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豫- 慈佑眾生觀世音

  

慈悲憶眾生﹐南無觀世音菩薩。
慈佑眾生﹐救苦救難﹐度盡苦難無盡期。

南海觀世音﹐靈感觀世音﹐千手千眼觀世音。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海觀世音﹐靈感觀世音﹐千手千眼觀世音。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觀世音菩薩。

慈悲憶眾生﹐南無觀世音菩薩。
慈德無邊﹐庇佑眾生﹐度盡苦難無盡期。

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朝暮念念不離心。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觀世音菩薩。

朝念觀世音﹐暮念觀世音﹐朝暮念念不離心。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南無觀世音菩薩。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詞:釋長慈       作曲:釋天良         編曲、演唱:曾名宏

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遊心於法海,為佛法燈明。

性空唯名論,虛妄唯識論,真常唯心論,深闡大乘義。

直探佛本懷,承聖龍樹義,楬櫫大乘法,起源與開展。

由信願慈悲,空性勝解力,常願生死中,見佛得聞法。

我見漸薄弱,大悲日深厚,願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

生身雖已老,心卻永不離,少壯之佛法,無上之法喜。

四眾佛弟子,仰導師德範,隨法行於法,人間菩薩行。

淨治於身心,利濟諸有情,正法廣昌延,弘傳照人間。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fHvNghbOKk

【他的身影】
詞/張光斗 曲/戴維雄

我問過春天的風
當你穿過冬季的山丘
可曾吹落他厚實鏡片上 的白色雪花
我問過秋天的雲
當你揮別夏季的溪谷
可曾投影在他僧衣胸口 的褐色念珠

他的一天有四十八個鐘頭
他的一生有一百六十個年度
他的行腳沒有疲倦的時候
他的日記沒有計劃退休

風啊風
我知道你比cellphone還要快
雲啊雲
我知道你比mail還可靠
請你告訴他 一定要告訴他
我們都記得了他的叮嚀

我問過秋天的雲
當你揮別夏季的溪谷
可曾投影在他僧衣胸口 的褐色念珠
他的一天有四十八個鐘頭
他的一生有一百六十個年度
他的行腳沒有疲倦的時候
他的日記沒有計劃退休

風啊風
我知道你比cellphone還要快
雲啊雲
我知道你比mail還可靠
請你告訴他 一定要告訴他
我們都記得了他的叮嚀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說髒話的人痰多,容易口臭。

2.愛說刺激的話的人容易牙疼,而且口腔容易潰瘍。

3.愛說絕話的人往往斷絕自己的路,災難多,沒有機會。

4.愛說大話的人往往自己沒什麼能力。

5.愛承諾別人,自己又辦不到,這種人容易遭到人家對你的欺騙。有的人沒能耐,但又好心,老喜歡承諾,自己又辦不到;你要是承諾別人,自己又辦不到,你將遭到別人騙你。

6.愛發牢騷的人,這一生命特別地苦。有的人這一生就愛怨天尤人,愛發牢騷,不是怨這個,就是怨那個,不是煩這個,就是煩那個,「哎呀,我的命苦哇,我怎麼這麼倒楣呀。」最後怨啥來啥,怨啥一定會來啥。

7.喜歡表白自己的人,一生不得好報,越表白越不得好報。

8.喜歡爭辯的人,自己將成為是非人物,沒有好的命運。越喜歡爭辯的人,越得不到人家的認可,而且讓人家反而議論你,拿你不當回事,甚至誣陷你,背後給你編點瞎話,因為人以不爭辯才為真解脫。在教學裏,在給人治病的時候,我也遇到很多各種各樣來爭辯的人,我也常常以不爭辯為真解脫。以前我愛爭辯,總要希望辯個理,總希望對方明白、覺悟,但是對方不明白,最後我說要以不爭辯為真解脫。真正修行高、德行高的人,不會和常人在一起爭辯的,他只是點到為止,他不願意跟你爭辯的,不願意跟你攪來攪去,告訴你怎麼信仰對,什麼是真理?他不會跟你講太多的,只是點到為止。愛爭辯的人,這一生往往是命運不好,容易得不到人家對你的承認和認可。

9.愛笑話別人的人,最終不如人。有的人笑話人家磕巴,自己磕巴了;有的人笑話人家瘸子,自己瘸了。有一段時間我就參,突然參到我五歲多的時候,我笑話鄰居家的一個瘸子,還學人家,結果我一參到這,我的腿突然「嗖」的一下子,一股涼氣下去了,當時覺得特別的輕鬆。原來笑話人真是不如人啊!笑話人等於招人家毛病,就等於把人家的毛病笑話到你身上來了。

10.喜歡誇耀自己家人的人,最終會發生丟人、慚愧、丟人現眼的事來平衡你。有些母親喜歡誇孩子,有些婦女喜歡誇丈夫,誇完了讓你抬不起頭來。「我家孩子可懂事了,」今後就用不懂事來平衡你:「我家孩子可靜了,」最後靜的大門不出,給你靜傻眼了,最終變成讓你羞愧之事;我家孩子可活潑了,」結果天天不回家,活潑吧,到哪都活潑去。

11.愛說極端話的人,這一生容易大起大落。

12.愛說狠話的人容易招來橫禍。

13.喜歡議論事非的人,一生只能當小市民,一定是讓人看不起的命。

14.語言上老想證明自己的人,這一生將讓人誤解。老想證明「我是好心,我是對你好,」「你看我是這個意思?」你證明吧,這一生讓人誤解。

15.喜歡說的人—般沒有什麼實際的收穫,最終只能得一個能說會道的美名,實際收穫啥也沒有。

16.喜歡說謊的人一般得不到人的重用和信任,記憶力還容易減退。

17.說話不留餘地的人遇著災難、困難,將無法化解。

18.喜歡讓人誇的人,自己事業上往往很難得志。

19.喜歡溜鬚拍馬的人,最終讓人出賣。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宣化上人詳解:地藏菩薩講的因果報應

地藏菩薩見著什麼人,就說什麼法。你若記得下列這些因果循環的報應,遇著什麼人,就可以給他說什麼法,這就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地藏王菩薩和你合夥開一個合股公司,不會和你分股的。所以我們聽了《地藏經》,知道因果報應後,就不要往錯的去做。

宿殃短命報

地藏菩薩要是遇著好殺生的人,就對他說這種的果報,說什麼果報呢?「說宿殃短命報」,說今生如果好殺生,等來生就有很多的病痛;不但有很多病痛,而且還會短命,壽命不長。

為什麼壽命不長呢?就因為前生殺生來的。你殺人家的生命,而令人家的生命不長,自己的生命也就會不長,所以就得短命報。

貧窮苦楚報

地藏王菩薩要是遇著歡喜偷盜、竊取的人──不叫人看見,這就叫偷。怎麼叫竊取呢?人家並沒有給他這個東西,而他在人家不知道的時候,就拿走了。那麼地藏王菩薩要是遇到這種人,就對他說「貧窮苦楚報」,說你現在偷人的財寶,令人貧窮,等來生,你也會貧窮的。你看世間上那麼多貧窮人,吃也沒有,穿也沒有,就因為他們在往昔中,盡偷盜而來的果報;或盡偷盜人家的東西,或盡偷盜人家的財物,所以在今生他自己也就窮了。越偷越窮,這就是你越怕沒有,就越沒有。地藏菩薩對這種人就說貧窮苦楚報,貧窮是最苦的一件事。

雀鴿鴛鴦報

和自己的配偶──正式的夫婦,這不算邪淫。非正式夫婦,為貪一時的快樂而去邪淫,這是不可以的。即使就是正式的夫婦,要是能少有這種性行為,也是最好的。不要以為和自己的配偶,這不算犯罪,就可以隨便了;要知道這種性行為,就是令人愚癡的,性行為越多,就愚癡得越厲害,也沒有光了。

你為什麼有光呢?有光,就是因為你沒有這種性行為,所以人就有智慧──這是真正的智慧。要是作不正常的男女性行為,這是犯戒的;那麼這種人,地藏王菩薩對他說什麼報?說「雀鴿鴛鴦報」,說來生就托生作飛禽。雀就是麻雀,這麻雀很淫的;鴿,鴿子也是最淫的,它一個月就抱出一窩小鴿子。一般的飛禽行淫欲,都是雄性在上邊,雌性在下邊,唯獨鴿子是雌性在上邊,它的性情最淫,所以一個月就抱出一窩的小鴿子。鴛鴦呢?鴛鴦情感實在太重,太富於感情了,雌雄無論是落在地上,也是在一起;飛到天上,也是在一起,它們是時刻都不相離的。這種飛禽雖然可以說是自由的,但還是一種畜生,所以這都是不好的。要是歡喜邪淫的人,來生就會托生作雀、鴿、鴛鴦這一類的眾生。

眷屬鬥諍報

假設遇著盡惡口罵人的人,惡口就是好罵人,包括兩舌、綺語、妄言。地藏王菩薩對這種人,就說「眷屬鬥諍報」,說他會受來生眷屬在一起總不相和,總要鬥諍的果報。

無舌瘡口報

地藏王菩薩遇著喜歡譭謗佛、法、僧這樣的人,就對他說「無舌瘡口報」,說你今生盡亂講話,盡譭謗人,譭謗三寶,破壞三寶,那等到你來生就會沒有舌頭,不會講話了。來生你的嘴上總生著瘡,而這瘡總也不好,要受這種果報。你看啞巴那種說不出話的人,為什麼他啞巴?就因為他過去曾譭謗三寶來的。為什麼有的人的口上生很多瘡,總也不好,無論什麼樣的神醫也醫不好?就因為他在前世譭謗三寶來的,所以就得無舌瘡口報。

醜陋癃殘報

假設遇著脾氣最大、最容易發火、最容易發脾氣,修羅性具足,一點也不少的人,就說「醜陋癃殘報」。

你看,人一發起脾氣──啊!臉也紅,脖子也粗,眼睛也瞪起來,那個樣子是很不好看的。如果願意這個樣子,那等到來生就很醜陋,相貌長得不好。為什麼?你前生就歡喜這樣子嘛!所以今生相貌就特別醜怪,特別不好看。癃殘,就是或者小便也不方便,或者腿也不能走路,這是一種病。若你好發脾氣,來生就會醜陋,又殘廢,百病纏身。

所求違願報

慳吝,就是不舍得。拿著一個錢,他把它攢、攢、攢,甚至把這錢攢成水了,他還不放手呢!這種慳吝的人,總是捨不得,不肯佈施,有錢就攢到手裏,不肯放手。地藏王菩薩遇到這種的眾生,就對他說「所求違願報」,他會有求什麼也不滿願,希望什麼也都得不到的這種果報。

饑渴咽病報

假設遇著吃東西時,吃了又吃,吃了又吃,左一次、右一次,一點節制也沒有,這種飲食無度的人──他就歡喜,旁的什麼也不幹,一天到晚就想吃東西;吃飽了就睡,睡足了又吃,這叫飲食無度。對這種人,地藏王菩薩就對他說「饑渴咽病報」,你現在吃了又吃,吃了又吃,等到來生啊!你總吃不飽的,想喝一口水,都喝不著。為什麼?你的喉嚨會生一種病,吃什麼東西都咽不下去,你想要吃,但是吞不下去,甚至連水都咽不下去,這叫饑渴咽病報。

驚狂喪命報

若是遇到畋獵恣情的人──畋獵就是打獵,他為什麼去打獵呢?就因為認為這是好好玩的。看見一只鹿來了,他「砰!」的一槍,那只鹿就死在那地方,不動彈了。「哦!你看我這槍打得多準確!一槍就把它打死了。」他自己覺得很快樂。恣情,就是一點也不守規矩,無拘無束,自己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子。對這種恣情縱欲,任自己的性去打獵的人,這個時候就給他說什麼呢?「驚狂喪命報」,說你現在打死人家的命,等到來生,就會生一種驚狂的病;也就是會橫死,死於意外,好像被車撞死,飛機失事,被火車撞死,或者被巴士撞死,這種種的意外失事,都叫橫死。要是你現在把人家打死了,將來你撞車,也是被那麼一撞,就撞死了,就給他說這種的因果。他一想「喔!這是很危險的。」所以也就不去打獵了。

天地災殺報

假使遇到悖逆父母,就是不孝順父母、打罵父母的人,就為他說「天地災殺報」,說你不可以不孝順父母;你不孝順父母,就會天誅地滅,天打雷就把你劈死;或者刮颶風,把樹刮倒了,把你也砸死;或者把房子刮倒了,將你砸死在裏頭,這都叫天地災殺報。凡是打雷,或者颳風下雨,把你的房子刮倒、沖倒,將你砸到裏邊,這都是因為不孝順父母,才有這種果報。

狂迷取死報

若遇著歡喜放野火這種人,例如在山上放火燒山的人,就給他說「狂迷取死報」,說你不要放火燒山了,否則來生你會發狂死去,給他說這種種的果報。

返生鞭撻現受報

假設地藏王菩薩遇著這種前父後母,或者後父前母,或者後父後母,或者前父前母。怎麼叫前父前母呢?就是自己生身的父親,生身的母親﹣﹣本有的父親,本有的母親;但是他對子女有偏憎、偏愛。前父後母,好像中國的大舜,父親是他生身的父親,而母親呢?是父親後來再娶的。又有後父前母,這種人的父親死了,母親又改嫁另外一個男人,這叫後父。這個後父對子女也有偏憎、偏愛的,對這個就喜歡,對那個就討厭。

中國有個閔子騫,他是孔子的學生。父親是做官的,娶了個後母,這個後母就虐待閔子騫。冬天冷的時候,需要穿厚棉襖,可是她在閔子騫的襖裏邊絮上蘆花,而對她親生的兒子呢?就絮棉花。蘆花是蘆花草上生的那種毛絮,它不夠暖的,棉花才能隔凍、禦寒。

有一天,這個閔大夫──就是他的父親,要去別的地方,就叫閔子騫趕車。閔子騫凍得打顫,閔大夫就發起脾氣說:「你怎麼這樣?這個天又不太冷,你怎麼凍得這個樣子?」拿了鞭子就往他身上一打,這一打,就把衣服打破了,一看!裏邊絮的完全都是蘆花,這叫「鞭打蘆花。」啊!他父親一看,自己就哭起來了,說:「我真是對不起我這個兒子,他後母對他這樣子,所以他才這麼冷!」於是就下決心,不要這個老婆了,要休了她。

回家後,閔大夫就真的不要他這個老婆了,閔子騫就跪在他爸爸前,說:「請您不要把後娘休去。」父親說:「為什麼?」他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這是說現在母親在,只有我一個人受寒受凍;如果母親不在了,你再娶一個,三個兒子都要挨凍了。啊!他父親一想,就不叫他這個母親走了。

他這個後母一聽閔子騫這樣講,也受感動了,啊!我這個兒子這麼樣賢德!所以,以後對他也都平等待遇了,不再有所分別了。

又為什麼有叫後父後母的呢?自己的爸爸死了,媽媽又改嫁了;雖然說是自己的母親,但是自己的這個母親又死了,這個後父又娶一個後母。那麼這種種情形,就會受很大的苦。在美國不知道有沒有這種情形?在中國這種情形很多。

總而言之,不是自己親生的兒子就不愛他,就對他很惡毒的,這叫前後父母惡毒者。對這種人,地藏王菩薩給他說什麼因果?說等到來生,也會受被鞭打的這種果報。

骨肉分離報

若遇到網捕生雛的人,網就是用魚網去打魚、網鳥;捕就是用一種辦法,把動物捉住,這就叫捕。雛,就是小雛,很小很小,剛生出來的﹣﹣好像小魚、小雀、小畜生,這一些眾生。地藏王菩薩若是遇到這種網捕生雛的人,就說「骨肉分離報」。如果你做這種事情,來生你的骨肉也會分離;就是遇著一種事情,一種因緣,自己的眷屬都要分開,不能在一起,或遠離他鄉,大家不能見面,這叫骨肉分離報。

永處惡道報

若遇輕慢佛法、輕視佛法,對佛教有一種驕慢心的人,就說「永處惡道報」,這永遠都在地獄裏受罪的。

億劫輪回地獄報

若遇到破用常住的人,破用常住就是指寺廟裏的東西,譬如你無故糟蹋一張紙,或者無故損壞一塊木頭。總而言之,若遇破壞常住公用東西的人,就為他說「億劫輪回地獄報」,這樣的人無量億劫都要在地獄裏,受輪回的果報。

盲聾喑啞報

若遇到譭謗佛、法、僧三寶的人,就說「盲聾喑啞報」。你若看見盲聾喑啞的人,你不問就可知道,他是因為前生、無量劫以前譭謗三寶,所以才會受這種的果報。譭謗三寶,將來要墮地獄,然後經過百千萬億劫,才能出地獄;出地獄就做畜生,再經過不知多少年,馬、牛、羊、雞、犬、豕,都不知要做多少生的畜生,然後再做人。做人時,就貧窮、下賤、盲聾喑啞,這是譭謗三寶的罪報。

永在畜生報

假設遇到汙梵誣僧的人,汙梵,就是破壞人家的梵行──破壞人家修清淨行。誣是誣賴,本來這個和尚沒有偷東西,就說:「我看見他偷東西。」這個和尚也沒有殺生,就說:「我看見他殺生!」或「我看見他吃肉!我看見他在什麼地方喝酒!我看見他在什麼地方玩女人來的……」,無緣無故,就說很多這個和尚的壞話。因為這麼樣的誣謗,將來要墮地獄,然後從地獄裏出來後,就永遠做畜生。所以就說「永在畜生報」。

輪回遞償報

若遇著用熱水燙畜生,或者用火燒眾生的生命,或者用刀斬眾生的生命,或者用槌子來砸死眾生的生命;對這樣的人,就為他說「輪回遞償報」,說你用熱湯來燙眾生,來生人家也會用湯來燙你的;你用火來燒眾生,來生人家也會燒你的;你用刀斬眾生,來生人家也會斬你的,這叫遞償。

遞,就是我拿這東西遞給你,你接過去了,這叫遞。遞償,也就是來回輪回,轉來轉去,你殺人,人家殺你;人殺你,你又殺人,互相來回這麼遞償,就說這種果報。

禽獸饑餓報

人受戒後,就不應該破戒,應該要守戒。怎麼叫把戒破了呢?就是你明知故犯。以前你不知道,做了錯事,這還可以原諒;要是你知道了,還做錯,這罪業可就重了。

你已受不殺生的戒,又去殺生,這就犯了殺戒;你受不偷盜戒,又去偷盜,這又犯盜戒了;你受不邪淫戒,又去邪淫,這也犯了戒;你受不妄語戒,又打妄語,這也犯了戒;你受不飲酒戒,又去飲酒,這也犯了戒。這些是在表面上看來,人人都知道是犯戒了;但還有一般人不瞭解的情形,就是你犯戒,還好像不犯的樣子,雖然別人不知道,但這也已經犯戒了。所以犯戒有有形的,有無形的,有形的犯戒,一般人都看得見;無形的,在佛法裏頭,認為是犯戒了,在一般人是不知道的。

這裏有四種犯了戒,又好像沒有犯戒的情形:

(一)就是這個比丘(尼)能受持禁戒,能守著戒法,並且也還能完全去實行。可是唯獨怎麼樣呢?他在持戒裏邊,有一個我相──還有一個我能持戒,我能守戒的相,總有一個「我」。因為他有這個「我」在裏邊,這就是執著,雖然他沒有犯戒,可是已經是沒有守住真正的戒了。真正守戒,是你不知道你是個守戒的人,是你要不覺得你自己比旁人清高。

(二)就是他能誦持經律,又能守護戒法,可是他對於這個「身見」,不動不離;總不肯離開這個身見,總是有一個身見。他總說他這個身體,不說「我」,但卻執著他這個身體。怎麼樣執著這個身體呢?他不肯將身體改變,不肯改變他那個老樣子。譬如歡喜懈怠,就總是懈怠;歡喜懶惰,就總是懶惰;總是不想叫這個身體辛苦一點,總為這個身體做打算,這叫身見。這是第二種,雖然他守護戒律好像沒有犯,但是實際上並沒有守住戒律。

(三)就是他能實行十二頭陀行;「頭陀」是梵語,譯為「抖擻精神」,就是振作精神,不睡也不餓,打起精神來和懶惰鬥爭,這是抖擻精神,不懶惰。想要睡覺嗎?我坐這兒打坐;你要吃飯嗎?我連水都不喝。就是這樣行十二頭陀行,但是他沒有得到諸法空相的境界,不知道人空、法空,而認為一切法都是有的。所以看起來好像守戒,實際上他守戒的功夫不圓滿。

(四)他對於一切眾生都有一種慈悲心,可是他要是聽見諸法,這一切法相,法本無生──本來沒有所生的,也沒有滅──他聽見這一種的法,心裏就驚怖了。

以上所說這四種,雖然好像沒有犯戒,實際上也沒有守住戒。

齋,是不吃肉;犯齋,就是吃肉。不單吃肉是犯齋,就是非時食也是犯齋。怎麼叫非時食?好像發願過午不食,而你在過午又吃了,這叫非時食。這非時食,也是犯盜,因為你說是過午不食,說完了又吃,這叫犯盜戒。已犯一個過午不食戒,又犯一個盜戒,人家問你吃東西了沒有,你說:「我沒有吃!」這又犯了一個打妄語的戒;所以一共犯了三種戒。如果有人給你東西吃,這個人也犯同樣的戒,也犯同樣的罪。所以佛說:這非佛弟子,非吾弟子。

犯戒的人和什麼一樣呢?和鶚鳥一樣,發出一種鶚聲,人聽見這鶚聲都很奇怪的。又像餓鬼吃糞一樣,因為業力的關係,餓鬼沒有東西吃,只好去吃糞。所以這破戒犯齋的人,是人裏邊最貧賤的一等,將來一定還會遭受禽獸、畜生這種的果報。所以地藏王菩薩若是遇到破戒犯齋的人,就說「禽獸饑餓報」,說你破戒犯齋,來生就會做禽獸,總也沒有東西吃。

所求闕絕報

若遇到非理毀用的人,地藏王菩薩就說「所求闕絕報」。非理,是不合乎理;毀用,毀是毀壞,用就是器皿,所有的一切東西。好像一個碗,一個茶杯,本來可以用的,你無緣無故把它拿起來,「啪」一聲,就打爛了,這就叫非理毀用;沒有理由就把它打爛了,沒有正當理由就毀壞東西。不單是一個茶杯,所有常住的用品──就是廟上的東西,都是這樣子;即使連私人的東西,也不應該無故毀壞。如果任意毀壞東西的話,就說來生你求什麼也得不到,常常有求不得苦,常常闕絕;闕是欠缺,絕是斷絕。無論你求什麼,絕對得不到的,來生就要受這種果報。

卑使下賤報

要是遇著我見重的人,什麼都是我,把這個「我」看得比須彌山都大;或遇著貢高的人──貢高就是看高自己,架子非常的大。對這種人就說「卑使下賤報」,你今生不覺得自己這麼貢高我慢,架子這麼大,等來生就給人家做奴隸,做卑使下賤的人。

無舌百舌報

若遇兩舌鬥亂的人,兩舌就是挑撥離間,令人家生出是非鬥爭。對這種人就說「無舌百舌報」,對他說來生沒有舌頭,說不出來話,或者做小鳥這種的果報。

邊地受生報

若遇邪見的人,邪見就是總不守規矩;不守規矩的這種人,都是有一種邪見,有一種錯誤的見解。說「邊地受生報」,就對他說:「將來你要托生到邊地下賤,最貧窮的地方,受這一種的果報。」

以上是地藏王菩薩到處教化眾生,用百千萬種權巧方便法門,說種種因果報應的道理,令眾生知因達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清淡為於原則。過去的祖師大德,吃飯多非常的清淡,早齋只一兩小塊醃蘿蔔,加一小撮鹽巴,就吃得津津有味了,午齋的湯,簡直可以洗衣服了。

由此可知,古代高僧的飲食是多麼清淡呀,飲食只要營養均衡,料理簡單,衛生可口即可!

清淡的飲食,對我們的身體有極大的益處:

1.清神醒腦。  2.清除欲望。  3.清除體內雜質。

由此,我們的飲食,最好保持清淡,既美味又健康。

有一份中醫養身歌--

不吃辣可免傷目 防火氣不食炸物

不吃冰月事不誤  防腦衰拒用味素

煮菜水開再滴油 可免油脂變性毒

清淡飲食菜根香 運動寡欲少疾苦

食存五觀想

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正視良藥為療形枯

為成佛道故受此食

禪坐與睡眠

睡眠調理

1.定時──生活正常、規律。

2.定量──不貪睡、不放逸,非疲不躺。

3.姿勢──吉祥臥

摩訶僧祇律之中記載四種睡法─

仰天臥:天人、阿修羅之臥。

伏臥:餓鬼臥。

左脅臥:畜生、貪欲之臥。

右脅臥:覺者臥。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知道,修行要擁有一顆「安穩、平靜」的心,就要跳出「妄念包袱」往心性下功夫。

因為人心是善變的,當你的心一亂,業報馬上就到,此時,如果不好好把心掌控住,自然就被外境所趁,而摒棄於修行大門外。

修行常言‥「心要自穩,慧命可得。」意思是說‥修行要常保清淨單純,才能腳踏實地、力行實踐,並從磨練當中激發內在的智慧潛能。

修行要懂得放下、懂得跳出束縛,才不會成為時間的奴隸,才能深切體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想想,人生過程有順有逆、有高有低,不要太在意,修行過程若沒有一次次磨練,怎會有一次次的成長呢?太過於緊繃自己,會看不到周遭人事物的美好。

「護持心念」不是你來佛堂次數有多少,也不是天天往外度眾,而是看我們是否反求諸己、是否點燃自性明燈,否則易被「外來困擾,將理智給蒙蔽了。」故唯有‥『打開智慧,識透真假,遠離人我是非』,處事才能無礙。

故修行要注意自己當下心念‥「你戰勝別人你是英雄,你戰勝自己就是聖賢。」

戰勝別人——比別人有能力、比別人更會說法、更會度眾、更會辦事。

戰勝自己——去除人心、私慾,比別人更謙虛、更慈悲、更包容。

古人云‥「真正的苦海,在於心。」因為人心瞬

息萬變,「意念無一時停,心思無一時止」,三心未除、六根不清淨、雜思妄想,用複雜的心來修行,精神當然恍惚了。

一個修行者要學會「珍惜自己」、「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尤其重要的是,要學習當自己的主人,「勇於承擔、勇於接受挑戰」。因此,「活出熱誠,活出堅持」,才知當下即是。

末法時期修行要懂得看開、放下,如果依然捨不得,請問‥那些「虛假的恩情、熱鬧的門面」能代替你的生死嗎?因此身處虛幻的人生,要「保持積極的願力」,以「有限的時間做最有效之事」。那就要思考‥「修行舞台你扮演什麼角色」,是積極進取的修行者?或是觀光客?都是決定你一生的成與敗。

1﹑打開心胸、謙虛低下——任何風雨、是非都不會傷害我們清淨心靈,讓八風吹不動「心田深處的菩提樹」。

2﹑真正做到「來去皆如意」——要知道修行本身即是一種生活,不要太在意人世間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以及世俗得失心,這樣才能清心自在。

八風——又名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因此八法常為世人所愛憎,而且又能搧動人心,所以叫做八風。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純印老人常說:“世間人,都是無事找事,心從來不讓他閒著,總是胡思亂想。

累時想休息、寧靜一點兒,又耐不了安靜,嚮往熱鬧,心從來無安寧的時候,費心勞神,怪誰呢?還不是自己刻薄自己。古人說的好,'人言世事何時了,我是人間了事人'。”

一個人在生活中正如老人講的,心總圍繞世事而轉,若無放下之心,從無了時。“心若了時,事即了”,關鍵在心能否了。可見一個人心忙意亂很容易,心閒自在、從容隨緣很不容易,若閒著無所事事,必覺煩悶、無聊,又有幾人像純印老人那樣,不分親疏一切隨緣,對人對事做而無做、無做而做,事理圓融無礙。

純印老人明了一切人、事、物、無常之理了不可得。生而何歡,死而何怖,只要心合於道,行順其自然,不與因果抗衡,一切有為心放下,時時品味自己,關照萬物,小善為之,小惡絕之,則可達體靜心閒,內無我相,外無人相,此時便是回到了融天地萬物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一天純印老人的小孫女劉妍樂顛顛地從幼兒園跑回家,其母發現女兒將書包忘在幼兒園了,斥責說:“你貪玩貪得心都丟了!什麼都忘,怎這麼沒記性呢?”老人拉著孫女的小手,愛撫地說:“眾人都被心累住了,若能將心丟了可就好嘍!”說得家裡人莫明其妙。

老人所講的乃大乘的心地法門,怎奈世人不解。修行念佛法門以無念、不滯心為真修,心若滯住念佛相,則被法纏縛,此為名相修,非真修行。一心無所希則為道,“心不住法,道即通流”。

老人所說的丟心,即告誡世人,隨順生活,不必刻意去尋求、追尋一種境界,“息妄即真見”。每天樂陶陶,無惱害,只管穿衣、吃飯、睡覺就是了……但此平凡的小事,若能達無心,非一般凡夫所能做到。人生如夢,無心即法,“法味餐又捨,即得大自在”。

丟心即無心,無心必無念,所謂無念,即在一切外境上心能不被其所染著,不在境上生心動念。但決非對人、事、物斷思斷行,落入斷的邊見。

無念是不執著著有,又不落空,即見相離相,心始終清淨無為,心如如,覺性化六塵。此境唯有悟得,非言語說得,更求不得、攀不得、念不得。

丟心就是心無住,在一切法上、念念之中,不追思前境、後境、現在,三心不可得,念念無所住,心才能不被法縛。

丟心就是空寂,即無相,外離一切法相。純印其妯娌在窗外大聲吼氣罵她時,能心安理得,在屋內隔窗繡花,兒女問她時,她說沒聽見小嬸在窗外罵人。可見一個修行人,若能離相,心不隨境轉,空寂的自性就自然因清淨而顯露了。

一切順自然,切勿追境,否則必生塵勞,阿彌陀佛。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修行常常會講到「精進」,精進有所謂的「身精進、心精進」。

人的體力有限,所以有時會很想睡覺,或是想坐下來、躺一下;或是別人在搬東西、掃地的時候呢,我們會不想動;即時是在掃地,也不想彎下腰來掃;做事情的時候,手只是輕輕的摸一摸,而不肯用力去仔細整理、料理,這些都是身不精進。

身不精進的問題還不大,因為是我們的心力不夠,心力不夠,體能固然是一個因素,心理的因素卻是最重要的。我們都犯了一個毛病,什麼樣的毛病呢?就是「散亂」,散亂而自己卻不自覺,這原因出在哪裡呢?就是平常太會打妄想了。

走路的時候打妄想,做體操也打妄想,課誦的時候嘴巴唸楞嚴咒,心裡面還是在打妄想;吃飯的時候,嘴巴嚼飯菜,心還在打妄想。這就是我們平常對自己的心念太疏忽,沒有去留意它。

或許大家也想過要掌握自己的心性,可是,第一沒有方法,第二就是沒有恆心、決定心。所以今天給大家一個方法,就是「看著你的念頭」。

我們學佛,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看住我們的心。「看!」行、住、坐、臥、吃飯、睡覺、講話,不管做什麼都牢牢的看著它,看它在想什麼,一分一秒都不放過,久而久之,我們就會有自覺的力量,我們的心性就會有一種智慧力顯現,可以掌握住心、改變它。

大家不要錯認我們成長努力的下手處,書本唸幾分沒有關係,你多唸幾分,考了九十八、九十九、一百分,別人考七十、八十分,你也沒有比他多了不起幾分,反倒是你心裡面亂糟糟的,一天到晚想要得分數,這個才是比人家落後了千尺萬丈。

所以,大家平常應該常常注意自己的舉心動念。一旦觀察、反省,觀照功夫用久,你就有感覺,你會覺得對自己的心性比以前了解,比以前能掌握,自然就會對自己的生命心性更清楚。

現在我們如果真正能看到自己的念頭,今生來生、生生世世,就能夠實實在在掌握到入手處。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人有句話「鐘鼓聲聲催人醒,可憐人不知回頭。」

要知道鐘鼓之聲無非就是要讓睡夢中的人清醒過來,讓他知道自己只是個「過客」,不要執著於世間情的牽纏,更不要生生世世都扮演不同的一齣戲,重要的是不要「假戲真做」,入戲要懂得下戲,唯有認清它、識透它,才能止息生死輪迴。

要知道每一個人內心都有一個宏亮的鐘(智慧之鐘),也有一個沉穩的鼓(慈悲之鼓),只是我們都置之不用。要時時記住,敲響我們心中的鐘鼓,讓我們從「迷中覺醒」,也希望一切眾生都能覺醒,這才是生命過程最大的意義。

不懂善用時間的人有如「牽牛入屠」,牛走一步,則一步步走近死亡之路。同理‥「大限即將到來,怎不及早修行求得解脫呢?」

閉上眼睛看清自己其主題是告訴我們‥用凡眼去看外面世界,易被塵境色相所束縛。唯有把心靜下來往內觀,看看內心世界是否平靜安祥,你才能作自己主人。

僧璨大師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意思是說‥修行不用向外找法、求智慧,『自家佛性』就在你身上,只要把一切妄念擺平即可。

佛法常言‥「我們的心能清淨單純、一無所有,就沒有什麼能主宰我們。」想想誰見過「虛空被束縛而痛苦?」又有誰看見「心量廣大、心境單純的人有煩惱的困擾?」故‥釋放心靈、清淨自己、無塵勞煩惱的束縛,才是真正心靈解脫。

心靈不真正解脫,就是眾生往往拿外在的努力、拿佛法或善知識的話來壓住自己的習性、無明,還自以為「自心已經轉化了」。

1﹑事實上當你在聽法或付出時,心中明燈始終沒亮,臉上一點法喜也沒有,就是被內心深化的無明以及強韌的習性擋住了,所以你的修行只是表面功夫而未深入根,怎麼提昇?

2﹑解放心靈,不是心靈上什麼沒有,而是要你面對一切事,不要逃避、不要壓抑,而是面對它「想通了,就放下,不要再想」才是真正的釋放。

 

3﹑想通了就是心靈的覺醒,如水常通流一點阻礙也沒有。因此才能將複雜之事化為簡單,將心中一切無明釋放出來,真正做到「來就來、去就去」的意境。

禪宗云‥「心虛則性現,意淨則心清。」意思是說‥心中無一絲的雜念,則本性良知才能展現,意念清淨,心境才會清澈明亮不染一物。要知道徹悟本心,展現智慧,是在「付出中領悟」,不是刻意斷除什麼,而是要善用一切。修行不是常講‥「佛性在貪瞋痴裡面,蓮花就在污泥中練就。」就是此理——付出中領悟。

故這顆清淨本心是來自五濁世界的洗滌,才顯一片光明,只要識透這個世界一切相,懂得借假修真、化繁為簡,才能化煩惱為菩提。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宣化上人開示

衆生乃衆緣和合而成,從十二因緣演變而成人。螞蟻乃至細菌皆是衆生,我們不用往外找衆生,人自性中已有無量衆生。

現在科學發達,已經證明人體內有很多細菌和微生物,我們的五臟六腑中都有無量的衆生。

人吃的食物也是衆生,譬如豬肉、牛肉、魚類等,這些肉類中有很多細菌,人吃這些肉類,肚子裏就有了這些細菌的種子。

吃哪一類衆生較多,就和牠成爲眷屬,與牠的因緣就加深,乃至糾纏不清不能分離。

豬肉吃多了,就有機會生爲豬;牛肉吃多了,就生爲牛。那多吃米,是否也會變米呢?米是無情,而衆生是有情。如果噉食有情衆生,就會生爲有情衆生。

人若禁食哪一類衆生,就是度那一類衆生。「度」,就是度過苦海,登涅盤彼岸。人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應該吃衆生肉。

從前有一個吃肉的人,死後到閻羅王那裏,他生前吃過的肉類衆生,都要來跟他算賬,這個吃肉的人還自我辯護:「我雖然吃肉,但罪不應該歸我,應歸咎於賣肉的人。」

於是閻羅王傳召肉販,這肉販也自辯:「我所以賣肉,都是因爲有人買肉。如果沒人買肉,我又何必賣肉呢?」肉販和吃肉的就互相爭論,後來兩個人把責任推在屠夫身上。

於是閻羅王又召見屠夫,屠夫也自辯說:「我確實是宰豬,但是因爲有人買,有人吃肉,我才會屠宰;如果無人買,無人吃,我也不會宰了!」

就這麽各說各的道理,所說的儘是造罪業的道理。結果,閻羅王仍然判吃肉的人償還血債。

可見我們吃哪那一類衆生,就與那一類衆生結下不解之冤,所謂「肉字裏邊兩個人,裏邊罩著外邊人,衆生還吃衆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

《楞嚴經》中也說:「羊死爲人」,羊既然可以爲人,豬牛也可爲人,可是未得天眼通,不能觀察其因緣,就以爲豬是豬,羊是羊。

人多吃衆生肉,把本有的自性都埋沒了,失去了靈性,變得更愚癡。所以想要度衆生,先應戒食衆生肉。欲度衆生,先度自性衆生,但是度生還要離相,無所執著,方爲真度。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肉者推卸語

豬阿豬阿你莫怪

你是人間一道菜

他不殺來我不買

請向殺的人要債

賣肉者推卸語

豬阿豬阿你莫怪

你是人間一道菜

他不吃來我不宰

請向吃的人要債

天有好生之德,以仁慈為本,仁是命之根,亦是德之本也。簡單說就是道德良心,也就是天理,生命本是世間最寶貴的東西,而殺生是世間最悲慘的事情,怎能殺牠命養我身呢,世間絕無此理,故南海古佛慈訓:「奉勸世人早吃齋,人性物性一處來,忍心殺死同胞肉,將心比心實可哀」孟子曰:「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每一個人都有惻隱之心,不忍心為了口腹之慾而殘害生靈,又佛言:「善男子,夫肉食者,斷大悲種」。因此素食既不殺生又是直接放生,所以素食是仁德慈悲心的展現。

肉字本是兩個人迷人不知大口吞

吃它半斤還八兩算來還是人吃人

堂上打鼓打公皮鍋內煎煮是姑姨

三世祖媽取為妻我今不笑等何時

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生來死去最悲哀六道輪迴展轉來

白骨堆積如山滿去了胞胎又投胎

十字街頭人吃犬亂葬坑內犬吃人

諸君不解其中意仔細思量人吃人

吃齋食肉一樣人田中稻椑一樣青

有朝一日末劫到吃齋食肉得分明

持齋的益處:

1)、營養健康,養顏長壽。

2)、思考靈敏,增強體力,減少疾病。

3)、維護生態平衡,避免污染,還給地球一片淨土。

4)、能躲浩劫:關聖帝君訓-「日後世界將更新,盡留吃素持齋人。」

5)、能長養慈悲心,不違五常之理,德配天地。

6)、能消冤解孽,不造因果。仙佛云:「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7)、易行菩薩道,頭上改插黃旗,仙佛善護佑,成就彌勒眷屬。

◎清心寡慾,去濁存清,恢復自性靈明。

8)、能行功立德,改善性格命運。

9)、莊嚴個人生活,改善社會風氣

10)、環保救地球。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詞/聖嚴法師

法鼓山,諸佛菩薩的搖籃;

法鼓山,提昇人品的指南;

法鼓山,茫茫苦海的彼岸。

啊……法鼓山!啊……法鼓山!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鐘鼓齊鳴,龍騰獅吼;

彼此關懷,天長地久。

啊……法鼓山!啊……法鼓山!

我們在照顧,心中的蓮花;

我們在建設,人間的淨土。

啊……法鼓山!啊……法鼓山!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鐘鼓齊鳴,龍騰獅吼;

彼此關懷,天長地久。

啊……法鼓山!啊……法鼓山!

我們在照顧,心中的蓮花;

我們在建設,人間的淨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詞:聖嚴法師   作曲:王建勛

逢人便說我為你祝福,

祈禱人人平安快樂,

隨時不忘我為你祝福,

祝你時時增慧又增福,

心中常念我為你祝福,

口中常說我為你祝福,

人人平安又快樂,

世界和平又幸福;

逢人便說我為你祝福,

隨時不忘我為你祝福,

人人平安又快樂,

世界和平又幸福。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頌

聖嚴師父於1995年6月3日撰於東初禪寺

希望聽到看到的人

心中都能升起歡喜與積極

  

法鼓法音,響徹宇宙;

金山有礦,永不憂愁;

法乳常哺;法水長流;

三界眾生;苦海回頭。

祥雲法雨;普潤大千;

十方三寶;心中自現;

作育龍象;遊化人間;

禪修念佛;一念萬年。

彼此關懷;互相照顧;

提昇人品;建設淨土;

修學佛法;分明因果;

救濟眾生;慈航普度。

法鼓山呀!鼓在何處?

弘法護法,就是法鼓。

法鼓山呀!誰敲法鼓?

你我和他,都敲法鼓。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詞/作曲:吳克群

為何常常和世界保持距離

關上心門不讓任何人進去

為了保護自己 害怕面對自己

說來說去 全都是自己

不過這個世界 像是骨牌效應

每個人和每個人都有關係

你來我就前進 你笑我就開心

整個世界全都有關系

把心拉近 手握緊

有什麼事情搞不定

一個小小決定 就能改變 彼此的距離

把心拉近 頭放低

有什麼難關過不去

我們眨眨眼睛 才發現 彼此多靠近

為何常常和世界保持距離

關上心門不讓任何人進去

為了保護自己 害怕面對自己

說來說去 全都是自己

不過這個世界 像是骨牌效應

每個人和每個人都有關係

你來我就前進 你笑我就開心

整個世界全都有關係

把心拉近 手握緊

有什麼事情搞不定

一個小小決定 就能改變 彼此的距離

把心拉近 頭放低

有什麼難關過不去

我們眨眨眼睛 才發現 彼此多靠近

如果有什麼事失去了(我來關心你)

如果有什麼事做不了(我來幫助你)

如果有什麼事放不了(我來陪伴你)

讓世界更美好

把心拉近 手握緊

有什麼事情搞不定

一個小小決定 就能改變 彼此的距離

把心拉近 頭放低

有什麼難關過不去

我們眨眨眼睛 才發現 彼此多靠近

我們眨眨眼睛 才發現 彼此多靠近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加坡淨宗學會2003年12月出版發行,由李文發監製,王家耀、李志東製作。
據光碟上言:「1930年,在廈門閩南佛學院,大醒芝峰諸師等,看到國有國歌、學校有校歌,唯佛教缺了一首可代表佛教義理和精神的教歌。適逢精通美術音樂的弘一律師亦同在院,遂請撰定曲譜,由太虛法師依曲譜,把整個佛教歸納成為三寶,把整套教典鎔成贊三寶的功德,作成這首微妙精深、流傳至今的三寶歌。兩大高僧共同圓滿此機?稀有的三寶歌,因緣可謂殊勝。」

  

   

  

作詞/太虛大師    選譜/弘一大師

人天長夜,宇宙黮暗,誰啟以光明?

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

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

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二諦總持,三學增上,恢恢法界身;

淨德既圓,染患斯寂,蕩蕩涅槃城!

眾緣性空唯識現,南無達摩耶!

理無不彰,蔽無不解,煥乎其大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

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依淨律儀,成妙和合,靈山遺芳型;

修行證果,弘法利世,焰續佛燈明。

三乘聖賢何濟濟,南無僧伽耶!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住持正法城。

 

今乃知,唯此是,真正皈依處。

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歌詞簡單解釋

人天長夜:
佛教認為, 世間一切眾生 分為 六道,即 天、 人、 阿修羅、 地獄、 餓鬼、 畜生。 此 六道 眾生 不斷生死 流轉, 無有 了期, 好像 在漫漫 長夜,沒有 光明。 人天 雖在 六道 中 被 認為 福報 最大,但 仍在 此 生死 長夜 不斷 受苦, 其他 四道 的 情況 更不待言喻。

宇宙黮闇:
宇宙 即 一切 眾生 生活 的 地方, 黮 是 黑雲, 闇 是 隱晦 不明, 比喻 眾生 的 煩惱, 使 世間 變得 黑暗。

誰啟以 光明
這是 一 及問句, 導出 尋求
皈依處 的 第一層 動機。

三界火宅:
三界 即 欲界、 色界、 無色界。 此將一切 眾生 用精神 狀態 來 分劃 世間。 欲界 的 眾生 著重 物質 和 愛欲;色界 的 眾生 已無 愛欲但 仍有 物質; 無色界 的 眾生 唯有 精神狀態。


火宅 是 比喻 世間 好像 一所 被火 燒著 的 房子 一樣,眾生住在 裏面, 苦不 堪言。 其實 此句 是 出自 妙法蓮華經中 譬喻品: 「三界無安,猶如 火宅」。

眾苦煎迫
佛教 覺得 世間 有 很多 苦
,不斷煎迫 著 眾生。

誰濟以 安寧
這 問句 是 尋求
皈依處的 第二層 動機。

以上 六句 解釋 了 為何 要 皈依 佛寶。

...................................

大悲 大智大雄力
此句 說明 佛有 三德。「悲」有 「不害」 的 意思。 消極方面 來講,是 不忍 眾生 受苦; 積極 方面 來講, 更有 拔除 眾生 種種苦惱 之意。
「智」 是 智慧, 梵語 般若
 
。 智慧 一般來說 可分 世俗經驗的 智慧 和 不與 煩惱 連結 (無漏) 的 智慧。 佛家 常多 注重後者。
「雄力」 喻 佛以 無比的力量, 解伏世間一切邪惡勢力。
佛教 時常 強調 「悲智 雙運」; 因為 某一 程度上, 悲所注重的, 是 感性 方面 , 智 則是 理性 。 一般人 很難在 感性 和 理性 上取得 平衡, 而 佛 就不單 在這 兩方面 同樣注重, 而且 同時 能 到達 圓滿 的境界。

南無佛陀耶
南無 是 梵語 音譯, 即 皈依 或 頂禮 的 意思。同樣
佛陀 是 梵語 Buddha 的 音譯,是 覺者。 耶 其實 亦是 取自 梵文, 是 梵文 的 第四 轉聲,翻成 漢文 時則 只是 一般 的助語詞。

昭朗萬有
昭朗是 光明 顯照 的 意思;萬有指 宇宙 萬事 萬物。這裏 比喻 佛陀 智慧 光明 照耀 一切。 此句 相對 前句「人天 長夜, 宇宙 黮闇」而言。

衽席群生
衽: 衣襟; 席: 臥席。 有句 「衽席 赤子」 是指初生赤子 母親以 衣襟裹而抱之, 安置 於 臥席 之上。 這裏 比喻佛陀 視 群生(眾生) 如 赤子, 以 大悲心 衽席之。此句 正對 前句 「三界 火宅,眾苦 煎迫」 而言。

功德莫能名
佛的 利他 功德 是 無量 無邊, 讚莫 能窮, 書莫 能盡, 且非 世間功德 名詞 所能 比擬。

今乃知:唯此是 真正皈依處
今乃知 者, 是指 釋迦牟尼佛 早於 二千 多年 前已 出世,乃至 過去 亦有 無數 諸佛 出世 (佛教 認為 所有 眾生 皆可 成佛),奈何 我們以往 沒有 機會 接觸 到 佛教, 到 現在才 有幸 值佛的 遺教 中,聞到 佛的 名字, 知道 佛的 體用 功德, 故云 今乃知。
唯此是 真正 皈依處 者, 說明 只有 佛能 具足 此 大悲 大智 大力,其他 宗教 是 不能及, 佛 才是 真正 可皈依。

盡形壽獻身命,信受勤奉行
皈依 不是 暫時 的,這裏 說明 發心 皈依 要 全面 投入。形 是形體,壽 是壽命, 要盡 此一身生命在一天 即 皈依一天,所謂 至心 皈命。有了這樣 的 信仰 精神,還要加上勤奉行。佛法 不是空談道理,一切 都 注重 實踐。

 

二諦總持
諦: 真理 的 意思。二諦 是指 真諦 和 世俗諦。 真諦 是 聖者所 體驗 的 真理,這是 超脫 世間 一切 虛妄。 世俗諦 是指世間 所見 的現象,這是有虛莽而不究竟的。 佛教 雖重真諦 而輕 世俗諦,但 眾生 在世,仍要 以 世俗 的真理 說法。

總持 指佛法皆依持二諦而建立,以二諦來總攝一切佛法。

三學增上
三學: 戒、 定、 慧。 這是 依 佛教 修行 的 三大 綱領,不可 缺一。戒即戒律, 有 防止 我們 作 惡業。 定 即 禪定, 能使 我們 專心一志,精神不 散亂。 慧是 智慧, 先前 在解
大悲大智大雄力 一句 時 已提及。增上 可解 為 殊勝之義, 亦可指 三學 能為成佛 路上 有 「增強向上」 的條件。

恢恢法界身
恢恢 是 弘大 的 意思;法界身 即佛 的 真身,簡稱 法身。這裏 需要 詳細 解釋 少許。 佛教 認為, 佛陀 給 眾生 感受到的, 不只是他的有血 有肉 的 軀體(此 仍是 因緣 和合 而生),還有 眾生本來 的 真性(
真如)。不過眾生 因 煩惱 所蔽, 而 佛 就覺 而 證得 之。真如 充滿 周遍, 廣大 無邊, 故云 恢恢 法界身。

淨德既圓
淨德:清淨 的 功德, 沒有和煩惱 相連的 功德。佛陀 經過很長 的 修行,已是圓滿諸 功德。

染患斯寂
染是 雜染,與 煩惱 相連
 ,有 雜染 即是 憂患。 寂是滅盡 寂靜 也。 佛 已將 一切 煩惱 障蔽 斷除,故云 染患 斯寂。

蕩蕩涅槃城
蕩蕩 者 廣大 也。涅槃 是 梵語 Nirvana 音譯,意思 是指 一切 煩惱 災患 永盡 的境地, 亦是 聖者 所 證到的解脫 境界。 此句 比喻 涅槃 是 學佛者 最後 所達到 之 目的地,故稱 涅槃城。

眾緣性空唯識現
此句 說明 法寶 的 主要 意義 是 解釋 世間 萬事 萬物的本來 性質。眾緣 是指 世間 一切 倚靠 因緣 而生 凡成的事物(佛家叫
緣生法)。性空 就是 說明 這種 的 真實性(見前恢恢法界身)。
「因緣 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
「空」是「無自性」的意思,又叫 「
無我」。世間一切 事物 既然互為 因緣 而生, 自然 沒有 一 永恆 不變、 獨立 自存 的 實體(我)。
唯識現:這裏用佛教唯識宗的要義來解說「空」。
唯識 又名唯心, 謂 世間 事物, 唯 心識 所現,實無自性。

南無達摩耶
南無 和 耶 在 先前
南無佛陀耶 一句 已 解釋過。 達摩 是 梵語, 即「」。全句 即 「皈依法寶」。 因 世間 唯有 佛法能令 眾生 得 解脫。

理無不彰
這裏 說明 佛說法 面面 俱到, 極盡 周詳。 世間 一切 事理因果 沒有 佛未 說明(彰)的。

蔽無不解
「蔽」即煩惱障蔽。 「解」即解脫。佛是已斷一切障,解一切惑, 故云蔽無不解。

煥乎其大明
「燠乎」是形容光明。 正法住世, 如日正午,照了一切。

依淨律儀
出家 在家 的 分別, 不重 在形式 而 重在 所受持 的 戒律。 淨是清靜; 律是律規;儀是儀範。此句 說明 僧人 是 遵守 佛教 的 清淨 戒律儀軌。

成妙和合
僧 本身 就是 合眾 的 意思, 所以和合就是 僧之 自相。僧是 同行 佛事, 故 又名 「事和」, 事和 有 六種, 叫「六和敬」:
(一)身和同住: 身體的和平共處;
(二)口和無諍: 言語的不起爭論;
(三)意和同說: 心意的共同欣悅;
(四)戒和同修: 戒律的共同遵守;
(五)見和同解: 見解的完全一致;
(六)利和同均: 利益的一體均霑。
僧伽和合則 佛法 興隆, 依 出家 清淨 律儀 而住 的僧伽 必能 成就 此 和合 功德, 故云 成妙和合。

靈山遺芳型
靈山: 靈鷲山 之 簡稱, 在 印度 古摩竭陀國 王舍城 之東北,乃 釋迦牟尼佛 常說法之處。 型即模型。 芳 比喻 聲譽之美者, 如流芳百世。佛 住世 時的 僧眾 制度,輾轉 傳承 致 今天 的 型式。

修行證果弘法利世
這 兩句 字義 簡單, 不用解釋。

焰績佛燈明
佛燈明, 即佛法之光明, 能破眾生人之愚暗,如 燈 能破 長夜 之 黑暗

(見 人天 長夜, 宇宙 黮闇)。 焰續即 燈燄 相續, 喻 僧 傳持 佛法 之義。

三乘聖賢何濟濟
三乘 即 聲聞乘、 緣覺乘、 菩薩乘。 「乘」(Yana) 是 運載 的 意思。 比喻 佛法 如車乘,能 運載 眾生 到達 解脫 的 目的地。 眾生 因 根性 不同,有不同的行願。 故有 三乘 之分:

判攝

發心

理論基礎

聲聞乘、 緣覺乘,
統稱 小乘

厭離心: 脫離 這個 充滿 煩惱的 世間

三法印: 即 諸仍無常,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菩薩乘
又稱 大乘

菩提心: 上求佛道, 下求眾生

空理

濟濟是指 眾多 而又 興盛 之貌。

南無僧伽耶
梵語 僧伽 即
, 全句是「皈依僧寶」之義。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僧眾 有 代佛 統理 佛弟子 修行 佛法 之 任務。僧 若能
依淨 律儀,則 一切 無有 障礙。無障礙 則 事無 不理,眾無不和。

住持正法城
正法就是 真正 的 佛法。 合乎
三法印的就是 正法。 正法 如 城 入可 安居, 僧能 護衛 正法,故云 住持 正法城。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