能治眼睛的病。人的眼睛如果有毛病,可以常常念這四句偈頌,眼睛的病就可以好了。可是眼睛的病雖然好了,你還要自己生出智慧,才能徹底治好;如果沒有智慧,是暫時好了,將來還會發作的。在《觀音靈異記》上,就有講這四句偈可以醫治眼睛的病。究竟它怎麼會醫治眼睛的病呢?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是觀世音菩薩的威神力加被。總而言之,你若相信經文,用它作什麼都非常靈驗,都有效力;你若不相信,它就沒有什麼靈驗,沒有什麼效驗。所以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佛的妙法,好像大海那麼無量無邊,也不知道多深多大;你若有信心,就可以到佛法裡邊來。

“無垢清淨光”:垢,就是塵垢,也就是一些個不清淨的東西,非常的汙濁。你沒有這一些個不清淨的、不潔淨的塵垢了,自然就有一種清淨的光明。這清淨的光明,就是對著塵垢說的。若有塵垢,就沒有清淨光明;沒有塵垢了,就是有清淨的光明。沒有塵垢,就是妄想沒有了。你若打一個妄想,就有一層塵垢;打兩個妄想,就有兩層塵垢;打三個妄想,就有三層的塵垢;妄想打得越多,塵垢也就積得越多。

參禪的人講“明心見性”,明心也就是沒有塵垢,見性也就是見著清淨的光明。你沒有塵垢,才能見著清淨的光明;若有塵垢,就不能見著清淨的光明。所謂“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本心就是明心,就是常住的真心。在《楞嚴經》上講:“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常住真心,就是明心;性淨明體,也就是清淨的本體,也就是如來藏性。明心見性,也就是明白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這叫“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闇”:慧日,是智慧像太陽一樣,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黑暗也很多種的,現在所說的黑暗,譬如你沒有信心就是黑暗,你沒有智慧就是黑暗,你沒有願心也是黑暗,沒有想要去實行的心都是黑暗的。又者,你不學戒律、不守戒律,這就是黑暗了;你不修定力,這就是黑暗;你不修慧力,這都是黑暗。你不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都是走黑暗的路;你照著戒定慧去修行,這就是光明路。所以“慧日破諸闇”,智慧就猶如太陽,把一切的黑暗照破了。

你想要聽佛法,這就是光明。你心裡說:“我聽了好幾天,也沒有什麼大意思。這法師坐到法座上,講來講去都是講這個;我聽好多次,都是叫人去貪瞋癡,修戒定慧,我聽都聽厭了。”你聽厭了,這就是黑暗現出來了。你聽得不厭,說:“這個法師講的,我越聽越有意思,越聽越願意聽!甚至於我聽完經之後,法師講經的聲音和一切的笑貌,還在我耳朵旁邊呢!我一天到晚都聽見這個法師的聲音,在我耳朵旁邊給我說法。”這就是光明。不願意聽,那就是黑暗。

講到這兒,我想起來一件事情。我在香港,有一個女居士來見我;之後,你說怎麼樣啊?她行住坐臥都看見我總在那兒講經說法。你說這個居士怎麼樣?她說:“喔!這位度輪法師是魔呀!我怎麼常常見著他呢?”她常常聽見這個法師說法,她說是魔了;她若見著魔,她又認為是佛了。所以她常常見著我,她說是見著魔了,所以她又是罵,又想要打,又想要什麼的,沒有一個月,這個女居士生癌症病死了。本來想救她,但她卻認為我是魔了,就拒絕救度。我今天想起這件事,所以世間有很多人,都是認假不認真──真的,他認為是假的了;到假的時候,他又說這是真的。往往都是這樣當面就錯過,交臂就失之。

慧日破諸闇,這是說觀世音菩薩的智慧,猶如太陽一樣,把一切的黑暗都照破了。照破什麼黑暗呢?觀世音菩薩修真空觀,照破見思的黑暗,證到般若德。見,是見惑,是對境起貪愛,對著這個境界,生出一種貪愛心來。思,是思惑,就是迷理起分別,對於這個理認不清楚了、迷昧了,生出一種分別心來。

觀世音菩薩修清淨觀,破除塵沙的黑暗,證得解脫德。

觀世音菩薩修智慧觀,破無明的黑暗,證得法身德。

般若德、解脫德、法身德,這叫三德諦藏。真空觀、清淨觀、智慧觀,這叫三觀。慧就是觀,觀也就是慧;觀音菩薩修這三觀而證得三德,斷除見思、塵沙、無明這三種的黑暗,所以說“慧日破諸闇”。

“能伏災風火”:伏,是降伏、制伏;制伏什麼呢?觀世音菩薩能把這水、火、風三災都制伏了。所謂“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刮三禪”,等劫末的時候,有水、火、風這三災,第一個災就是火災。為什麼火會燒到初禪天?這火災怎麼會生出來呢?就因為初禪天的天人有煩惱火,所以他們自性中的火,就引起世間的火。這時候,空中現出七個太陽來;一個太陽人都受不了,等現出七個太陽的時候,這山河大地都變成火炭,一個清涼地方也沒有。所以把人也都燒死了,把海也都乾涸了,海變成陸地,陸地變成高山,高山又變成大海。天地間就有這麼奇妙的事情。

等火災過去了,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或者在什麼箱子裡,或者是什麼裡頭,就剩下幾個人;以後慢慢又傳出人種來,人又多了。人多,這個世界就有人滿之患;人太多了,也太復雜了,所以造業的人也多了。那麼第二次,這水災就來了。

這水災淹到二禪天,這時候,二禪天上的天人也都受不了這個水。為什麼水會淹到二禪天?因為這二禪天的天人有煩惱水,所以就以他自性的水,招感來外面的水。這個水也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來的,也不知道是從星球來的,是從月光來的,是從天河來的?整個世間波浪滔天,淹沒一切,沒有陸地存在。

等水災過去了,又經過一個很長的時間,世界人多了,又有人滿之患,這時候就有風災。這個風,不但把人間的房廊、屋捨、山河、大地、草木,一切一切,都被風刮得粉碎了;就是三禪天上的天人,也都逃不出這種的災難。因為三禪天的天人,在他自性裡有煩惱的風,所以就以他自性的風,招感來外面的風,和世間這一股颶風接觸了,就也受不了這個風災。所以古人有這麼一首偈頌:

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

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

這六欲天有五衰相現,這五衰是什麼?

(一)花冠萎謝。天人戴的帽子,是花生出來的;這個花不是人種的花,是自然而有這花冠,天人都莊嚴他這種花冠。等他五衰相現的時候,這花也很自然都殘舊凋落。在沒有衰相現出,花總是新鮮的;等到花一殘舊了,就知道這個天人的壽命即將終了。

(二)衣著塵埃。天人的衣服不像我們人間的衣服,一個禮拜要洗一次,或者兩個禮拜洗一次,或者一個禮拜洗兩次,這是分人而論;如果不洗,就不清淨的。天人所穿的衣服,不必用水洗,它總是沒有塵埃的,因為天上根本就沒有塵埃。等到他五衰現前的時候,衣服不潔淨了,也有塵埃了。一看見衣服著上塵埃,就知道這個天人將要死了。好像我們人,身上平時沒有生蟲子;等要死的時候,他的氣息還沒有斷,身上有的地方就生蟲子了,這也表示死相現了。

天上人衣著塵埃,這都是由業報感招的。我們這世界上,為什麼有這麼多塵埃?以前講《楞嚴經》,已經給你們講過,就因為我們人心裡有太多妄想,所以世間上的塵也變多了。我們的妄想和塵是一樣,沒有分別。所以這一切的塵垢,都是由我們妄想心所造成的。

(三)兩腋汗出。天上人身上,不像我們人間的人常常出汗,他們都沒有汗出的,可是等到五衰現前,這兩腋就汗出了。

(四)體放臭味。天上人的身體,一天到晚都有一股香氣。他們並不是擦一點香水,或抹一點香粉,或者用香薰一薰,他自然而然就有一股香氣放出來。但等他五衰現前時,身上就沒有香氣,而有股臭味了。

(五)不樂本座。天人那真是自在得不得了,一天到晚總在那兒打坐參禪,什麼事情也沒有。等五衰現前的時候,他在那兒就坐不住了。坐一下又站起來,站起來又坐下,這麼樣子坐坐站站,一念失去知覺就墮落,天人壽命就終了。

六欲天有這五衰相現,初禪天就有火災,二禪天就有水災,三禪天就有風災。所以才說:“六欲諸天具五衰,三禪天上有風災;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你就生天,生到那個非非想處天,享有八萬大劫那麼長的天福;可是到天福盡的時候,還要墮落到人間來,或者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裡邊去,這都不一定的,所以很危險的。不如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然後再倒駕慈航,好像觀世音菩薩來教化眾生,這是比較穩當的。

“普明照世間”:觀世音菩薩具足大智大慧,這種光明,照耀到我們一般人所住的凡聖同居的世間,也照耀到二乘人所住的方便有餘世間,還照耀到菩薩所住的實報莊嚴世間。佛所住的世間,是常寂光世間,又稱為常寂光淨土。菩薩所住的世間,是實報莊嚴土。

二乘所住的境界,是方便有餘土;方便就是權巧方便,有餘就是多餘,言其這個世間上,煩惱還沒有斷盡,還有多少餘剩下來的。我們一般人所住的這個世間,也有凡夫,也有聖人,也有佛,所以稱為凡聖同居土。觀世音菩薩用大智大慧,普照這一切的世間──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所以說“普明照世間”。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所以你記得,無論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訶,就有下列六種意思:

一、成就:你念這個咒,一切所求、所希望的事情,都會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沒有誠心;若有誠心,就會有成就。你對這個咒稍微有一點點不信心,將信將疑的,就不會成就;必須要有真信心,就會有成就。

二、吉祥:你誦這個咒,一切不吉祥的事情都會吉祥,但是你必須要真信心;若沒有信心,也不會吉祥的。你誦咒的時候信不信,菩薩是知道的;你有真信心,你有一半一半的信心,你有少一半的信心多一半的不信心,菩薩都會知道的。你想得到這一種成就,就要有信心;你想吉祥,也必須要有信心。你求一件什麼事情,譬如父親有病,希望父親病好,我誦一個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誦才有感應。或者說是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很久沒有見了,希望見這個好朋友;你誦這個咒,有信心,也就會很快見面了。或者說我沒有一個好朋友,希望有個好朋友;那麼你也要有信心誦持這個咒,誦久了,也就會得到一個好的朋友。甚至於你想要得到一個善知識,也會成就的。

三、圓寂:本來在比丘往生、涅槃的時候,都叫圓寂;但此處這個「圓寂」,並不是說死了。若我念念這個咒「娑婆訶……娑婆訶……」啊!就圓寂了,念死了,那我念這有什麼意思?我知道人人都不願意死的。所以不是死了,這個圓寂是「功無不圓,德無不寂」,你的功是圓滿的,德行也到極點,不是一般人所可知道的,只有佛菩薩知道你的德行。

四、息災:災難休息了,就是沒有災難了。

五、增益:增加你的利益。你念「娑婆訶」,你的利益就增加了,就對你有特別的好處。

六、無住: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個「無住」,無所著住。什麼叫無所著住?就是什麼也不著住了,也就是怎樣都可以。這是 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無住也就是無為,無為也就是無住。可是無住身心,身心又要無住;不要住到煩惱的地方,不要住到無明的地方,不要住到貪心上、瞋心上、癡心上、慢心上、疑心上。無住,就是叫你若是有這種心,就趕快把它降伏了;降伏了,就是無住。用什麼降伏?就用寶劍手眼。你可以這樣講:

你說你有貪心嗎?我把你的貪心給殺了;有瞋心的魔嗎?我把瞋心的魔給斬了;有癡心的魔啊?我把癡心的魔給剁碎了;用這個金剛王的寶劍,也就是智慧劍,把這些天魔外道都降伏了。降伏天魔外道,先要降伏自己的妄想;若把自己的妄想降伏了,外邊的天魔外道也就降伏了。自己若沒有妄想,外邊天魔外道也不會來;它就來,也沒有辦法。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藏。未來世中,有諸國王,及婆羅門等。】

這一句是講能布施的人,發心布施有這麼多人,他們的身分、地位、福報都不相等,但是都能發心修布施,布施所得的福完全看布施人的心態,決不是他的地位高下,得的福報大小,與他地位高下不相干,與他的財力物力也不相干。關系在他發心,他是不是真誠心,是不是圓滿的心,是不是真的盡心盡力,福報大小從這個地方結,可見得修無量無邊的福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分,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下面是他布施的對象:

【見諸老病及生產婦女。若一念間,具大慈心。】

關鍵就在“大慈心”,大慈心是佛心,法身大士的心態,這不是普通人,沒有條件的,看到了一定幫助。

【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使令安樂。】

看他有苦難,立刻就伸出援手就去幫助他。……佛在此地勸勉我們對這些苦難,迫切需要幫忙的這些眾生,要布施醫藥、飲食、臥具,他迫切需要,你要能照顧到,目的“使令安樂”,得到他身心平安,讓他離苦得樂。請看下面經文:

【如是福利,最不思議。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乃至百千生中,耳不聞苦聲。】

這一段經文是說你所布施得的果報,布施是福德之因,三業都要知道修學。心裡面常常存布施意念,剛才說就是服務眾生,我們這樣子說法大家好懂,念念有服務眾生的心願,這是你心布施;時常以言詞來勸別人,服務社會、服務人民,這是你口布施;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實實在在做到,就自己的工作崗位,就自己現前生活的方式,要做出利益社會利益眾生,這是你身行布施,你一定得福。財布施,財有內財、外財,外財是身外之物,內財是我身體,我以我身體、以我的勞力來為大家服務,這是內財布施,得財富,財布施得財富;法布施是以我的智慧、以我的技術能力幫助別人,果報是聰明智慧;無畏布施是讓大眾身心安穩,離開恐怖、離開憂慮煩惱,果報得健康長壽;這個樣你的福報才圓滿,你在一生生活當中物質生活不缺乏,不必太多,不缺乏就好,就很圓滿;衣食足、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個人福報才是圓滿的。我們今天看到這個世間,有很多有財富的人沒有智慧,愚癡,他真有財富。又看到有智慧的人、很聰明的人,身體不好,多災多病,這是什麼?他前生沒有修無畏布施,常常傷害一切眾生,得的多災多病。他說:我沒有害眾生;沒有害眾生,每一天吃眾生肉,這個事情就麻煩了。

這是教導我們怎樣修布施、怎樣修福,修布施就是修福,你能夠這樣修學,這樣修布施,果報是“一百劫中,常為淨居天主”;淨居天是四禅天,這個地位高,得這樣的果報。果報之根源都在發心,你懂得發心,你就相信佛講的果報是真實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你心念所轉,前面因裡面,修因裡面,最重要大慈心,你才能得這個果報。如果你是愛緣慈、眾生緣慈,那個果報就沒有這麼大,這是如佛菩薩一樣大慈大悲,果報不可思議。一百劫時間,這麼長的時間,你作大梵天王,這是色界天。“二百劫中,常為六欲天主”,大梵天王,淨居天主的福報享盡,享盡了就往下墮落,但是他還有余福,那個福雖然到不了色界天,欲界天,在欲界天裡面再享福。“畢竟成佛,永不墮惡道”,‘畢竟成佛’是說,阿賴耶識種下的金剛種子不會壞,如果遇到殊勝的因緣,殊勝之緣就跟善導大師所講的‘遇緣不同’,他要是遇到大乘佛法,遇到淨土法門,以他的善根福德再加上因緣,他決定往生不退成佛,那就永不墮惡道,生到西方世界當然不聞苦聲。這一段是說他們的果報。

所以修布施是同樣一個事情,果報大小,這個品的品題就‘較量福報’,都在你的心,都在你的量;你的心量大,一念大慈悲心,那個心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以小小布施之福,被心量擴大了,畢竟成佛,所以那個回向就是大,心量就大了。我們為什麼不用大心量?要學習用大心量,那你一切都大,毫發之善都變成虛空法界的果報。我們在《華嚴經》上學了拓開心量,佛在這一會當中也教我們拓開心量,所以這一部經跟《華嚴經》無二無別,同一個境界。拓開心量為一切眾生服務,即使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也會非常歡喜、非常高興,我為一切眾生得福、離苦得樂而犧牲,我多快樂、多值得!決定不為自己絲毫的貪欲,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這才是真正實踐佛陀對我們的教誨。

(摘自淨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義》)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賢首國師、清涼大師都是明心見性的人,我們讀過賢首國師的《妄盡還源觀》,這個裡面給我們提出四個重要的條件,四德,是我們修行證果決定不能缺少的。第一個是「隨緣妙用」,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這個功德就是妙用。現在一般社會的人隨緣,隨緣他造業,隨緣他在造地獄業,那就不妙了。他將來受的是什麼?三惡道。所以佛菩薩教給我們,隨緣要妙用  阿彌陀佛的教誨,這是修行。修什麼?修自己的清淨心,修自己的平等心。

如果不跟人接觸,不跟外界接觸,你的清淨平等到哪裡修?跟一切有情眾生修,那是最高明的。為什麼?環境復雜,你在這裡頭真的把好惡的心修掉,你平等心待人,不是這個我喜歡、那個我討厭,那不行,這個東西是煩惱習氣,要把它斷掉。斷掉,你就要常常接觸,接觸裡慢慢磨煉,真的沒有這個念頭了,好惡的念頭沒有了,真的以平等心待人接物,這像阿彌陀佛。

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真修真干,那就是第二句,「威儀有則」。我起心動念有規矩,我言語作為有規矩,這個規矩是什麼?在佛法,就是剛才講的,我們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提出五個科目,淨業三福、六和敬、三學、六度、十大願王,我提出這五個科目,這五科目就是我們的規矩。我們這一生做人起心動念不離開這五個范圍,都能跟這五個相應,我今天一天真學佛了,沒有離開阿彌陀佛,沒有離開釋迦牟尼佛,佛教給我的,我都做到,這叫學佛。如果把這個東西丟掉了,那叫佛學,不是學佛,那叫佛學。佛學是把佛的教誨當作世間一種學術來研究,與我自己的思想生活、因果報應不相干,這叫佛學。

真學佛的人,他的態度非常明朗,第三句就是學佛人的心態,表裡一如,外表「柔和」,柔順、和睦,柔順就是他能恆順眾生,與一切眾生和睦相處。和睦跟和諧不一樣,和睦的意思深,睦裡頭有親情,叫親和,和睦是親和,和諧還是有距離,和睦沒有距離。和睦是什麼?兄弟姐妹,父子、兄弟、姐妹和睦;和諧是外人,外面鄰裡鄉黨,他有差距的,對一切人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

「質直」,質直是真心,這是本質,本質是直心,直心是道場,直心就是真誠心,沒有一絲毫虛偽,這是什麼?這是佛菩薩。我們要不是用這種心待人,我們沒有學佛。人家騙我,我以真誠心對他,你說為什麼?我學佛,他不學佛,他搞六道輪回,他欺騙我那個心是輪回心,他造輪回業,我要到極樂世界去,輪回心去不了極樂世界,我必須把輪回心放下。像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一樣,眾生是以虛妄的心對佛,佛是用真心對眾生,我們學誰?總得搞清楚、搞明白。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五三五集)2011/8/12 檔名:02-039-0535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位同修他問:“所說念佛,心聽、心念,有時用意識心、回光觀心一處念佛,有時念多了心太累。”

 

淨空法師答:這個現象不只你一個人有,有這個現象的人很多,所以你問得很好。念佛要怎樣不累?不但是念佛,從事任何工作,我們看諸佛菩薩示現在六道,不看別的,你去看《華嚴經》五十三參,這五十三尊佛示現在人間,他的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你仔細把經去查一查,哪一個人說是累了?我們沒有聽說過,沒有見到過。我們就想,為什麼菩薩示現他不累,我們會累?這原因在哪裡?要把原因找到,你再把原因消除,你就會跟諸佛菩薩一樣,永遠都不累了。其實,這個事情經論裡頭佛說得很多。

 

  為什麼會累?有“我”,“我”累了。我今天做了好多工作,我累了。佛菩薩為什麼不累?他沒有“我”,他做再多的工作,他沒有我,誰累?道理在此地。所以《金剛經》一開端,佛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只要有四相,他一定會累;念佛也會累,讀經也會累,干什麼都會累。如果四相沒有了,他絕對不會累。他要是累了,問他:“誰累了?”由此可知,這是一個心理的問題;不是生理的問題。

 

  佛跟我們講:“境隨心轉。”我們的心不健康,心裡頭有妄想分別執著,我們身就會累。心要離開妄想分別執著,這個身工作不會累,日夜工作都不會累。但是,你需不需要休息?需要。為什麼需要?別人都睡覺,你一個人在干,干是沒錯,但是別人發現:“哎呀!你是神,你不是人。你這個法門我不能跟你學。”所以,諸佛菩薩示現,要跟人完全一樣。他不累,不累他也休息,也做休息的樣子,是這麼個意思。所以示現,要跟眾生完全相同、完全一樣,這才能教化眾生。“我跟你一樣,我能修得成功,你也能”,他才會相信。你要是表現得很特異的話,別人看到了,“你行我不行!我沒有辦法學到你。”人家信心就沒有了。幫助一切眾生建立信心,必須要跟眾生一樣,這也顯示佛菩薩的大慈大悲。

 

  我們是凡夫,當然一下這個境界轉不過來。我們覺得念佛累的時候,或者拜佛用功累的時候,要求三寶加持。這是屬於業障,這個業障突破,就不會累了。你們在念佛堂裡面有這個經驗。你初到念佛堂,二十四小時念佛,晚上到了兩、三點鐘的時候,很難過!可是你把這個熬過去之後,精神愈來愈有了,這很多同修都有。一天能熬過去,到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精神就愈來愈好,會很正常,不會感覺得疲厭。所以七天七夜念佛的時候,念下來之後,還想念個七天七夜。我們現在人講“瓶頸”,那個瓶頸要突破。不突破,就被它障礙,我們的精神提不起來。突破之後,往後才一帆風順,才能夠排除一切障礙。但是突破瓶頸是很艱難的,這個艱難必須克服,我們才會有成就。這個要祈求三寶加持。(淨空法師《學佛問答》21-90-43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無圓覺佛陀耶

南無正法達摩耶

南無清凈僧伽耶


法界有情 同體且共生

菩薩悲愿慈心憫凡塵

 

心佛眾生原不二 

人間路上種善因

利己 利人 謙卑 慚愧 常感恩


無私奉獻 敦倫盡分

和諧共處 尊重平等


是非得失皆如夢 自凈其意得安穩

唯愿眾生同發菩提心 佛法不滅不生

 

慈航苦海作明燈 人 我差別何須爭

愿世界 共和平 祈一心 同向善

 

愿社會能和睦包容 齊建构 得繁榮

愿家庭得和樂 福慧同修眾和愿同行

 

南無圓覺佛陀耶

南無正法達摩耶

南無清凈僧伽耶 X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EpGg-kUsTc&feature=related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布施培福

1.致富之道要能捨

佛法講為富之道就是要布施、要捨,捨才是致富之道。可是世間人說:「我這麼辛苦得來的錢還給你享受,我怎麼捨得?」啊!如此慳貪!那多餘的錢你享得了嗎?古人說:「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你一晚上還能睡一百張床嗎?那你苦死了!而且錢財放在那邊不用,也不是長久能保住喔!錢來的時候是難,去的時候很容易!你看世間人,往往今天大富,明日變成窮光蛋了,那何不趁有財的時候為兒孫趕快布施培福呢?

2.囤積東西損福報

你想有福報嗎?那就要趕快做功德,自己生活費夠用就好,多餘的錢供養三寶,東西、衣服多了就送人。當然在臺灣,不好的東西、衣服想送人也沒人要,但在泰北、非洲那些地方,想有一件爛衣服穿都沒有喔!所以還是要想辦法將多的東西布施給需要的人,否則囤積太多東西損福報啊!到死的時候,誰要你那些死人的東西?都是垃圾!

3.布施愛語結人緣

人人都能行布施:好比與人相見,給人一個微笑、說句柔和的話讚美人,這都是布施。要給人感覺你很慈祥、很自在、好安然、好快樂;不要冷冰冰的,好像人家要求你什麼,喊了你都還不理睬,這樣怎麼會有人緣!沒有人緣,有了苦難,誰來同情你?到你有事時想求人,除了菩薩,誰來幫你忙?那時再倒回頭想想,是什麼滋味?苦味!

4.平等供僧功德大

供養僧寶若能無分別心:「修不修行是他的事,我一律平等供養!」能平等供養福德是很大的。佛陀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無相而布施,功德和供養佛是一樣的,所以你們要會平等供養。不平等就有是非心,這如何攝受感化人?

5.佛徒善用錢修福

我常常有種感覺,賺錢人人會賺,拼命上窮碧落下黃泉地賺,但不知怎麼用。不知怎麼用還好,最多做個守財奴,最怕有了錢就做壞事情,那不是冤枉?佛教徒賺了錢,除了維持家庭生活、孝養父母,還要供養三寶、修一切善法,這才是會用錢。

6.成就他人讀大乘

讀誦大乘,解第一義諦,才能求生西方上品上生。你自己沒時間讀誦怎麼辦?那就發心多印大乘經典,乃至貢獻大藏經,這就是供養法寶,如此成就人家讀誦大乘,這也是一種善巧方便。

7.倒楣有錢修善窮

世間人善財難捨,你向他化緣,他說:「噯!沒錢、沒錢,我好窮喔!比你還要窮。」叫他做善事他喊窮,到倒楣時他窮不窮?不窮喔!多少錢都拿得出來,還唯恐人家不要呢!打官司、搞人命,用了幾千萬,叫他發心善事卻捨不得,人就是這樣可憐!

8.隨力布施得實益

有好多學佛的老公公、老婆婆,不懂佛法的道理,但是他省吃儉用,只要存有一兩個錢,寺廟裡需要做功德,他隨時都可布施,有些有錢的人剛好相反。比較之下,那一個能真正的得到實益?

9.錢能布施是金龍

你有了錢能供養三寶、救濟貧窮,錢就是金龍;如果你只是把錢積聚,慳貪做一個守財奴,甚至拿錢做壞事情,那錢就是毒蛇。

10.福報留到下輩子

廣東人有個壞習慣,吃完飯碗底一定要留一點,說是要留到下輩子吃,不能把碗吃乾淨,吃乾淨下輩子就沒有了,這是邪知邪見!要使下輩子有得吃,除了對物品要惜福,在與人共事時要讓人家一點,你能讓人就是有福報,還要布施。不要以為你有勢力、你強,就搶奪人家的,那就把你下一輩子的福都損掉了!

11.財法布施貧苦人

我們三寶弟子見到貧苦可憐的人,要起悲心施捨他,同時還要教他:「你要念佛喔!」就是他不念,你念一聲「阿彌陀佛」給他聽,這樣不但財施又有法施。布施給他錢,是憐憫他的色身苦;為他念一聲佛,是令他的法身得解脫。

12.富而能捨子有福

世間說世無三代富,什麼事情都有因果的,如果你富而能施捨,就能留福給子孫。沒有三代富,這就是富而不仁,為富不仁的人,他的子子孫孫不會好的。

13.財法二施成佛道

大多數的護法弟子們,大家群策群力地共同財施,才有今天的靈巖山寺。造了靈巖山寺有什麼用?大家來拜懺、打佛七、傳戒才有地方。有財才能成就道場,有法才能引導一切眾生修行,這叫財、法兩種布施。財施使你得福報,法施使你得智慧,財法二施圓滿能令你了生死、成佛道。

14.錢為三寶是金龍(一)

在家信徒利用不堅固之財,供養三寶修堅固永久之福,這樣財就有用;出家就是一心修道了生死,有錢實在是麻煩的事情。中國佛教是大乘佛教,這條持銀錢戒能融通無礙,不過出家人手拿錢不是自己享受。如果拿錢是為自己享受,那金錢就變作毒蛇了;若是為人、為三寶,這樣手拿錢用錢,毒蛇就變作金龍。

15.錢為三寶是金龍(二)

在家信徒應該要如法取財,做生意是理所當然的;出家人有錢是否也同在家人合夥入股份、做生意呢?這萬萬不可以!那怎麼做才如法?應該向信徒募化,募化來的錢一定要用於三寶,裝佛像、印佛經、造塔廟等等,使信徒的錢財變成金龍,使信徒能植福回向西方;如果化來的錢自己享受,那地獄的大門就開著等候你

16.以法供養勸布施

出家人想做事,但自己沒錢怎麼辦?那就以法供養,講布施的道理給人聽,令他能捨慳貪而修布施,免除餓鬼之報得人天之樂,再進一步使他能得到佛法涅槃究竟之樂。但化度人首先要化度自己,自己修好、戒行莊嚴、有福德,就有龍天護持,如此對信眾說話,信眾才會敬仰、奉行。

17.乞食是施信眾福

佛陀立乞食的制度,乞食就是施福,令眾生得福。你看萬德慈尊的佛陀,根本就應受天人供養,他的福報已經多得遍三千大千世界,但他本身還要乞食,為什麼?這就是佛陀的慈悲,知道眾生苦惱、沒有福,又不會自動來施捨種福,所以大慈悲眉毛拖地,到你家來向你乞食,你供養如來一頓食,就使你消多生多劫的飢寒、貧窮之苦。

18.行布施不限錢財

布施不一定要錢財,你出力、出精神,乃至說一句好話,或見人做善事,發個隨喜心、讚歎的心,這都是布施呢!

19.慈心布施富且樂

微小的動物是最苦的,我們以慈悲心布施牠,並不會少了我們什麼,但因果確乎不可思議!你有同情心、有布施心,自然就會富有,而且還安樂。沒有同情心、慈悲心,憑你自己賺錢快不快樂?不但不快樂,還會因為你有錢帶來無限量的痛苦呢!

20.觀音慈悲不化緣

我們建道場需要這麼多錢,要到那裏募化呢?你們不要怕!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身,他會募化的。但你們也要發心代觀世音菩薩做一個化身,各人盡各人的力來募化。諸位不要聽到有觀世音菩薩化緣,就想:還用得著我們嗎?這樣想就糟糕了,你也是一位菩薩呀!其實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不化緣的,如果觀世音菩薩化緣,這分福德全他一個人得,那大家都不能種福了,多麼苦!所以觀世音菩薩不化緣,這些緣要我們化,要我們來修福。

21.大眾合力建靈巖

經過九二一的破壞,我們一切都在準備重建中。我們臺中念佛堂早已開工,但好事總是多磨難,這不是一年或者兩年就能做好的,靈巖山寺也不是三兩年內就能重建得好,還有臺東萬僧寺,這都是待大家來共同發心。我們要建大道場,一人發心那麼一點點艱苦的力量,卻能自利而利無量的眾生。你不要說:「我沒有力!」當然你沒有力,但因緣是創造的嘛!你沒有力,你還有親戚朋友其他的一切人,可以請他們一起來出力;現前你沒有力,大家合力就有了。一人發心功德不可思議,何況大家集聚起來的力量?

22.隨力發心建靈巖(一)

老和尚從加拿大回來,認定了:赴湯蹈火也要重建靈巖山寺!這個靈巖山寺不是一萬兩萬,也不是一億兩億所能重建得好的,希望你們各位發心。重建得好也要兩三年、三四年,希望各位在這三、四年之內隨分隨力。記住!我們趕快把這個道場重建起來,那我們打佛七、拜懺、水陸這一切都有場地。

23.隨力發心建靈巖(二)

你不要說:「現在景氣不好,大家連吃飯都成問題了,那有錢建道場?」建道場當然是要錢,但種種的讚歎、精神上的協助也是需要的,你有什麼力就出什麼力,不是教你做難得做不到的事,佛陀教我們隨分隨力發心嘛!

24.至心重建靈巖山

大菩薩發大心,希望我們也要發小心,不要以為發小心就不好意思,大飛機、大船少不了小螺絲釘喔!你不要說你沒多錢,你發至心供養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你一人當然沒辦法建道場,但你有心要重建靈巖山寺,這就是你建道場之心,希望大家各盡自己一份力。

25.專款專用建靈巖

我們重建靈巖是專款專用,這錢是專為建設寺廟的。我們臺中念佛堂多的錢可以拿到靈巖山寺,靈巖山寺多的錢就拿到臺東,還有美洲、澳洲,五大洲建設道場都要用。你們不要說:「啊!老和尚好貪心喔!五大洲都要建道場。」我就是這麼樣貪心,希望你們也同我一樣的貪。

26.為子孫建大慈航

度眾生必定要有度眾生的大慈航,我們臺中念佛堂大約可以容納萬人,如果因緣一切順利,幾年內就可以落成啟用,希望大家共同來發心。我現在建道場幫你們把錢用掉,你子子代代都好。你有錢也要好好為子子代代供養三寶,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嘛!不要盡想著錢要留給兒女。你善財難捨,你那個錢保不住,到惡業障一來,一個大水、大火,幾十年辛苦的積蓄全部都沒有了!唯有無上的功德才是保得住。

27.慧信獨資建大殿(一)

不思議事要有不思議的人來成就!想想我們大殿是如何完成的?告訴諸位!這大殿是韓慧信居士獨資發心完成,他不是大豪富,不過同大家一樣有一碗飯吃而已。大心一發就有大福,沒有大心,雖有千千萬萬還是等於零。

28.慧信獨資建大殿(二)

慧信居士說:「我存這麼一點錢,這個錢是非常非常辛苦來的。正因為是非常辛苦得來的,所以要好好的用。」我看世間人都會賺錢,卻沒有幾個會用錢,不但不會用錢,反而拿錢找苦受,或者想:「我這個錢要留給兒孫。」但慧信居士不是這樣的看法:「我的兒孫他有福就有飯吃;他沒有福,我這個錢給他,不就害了他?」他要是個阿斗,你把大皇帝給他做,他也不像大皇帝啊!所以他看得開、看得正:「我這錢要建大殿、供養三寶,利益一切眾生!」

29.勸人布施令修福

自己沒有錢不見得就不能布施,你可以勸化你的親戚朋友嘛!人家本來不知道要修福、不知道要布施,因為你勸化他,他聽你的勸勉拿錢出來做功德,他得到福你也就有福了,這就是法施。你要知道,你勸化人家,不是向人家伸手要錢,你是教他修福報,於他有好處,這還有什麼不好意思講的呢?

30.自布施也讚布施

佛法處處都教人自己布施,也要讚歎布施;你自己布施不讚歎布施,就不能令慳貪人來修布施。你只要多讚歎布施的功德,人家自然就會修,誰不想好?所以說法是最要緊的。

明因感果

31.依靠三寶要擁護

佛法講緣生法,決定要大眾擁護靈巖山寺,老和尚才有這因緣和你們講話。兒女當然要依賴父母,父母也要靠兒女來幫忙;你們要靠三寶,但也要擁護三寶,互相都是緣起法。緣起法、因果是個網,網孔是孔孔而相連。

32.行菩薩道廣結緣

你與眾生沒結緣,即使成了佛,還是你一個,你的國土沒有菩薩;成了佛,國土有菩薩,是因地行菩薩道的時候,與眾生結緣,解眾生苦、予眾生樂。這一切談起來都是因緣、因果法,所以千萬不能想:你在這裏坐著享福,要我來服侍你啊!那是凡情,怎麼能夠學道?你沒道骨、沒道心、沒道氣,到那裏都沒有人緣,人也不會看得起你!

33.前世種福今生享

我們今天能閒閒靜靜地藉這道場來用功,是往昔之中有種這福因;沒種這福因不會感到這果,有因才有果。前生種今生得,今生種來世享受;你要把握現前,具修福慧。

34.福慧二嚴要修因

有人認為:有智慧的人決定有福報。不是喔!拿世間人來說吧!有好些人聰明得很,可是一生潦倒,衣食都成問題;有的人雖然不知什麼,但安愚守分,享癡福。諸佛兩足尊—福慧二嚴,這是從三大阿僧祇劫修來的呀!

35.福慧雙圓果自然

修行有了智慧福德,想什麼就有什麼;沒有智慧福德,想什麼都得不到。貧窮無福慧,還想什麼?富貴有福有慧,不想自然也會有,那是因果報應所得,如是因如是果嘛!

36.為人終究是為己

我們做一個人就是要為人服務,看那裏需要就無條件地發心協助,這一切說是為人,其實還是為了自己,所感的福德還是你在享喔!如果你知道為人最後得安樂的是自己,那你一切的為人即使怎樣苦惱,你都不會喊苦,見了一切人—啊!都是我的恩人,心境時時都是快樂自在!快樂是自造的,痛苦亦是各人自己所造。相反的,不能隨時和順人,則你只有自尋苦惱!

37.討債還債作兒女

誰叫你前世要騙他的錢、欠他的債,所以才生個不順心的敗家子;你前生如果多布施,就會生個還債發財、報恩興家的好兒女。

38.善惡面相唯心造

「萬法唯心造」,心裏想什麼,面相就變成什麼。心想某人對不起你,面孔就成怒目之相,多難看!心想到感恩,心情就安樂自在,那面孔令人多想再望一眼啊

39.風雨壞收有前因

農夫種田那樣辛苦,到要收成了,來一陣大風、大雨、大水,弄得連一粒榖都收不到,唉!這個因果怎麼講?因果通三世,天不會欺負人的;因為他前生沒有造福、嫉妒人家修福,到他要享福的時候就享不了。因果還有誰在驅使、掌握嗎?不是!法爾自然是如此。

40.依教奉行緣生法

「為何佛陀這樣不慈悲,還要叫我們依教奉行?他無量的福慧、功德給我們就好了嘛!」唉!佛陀那裡不慈悲你?但慈悲也不能離緣起法,所謂「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佛陀當然希望把一切福慧給我們,使我們不用修行馬上就能成佛,但那樣不合乎緣生法,緣生法就是真理。

41.感應修道無障礙

我們希望得感應,是感應有神通嗎?不是!是實事求是的求感應,感

應過去業障消除,未來道業不要有障礙。神通不是求來的,千萬不要

妄求;到你生死了,證羅漢果自然就有六通自在。

42.佛法之因不思議

有些人生來也沒有聞到佛法,自己就從心中迸出「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來。等到他見聞了佛法,聽到阿彌陀佛,「耶!在某個時候,我心中也有阿彌陀佛。」這就是佛法講的因不可思議==往昔種這個因,到時候它自然就會跳出來。

43.奉行佛法轉定業

過去造了惡業,現在如果不依佛法修持,還是在六道輪迴裡打轉,轉來轉去待惡緣一相逢,那就叫「定業不可轉」,因緣成熟了嘛!但一切法皆隨著因緣,在未遇惡緣前,只要依佛陀的言教奉行,就能轉定業而離苦得樂,這是佛法利益人的地方。

44.修學佛法知宿命

佛法裡有宿命通,宿命通一般人能不能做到?恐怕很不容易。宿命是前世,今世同前世在中間脫了節,沒因緣來連得上就知不到前世。不過佛法講「若問前世因,但看今生受者是」,看你現在的果就知道前世的因。這話說得籠統,要是得了法眼,就能觀到人前生的根機。你不是想有智慧、想有本事嗎?好好地修行,道業成就,不但有宿命通,六通都能具足。

45.積善之家有餘慶

佛法講因果,世間也是講因果,古書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善人之家,你本人造善固然你能享福,你的餘蔭到下一代還是好。為什麼?你好心有好報,善人會到你家來投胎,物以類聚嘛!你是造惡業障的人,不但自己受惡報,下一代來的也是壞蛋。好的人不會投生到惡人的家裡,惡的人也沒有福報進善人之家,這是一定的,因果就是如此!

46.戀世間難得法益

如果你貪戀世間不捨,又還想得佛法的利益,那針無兩頭利喔!你一雙手能同時抓兩隻兔子嗎?沒有那回事!放不下世間,佛法的出世功德自然就少了。那要怎樣補救?供養三寶,使出家人轉法輪、了生死,你有了這個解脫之因,將來修道就能得解脫。

47.明白因果通三世

農夫種了種子沒有收成,乃至商家下了本錢,做生意賺不到錢,在因果上好像講不通,這要用佛法的三世因果才講得通。各人福德都有定數的,如果你福德因緣好,種東西就風調雨順,做生意就會賺錢。你不明白三世因果就會怪說:「啊!這個老天真是顛顛倒倒的!」這那是老天的問題?完全是自己的因果在控制著。

48.討債還債有因果

有好多人留千萬、上億的錢等著兒子來享受,這兒子為什麼有這麼大的福報?因為他前生錢已經交給他爸爸了。世間有說「銀錢不會走空路」,錢來來去去都是有因果的。大家也要知道,討債、還債都是有因果的,你前生放債,今生就生個還債的兒子;你前生騙人家,做事不信實,今生就生個討債鬼,因果就是如此。

49.錢財滾滾因布施

你布施,果報到時,就算你不要錢,錢好像水一直滾到身邊來;你慳貪,銀子就像水流走了。修好因自然感好果,不求而自得。

50.欲得好果多修因

大家發心成就道場,轉世就住莊嚴的房屋;造佛像,就感莊嚴圓滿的相貌及健康的身體;布施窮人,能出生好子女,創業時能得好幫手;你能放生,就感長壽之報。

51.斷惡修善福慧廣

諸惡莫作就是惜福,眾善奉行就是修福;如此惜福、修福,自然身心清淨、福慧廣大。

52.有福無福果報異

沒有福報的人,本當做那筆生意可以發財,但到了他手裡,就陰錯陽差變成倒楣;一個有福的人,本來是倒楣的事情,到他手裡,陰錯陽差又變好了。這就是有福與無福的不同,這都是因果。

53.求身健康施醫藥

你們要想身體健康、不要生病,就要施醫藥,看貧窮人生病沒有錢看醫生,你經濟許可的話,就要對他們有個援助。說是助人,實在還是培養自己的福報,你轉世身體就會好,不會再有病痛。

54.供養凡僧亦有福

高僧傳中提到,唐太宗有一次問玄奘大師:「供養聖僧能求大福報,那凡夫僧究竟有什麼福給人求呢?」大師回答說:「泥龍雖不能致雨,你要求雨還是必禱泥龍;凡夫僧雖不能降福,你要求福還是要供凡僧。」凡夫僧雖然沒有福,但也是大聖釋尊之子,身披如來袈裟,還奉行如來淨戒,這樣高貴了世俗人何止千萬倍!能夠守戒,有佛陀之悲心,這就堪受人天供養,日食三兩金都能消化,所以在家居士要在三寶門中求福,還是要供養凡夫僧。

55.供齋求福出世因

人的生命完全靠飲食所長養,供齋就是供養飲食,不但能令人壽命長、身體健康、氣色好,又與人廣結清淨的善緣。所以想求健康、人緣好、事業順利,就要供齋求福報。尤其佛七、法會中供齋,助人一心修道,將來自己修道道糧就無缺,也種了出世解脫之因。

56.從來硬弩弦先斷

憨山大師說:「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不說別的,就說日本人侵略我們,看他那種淫威不得了!可是禁不起美國一顆原子彈下去,鬼哭神號那個樣子,真是可憐啊!你看當時他是那樣強,這正是強暴者到最後會自取滅亡,因果就是如此!

57.三世不妄舌舔鼻

一般來說,假如我們人三世不打妄語就有口香,舌一伸出來就能舔到鼻頭。十方諸佛無量劫來都是說真語、實語,他伸出的舌頭就廣長,廣就是遍,長就是遠,所謂遍覆三千大千世界。

58.唇舌面相看善惡

一個人會說話言詞清爽,他的舌頭一定是長而薄,這種人面相要淳厚,說話不要強詞、不能離道德,否則就變成蛇舌—毒蛇的舌,那種舌如利斧,一出言就是惡口。舌頭短而厚是不會講話的,口唇再要厚,一定是個忠實的人。如果口唇小而薄,薄得面孔沒有肉,這種人很削薄、很會狡辯,甚至方的能說成圓的、圓的能說成方的。

59.因果法童叟無欺

諸位!我話講得這麼多,其實說來說去還是要靠自己,自己要站起來!大家好好地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這樣不但做人有資格,將來成佛都有分!因果不會欺人的,佛法是真正的童叟無欺,一分錢一分貨,不管什麼人,修如是因必感如是果

60.點光明燈無量光

我們點了光明燈,一掛起來就是光明世界,埔里四圍的人都說:「哦!靈巖山寺那個燈海,那種莊嚴我們從來沒看過。」這個光明世界是大家發心莊嚴的,這就是因,將來就有無量光。你不要靠阿彌陀佛的無量光,那是阿彌陀佛的,我們自己要修因才能感果。

61.無量光壽自感招

要怎樣得無量光?我們靈巖山寺一年二次朝山的光明燈,還有大殿、觀音殿、念佛堂的燈,你要成就它、保養它才有無量光。有了無量光就有光明智慧來修一切法,才能得無量壽,無量壽就包括福德因緣在裏頭。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是不是先佛給他的?不是!那是他經過無量劫修六度萬行所感招的。

62.欠他就生討債鬼

有的兒女是來享父母的福,他是來討債的,前生你欠了他,今生他一件事也不做,你就把他培植得好好的。但你不要期望:「我把你養得好好的,你將來要孝順我!」你能把債還好,他不找你麻煩就好了,你還想他來孝順你?你要想兒女孝順你容易得很,你多布施把福修得大大的,到時候就來一個還債的兒女了。

63.身軀變廢是因果

不思議的事要不思議的人來做,大事情就要大人來做,但世間事往往相反,有的人雖能發大心,卻沒有力做不到;有些人可以做到的,但他不發心。什麼事情都是因果,沒有力的能發大心,只要你大心發了,今生做不到,轉世還可以;有大力量的人而不發大心做,轉世就苦惱,你的權勢富貴、身軀六根都變廢了,不能做事。

64.親自布施得福大

布施的心不同,所得的利益就有很大的差別。地藏經上說,國王看貧窮的人可憐,隨便叫個人拿吃的、穿的施給他們,那樣功德就差了!要是國王能捨了尊貴的身價,以悲愍之心親手布施,並安慰他們,這樣的功德就殊勝,所感的果就不止一世得福,而是百千萬世得福。

65.百年樹人三代善

培養人才,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培養成的,勉強的說要三、四十年。「十年植樹,百年樹人」,百年才能成就爐火純青的人才,這就是所謂的「家學淵源」—要三代積善才能培養一個好的人才,當然愈培養得久愈好。十年的樹也還不怎麼大,真正的大材料也要取自五、六十年,或百年、千年的大樹。

66.瞋心布施墮修羅

我們六道中有個阿修羅,阿修羅有天人之福,沒有天人之德。他為什麼有福報?他就是「瞋心布施」。什麼叫做瞋心布施?他這個人處處都是要爭面子、高傲,總是看不起人,好比「你不過打個羅漢齋,我要打個上堂齋!」他以一個爭勝的心,這樣供齋有沒有福報?當然也是有福,但沒有德行,所以墮在修羅。

67.唱念利人音聲好

我們要想此生聲音好,除非你這個人業障太深重了;如果不是業障太重,你現在聲音不好,只要一發心就可以好。怎麼樣發心?因果經上說:今生喉嚨響亮是何因?就是前生在佛前多唱念利益人、多修讚歎的因,將來聲音就會好。

68.供養鐘磬音聲好

在佛前供大鐘、磬子這些法器,甚至發心麥克風這些使聲音助長的,都能夠使音聲轉好。還有發心在寶塔上掛風鈴,像我們觀音殿、大殿四角掛的風鈴,這都能使轉世的聲音很好,今生的聲音也可以轉變。

69.俗諦造作不平等

佛法不但極平等,而且又非常之公道,沒有偏私、沒有情感的,實事求是,你一分因就給你一分果,沒因就感不到果。說平等是第一義諦,那是極其平等;到了第二義諦,因為個人造作不同,不能夠說平等,那樣平等的話就不公道了,會使沒智慧的人、下等的人,懈怠愈懈怠、頑皮愈頑皮、做惡愈做惡。世間上的事情一定要賞罰公平,才能使好的更加好、壞的改好。如果是不是、非不非,但講平等,那就太違真理了。

70.富而不捨餓鬼報

經上形容餓鬼,「腹如滄海,咽如針尖那樣細」,你看那樣大的肚子,咽喉卻那樣細,就是有水給他吞,怎麼樣吞呢?其實他們見到大海水,水即刻變成了火,這是業感。他們為何招此業報?這就是在世時生活富裕,卻慳貪不捨,不肯施捨救濟貧苦,甚至讓東西壞了也好,所以招感餓鬼之報。

71.羅漢也會托空缽

出家人應該要受信徒供養,你不受信施、不修乞食的因,將來證羅漢果,就不能受人天之供、就托不到缽,因為你因中沒有乞食令眾生得福嘛!就算我們釋迦佛貴為太子之身出家,到了吃飯的時候,還是要到信徒家沿門托缽。

72.共業之中有別業

因中有共業還有別業,好像一個原子彈放下來,大家同時在一起,有的被炸死,有的沒被炸死,怎麼會這樣?這個人前生沒有造殺業,就沒殺業之報,他就不會死;你造了殺業,當然就會死了。如是因、如是果、如是報嘛!佛法就是講因果法,對這些明白了,那你受惡報不要怨天尤人,受了善報是應該的,修好因感好果嘛!

73.利他消除昔輕慢

大乘佛法的立足點是要利他,為什麼要利他,好好為別人多服務呢?自己要求福慧,也是消除我們往昔之中對眾生的輕慢,消除我們前世只知道享受爭權利,不知道盡義務,欠人家這些債,所以弄得無福無慧,想修行都困難。

74.抱定因果來處世

印祖說:「因果者,世出世間之大權也。」宇宙人生的一切不出因果兩個字,我們想得什麼果就要修什麼因,決定要勤勞精進才感好果報。說到勤勞精進,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在善業上勤勞精進;惡業障的眾生,他在惡業上也很積極的,否則怎麼有十八層地獄?我們只要抱定「因果」兩個字來做人處世,就不會錯到那裏去。

75.白手成家福不圓

一個人一出世,他的爸爸就有千萬的家財等著他來享受,這是他前生布施的福德造得大了。還有一種人,父母雖然沒有留一個錢給他,他自己能夠創業、能白手成家,這個人也是有福的,不過他前生的福修得不圓滿。前生的福修得圓滿,今生不需要勞動就有福;福沒有修得圓滿,就要勞動才有福。你總要修福,不修福,任你怎樣聰明,也不會發財的!

76.音聲要好多梵唱

你想喉音好嗎?那就要在三寶門中多梵唱、多讚歎—出美妙之詞、和雅之音來歌詠、讚歎三寶,這樣你將來聲音決定會好。聲音好,不但你唱歌人家歡喜聽,你講話人家也歡喜聽。要想音聲好,在殿堂裏不能閉口喔!閉口將來就變成啞音、沒有音了。

77.擁護他人自修因

別人坐了大和尚、方丈的位子,你要好好地擁護;你不擁護他,輪到你來坐老和尚位,誰來擁護你?他不找你麻煩就好了,你還想他擁護你?什麼因感什麼果嘛

78.羨慕廣老先修因

我們臺灣的廣欽老和尚,他自己參禪,但你到他那裏,他就是教你念佛、修苦行。他不會講經說法,但大法師都要向他禮拜;也不會寫文章,但大教授們還要拜他做師父。他度的眾生是那麼多、道場是那麼殊勝,別的大法師經也講得多、人緣也結得好,但道場並沒有那麼殊勝喔!他自己也沒有出來跑過,都是人家到他那裏跪著拿錢供養他的。那是他的果,他的因從那裏來呢?不要只是羨慕人家的果,要明白人家的因—他出家是怎樣的苦修!

79.前生施茶好醫生

有些醫生雖然依藥方治病,卻把人家的病醫得更加嚴重,這就是他業障重;好醫生、走紅的醫生,幫人家摸一摸,人家的病就好了。在因果來說,好醫生就是前生多施茶水解除眾生口渴,如此廣與眾生結緣。

80.聽話方能感好果

現在當人家的組員你不聽話,將來誰來聽你的話?將來也是那些反骨的人到你面前來,到那時你怎麼做事?所以世間人你不孝順公婆,到了自己當公婆,試問你的媳婦怎麼會孝順你?修好因感好果,你惡劣性就招感惡因緣來了,因果就是這樣喔!

81.發心佛堂必成佛﹙一﹚

諸位到山上打佛七,放下身心來念佛,念到一心不亂,自然安樂自在。所謂「念佛成佛」,念佛是因,將來往生西方修行成佛是果。那發心建念佛堂的人,將來的果報太殊勝了!他發心建念佛堂,成就這麼多人成佛,那他以後不想成佛也會成佛。

82.發心佛堂必成佛﹙二﹚

發心建念佛堂的人,他自己雖然不能來念佛,別人來這裏念佛,他就有功德。他建佛堂使人修行得到解脫、成佛,他將來所得的果報太大了—來生他就有福德因緣,能在念佛堂裏身心安定地念阿彌陀佛,將來必定能成佛。

83.用他東西耗己福

人的福報是有限的,一用完沒福時就苦了!比方我們去印度朝聖,住在飯店時,飯店的衛生紙我一張都不敢多用。雖然住飯店要付錢,但自己福報是一定的,不是這東西是飯店的,多用沒關係。其實我們所用的一切東西—不論是用別人或用自己的,都是在耗自己的福報,一定要有這種觀念。有的人認為住飯店那麼貴,就要多用一點,甚至臨走還要帶一點走。其實少用就是多布施,把好處予人就是布施。明白這道理,處處都能修福;你不明白,處處都是損福。

84.招小三災有前因

劫難是大眾共造的惡業所感,有大三災、小三災,小三災就是瘟疫災、饑饉災、刀兵災。瘟疫災就是一個人得了奇怪的病,傳染到一家人,接著傳染到一個村,一村傳一縣,甚至一省,人得了那種瘟疫病,一兩天就死了。這種瘟疫病是瞋心毒惡所感,一傳染就沒藥醫。饑饉災,不是大水就是大旱,大水就是連續下好幾個月的雨,乾旱就是一兩年都沒有下雨,那還能有什麼收成?過去就有這情形,某個地方幾千里變成汪洋大海,或者幾千里大乾旱,人沒東西吃只有活活餓死。這種饑饉災的惡果報是眾生慳貪不肯施捨而感的。刀兵災就是互相殘殺,在政治上雙方殘殺,老百姓是沒什麼保障的。這種殘殺也是一種果報,業因從那裏來呢?古人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這些刀兵劫都是從大家口中吃來的,所以佛法大慈悲教人要吃素,不要吃葷。

85.轉世行醫今施茶

今生多施茶水,轉世做個好醫生,幫人家一看病,他病就好了;你前生沒有施茶、施水,就算你今生考到第一級醫術,你幫人家看病還是看不好,因為你沒種那個好因,當然幫人看病就看不好。

86.修佛像還修佛殿

想身體好要修佛像,修佛像不但身體健強,還相好圓滿呢!人人都尊敬你。你身體好、長得好,但還要有房子住,若沒有房子住,就要受風吹雨淋,多麼苦!那就要修佛殿,修佛殿才感到有好房子住。

87.發心佛堂助用功

人家發心修念佛堂、莊嚴佛像,使我們在此用功學佛,他雖然自己沒有來修行、沒有來拜佛,我們在此修行用功的功德,他也就得一半了,因為他成就人嘛!

88.發心佛堂修易成

你修念佛堂,別的人在此用功,道德有了、生死了了,你有這個好因,將來一修就成就了;沒種這個好因,你想修行真是難啊!

89.供僧求福出世因

為什麼要供僧,不供僧不可以嗎?這就講到修因感果的問題。諸位想不想了生死出三界?想不想現僧相,住持佛法度眾生?如果想,那就要修因—供養僧寶。你現在不供養僧寶,將來出了家,那個供養你?沒因不會感果的。「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不修福,你即使證了羅漢果,還是沒人供養你。你能供僧求福,令出家人安心辦道,那你將來修行時道糧就不會缺乏。

90.平等供僧福報大

釋迦佛特別交代:在家居士供僧要以平等心供養,你要是分別某某師父有修行、某某師父修行差一點,有這樣的分別心,即使供養到羅漢,所得的利益還是很小;能以平等心供養凡夫僧,那功德與供養佛是一樣的。有沒有修行是他的事,你心中就恭敬他是僧寶,穿的是如來袈裟,這件袈裟能披在身上不是那麼簡單的!要知道,再過幾多劫之後,連出家師父也看不到了。

91.造惡念佛死相異

活人一死就變成了死屍,若你惡業造得多,死屍就變成了惡鬼像、地獄像,那真是嚇死人!就算怎麼樣有情愛的夫婦、怎麼樣孝順的兒女,到了那時候也怕你,因為你那個死樣子令人可怕嘛!如果平時有念佛,雖然死了面容還是紅潤、身體柔軟,好像活人睡覺的樣子,而且還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這是生西的瑞相。

92.寫文章不離道德

說話不要離開道德,寫文章更不能離開道德,所以不要寫那些風花雪月的文章,要文以載道。離開道德的文章寫了有什麼用?那是自己空費時光,人家看了也是虛喪光陰。還有最不道德的,寫那些黃色小說,那些人真是孔夫子的罪人,害人害得不淺啊!何止害人色身?還害人的法身,使人變得沒有靈魂了。那些人將來不到地獄,會到那裏去?

口業功過

93.說好話不嫌口多

眾生最苦惱的地方就是自讚毀他,從無始以來造下的口業非常深重,到山上來念佛,能消自己無始以來的口過,同時也要回向一切眾生離口過。世間上有人開玩笑說:「人的眼睛有兩個,耳朵有一對,為什麼嘴巴只有一張?因為一般人一開口就不是好話,一張嘴巴造的罪已無邊,要有兩張的話,那還得了!」要是說好話,三、四張口也不嫌多,愈多愈好,好像普賢菩薩遍身毛孔都是口,說無量無邊的覺悟法。

94.跟不上人勿造業

在大叢林裏,能受雕刻的就雕刻,不能受雕刻的撤在一邊。同時你自己也要有個良心,如果你的身體、智慧、福德都不如人,很多事跟不上,你千萬不要說這些事不應該,那是破壞。自己無福報已經夠苦了,還要造折福的因,到山上來是修行的,你還造業,真是冤枉!

95.多說好話喉音好

如果你希望聲音好,那不要說粗言惡語、不要說那些使人聽了難過的話,培這個善根,將來喉音自然會好。而且你說好話、說令人心安的話,自然言詞清晰,你一說話就引人注意聽。你不會說好話,將來就感說話不清爽的果報,就算你說得清爽也沒人聽你的。

96.口業清淨得圓音

大家到山上來就是要轉凡成聖、向佛學,首先要好好念佛,消除無量口業,然後再以口說無量法,度無量眾生,積聚無邊功德。口業要是清淨了,可以得語言陀羅尼,不但能說一切法,還能說一切眾生的語言,不僅人間的語言,天上的語言、飛禽走獸的語言都會說,到佛果得圓音,能以一音演說妙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曲 : 淨思居士 作詞 : 淨思居士 演唱 : 唐玉璿/王荷芳

我們一起來懺悔,遠離那世間是與非。

我們現在來懺悔,放下煩惱與怨恨嗔恚。

我們用心來懺悔,願彌陀擦乾我的淚。

 

我們真誠來懺悔,願彌陀洗滌我心扉。

往昔所做諸惡罪,皆因貪嗔癡所累。

我今皆懺悔,不願再違背。

彌陀無怨無私的教誨。

 

不管身心有多疲憊,求生淨土願不退。

我今皆懺悔,念佛不怕累。

斷煩惱彌陀永相隨。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宣公上人開示

我們聽了《地藏經》,知道因果報應之後,就不要往錯的去做。

地藏菩薩見著什麼人,就說什麼法。你若記得下列這些因果循環的報應,遇著什麼人,就可以給他說什麼法,這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地藏王菩薩和你合夥開一個合股公司,不會和你分股的。所以我們聽了《地藏經》,知道因果報應後,就不要往錯的去做。

宿殃短命報

地藏菩薩要是遇著好殺生的人,就對他說這種的果報,說什麼果報呢?「說宿殃短命報」,說今生如果好殺生,等來生就有很多的病痛;不但有很多病痛,而且還會短命,壽命不長。

為什麼壽命不長呢?就因為前生殺生來的。你殺人家的生命,而令人家的生命不長,自己的生命也就會不長,所以就得短命報。

貧窮苦楚報

地藏王菩薩要是遇著歡喜偷盜、竊取的人——不叫人看見,這就叫偷。怎麼叫竊取呢?人家並沒有給他這個東西,而他在人家不知道的時候,就拿走了。那麼地藏王菩薩要是遇到這種人,就對他說「貧窮苦楚報」,說你現在偷人的財寶,令人貧窮,等來生,你也會貧窮的。你看世間上那麼多貧窮人,吃也沒有,穿也沒有,就因為他們在往昔中,盡偷盜而來的果報;或盡偷盜人家的東西,或盡偷盜人家的財物,所以在今生他自己也就窮了。越偷越窮,這就是你越怕沒有,就越沒有。地藏菩薩對這種人就說貧窮苦楚報,貧窮是最苦的一件事。

雀鴿鴛鴦報

和自己的配偶——正式的夫婦,這不算邪婬。非正式夫婦,為貪一時的快樂而去邪婬,這是不可以的。即使就是正式的夫婦,要是能少有這種性行為,也是最好的。不要以為和自己的配偶,這不算犯罪,就可以隨便了;要知道這種性行為,就是令人愚癡的,性行為越多,就愚癡得越厲害,也沒有光了。

你為什麼有光呢?有光,就是因為你沒有這種性行為,所以人就有智慧──這是真正的智慧。要是作不正常的男女性行為,這是犯戒的;那麼這種人,地藏王菩薩對他說什麼報?說「雀鴿鴛鴦報」,說來生就托生作飛禽。雀就是麻雀,這麻雀很婬的;鴿,鴿子也是最婬的,牠一個月就抱出一窩小鴿子。一般的飛禽行婬欲,都是雄性在上邊,雌性在下邊,唯獨鴿子是雌性在上邊,牠的性情最婬,所以一個月就抱出一窩的小鴿子。鴛鴦呢?鴛鴦情感實在太重,太富於感情了,雌雄無論是落在地上,也是在一起;飛到天上,也是在一起,牠們是時刻都不相離的。這種飛禽雖然可以說是自由的,但還是一種畜生,所以這都是不好的。要是歡喜邪婬的人,來生就會托生作雀、鴿、鴛鴦這一類的眾生。

眷屬鬥諍報

假設遇著盡惡口罵人的人,惡口就是好罵人,包括兩舌、綺語、妄言。地藏王菩薩對這種人,就說「眷屬鬥諍報」,說他會受來生眷屬在一起總不相和,總要鬥諍的果報。

無舌瘡口報

地藏王菩薩遇著喜歡譭謗佛、法、僧這樣的人,就對他說「無舌瘡口報」,說你今生盡亂講話,盡譭謗人,譭謗三寶,破壞三寶,那等到你來生就會沒有舌頭,不會講話了。來生你的嘴上總生著瘡,而這瘡總也不好,要受這種果報。你看啞巴那種說不出話的人,為什麼他啞巴?就因為他過去曾譭謗三寶來的。為什麼有的人的口上生很多瘡,總也不好,無論什麼樣的神醫也醫不好?就因為他在前世譭謗三寶來的,所以就得無舌瘡口報。

醜陋癃殘報

假設遇著脾氣最大、最容易發火、最容易發脾氣,修羅性具足,一點也不少的人,就說「醜陋癃殘報」。

你看,人一發起脾氣啊!臉也紅,脖子也粗,眼睛也瞪起來,那個樣子是很不好看的。如果願意這個樣子,那等到來生就很醜陋,相貌長得不好。為什麼?你前生就歡喜這樣子嘛!所以今生相貌就特別醜怪,特別不好看。癃殘,就是或者小便也不方便,或者腿也不能走路,這是一種病。若你好發脾氣,來生就會醜陋,又殘廢,百病纏身。

所求違願報

慳吝,就是不捨得。拿著一個錢,他把它攢、攢、攢,甚至把這錢攢成水了,他還不放手呢!這種慳吝的人,總是捨不得,不肯布施,有錢就攢到手裏,不肯放手。地藏王菩薩遇到這種的眾生,就對他說「所求違願報」,他會有求什麼也不滿願,希望什麼也都得不到的這種果報。

飢渴咽病報

假設遇著吃東西時,吃了又吃,吃了又吃,左一次、右一次,一點節制也沒有,這種飲食無度的人——他就歡喜吃,旁的什麼也不幹,一天到晚就想吃東西;吃飽了就睡,睡足了又吃,這叫飲食無度。對這種人,地藏王菩薩就對他說「飢渴咽病報」,你現在吃了又吃,吃了又吃,等到來生啊!你總吃不飽的,想喝一口水,都喝不著。為什麼?你的喉嚨會生一種病,吃什麼東西都嚥不下去,你想要吃,但是吞不下去,甚至連水都嚥不下去,這叫飢渴咽病報。

驚狂喪命報

若是遇到畋獵恣情的人——畋獵就是打獵,他為什麼去打獵呢?就因為認為這是好好玩的。看見一隻鹿來了,他「砰!」的一槍,那隻鹿就死在那地方,不動彈了。「哦!你看我這槍打得多準確!一槍就把牠打死了。」他自己覺得很快樂。恣情,就是一點也不守規矩,無拘無束,自己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子。對這種恣情縱欲,任自己的性去打獵的人,這個時候就給他說什麼呢?「驚狂喪命報」,說你現在打死人家的命,等到來生,就會生一種驚狂的病;也就是會橫死,死於意外,好像被車撞死,飛機失事,被火車撞死,或者被巴士撞死,這種種的意外失事,都叫橫死。要是你現在把人家打死了,將來你撞車,也是被那麼一撞,就撞死了,就給他說這種的因果。他一想:「喔!這是很危險的。」所以也就不去打獵了。

天地災殺報

假使遇到悖逆父母,就是不孝順父母、打罵父母的人,就為他說「天地災殺報」,說你不可以不孝順父母;你不孝順父母,就會天誅地滅,天打雷就把你劈死;或者颳颶風,把樹颳倒了,把你也砸死;或者把房子颳倒了,將你砸死在裏頭,這都叫天地災殺報。凡是打雷,或者颳風下雨,把你的房子颳倒、沖倒,將你砸到裏邊,這都是因為不孝順父母,才有這種果報。

狂迷取死報

若遇著歡喜放野火這種人,例如在山上放火燒山的人,就給他說「狂迷取死報」,說你不要放火燒山了,否則來生你會發狂死去,給他說這種種的果報。

返生鞭撻現受報

假設地藏王菩薩遇著這種前父後母,或者後父前母,或者後父後母,或者前父前母。怎麼叫前父前母呢?就是自己生身的父親,生身的母親──本有的父親,本有的母親;但是他對子女有偏憎、偏愛。前父後母,好像中國的大舜,父親是他生身的父親,而母親呢?是父親後來再娶的。又有後父前母,這種人的父親死了,母親又改嫁另外一個男人,這叫後父。這個後父對子女也有偏憎、偏愛的,對這個就喜歡,對那個就討厭。

中國有個閔子騫,他是孔子的學生。父親是做官的,娶了個後母,這個後母就虐待閔子騫。冬天冷的時候,需要穿厚棉襖,可是她在閔子騫的襖裏邊絮上蘆花,而對她親生的兒子呢?就絮棉花。蘆花是蘆花草上生的那種毛絮,它不夠暖的,棉花才能隔凍、禦寒。

有一天,這個閔大夫就是他的父親,要去別的地方,就叫閔子騫趕車。閔子騫凍得打顫,閔大夫就發起脾氣說:「你怎麼這樣?這個天又不太冷,你怎麼凍得這個樣子?」拿了鞭子就往他身上一打,這一打,就把衣服打破了,一看!裏邊絮的完全都是蘆花,這叫「鞭打蘆花。」啊!他父親一看,自己就哭起來了,說:「我真是對不起我這個兒子,他後母對他這樣子,所以他才這麼冷!」於是就下決心,不要這個老婆了,要休了她。

回家後,閔大夫就真的不要他這個老婆了,閔子騫就跪在他爸爸前,說:「請您不要把後娘休去。」父親說:「為什麼?」他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這是說現在母親在,只有我一個人受寒受凍;如果母親不在了,你再娶一個,三個兒子都要挨凍了。啊!他父親一想,就不叫他這個母親走了。
他這個後母一聽閔子騫這樣講,也受感動了,啊!我這個兒子這麼樣賢德!所以,以後對他也都平等待遇了,不再有所分別了。

又為什麼有叫後父後母的呢?自己的爸爸死了,媽媽又改嫁了;雖然說是自己的母親,但是自己的這個母親又死了,這個後父又娶一個後母。那麼這種種情形,就會受很大的苦。在美國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情形?在中國這種情形很多。

總而言之,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就不愛他,就對他很惡毒的,這叫前後父母惡毒者。對這種人,地藏王菩薩給他說什麼因果?說等到來生,也會受被鞭打的這種果報。

骨肉分離報

若遇到網捕生雛的人,網就是用魚網去打魚、網鳥;捕就是用一種辦法,把動物捉住,這就叫捕。雛,就是小雛,很小很小,剛生出來的  好像小魚、小雀、小畜生,這一些眾生。地藏王菩薩若是遇到這種網捕生雛的人,就說「骨肉分離報」。如果你做這種事情,來生你的骨肉也會分離;就是遇著一種事情,一種因緣,自己的眷屬都要分開,不能在一起,或遠離他鄉,大家不能見面,這叫骨肉分離報。

永處惡道報

若遇輕慢佛法、輕視佛法,對佛教有一種驕慢心的人,就說「永處惡道報」,這永遠都在地獄裏受罪的。

億劫輪迴地獄報

若遇到破用常住的人,破用常住就是指寺廟裏的東西,譬如你無故糟蹋一張紙,或者無故損壞一塊木頭。總而言之,若遇破壞常住公用東西的人,就為他說「億劫輪迴地獄報」,這樣的人無量億劫都要在地獄裏,受輪迴的果報。

盲聾瘖啞報

若遇到譭謗佛、法、僧三寶的人,就說「盲聾瘖啞報」。你若看見盲聾瘖啞的人,你不問就可知道,他是因為前生、無量劫以前譭謗三寶,所以才會受這種的果報。譭謗三寶,將來要墮地獄,然後經過百千萬億劫,才能出地獄;出地獄就做畜生,再經過不知多少年,馬、牛、羊、雞、犬、豕,都不知要做多少生的畜生,然後再做人。做人時,就貧窮、下賤、盲聾瘖啞,這是譭謗三寶的罪報。

永在畜生報

假設遇到污梵誣僧的人,污梵,就是破壞人家的梵行──破壞人家修清淨行。誣是誣賴,本來這個和尚沒有偷東西,就說:「我看見他偷東西。」這個和尚也沒有殺生,就說:「我看見他殺生!」或「我看見他吃肉!我看見他在什麼地方喝酒!我看見他在什麼地方玩女人來的……」,無緣無故,就說很多這個和尚的壞話。因為這麼樣的誣謗,將來要墮地獄,然後從地獄裏出來後,就永遠做畜生。所以就說「永在畜生報」。

輪迴遞償報

若遇著用熱水燙畜生,或者用火燒眾生的生命,或者用刀斬眾生的生命,或者用槌子來砸死眾生的生命;對這樣的人,就為他說「輪迴遞償報」,說你用熱湯來燙眾生,來生人家也會用湯來燙你的;你用火來燒眾生,來生人家也會燒你的;你用刀斬眾生,來生人家也會斬你的,這叫遞償。

遞,就是我拿這東西遞給你,你接過去了,這叫遞。遞償,也就是來回輪迴,轉來轉去,你殺人,人家殺你;人殺你,你又殺人,互相來回這麼遞償,就說這種果報。

禽獸飢餓報

人受戒後,就不應該破戒,應該要守戒。怎麼叫把戒破了呢?就是你明知故犯。以前你不知道,做了錯事,這還可以原諒;要是你知道了,還做錯,這罪業可就重了。

你已受不殺生的戒,又去殺生,這就犯了殺戒;你受不偷盜戒,又去偷盜,這又犯盜戒了;你受不邪婬戒,又去邪婬,這也犯了戒;你受不妄語戒,又打妄語,這也犯了戒;你受不飲酒戒,又去飲酒,這也犯了戒。這些是在表面上看來,人人都知道是犯戒了;但還有一般人不瞭解的情形,就是你犯戒,還好像不犯的樣子,雖然別人不知道,但這也已經犯戒了。所以犯戒有有形的,有無形的,有形的犯戒,一般人都看得見;無形的,在佛法裏頭,認為是犯戒了,在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這裏有四種犯了戒,又好像沒有犯戒的情形:

(一)就是這個比丘(尼)能受持禁戒,能守著戒法,並且也還能完全去實行。可是唯獨怎麼樣呢?他在持戒裏邊,有一個我相──還有一個我能持戒,我能守戒的相,總有一個「我」。因為他有這個「我」在裏邊,這就是執著,雖然他沒有犯戒,可是已經是沒有守住真正的戒了。真正守戒,是你不知道你是個守戒的人,是你要不覺得你自己比旁人清高。

(二)就是他能誦持經律,又能守護戒法,可是他對於這個「身見」,不動不離;總不肯離開這個身見,總是有一個身見。他總說他這個身體,不說「我」,但卻執著他這個身體。怎麼樣執著這個身體呢?他不肯將身體改變,不肯改變他那個老樣子。譬如歡喜懈怠,就總是懈怠;歡喜懶惰,就總是懶惰;總是不想叫這個身體辛苦一點,總為這個身體做打算,這叫身見。這是第二種,雖然他守護戒律好像沒有犯,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守住戒律。

(三)就是他能實行十二頭陀行;「頭陀」是梵語,譯為「抖擻精神」,就是振作精神,不睡也不餓,打起精神來和懶惰鬥爭,這是抖擻精神,不懶惰。想要睡覺嗎?我坐這兒打坐;你要吃飯嗎?我連水都不喝。就是這樣行十二頭陀行,但是他沒有得到諸法空相的境界,不知道人空、法空,而認為一切法都是有的。所以看起來好像守戒,實際上他守戒的功夫不圓滿。

(四)他對於一切眾生都有一種慈悲心,可是他要是聽見諸法,這一切法相,法本無生──本來沒有所生的,也沒有滅──他聽見這一種的法,心裏就驚怖了。
以上所說這四種,雖然好像沒有犯戒,實際上也沒有守住戒。

齋,是不吃肉;犯齋,就是吃肉。不單吃肉是犯齋,就是非時食也是犯齋。怎麼叫非時食?好像發願過午不食,而你在過午又吃了,這叫非時食。這非時食,也是犯盜,因為你說是過午不食,說完了又吃,這叫犯盜戒。已犯一個過午不食戒,又犯一個盜戒,人家問你吃東西了沒有,你說:「我沒有吃!」這又犯了一個打妄語的戒;所以一共犯了三種戒。如果有人給你東西吃,這個人也犯同樣的戒,也犯同樣的罪。所以佛說:這非佛弟子,非吾弟子。

犯戒的人和什麼一樣呢?和鶚鳥一樣,發出一種鶚聲,人聽見這鶚聲都很奇怪的。又像餓鬼吃糞一樣,因為業力的關係,餓鬼沒有東西吃,只好去吃糞。所以這破戒犯齋的人,是人裏邊最貧賤的一等,將來一定還會遭受禽獸、畜生這種的果報。所以地藏王菩薩若是遇到破戒犯齋的人,就說「禽獸飢餓報」,說你破戒犯齋,來生就會做禽獸,總也沒有東西吃。

所求闕絕報

若遇到非理毀用的人,地藏王菩薩就說「所求闕絕報」。非理,是不合乎理;毀用,毀是毀壞,用就是器皿,所有的一切東西。好像一個碗,一個茶杯,本來可以用的,你無緣無故把它拿起來,「啪」一聲,就打爛了,這就叫非理毀用;沒有理由就把它打爛了,沒有正當理由就毀壞東西。不單是一個茶杯,所有常住的用品──就是廟上的東西,都是這樣子;即使連私人的東西,也不應該無故毀壞。如果任意毀壞東西的話,就說來生你求什麼也得不到,常常有求不得苦,常常闕絕;闕是欠缺,絕是斷絕。無論你求什麼,絕對得不到的,來生就要受這種果報。

卑使下賤報

要是遇著我見重的人,什麼都是我,把這個「我」看得比須彌山都大;或遇著貢高的人──貢高就是看高自己,架子非常的大。對這種人就說「卑使下賤報」,你今生不覺得自己這麼貢高我慢,架子這麼大,等來生就給人家做奴隸,做卑使下賤的人。

無舌百舌報

若遇兩舌鬥亂的人,兩舌就是挑撥離間,令人家生出是非鬥爭。對這種人就說「無舌百舌報」,對他說來生沒有舌頭,說不出來話,或者做小鳥這種的果報。

邊地受生報

若遇邪見的人,邪見就是總不守規矩;不守規矩的這種人,都是有一種邪見,有一種錯誤的見解。說「邊地受生報」,就對他說:「將來你要托生到邊地下賤,最貧窮的地方,受這一種的果報。」

以上是地藏王菩薩到處教化眾生,用百千萬種權巧方便法門,說種種因果報應的道理,令眾生知因達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可去處有三種:怨仇爭處不可去,

眾人聚處不可去,玩樂之處不可去。

凡修學佛法者,身必須處於適宜的環境中,不能去那些對自己修行不利的地方,否則,將影響自己修行,有損於自己的功德。那麼,哪些地方不可去呢?總括說來有三種,是怨仇爭處、眾人聚處和玩樂之處。

怨仇爭處不可去,對於怨仇爭斗的地方不得去圍觀,因為我們初學佛者未生起利他之功德,沒有調解的能力,圍觀時不但會生起嗔心,而且還會被牽連進去,對自他都沒益處,所以看到這類場面後,在內心中祈禱上師三寶,但願他們化解怨仇,而不要去參與。平時生活中,對自己有誤解或不好看法的人盡量敬而遠之,以免彼此增加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

眾人聚處不可去,這裡的眾人聚處是指沒有正知正見愦鬧的人群、大都市等,並非眾多道友一起精進聞思修行的地方。對於一個修行者來說應該處在適合的環境,通過聞思得到正見,再到無有愦鬧的寂靜處穩固自己的見解,及依見解而修持,《月燈經》、《彌勒請問經》多贊歎寂靜處有諸多功德。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所講的六種過失,其中的賭博、喧雜境就是眾人聚處。平時也不要經常去大城市等繁華之地,以免自己生起和增長貪心、嗔心、癡心,所以,除了成就後去弘法利生外,應盡量避免去眾人聚集的地方。

玩樂之處不可去,玩樂之處是指諸如去打麻將、下棋、跳舞、看錄像等游玩的地方,這些地方只會助長貪嗔癡,不會增上智慧,即使世間那些稍有修養的人也不會去的。以前米拉日巴尊者背著他僅有的一袋荨麻與一口土鍋趕路,途中土鍋打破了,正巧被幾個去參加集會的姑娘看見,她們說:我們今天開法會時,應發願生生世世不要像他那樣可憐。同時,米拉日巴尊者也默默發願:願我生生世世不要像幾位姑娘那樣可憐,沒有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的愚癡眾生都執持顛倒之見,把無聊地消磨時光作為一種快樂。少數修行人以前世間習氣重,因此現在應該好好地觀察自己的不良習氣,頓時捨掉。這些教言看似容易,做起來卻難,故我們應當努力。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皆空。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這樣也空,那樣也空,什麼都空,什麼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塗塗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

其實佛法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

空並不是什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佛法之中,明顯的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有因有果,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

如果說什麼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既然因果,善惡,凡夫聖人樣樣都有,佛為什麼說一切皆空?空是什麼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邪正善惡人生,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系才有的,因為是從因緣而產生,所以依因緣的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

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裡,怎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借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產生的,這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並非沒有。

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的,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同時即說一切因緣皆有,不但要體悟一切皆空,還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惡。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啟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圓融:一般人以為佛法說空,等於什麼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這都是由於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無常
凡塵多苦
誰來解憂除困
唯有一生一心向善向佛
學做正覺自在人
遠離貪憎癡啊!
戒定慧淨我身心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由釋迦牟尼佛慈悲引路
來做正覺自在人
南無佛! 
南無法!
南無僧!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四十九集) 2001/7/30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13-49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五頁,經文倒數第二行看起:

【為人弟子。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人。當視之如佛。不可輕嫉。見善代其歡喜。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寧投身火中。利劍割肉。慎莫嫉妒人之善。其罪不小。慎之慎之。】

我們看這一大段。在科題裡面「善戒感天,慎勿嫉妒」,前面我們講什麼叫道,什麼叫德,什麼叫善,已經說得很詳細,佛接著又舉比喻,以萬石弩弓自射身,都不可以用惡意向道德善師。為什麼?果報在三途,比萬石弩自射身不知道要痛苦多少倍。實在講刀劍割身,一直到我們生命死亡,時間短暫,再痛苦時間還是短暫的,可是一墮三途,這事情麻煩了。

還有一樁事情,在此地必須要跟同學們報告的,就是人無論遭遇什麼樣的委屈,千萬要記住不能自殺,自殺的痛苦絕對不是一時,我們要相信佛所講的話。自殺他一定要找替身,他找不到替身他就不能投胎,在找不到替身的時候,每七天他要重復表演一次。如果上吊的,每七天他要吊一次,你說這多痛苦;服毒的話每七天他又要服毒一次,所以這事情很麻煩,萬萬不可以!受什麼樣的委屈,自己總得要曉得,這是業因果報,我們自己受別人的傷害,要想到過去生中傷害別人,因果通三世,冤冤相報,要是把這個道理搞清楚,這個事實搞清楚,你自自然然就能夠逆來順受。問題要化解,不能夠結,跟眾生結冤仇,這事情麻煩,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是愚癡人幹的事情,絕對不是聰明人做的,聰明人,尤其是學佛的人,遇到冤家對頭,要懂得怎樣把它化解,什麼樣的苦難都可以接受,別人加給我們的侮辱我們接受、毀謗我們接受、陷害我們接受,不可以有絲毫怨恨心對人,這業障就解除了。如果有一絲毫怨恨心對人,那好了,你們這個結沒完沒了,來生後世還要互相報償。

我們今天看現在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族與族之間,國與國之間,為什麼會有許許多多沖突?為什麼會有許許多多的戰爭動亂,死傷無數,這都是小怨、小過節累積成大的怨恨、大的冤仇所造成的,不是不能化解,懂得佛法的就化解了。我們受,沒有報復的念頭,沒有瞋恚的念頭,歡喜接受,為什麼?消過去的業障,永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人與人之間,佛在此地說得好,「夫為人者,當愛樂人善」,這話說得多好!這句話在其它宗教裡面就是「神愛世人」,做人的道理是歡喜別人的善心善行,決定沒有嫉妒,決定沒有障礙。古聖先賢常常教導我們,成人之善、成人之美,他做的這個事情,只要對社會大眾有利益,我們有能力應當幫助,修隨喜功德,隨喜功德不可思議。

今天這一段文,一開頭佛教導我們,『為人弟子』,我們做學生的人,『不可輕慢其師』。在戒律裡頭、戒經裡面佛跟我們講一個故事,小沙彌年輕無知,看到老比丘在那裡念經,年歲老了,牙齒掉了,發音沒有那麼樣清晰,非常真誠的在那裡誦經,沙彌在旁邊笑,笑話這老比丘念經像狗叫。老比丘就警惕他,告訴他這是有果報的。果然不錯,來生墮狗身,這無知。憍梵波提,我們淨土的學人很熟悉,《彌陀經》上有他,這是佛的大弟子,佛跟我們說他前世的因緣,也是嘲笑一個老比丘,說他誦經的時候像牛吃草一樣,嘴不斷不斷在動,沒有聲音。老比丘就告訴他:「我已經證得阿羅漢果,你對我的嘲笑罪過非常重,要墮地獄的」。他還算不錯,趕緊懺罪,地獄果報是免了,墮畜生道作牛,他笑話別人誦經像牛吃草,他墮牛身,五百世作牛。這一世雖然得人身,跟釋迦牟尼佛出家,他牛的習氣沒改,所以釋迦牟尼佛叫他到天上應供,他是受天人供養,為什麼?在人間又怕別人看到他,一天到晚都看他的嘴在那裡動,怕人家譏笑他遭受果報。戒律裡頭的,不可以輕慢,果報不可思議。

『惡意向道德人』,什麼是道德人,標准前面說過了,他的起心動念,他的言語造作足可以為世間人做榜樣、做模範的,念念是利益眾生的,決不求自私自利。世間人爭的是名聞利養,這人,他捨名聞利養,不但不爭,給他他都不要。世間人貪圖五欲六塵的享受,他把五欲六塵享受統統放下了,一心為社會,一心為眾生,一心為正法久住,這是道德之人。惡意向他,前面佛說,跟惡意向佛沒有兩樣,「人有惡意,向道德之人善師者,是惡意向佛無異也」。惡意對佛,果報在阿鼻地獄,什麼原因?結罪不是對一個人結的,你害一個人結的罪不大,極重的罪還是小罪。儒跟佛都說到了,這人的道德教化,他的影響面多大,影響時間多長,從這兒結罪,這罪就可怕了。如果這人在世間能夠教幾百人、能夠教幾千人,你害了他,把這幾千人、幾百人聞法的機緣、法身慧命給障礙住了,罪是從這兒結的,不是從一個人結的。

中國古時候儒家教學,念儒書的人都懂,這人跟我有殺父之仇,那非報不可的,但是現在這人做官,做的是清官,是不錯,為社會大眾造福,他所做的事情,我不但不能報仇,還要幫助他,幫助他行善。到什麼時候報仇?到他離開他的職務,到他退休了,他不再為社會、為人民服務的時候,這時候報仇,有道理!不報當然是更好,佛法是講不報。儒家是講倫理,還是要講報仇,報仇有時節因緣,他有公務在身,他替社會大眾造福,如果我們這時候報復他,誰為社會大眾服務?儒家講道理,真是情理法面面都顧到。佛法更是清楚,為我們指出來,虛空法界國土眾生跟自己是一體,是一不是二,這了不起!看到別人的惡,實際上是自己惡心所變現的境界,不是外頭的;看到別人的善,是自己善心所變現出來的境界。真正會修行的人,見到人的善,我們學習,是我們的善知識;見到人的惡,我們反省,我有沒有這過惡,我要是有,趕緊把它改過來,這惡人還是我的善知識。

儒家也說「三人行,必有吾師」,「必」是肯定,「三人」,自己是一個,一個善人,一個惡人,這兩個人必定是我的老師。那就是看到善的我們向他學習,看到作惡的我們反省,他提醒我們,兩邊都是老師,一個從正面教,一個從負面教,我們自己才能成就。決不是說看到這善人歡喜,看到惡人我們就痛惡,這是永遠不能成就。佛菩薩在世間,對於善人勸勉他,對於惡人感化他,「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不是說你不好我把你開除掉,我不要你,這事情佛法裡面講不通,為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你怎麼開除法?是我們自身的,不是外面的。我們今天心不好,心不好我們把心割下來,不要了,丟掉了,行不行?死路一條。你要知道他有病,想方法幫他治病,幫他治好,這是對的。所以,對於作惡的人要懂得感化他、愛護他,絕對不怨恨他,要懂這個道理。

佛在此地又說,這麼短的經文,一而再,再而三,「不可輕慢其師,惡意向道德人,當視之如佛」。真正學佛,在一生成就的人,像善財一樣,善財給我們做榜樣,善財看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都是菩薩,所以他一生成就,這是對的。佛眼看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同成佛道。我們要曉得自己修行到底什麼樣的程度,不必問別人,自己很清楚,我看一切眾生是用什麼心看。我看一切眾生,畜生、餓鬼、地獄都是諸佛如來的化身,成佛了。這話是真的還是假的?跟諸位說,是真的。我用真心看的都是真的,我用妄心看的全是假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說老實話,沒有什麼叫真、什麼叫假,你用真心一切皆真,你用妄心一切皆妄,就這麼個道理。理如是,事也如是,理跟事決定相應。

我們學佛這五十年當中,總結佛陀的教誨,也是我們自己修學的目標:「真誠」,處事待人接物一味真誠心,真、不假,誠、不虛偽,我用這心待人,不管別人用什麼心對我。前面跟諸位說,擺在我們面前這個道,道就是路,十條路,我走的是成佛之道。他走哪一條道那是他的事情,各人走各人的道,他不尊重我,我尊重他,他用虛偽心對我,我用真誠心對他,我不會受境界的影響。不能說他害我我就恨他,不可以!那我們真的被他害了,被他拖下水了。他害我我不恨他,一絲毫怨恨心都沒有,我還格外敬重他,他的陷害把我的境界推上去了,我怎麼不感激他?

諸位在《金剛經》上念到歌利王割截身體,那是多麼嚴重的傷害,這一段故事詳細在《大涅盤經》裡面,《金剛經》只是幾句帶過,詳細情節在《大涅盤經》。忍辱仙人,是修忍辱波羅蜜的菩薩,對歌利王一絲毫怨恨的心都沒有,歌利王的舉動成就菩薩的圓滿忍辱波羅蜜行,所以菩薩感謝他,怎麼會怨恨他?菩薩發願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歌利王就是憍陳如尊者,佛說話算話,成佛的時候,確實第一個得度的是憍陳如,這才是解決問題,最高明解決問題的方式,哪有絲毫怨恨?這人對不起我,我一輩子不跟他往來,錯了,這觀念是凡夫觀念,這心是輪回心,不是佛心,佛心一味真誠,真誠是總說。真誠落實在相上,就是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清淨心絕對不受污染,順境、善緣決定沒有貪戀,如果有貪戀你被污染了,你不清淨了;逆境、惡緣沒有瞋恚,有一絲毫瞋恚你也被污染了。所以你的清淨心在哪裡修?清淨心無非是在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在這裡頭修,換句話說,順逆善惡都是自己的善知識,都是自己的增上緣,沒有這些善知識,你怎麼能夠修到清淨心?你怎麼知道你的心清淨?

《華嚴》在末後五十三參,清涼大師科判裡判得好,「歷事煉心」,我們修行不能離開現實的社會,現實社會裡頭有順有逆、有善有惡,統統是增上緣,統統是諸佛菩薩化現,統統是善知識,我們成就了。你們如果能體會到這個意思,你才真正能看得懂,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裡,你才會懂得。清淨心在境界裡頭磨煉出來,平等心也不例外,稍稍有一點高下心,我不錯,你們不如我,這就不平了。說實在的話,不平當然你就不會清淨,真正清淨,心平了。不但是對善人、惡人,對畜生、對餓鬼、對地獄都平等。平等要從什麼地方著眼?要從法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我們如果從佛性上著眼,平等心就不難了,性是平等的。佛說:「一切有情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當作佛」。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他從哪裡看?從佛性上看的。佛看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也都是佛,他從哪裡看?從法性上看。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兩個性,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他看花草樹木都是佛的化身,都是佛的示現。世出世間無有一法不是諸佛如來為我作斯示現,幫助我成佛,幫助我成佛就是幫助我證得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你要是證得這十個字你就圓滿成佛了。所以我們要用平等心看一切眾生,決定沒有高下心。

古大德常常教給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句話重要,我們能不能成就,關鍵就在這一句,時時刻刻要提醒自己。譬如我們在境緣當中,起一念貪愛,馬上就曉得這一念錯了,趕緊要覺悟,覺悟什麼?把貪愛的心斷掉。逆境惡緣起一念不高興的心,馬上要打掉。我們念佛的人用的方法是一句佛號,知道錯了,「阿彌陀佛」,把它轉過來,用這句佛號把它轉過來。高下心也是如此,一念自以為是,阿彌陀佛。錯了要轉得快,要覺得快,覺得快就少造業,覺得慢就多造業。覺悟得快、回頭得快,讓自己的心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永遠保持,一分一秒都不離開,這是成佛之道。不但對於老師、對於道德之人不敢輕視、不敢嫉妒,對普通的人也不敢,對世間最愚癡的人、造惡的人都不敢,這是真話。

一生、一輩子造惡,我們在佛經上看到的,阿闍世王,跟提婆達多兩個勾結,造五逆十惡罪,惡人,不是善人,在世間法來說,他殺他的父親,囚禁他的母親,殺父害母,當然沒有把佛、沒有把老師看在眼裡,輕慢老師,跟提婆達多兩個合起來害佛,想謀殺釋迦牟尼佛,破壞僧團,五逆十惡做盡了。提婆達多墮阿鼻地獄,阿闍世王臨終時候懺悔,真正懺悔,知道自己一生做錯了,念佛求生淨土,他真往生了,《大藏經》裡面《阿闍世王經》,佛告訴我們他往生的品位還挺高的,上品中生。我讀了這一段經文感到很詫異,因為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所說的,下輩往生就是下三品往生,都是造極重罪業,臨終懺悔往生的,哪裡能夠到上品中生?從這地方我們才能體會到,懺悔的功德不可思議,於是我們真正明白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平常積功累德修行往生的,一條路是臨終懺悔,他懺悔的心真,懺悔的力量勇猛,一下把自己提升到那麼高。我們讀了這一段經文,對於造作五逆十惡罪的人不敢輕慢,為什麼?可能他將來臨終一懺悔,到極樂世界位子比我高,我還不如他,怎麼可以輕慢惡人?怎麼可以嫉妒好人?我們在這裡要學習。

對於任何人,不但對人,對一切畜生,我們現在真的學會了,對於蚊蟲螞蟻、小飛蟲我們都十分尊敬,不但不會殺害牠,不會騷擾牠,連這個念頭都沒有,我們看到牠歡喜。不像從前,從前看到會討厭,現在我們看到歡喜,牠到我這兒來玩,到我這兒來參觀,看看有好吃的東西牠就要吃,那我們歡喜供養,我們招待牠,歡喜供養牠,跟從前心態完全不一樣。這些小動物是小菩薩,牠成就了我們,成就我們的慈悲心流露出來、愛心流露出來,怨恨心完全化解了,溶化掉了,從這些境界裡面知道自己契入什麼樣的境界。

下麵經文『見善代其歡喜』,人有惡的心、惡的行為,絕對不要放在心上,我在講席裡頭講過很多很多次,我們眾生的毛病,為什麼修行修不成功?你所犯的最大的毛病,就是把別人的不善裝在自己心裡頭。你的心本來是善的,結果裝滿了別人的不善,你的心就變成不善,這虧吃大了。新加坡許哲居士她就懂得,她一生心裡頭決定不放別人的不善,她完全放別人的善行,所以她的心變成純善。李木源居士問她:「你看到別人不善的時候你怎麼辦?」你總會看到,總會遇到,總會聽到,她說得很好,她說:「我看別人的不善,就像我每天上街,在馬路上看到許許多多人,聽到他們講話,我也沒有留意,沒有放在心上,你問我,我一個也不認識,我聽到我一句也記不得」。這就對,不放在心上,雖然也看到、也聽到,沒有放在心上,這樣能夠保持自己的善心。

我把佛法修行的綱領歸納成二十個字,十句,前面十個字是存心,我們修什麼樣的心?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後面十個字是我們的行為。前面十個字如何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我一生所修的就是這二十個字,我教導別人的也是這二十個字,我展開經卷、講一切經還是這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再歸納成四個字:「純淨純善」,淨是清淨,善是善良,我們一定要做到純淨純善,這就是如來果地。我們目標在此地,方向在此地,時時刻刻、剎那之間我都不會走偏,我在我這道上走,我不會受其它道幹擾,我這一條道路有力量。「力」就是佛經裡面講的五根五力,我有根、我有力,不受外界的幹擾,不受外界的影響,這一條道路暢通無阻。你要是會被外面境界幹擾,那你就很苦了,幹擾是什麼?見到不善把不善放在心上,自己就不善,見到別人善就輕慢嫉妒,把別人的善變成自己的不善,把別人的不善也增長了自己的不善,這樣修行哪一輩子才能成就?這種心行學佛,就是古人講的「袈裟之下失人身」,這是很可悲的一樁事情,我們要知道。經不能一天不讀,經不能一天不講,讀重要,講跟讀同樣重要,為什麼?在講的時候往往有許多發揮。讀經是自利,講經是自他兩利,天天要講。沒有機會講的時候怎麼辦?你自己要有智慧,你要有方便。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第四十四集)  2001/7/18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5-13-44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掀開《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科會》第十四面,我們從第一行看起:

【死入地獄。出離人形。當墮畜中。為人屠截。三途八難。巨億萬劫。以肉供人。未有竟時。令身困苦。噉草飲泉。】

這一段的大意,我們昨天介紹過了,需要補充的就是這些名相。『三途八難』,「三途」指畜生、餓鬼、地獄。「八難」,「難」是講遭受災難、遭遇到困難,這是專指沒有機緣接觸到佛法。佛在經上常常跟我們說,一切眾生最嚴重的災難、最大的災難是沒有機會聞佛法;換句話說,三途地獄災難都小,都不是真正嚴重的災難,真正嚴重災難是沒有機緣聞佛法。為什麼要這樣說?因為只有聞佛法才有解脫的可能,也就是才有永脫輪回、超越十法界的可能。如果不聞佛法,肯定不能脫離輪回,所以佛稱這是大災大難,不是一般宗教裡面講的世界末日,世界末日在佛法看起來是小事一樁,不是大災難。

由此可知,障礙人學佛、把別人學佛的機緣破壞,罪過多重!我們從這個地方能想到。反過來,我們要是幫助一個人學佛,成就一個人學佛,功德不可思議,這樣的功德,佛在經上也常說,十方諸佛如來共同贊歎都贊歎不盡。這樁事情只有佛知道,所以說「唯佛與佛方能究竟」,普通人沒有智慧、沒有見識,往往有意無意都做一些障礙人修學的事,不知道後果的嚴重。障礙一個人學佛,把一個人學佛的機緣破壞,果報是什麼?果報是多少劫愚癡,不聞佛法。所以損人實實在在是害自己,利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道理一定要懂。

沒有聞佛法的機緣,這種災難,佛說有八大類,八大類第一個就是「三途」,這就占三樁。地獄不可能有佛法,餓鬼道裡面,諸佛菩薩也有應化在其中,畜生道也有,難!因為惡道眾生根性暗鈍,不容易覺悟。我們在經論上看到,佛菩薩幫助惡道眾生超生到人天兩道,到人天兩道再幫助他向上逐漸提升。所以常講「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之可貴,就是聞法容易覺悟,六道裡頭人道最容易覺悟。

八難第四個是「北俱盧洲」,這是我們這一個單位世界裡面四大部洲的北俱盧洲,北俱盧洲人的福報大,壽命長,衣食自然,那個地方物產太豐富,不需要經營工作,物質生活都能隨心所欲,沒有缺乏,所以人享樂。生活在這個環境裡面,他不想修行,他認為他自己很快樂,壽命千歲,很少有短命的。所以這地方的人不相信佛法,佛菩薩不會出現在這個地區。我們看到寺院裡面供奉的護法神韋陀菩薩,韋陀菩薩佛龕上面的匾額,「三洲感應」,四大部洲為什麼只有三洲?北俱盧洲沒有佛法,他不到那裡去。所以人修福報,要是生到北俱盧洲,那也是遭了難,你一生沒有機緣聞到佛法。

第五處是四空天,就是無色界天,佛經裡面也稱為「長壽天」。無色界天裡面沒有佛法,佛菩薩不會應化到那裡面。色界天、摩醯首羅天都有佛法,有佛菩薩應化在其中,四空天就沒有了。四空天的壽命長,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諸位要記住,一個大劫,我們世界經歷一次成住壞空。世界經歷八萬次成住壞空,這麼長的時間他沒有機緣聞法,這可憐!八萬大劫壽命到了,他必定往下墮落,他再上不去了,所以爬得高,摔得重。由此可知,不聞佛法不知道解脫的道理與方法,出不了六道輪回,這是遭難。

第六種,佛在經上講的「盲聾瘖啞」。佛說盲,見不到佛像,看不到佛經,這是他的障礙;聾,沒有機緣聞法,他聽不見;啞是心裡頭有問題、有疑問問不出來,比一般人修學困難多了,這也是一難。

第七種是「世智辯聰」,世間有一些很聰明、很伶俐的人,辯才無礙,他不相信佛法,自以為是,自以為能。這在佛法裡面講,所知障非常嚴重,盲聾瘖啞是煩惱障重,兩種障雖然不同,但是產生的苦難,沒有緣分聞到佛法是相同的。

第八種,最後一種是「佛前佛後」,你得人身,生在佛沒有出世之前,這世間沒有佛法,或者是生在佛滅度之後。釋迦牟尼佛法運一萬二千年,你要是生在釋迦牟尼佛法運一萬二千年之後,這世間沒有佛法,沒有機會聞法。這八種叫八難。

『巨億萬劫』,這一句是形容時間,時間太長太長了。『以肉供人,未有竟時,令身困苦,噉草飲泉。』這是講從地獄、餓鬼出來之後,變畜生身來還債,真的是「未有竟時」,你欠眾生的命欠得太多,遭這個大難。「令身困苦,噉草飲泉」,這是形容畜生的生活,畜生生活太苦了。我們再看下面這一段:

【今世現有是輩畜獸。皆由前世得為人時。暴逆無道。陰害傷生。不信致此。世世為怨。還相報償。神同形異。罪深如是。】

這是教我們仔細去觀察,現在畜生道裡面的業因,特別是家裡面養的這些畜生,包括我們在國外看到的農場、牧場所飼養的這些畜生。佛知道,羅漢、菩薩們清楚,羅漢有能力看一個眾生過去五百世。「畜」是家裡養的,「獸」是野生的。『皆由前世得為人時,暴逆無道』,「道」是通達的意思,無道就是不通達,我們平常講的不通達事實真相,所以他才造作種種惡業。『陰害傷生』,這一句包含的境界非常非常的廣大。「陰」,我們通常講「陰險」,常常存著有謀害眾生的念頭。我們有沒有?仔細去觀察有,不是沒有,蚊子來咬的時候,一巴掌打死了,「陰害傷生」!自己肯定自己有,我們才有救,我們才知道警惕,才知道反省懺悔,改過自新。如果說我沒有,我心地很善良,好了,你心地善良,這些過惡永遠改不掉,你沒發現。罪業的根源非常微細,不容易覺察,不要以為自己不錯了、很好了,到什麼時候才可以說這個話?成佛。等覺菩薩都不敢講,他要講這個話、有這個意念,他的功夫到這裡終止了,不能再進一步。有意無意還在欺負人,無意的自己並不知道,造業不曉得。

「傷生」,傷害眾生。所以印光大師教我們念《了凡四訓》、《感應篇匯編》,大有道理在,如果不熟讀深思,怎麼會知道自己的過惡?都不知道!「暴逆無道,陰害傷生」,我們讀這部經往往也滑口念過,好像都懂得了,沒有問題了,細細計較問題嚴重。

這八個字我們要時時拿來警惕自己,為什麼我們會犯這些過?佛在這裡把原因說出來:『不信致此』。所以,我們有沒有信佛?難!我學佛七年,出家講經、教佛學院,又過兩年才受戒,受了戒到台中看李老師,李老師一見面,指著我「你要信佛!」說了三遍,「你要信佛!」我也感到很詫異,學佛九年,教佛學院教了兩年,受了戒回來,怎麼不信佛?他再跟我解釋,多少出家人出家一輩子,到老死都不信佛。「信為道元功德母」,什麼叫信?依教奉行叫信。佛教導我們,我們沒有做到就是不信。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好難好難,哪裡相信?所以不知不覺當中,還是「暴逆無道,陰害傷生」。

在這部經上,我們前面說過,安世高的同學,出家人,明經好施,死了以後墮畜生道,作龍王去了。什麼原因?「不信致此」。我們今天在傳記上讀的共亭廟神,我們覺得這是好法師,太難得了,講經說法講得好又歡喜佈施。托缽接受人家供養,供養的飯菜不太好,心裡不太滿意,就這一點點過失,我們想起來這算什麼?墮畜生道。這就是「暴逆無道,陰害傷生」,沒有害別的眾生,害自己的眾生,自己這個身心是眾緣和合而現的相,他沒害別的,他害自己,一點都沒錯,「不信致此」。

『世世為怨』,「怨」是講冤家對頭,生生世世結下的怨。『還相報償』,彼此互相酬償,沒完沒了。冤家不能結,極小的怨都不可以結,結了都會產生障礙。『神同形異』,「神」,你的靈性是一個,你的神識是一個,形狀不一樣,前生是人,這一生是畜生;前一生是畜生,這一生是人,形狀變了,精神是一個。『罪深如是』。理、事我們都要懂得,都要提高警覺,想方法要避免。今天我們就講到此地。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種口惡業的第三個是惡語。惡口罵人,說別人的壞處、缺點、毛病;說別人不愛聽的話,不悅耳的話;通過各種方式對六根不具足的人,說他的短處,說聾子、瞎子、矮子、胖子,讓他人傷心,生氣,心情不愉快,這些都是惡語。

惡語這個罪過非常嚴重。因為人只要生起一剎那的嗔恨心,就會摧毀相續中所有的功德、福德和善根。你讓他傷心,讓他生氣,他就會毀壞這些,這等於你毀壞了這一切!這個罪過非常嚴重。所以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說別人的缺點和毛病。

有的人說,“我是為了他好。”如果你是為了他好,那你得觀察一下,你有沒有調伏他的能力?你們之間有沒有這個緣分?如果沒有這些,你不但不能讓他改正,反而讓他生氣,讓他煩惱;如果你明明知道這樣做了以後是這個結果,你還要這樣做,那就有一定的罪過,而且你發心也不正確!

什麼是正確的發心?發心完全是清凈的,不為自己,只為他人。剛才你明明知道對方不能接受,你也明明知道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你們之間也沒有這個緣分,你還說他的缺點,還找藉口說是為他好,你這樣的發心已經不清凈了,你將來要感受果報。在因果面前,誰也裝不了,誰也躲不了。因果就像個秤一樣,都給稱得好好的,一點點也不會有差錯。所以說話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傷害別人。

順口說他人幾句壞話,看著也沒有什麼了不起似的,但是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將來要感受極大的痛苦。有一個比丘尼,曾經罵其他的比丘尼為“母狗”,結果她在未來的五百世當中轉生為母狗。輕易說一句話,對自己來說也沒有什麼意義,就有這樣嚴重的後果。

我跟你們講過,身惡業,殺生、偷盜、邪淫這些不容易犯。妄語、綺語、惡語、離間語這四種口業很容易犯,不知不覺地就會犯。意的不善業,貪心、害心、邪見這些就更容易犯了,起心動念都會造業。一定要注意!說惡語了,惡口罵人了,要統統的懺悔。

不說惡語,多說悅耳語,說別人喜歡聽的,聽了高興的話,這樣自己生生世世也能得到好的果報,能聽到好聽的話,不會有人對你惡語,時刻都會有人讓你心情愉快,讓你快樂,多好啊!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