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淨空法師 (18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今天佛法衰微了,可以說衰到極處,眼看著恐怕佛法會在這個世間消失了。我在日本訪問的時候,曾經提出日本那邊的佛友們,我看到了我們沒有弘護的人才,要積極培養。如果現在不培育真正弘護人才,三十年之後,佛教會在這個世間消失。我提醒他們。回到中國來也不例外。這樁事情就落實在諸位同學們的身上,你們是真正走到了佛法是存還是亡,還是興、還是衰,走到最後的關口。佛法的延續、興旺靠你們,你們要不發心,佛教在你們這一代就滅亡了,消失了。這個使命感,諸位你不能不直下承當!真正要承當,你不能不勤修戒定慧。從戒入手,小小戒,小到不能再小的,給諸位說,就是《弟子規》。如果你不從《弟子規》下手,你怎麼樣修學,修學一百年、修學三百年,你的功夫不得力。為什麼?你沒有根;縱然有根,根不牢,搖搖晃晃的,你根不牢。什麼時候你真正認識,《弟子規》才叫真正的根本,佛法就有救了,中國傳統文化就能起死回生。你救了佛教,你救了正法,你也救了中國傳統文化,你救了國家民族,你也救了這個世界,你的功德一切諸佛菩薩來稱讚都稱讚不盡。這個緣稀有難逢,你們遇到了。

真幹從哪裡幹起?就從《弟子規》字字句句落實幹起。然後再以因果教育做加行,就是《感應篇》,東北楊居士給我們講的,都是屬於《感應篇》一類的,她講的是近代的,親身所見所聞,真實不虛。以這個底子,這兩樣基礎奠定之後,十善業自然落實。能落實十善業,你才能夠落實三皈五戒、沙彌律儀,正法就能興起來。諸位要記住,捨棄儒跟道,不學《弟子規》、不學《感應篇》,你從十善業道做起,難!真難!比登天還難,不妨你試試看。你用一年的時間去試驗,你浪費一年時間,你用十年時間,你十年空過。會學的人把一年當十年用,不會學的人十年是白白浪費,這個真可惜!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現代社會人不老實,不老實是念頭多、妄想多,心不定。現在崇尚創新,崇尚立異,標新立異,崇尚要創作發明,老實人沒有這種念頭。孔老夫子是老實人,他自己說的,他沒有創新,他沒有發明,他一生所學的、所修的、所教的、所傳的,全是古聖先賢的東西。他說他自己「述而不作」,述就是傳別人的,述說別人的,自己沒有,什麼都沒有。所以,這一部《論語》裡面所講的,全是古聖先賢所說的。夫子一生求學的態度是「信而好古」,對古人東西深信不疑,依教奉行,沒有自己的東西。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我是從《華嚴經》註疏,就是清涼大師這個《疏鈔》,經題裡面,清涼大師說了這麼一句話。他說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講的一切經,都是古佛所說的,世尊自己講,他沒有在古佛所說經典上增加一個字。

我讀到這一段開示,完全相信,一點懷疑都沒有,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的心態都相同。學了五十多年,這個裡頭的奧祕,就是甚深的祕密,我們能夠明白了幾分。為什麼沒有方法創造發明?他自性是圓滿的,你看像《華嚴經.出現品》所說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智慧圓滿的,德能圓滿的,相好圓滿的,沒有一絲毫欠缺。你成佛了,你沒有增加一點,你墮阿鼻地獄,你也沒有減少一點,只有迷悟不同,除此之外,沒有兩樣。這個道理透徹之後,我們才真正肯定了佛佛道同,今佛所說如古佛所傳的,沒有兩樣。你有什麼東西可以發明?你發明就是破壞自性,你有創新、有發明是破壞性德,你不是隨順性德,隨順性德那就沒有。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夫子信而好古,釋迦牟尼佛效法古佛,這是教給我們無上甚深的奧祕法。但是迷久了,對古聖先賢東西懷疑,不相信,這才使我們一下想到,佛在大乘教裡面說菩薩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就是懷疑。對聖教懷疑,對古佛懷疑,菩薩只要有這麼一個疑惑,就障礙他不能向上了。

所以佛法的承傳,兩種人最容易成就,一種是上上根人,一句、兩句話他就開悟了,為什麼?他不懷疑,沒有懷疑。信而好古的人容易開悟。另外一種人是下下的愚人,你不要看他愚,他有善根,什麼善根?你叫他走東他就東,叫他走西他就西,他不懷疑,他會一直走下去,他能走到目的地。下下根人教他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不懷疑,一天到晚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念到不到三年,他見到阿彌陀佛,見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帶他走了。這兩種人好度,這兩種人叫根熟眾生,熟透了!所以諸佛如來對這兩種人是絕不捨棄的,他這一生可以圓滿成就。最難的是當中,上不上、下不下,就是我們講上中下三根,這個難度!妄想、雜念、疑惑太多,除不盡。縱然學佛,學佛不知道放下,把一切佛法變成所知障,這糟透了!那是什麼?執著佛所說的,分別經所講的,他用分別執著來學佛法,佛法變成了所知障,變成了法執。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總想把邪見放下,有沒有方法幫助的,就是增上緣?有,戒律可以幫助你,因戒得定,因定開慧。戒律從哪裡?《弟子規》可以幫助你,你要不在這上下功夫,你找別的幫不上忙,這是我跟諸位講一句老實話。你要好好的學《弟子規》,認真學上一年,你的進步,一年決定超過十年,為什麼?你有個得力的幫手幫你忙。有《弟子規》,你的進步一年可以超越人家十年。這個東西有效的,也有通過科學實驗。現在在北方,有些人用《弟子規》教兒女,用書法教兒女,因為這些東西學習都要心定下來,心浮氣躁學不到。用傳統的辦法來教學,那就是一門深入,貴以專。實驗的結果,小孩很懂事,守規矩,而且在考試的時候,無論在智慧、在能力上都超過一般同學。這什麼原因?因為他心清淨,他妄念少,他的意志能夠集中,所以學習的情緒、速度大幅度的提升,都是中國古老的方法。這個方法我們曉得,不是古人發明的,是什麼?是人性本來就是這樣,它是屬於性德。教你明瞭又叫你不要執著、不要分別,這就是佛知佛見;明瞭,有分別執著,就變成現在所謂專家學者,科學家、哲學家,都變成這些東西。這也是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所說的,佛法就是佛法,佛法不是哲學,佛法也不是科學,佛法也不是宗教,而佛法是現代人所必需,他這個話說得好!你真正明白了,這二種三性是一不是二,一即是二,二即是一。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相信慈雲灌頂大師的教導,慈雲灌頂大師是清朝乾隆時候的人。這個法師也了不起,通宗通教,顯密圓融,著作等身,而且著得非常好。他的著作多半收在日本《卍字續藏》,《卍字續藏》大概收了有二十多種。我所見到的,他的著作在目錄上來看超過五十種,最重要的一半,《卍字續藏》裡頭收藏。他註《觀無量壽佛經》,這是淨宗的經典,裡面有這麼一句話,我記得很清楚。他說我們學佛的人,遇到最大的困難,最大的災難,所有經教裡面講的方法都失效,所有一切懺悔法門都懺不了的重罪,包括像《梁皇懺》、《大悲懺》、《水陸大懺》、《華嚴》、《法華》這個懺統統都失效,都沒有法子了,最後還有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是把執持名號捧到頂點,沒有比這個再高了。這一句佛號能化解一切經教、一切懺悔法門懺不了的罪業,這句佛號行。問題這句佛號還是懺除不了,那什麼原因?因為你不相信,你沒有信心,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不誠懇,不是這句佛號沒有效果。我們從《彌陀經》裡面來看,佛早就告訴我們,我們實在叫粗心大意,沒有體會到。經文在哪裡?《彌陀經》裡面說「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若一日,你念一天佛號就成功了。這是根性利的,什麼叫利?真信,真幹。大家在《地藏經》上看到,婆羅門女念佛,念多久?一天一夜。她念到什麼功夫?她念到得一心不亂,至少事一心不亂,為什麼?她在定中,她不是作夢,到地獄去了。無毒鬼王接待她,見到她合掌稱菩薩,問菩薩你到這裡來有什麼事情?她向無毒鬼王詢問,聽說大地獄,無毒鬼王都給她做出報告。她說她的母親聽說墮地獄了。他就問她母親是什麼名字?叫悅帝利女。他一聽,他說這個人聽說是她的女兒很孝順,為她做佛事,她已經在三天之前生忉利天,離開地獄了。就是說,婆羅門女一發心,念頭一動,她母親就生天了,至誠感通,沒有一點懷疑。這個經論,經論的目的就是這一句話,幫助你斷疑生信,你的信心為什麼生不起來?你對事實真相了解的不清楚,半信半疑。如果把事實真相真搞清楚、搞明白,你的疑就斷掉。疑斷掉,真性才能現前,那個效果就不可思議。佛法裡面給我們講的事實真相講得透徹,因為它六方面都講到,性、相、事、理、因、果,六方面都講得透徹。真正能體會到的,哪有不信的道理?哪有懷疑的道理?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真正要想用功夫,就不能不知道,一定要把煩惱習氣放下。放下,特別是對人,人與人之間往來放下什麼?放下貪、瞋、痴、慢、疑、惡見。我們對於歡喜的人,要放下貪戀;對不歡喜的人,要放下瞋恚;對一般大眾,要放下愚痴,你就有智慧,就是不可以感情用事,要放下疑惑。佛在經上講得好,「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能肯定他原本是佛。我們中國老祖宗教給我們「人性本善」,所以你看每個人,你看他的本性純淨純善,你看本性,不要看習性,習性不善,看本性不要看習性。諸佛如來應化在六道,我們不要講十法界,我們講六道,應化在人間,他眼目當中確實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你看他對人謙虛、真誠、恭敬、慈悲,這個性德它自然就流出來。我們的性德是被貪瞋痴慢疑障礙住了,貪瞋痴慢疑是烏雲、黑雲,有了這個東西陽光就見不到,它把太陽給遮住了。烏雲愈濃,遮的效果就愈嚴重,你所表現出來的就是愚痴,沒有智慧,就是感情用事,很容易衝動,道理在此地,這個不能不知道。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說一切眾生本來是鬼行不行?行,講得通。為什麼?你阿賴耶識也有鬼的種子,念念都想到鬼,鬼是什麼?貪,念念都想著貪,那是鬼的種子。這個種子的緣不間斷,念念想貪,你所緣的緣貪財、貪名、貪利,這個念頭不間斷,這三個具足,外面所有的助緣來幫助你。你現在在人間樣子像個人,實際上你是鬼,將來人的果報完了,肯定到鬼道去。所以我們要懂得,佛說的這句話「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馬上就明白,一切眾生本來是菩薩,一切眾生本來是阿羅漢,一切眾生本來是天,一切眾生本來是人,一切眾生本來是畜生,本來是餓鬼,本來是地獄,你這就真的通了。

這個道理就是經上講的一句話,「一切法從心想生」,就解釋了。想什麼變什麼,想是假的,變的東西也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想佛成佛,就是念佛成佛,我們念阿彌陀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真的成佛了。剛剛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果報殊勝,那是什麼?等於說你生到阿彌陀佛家裡,你是阿彌陀佛的子女,沾阿彌陀佛的光,依正莊嚴那是沾佛光,到你慢慢長大,什麼時候你自己得到依正莊嚴,那才是你自己的。到什麼時候?到實報莊嚴土,那是自己的。沒到實報莊嚴土,全是享父母的福報,那就是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是享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福慧加持你的福報,殊勝在這裡。到實報莊嚴土,那是真的,為什麼?你明心見性,你自性裡面的智慧、功德現前,那不是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是殊勝在此地,所以得佛力加持,你絕對不會退轉。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不要說是一般人,真的,有許多專家、學者、修行人,對於聖賢教誨沒有能深入,他的學習得不到受用,這樁事情太多了。從前李老師告訴我,甚至於出家人念佛、誦經、拜懺,學了一輩子到最後還是業力主宰,出不了生死輪迴,這是什麼原因?都沒有能做到依教奉行。你看看每部經最後的一句話,那句話很重要,開頭的一句話「如是我聞」,最後的一句話「信受奉行」。你想想這意思,這個經讀完、聽完,生起信心,佛陀在經中的教誨,我完全接受,接受之後我要落實,要變成我自己的思想行為,那就管用。

證是什麼?證對自己來講法喜充滿,這是證;對環境來講風調雨順,災難不興,這是證。再說得高一點,轉凡成聖,我們這凡人,凡聖,轉凡成聖,這是證;轉娑婆世界為極樂世界,這是證。這裡頭關鍵就是個轉;淺而言之,轉惡為善,轉迷為悟,這是真正學佛,真正得受用。所以我們常常要反省,反省才是真正的懺悔,是懺悔的基礎。你每天不知道反省,你那個懺悔是假的,不是真的,念個懺悔文不是真懺悔。每天要反省,我今天聽佛法的教誨,我的境界有沒有轉?佛在經上教我們寂靜,我有沒有把煩躁轉變成寂靜?現在人真的都是心浮氣躁,心浮氣躁又有程度上的差別,嚴重的,你一下就看到了、清楚了;微細的往往自己都不知道,都不覺察到。從什麼的地方能夠發現?境界一現前,態度不好,所以說脾氣不好,言語不好,這就出來了。這就是什麼?他心浮氣躁潛伏。從這個地方曉得我們的心不寂靜,所以念佛功夫不得力。

在念佛的時候也能夠測驗出來,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這心浮氣躁。讀經也是如此,一面讀經、一面生妄念,都是心不寂靜,這種人多!有人問過我,其實這些事情在古大德的開示裡面都常常講,《印光大師文鈔》裡面就說得很多。有人向他老人家請教,念佛的時候心定不下來,問他怎麼辦?老和尚說這個事情是一切念佛人的通病;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也是輕重差別不同。對治的方法是不要去理會,就是說讀經、念佛照常,妄念隨它起,不要去管它,要把精神集中貫注在你佛號上。念頭隨它起去,只要你不理會,時間久了妄念就少了。你可不能照顧它,你照顧它,愈照顧它就愈多、愈嚴重。若無其事,可以同時一起來,不要理會,照顧佛號。禪宗裡面講照顧話頭,我們的話頭就是佛號,照顧話頭,妄念由它起去,這是習氣,自然會冒出來,只要不照顧。

大概一般善用功的人、會用功的人,就是專心專注佛號,大概三年到五年,你看這麼長的時間在一支香裡面,一支長香一個半小時,還會有三、五個妄念就說很少了,念佛、誦經一個半小時,還會有三、五個妄念,就功夫很不錯了。如果到完全沒有妄念,你就想想還不是要七、八年到十年的功夫,你在一支香,就是一個半鐘點念佛、誦經裡面不起一個妄念。真正會用功的人,一般講要十年功夫,你的念頭純了。這個自己好好想想。功夫念到這樣純的時候,一個半小時不起一個妄念,往生就有把握了。所以念佛求往生自己有沒有把握,清楚得很,不要去問人,別人不知道,別人說你怎樣,那是讚歎你,不是真的。真正的實際狀況一定是自己清楚,這個道理不能不知道。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這世界亂了,飲苦食毒,我們可以擺脫,我們吃簡單的食物,粗茶淡飯,這裡面沒有毒、沒有苦。哪些東西有毒、有苦?最毒的就是肉食。我們明白飼養牛、羊、豬、雞、鴨,用什麼做飼料?全是化學的。我生長在農村,知道養一隻豬,一年才會長大,才殺了供給大眾;一隻雞至少也是半年以上才長大。而現在養一隻豬,從豬仔到長到,不超過兩個月,牠吃的都是毒。

我前年在山東參觀一個養鴨場,裡面的工作人員給我介紹,捉了一隻小鴨擺在我手上,和我的手掌一樣大。他問我:「法師,您看這隻小鴨出生幾天了?」我看至少一個星期到十天,才能長這麼大。他說:「昨天出生的。」我聽了嚇一跳。所以,鴨蛋不能吃,鴨子是用化學飼料餵的,一天就長這麼大,兩個星期就長成大鴨子,賣給北京烤鴨店。這能吃嗎?吃了怎麼會不生病?所以一些奇奇怪怪的病都生起來了。

葷腥有毒,不能吃,那吃長素的人,這一關就避免了。可是,現在菜也有問題,有農藥、化肥,菜長得很漂亮,也有毒。種菜的人知道,自己不吃。過去在台灣,看到菜農種的菜賣的是一部份,他自己吃的是另外一部份,自己吃的是沒有化肥、農藥。為什麼要昧著良心去害人?他說沒有農藥、化肥的菜長得不好看,客人要長得漂亮的菜。

最近這些年來,我們很幸運能住在鄉下,我們居住的院子很大,也有很大的菜園,種了幾十種蔬菜、水果。我們做實驗,不用化肥、農藥,那這些小蟲要吃怎麼辦?我們發心供養牠,我們在菜園裡劃出一個角落,專門供養小蟲。實驗成功了,我們有三個明顯的基地,規模很大的,在國內湯池廬江文化中心,有個菜園二十九畝。我們跟這些小蟲訂約,我們供養牠,牠不要害我們。我們到菜園一看,那個菜葉上有許多洞是小蟲吃的;隔壁的菜,牠留給我們,一個洞都沒有。現在的畜牲比人好,畜牲有良心,所以恐怕人死了變成畜牲,畜牲死了變成人。我在澳洲種了很多果樹,品種也很多,我們指定十幾棵樹供給小鳥,指定的樹可以吃,沒有指定的不能吃,牠們遵守約定。我們在馬來西亞古晉,李金友居士的菜園,也是這樣做的很成功。國外淨宗同學家裡院子很大,也自己種菜,也是用這個方法,都有效!

慶雲齊素萍居士她們今年的小麥大豐收,她種了四百畝地的小麥,沒有化肥、沒有農藥,可是在收割之前發生了病害蟲,這一片麥田害蟲非常之多,就有許多人告訴她,你要是不噴農藥,就沒有收成了。齊居士打電話給我,我說你是個虔誠的佛教徒,你自己斟酌處理。她說:「我寧願四百畝地小麥統統供養小蟲,也不能殺牠們!」這個心發得大,所以感動這些小蟲。她帶了幾十個人,敲著木魚、引磬,在麥田裡面念佛,超渡這些小蟲。麥子不要了,供養你,希望你們也跟著念佛,給牠們受三皈依,往生到極樂世界,不要再在這個世界受苦了。這個法事下午做完之後,第二天下了一陣雨,颳了一陣風,再到麥田裡一看,一個蟲子都找不到。四周的農民看到非常驚訝,怎麼可能有這種現象,過了三、四天,大豐收!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如果真心想出三界、了生死,戒應列為第一。要想真正在這一生得到成就,必須以斷為根本。這一條如果做不到,所希求的目標就難達到。我們自無始以來,均在生死輪迴,就是被這一條害苦了。佛家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必須要覺悟!

關於戒一事,世間人不願意聽,也不愛聽,倘若他(她)還沒有出離之心,對於這種事還有貪念,縱使他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問題就在這裡!

有人讀到此段經文怕了,原來恩愛的夫妻,難捨難離。我就告訴他(她),你的愛是假的,能愛幾年?死了各自分飛,愛誰去呢?若夫婦二人同修念佛法門,都能了解事實真相,將來同生淨土,豈不更好?若夫婦二人,一個信佛,一個不信﹔信佛的更應該放下一切,專心念佛求生,將來到了西方,得到三明六通、天眼洞視、天耳徹聽,就知道你的配偶落在何道?然後倒駕慈航再回娑婆,搭救她(他)以及其他親人眷屬,這才是真正愛他們學佛,無論修學任何法門,念佛也不例外,念的再好,《無量壽經》念的再多,若不能斷、怒、癡,就如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

我們念佛不要以為將來一定可以往生,往生不是那麼簡單。如果煩惱習氣伏不住,念這一句佛號不得力。所謂「不得力」就是伏不住煩惱習氣,境界現前,、怒、痴、慢還會現行,還會發作,這就沒有用處,不能往生,該墮地獄還是墮地獄。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一個月前有同學從網站上找到《水的訊息》送來給我看,這份資料對我有很大的啟示,看了之後,就聯想到佛在大佛頂首楞嚴經上講的話:

『佛告阿難。如來常說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華嚴經》上講「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大乘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又常講「境隨心轉」,《楞嚴經》上還有一句話「若能轉物,則同如來」,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開示。「唯心所現」,這是總鋼領,下面佛說:『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世界是指最大的現象,微塵是指最小的現象,為什麼會有這些現象?這些現象總是由心變現的,唯心所現,「心」是什麼?心是靈知,靈知就是真心,就是經上講的唯心所現,所以心是靈明覺知,一切萬物都是靈知所現的,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從這份資料中證實了,水會看,會聽,懂得人的意思,隨著人的意思產生結晶的變化。人心善,水結晶變得非常美;人心不善,就變得非常醜陋。日本的科學家用了八年的時間,得到這個結論。不但是水如此,微塵都如此,換句話說,所有一切物質統統是這樣。

回想我們自己的身體,身體裡頭水分也很多,百分之七十是水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佛經上講世界微塵、毛孔、毛端,都會隨著我們的思想情緒產生變化,我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應該常生歡喜心,沒有妄想、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煩惱,只有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個結晶在顯微鏡下決定是最美好的結晶,最美好的就是佛菩薩,就是神聖。

佛經上講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聖經上講的天堂,跟我們現前的世界有什麼兩樣?一樣的,不一樣的地方,是神聖世界的居民,人人的心行純淨純善,所有一切萬物結晶都是最美好的,一絲毫缺陷都沒有。我們地球上的居民,起心動念,都是不善,都是自私自利,損人利己,所以把這個世界變成五濁惡世。如果我們念頭一轉過來,我們的心行像極樂世界的人一樣,像華藏世界菩薩一樣,像天堂的神聖一樣,我們現前的這個世界,跟華藏跟極樂跟天堂決定沒有兩樣。

我離開新加坡,寫了一副對聯,勉勵同學,上聯是「處逆境隨惡緣無嗔恚業障盡消」。「處逆境」,生活環境不好,處處都有障礙,「隨惡緣」,跟我們在一起的都是惡人,常常來找麻煩,處在這樣環境裡面,「無嗔恚」,心是清淨的,平等的,一絲毫嗔恚念頭沒有,不怨天不尤人,沒有嗔恚,忍辱波羅蜜成就;沒有報復,不殺生戒圓滿了。「業障盡消」,業障是這樣消的,所以逆境惡緣是我們的善知識,修行不在外境,在內心,是看你的心怎麼轉,與外面境界不相干,自己心要曉得轉,轉惡為善是轉自己,不是轉別人,轉迷為悟也是轉自己,不是轉別人,一定要轉自己,轉凡成聖。

下聯是「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痴福慧全現」。「處順境」生活環境好,「隨善緣」往來的都是好人,都是來幫助我的,「無貪痴」人往往在順境起貪心,那就錯了,不能有貪心,不能愚痴,清清楚楚,明明了了,「福慧全現」你的福慧就現前了。

所以修行有沒有功夫,看你的相貌,看你的體質,修行真正有功夫,你的相貌改變了,相隨心轉,境隨心轉,身體是我們最親密的境界。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現在這個時代,得利於科學技術的發達,科學技術發達是給人類生活品質提升了,帶來許多方便,可是付出的代價大家疏忽了。如果知道付出的代價太大,我們也不願意過這種生活。這要有真智慧的人才看的見,我聽過幾位科學家說過,湯恩比博士也說過。付出的代價是社會的動亂、道德的淪喪,人類的災難增加,天災人禍增加,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縮短了。照佛法說,沒有講世界末日,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末法有一萬年,現在才過一千年,還有九千年。可是科學家給我們宣布,照現在科技的發展,一百年後這個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照佛法說有九千年,就縮短成一百年了。這是從前科學家講的,最近科學家跟我們講,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現在有個現象,全世界人都知道,就是地球的溫度在上升。上升是什麼原因?工業化之後,排出二氧化碳的廢氣,在地球上空吸收太陽的能量,讓這個能量不能向外散發,所以溫度逐漸上升。上升的第一個現象,就是南北極的冰溶化,高山的積雪溶化,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二十年之後冰雪沒有了,地球上沒有冰雪,地球上的溫度可以達到攝氏五十多度。你說人怎麼活?人的體溫只有三十八度,五十度的時候人怎麼辦?會熱死!而這個時間距離我們愈來愈近,這是科學家的報告。

現在這個時代,得利於科學技術的發達,科學技術發達是給人類生活品質提升了,帶來許多方便,可是付出的代價大家疏忽了。如果知道付出的代價太大,我們也不願意過這種生活。這要有真智慧的人才看的見,我聽過幾位科學家說過,湯恩比博士也說過。付出的代價是社會的動亂、道德的淪喪,人類的災難增加,天災人禍增加,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縮短了。照佛法說,沒有講世界末日,佛法有正法、像法、末法,末法有一萬年,現在才過一千年,還有九千年。可是科學家給我們宣布,照現在科技的發展,一百年後這個地球不適合人類居住,照佛法說有九千年,就縮短成一百年了。這是從前科學家講的,最近科學家跟我們講,五十年之後這個地球上不適合人類生存。現在有個現象,全世界人都知道,就是地球的溫度在上升。上升是什麼原因?工業化之後,排出二氧化碳的廢氣,在地球上空吸收太陽的能量,讓這個能量不能向外散發,所以溫度逐漸上升。上升的第一個現象,就是南北極的冰溶化,高山的積雪溶化,所以科學家告訴我們,二十年之後冰雪沒有了,地球上沒有冰雪,地球上的溫度可以達到攝氏五十多度。你說人怎麼活?人的體溫只有三十八度,五十度的時候人怎麼辦?會熱死!而這個時間距離我們愈來愈近,這是科學家的報告。

修行先修什麼?從內到外、從心到行,從外到內、從行到心都行。上根人、上上根人從內到外,快!中下根性的人不行,必須從外到內,從戒到定、到慧。從慧,慧一開,定就得了,戒就圓滿,那是從內到外,從內到外是上上根人。像釋迦牟尼佛他是這樣的人,像六祖惠能大師也是這樣的人,他沒有修過戒定,一開悟之後,戒定圓滿。我們不是上上根人,我們要肯定我們是中等以下這樣的身分,所以必須學《弟子規》、學《感應篇》、學十善業、學沙彌律儀,再學大乘經教。我們現在是雙管齊下,大乘法天天聽,天天薰修,而真正的功夫要在生活上。這四門:《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沙彌律儀》,這是我們真正的基礎、紮實的功夫。每天用大乘薰習就進步很快,一定要學佛菩薩。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要記住,無差別就是平等,有差別就不平等。要想到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無一不是平等的。我們明白了,他不比我矮,我也不比他高。平等之中尊重、稱讚他人,自己謙虛、卑下。為什麼這樣做?「法爾如是」。性德本來就是這樣的,這是自然之道,絲毫勉強都沒有。我們在經典上看到,有人送吃的東西,恭恭敬敬的供養佛,佛把吃的東西分成兩份,一份自己受用,一份餵狗。這是教你:佛與狗是平等的,你對佛是什麼樣的恭敬心,對畜生也應該像對佛那樣的恭敬心。這是教育!宇宙之間,人與人要互相尊敬愛護,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畜生遇到災難,你幫助牠,牠懂得,牠也通人情。

有一年我在舊金山,早晨到公園散步,看到一群鴿子,裡面有一隻鴿子走路時好像腳有問題,一跛一跛的很痛苦。我們仔細一看,牠的腳不知被什麼人用繩子綁了很多圈。我們對鴿子招手,牠就過來了,通人情!我們幫牠解開之後,牠就飛走了。第二天,這只鴿子又帶了一隻鴿子來,牠自動走到我們面前,我們一看,牠帶來的鴿子腿上也是被人綁著繩子,我們明白了,牠知道我們會幫助牠,走到我們面前來求幫助。牠不會說話,我們一看就明白了,趕緊幫它解開。通人情!

我們看到真生歡喜心!我們對牠好,肯幫助牠,牠有困難,就來找我們幫助。我們細心去觀察,畜生通人情,植物也通人情。我們只要彼此和睦相處,平等對待,互助合作,這個世間就是美好的,這個世間就是極樂!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這次南部颱風的風災,多少人家的房子整個淹沒掉,人也淹死了,少數幸運的逃出來,就剩一條命,什麼都沒有了,都在剎那之間。什麼東西是自己的?沒有!你統統看清楚,你就放下,放下得大自在!放下之後生活怎麼辦?多少人在憂慮!明白後,用不著憂慮,「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不該餓死的,到時候有東西吃,命裡該餓死的,吃的東西堆成山,你還是會餓死,所以不用憂慮。學佛的人最好,心裡面一句佛號,無論在什麼環境當中,都是求生淨土,親近彌陀,圓滿道業。我到極樂世界求學去,那是大宇宙裡面最好的一個老師,我去親近他,對!真的沒得吃、沒得穿,餓上幾天不就往生了嗎?不要去找,命不該絕,自然有人送東西給你吃。何必憂慮?心永遠保持清淨,清淨心生智慧,清淨心跟佛相應;胡思亂想是跟妖魔鬼怪相應,錯了。別想,念佛好!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場所,心是定的,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你這一生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我們知道一切眾生沒有離開自性,自性就是如來境界,都在自性當中。入,你到哪裡入?這個入是什麼?你豁然覺悟就與性德完全相應。現在你迷失了自性,你不知道這些萬事萬物是自性變現的,不曉得這個事實真相,一心去追逐萬物,萬物剎那生滅,永遠追逐不到,看看好像到手,像作夢一樣。生命沒有了,靈魂不滅,還在打妄想,還在追逐,又去投胎,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說這多苦!這個事情多可怕!你不遇到佛法,你回不了頭;只有遇到佛法的人才會覺悟回頭。聞到佛法的人,為什麼很多還不覺悟,還不能回頭?他聞法的力量很薄弱,不起作用。凡是起作用的,我們肯定他絕不是這一生才聞佛法的,過去生中生生世世,至少也有十世累積的薰習,才會起作用,他一接觸就生歡喜心,他不反對就能接受。一聽他能懂,懂了之後,他真肯幹,這人善根成熟,這一生當中成就。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永遠脫離十法界,他肯定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作佛,這個太難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自己要珍惜,遇到佛法能信、能解,遇到大乘、遇到淨土,這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怎麼這麼好的事被你碰上了,要珍惜!最重要是要放下萬緣,我再不幹六道輪迴,要下定這個決心就出去了;如果對六道還有留戀,那你還得要去打幾圈,那很辛苦。真正明白覺悟,我這一生就出去,從今之後我就一條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真能去嗎?真能。為什麼?蕅益大師講能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真信,真願意去,你就決定得去。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品位高下,那是你念佛功夫的淺深,淺深不是說多少。所以我們不可以輕視初學的人,他到老年才學佛,十念一念他往生,品位很高,為什麼?他念的功夫深。什麼叫深?他沒有夾雜,他信真,信純。一生念佛,念了幾十年,心裡妄念很多,牽掛很多,這也放不下,那也放不下,比不上那個人。然後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對於自己往生一點懷疑都沒有,這是往生淨土真正的保證。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佛告訴我們,境隨心轉,世界的好壞是由人心善惡所感。我說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兩樣,這是真的。為什麼那個世界世尊形容得那麼好,有一個道理我們要掌握住,就是那個地方的居民皆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所以極樂世界人個個都是上善,不但是善人,是最好的善人,所以它的山河大地非常美好。我們今天是上惡,十惡不斷在擴張,擴到現在就變成飽和點,麻煩大了,什麼災難都出來了,都是我們的業力感召。

這種種災難,地震也好,颶風也好,海嘯也好,水災、旱災,還有瘟疫,全是不善業所感。消災免難不分宗教、不分族群,每個人都在想到我們怎樣來化解災難。在大乘教裡面的確是肯定的,佛告訴我們,「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三災八難都沒有了。佛給我們指出來了,我們只要肯做。我個人做,我個人就不感受這個災難,雖然有共業,共業裡頭有不共業。在共業裡面,不幸我也死了,這是什麼果報?好果報,死了早一天到極樂世界去了,好事情,怎麼不是好事情?同樣是共業,我早生天,早成佛。造惡業的,早一天墮地獄,早一天變畜生,各人去受各人的果報。不能說這個災難死亡裡面好像不公平,太公平了,你沒看到,善惡果報絲毫不爽,你能說不是好事嗎?所以對於真正修行人來講,三災來了,他提前成就,提前往生,這是好事,事事是好事。對於惡人來講,他死了,墮落了,早一天去受罪,也是好事,否則他幹更多壞事,將來受苦受得更苦,還是大慈大悲,叫你少受一點苦,哪一樁事情不是好事?

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你就算遇到災難,心平氣和,不驚不怖,心是平靜的,平靜決定往上升,驚慌恐怖決定往下墮落。事實真相明瞭了,有多大的好處!你不明瞭,肯定驚慌恐怖,那個麻煩大了。我們學佛的人送往生的經驗很豐富,人過世了,大家給他助念,念了十幾個小時,他走的時候面目如生,全身柔軟,這是什麼情形?走得很安詳,沒有恐怖,這種現象決定不墮三惡道。走的時候有恐怖、害怕,身體僵硬,面孔很不好看,恐怖的相就入三途。你從這個地方來看,就能曉得,對於這個事實真相明瞭跟不明瞭關係很大,明瞭的時候不墮三途,你不明瞭的時候肯定墮三途。所以這個事實真相傳達,人知道的愈多,就是在幫助他,把他從三途裡帶出來了。能不能脫離六道,那是另外一樁事情,先讓他不墮三惡道。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我們今天災難為什麼這麼多?不善念頭起來的。貪心重帶來什麼?水災,連海水都要上升,這是貪心感應的災難。火災,包括現在氣候溫度不斷上升,是瞋恚、發脾氣造成的。諸位要記住,你一發脾氣,地球溫度上升,是真的不是假的。脾氣不能發,害自己也害別人,破壞大自然的規律,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愚痴是風災。不平、瞋恨、嫉妒帶來是什麼?地震。如果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台灣居民這二千三百多萬人,各個都把瞋恚心、嫉妒心放下,平等了,台灣這個地區永遠不會有地震。我們各個覺悟了,不愚痴,這個地區永遠沒有颱風。你相不相信佛說的話?境隨心轉。我講經的時候講過很多次,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世界有沒有差別?理上講,一點差別都沒有;事上講,差別大了。為什麼極樂世界那麼美好?世尊為我們介紹,說極樂世界的居民皆是上善之人俱會一處。你回過頭來再看看我們地球上的居民,現在適得其反,我們是上惡之人俱會一處。他們是上善,人沒有惡念、沒有惡言、沒有惡行,所以世界那麼美好。如果我們這裡居民也學他們那樣,沒有惡念、沒有惡言、沒有惡行,我們這個世界跟極樂世界無二無別。念佛求生淨土,憑什麼求生的?心淨則佛土淨。要記住,就是《無量壽經》前面五個字「清淨平等覺」,就生淨土,自自然然就感應道交,你跟極樂世界就起感應道交。明白這個道理,一點迷信都沒有。

我們修什麼?就是修清淨心;換句話說,就是修不發脾氣,就是修不把別人不善的事情放在自己心上。不但不善不能放在心上,善的也不放在心上,為什麼?真心裡面本來沒有東西,放就錯了。惠能大師說得很好,真心是什麼樣子?「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無一物,連善惡都沒有。真心裡沒有染淨,連染淨都沒有,哪來的善惡?在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裡頭沒有染淨,十法界四聖法界裡頭有染淨,所以染淨分為四層。六道凡夫裡有染污,染污裡面才有善惡,善惡都是染污,都不是清淨。善惡統統不放在心上,你的心就真得清淨了。所以佛慈悲、佛偉大,在《金剛經》裡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個法是佛法,你不要被佛法染污了。佛法好,佛法殊勝,把它記在心上,被佛法染污了,清淨心裡頭沒有佛法。宗門有句話說,清淨心是無佛無眾生,眾生是染,佛是清淨,那才真正還源。我們現在還不了源,所以我們留一個佛,佛之外統統放下,統統捨掉。只留阿彌陀佛,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再把阿彌陀佛放下,那就圓滿,真的還源。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二○○○年一月五日於新加坡淨宗學會報恩堂

大家好,悟道師送了一張條子,是南京理工大學同修請問:「最近有人傳『本願念佛』,不依淨土三經所說,只要信了就能往生,不用發願,也不用念佛。未深入淨宗之同學,聽了疑問重重。」恭請師父慈悲開示。

這確實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這個問題如果是曲解了,會誤導許多同修,把這一生念佛往生的機會錯過,傳這些話的人要負因果責任。佛經裏面講的,必墮阿鼻地獄!「本願念佛」沒錯,他把意思完全錯解了。佛在入滅之前,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的狀況非常清楚,非常明瞭。《楞嚴經》清淨明誨章佛說:『邪師說法,如恒河沙。』經上所講的就是我們現前這個時代——法弱魔強,眾生認假不認真,聽騙不聽勸!

我們淨宗同學一定要向佛學習,佛對這些人有耐心等待。我感覺到我們同學當中,有很多人熱心超過佛太多了,恨不得把這些眾生,通通度到西方極樂世界;可是回過頭來認真反省反省,自己能不能往生?自己不能得度,要想度別人,佛經上常講:『無有是處!』大家常常聽說,聽得都耳熟了。「佛不度無緣之人」,我們要懂得,他跟佛沒有緣,沒有緣就是不信。不相信淨土三經所說,不能依教奉行,要去聽別人說這些話,這就是與佛沒有緣,他這一生決定不能成就。

1、        本願是什麼?

本願是什麼呢?

本願就是四十八願。我們淨宗成立之後,就是依本願念佛。你看我們淨宗的課誦,早課是念四十八願,晚課是懺除業障。業障要不懺除,決定不能往生。這個法門雖說「帶業往生」,古來祖師大德說得太多了,「只帶宿業,不帶現行」。你現在正在造的這個業不能帶,帶是帶過去的;過去錯了,沒有關係,今天改正過來了。所謂是「不論過去,只論現行」,這是帶業往生的原理原則。現在還要造業,那就不能往生了,這個道理一定要懂得。

本願,有人說本願就是第十八願,可是一般人沒有「深解義趣」!第十八願裏面,圓圓滿滿含攝其他四十七願,其他四十七願少一個,第十八願就不圓滿。傳本願念佛的這位大德,懂不懂這個道理?

四十八願任何一願,都圓滿含攝其他的四十七願,願願如此。《華嚴經》我們雖然還沒有講完,大家也聽了不算少。《華嚴經》上「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他懂得嗎?本願念佛是一即一切,所以它的功德殊勝;絕對不是說只依第十八願,其他四十七願不要了;四十七願落空,第十八願也落空了。第十八願是什麼呢?十八願是其他四十七願的總綱。所以這是魔說法,不是佛說法。

世尊在滅度之前教我們四依法,第一個『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呢?淨宗第一經是《無量壽經》。東晉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立第一個念佛道場——東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修有一百二十三人。那時候淨宗經典只有一部,其他的都還沒有翻出來。廬山遠公的道場那麼多人,就依《無量壽經》,這一百二十三人穩穩當當都往生了。這個道場無比的殊勝莊嚴,所以我們要走古人的路,繼承古人。

今人,清末民初印光老法師,許多同修都知道的。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老法師我們沒見到,他的《文鈔》流傳在世間,要好好去讀誦,依教奉行。我們今天走的路子,是繼承印光大師。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大師的學生,一生奉行老師的教誨;我親近他老人家十年,他不敢以師擔當,他給我介紹了一個老師。老師是誰呢?就是他的老師印光大師。由此可知,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的人,謙虛啊!老師教我要認真發心,讀誦《文鈔》依教奉行,這樣就是印光大師的弟子。

我在各個地方勸導同修們,依《無量壽經》直截穩當作彌陀弟子。會集《無量壽經》的夏蓮居老居士,他要不是阿彌陀佛再來,也必定是觀世音菩薩再來。如果不是佛菩薩再來,這一部經決定不能會集到這樣的完美。我們知道宋朝王龍舒作第一次的會集,魏默深在清朝作第二次的會集,都不圓滿!末法時期確實有會集的必要,所以感動佛菩薩來示現。你們不相信,我相信;相信的就得利益。依照這個本子的教訓,修行往生,瑞相稀有的人,這十幾年來我們看到的很多很多,聽到的就更多了。你不相信,要聽別人的話,那有什麼法子呢?

現在這個時代,民主、自由、開放,誰都不能干涉誰,就看我們與阿彌陀佛緣分的深淺了。我們讀夏老居士的會集本,不必去問夏老居士這個人怎麼樣,用不著。看他會集的本子如法不如法?我們的信心從這個地方建立,不是迷信,不是盲目。我將《無量壽經》五種原譯本,四種會校本,印成一冊,我提了一個書名《淨土五經讀本》;先後大概印了二、三萬冊。諸位同修你自己去看,自己去比較,讓你從這個地方建立堅定的信心。然後你再仔細去觀察,依照本願念佛往生的有幾個人?有什麼樣的瑞相?

2、        不發願,念佛不能往生。

《無量壽經》上講得多清楚,三輩往生基本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哪有不發願能往生?沒有這個道理!「不發願,念佛!」古人說過:「縱然一天念十萬聲佛號,沒有發願,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呢?你不願意往生嘛!求願往生,萬緣放下,這個心就是菩提心。蕅益大師在《要解》裏跟我們說:如果往生要想增高品位,一定要心如佛心,願如佛願,行同佛行。心不像阿彌陀佛,願也不像阿彌陀佛,行為也不像阿彌陀佛,你縱然往生,品位很低;何況你根本就不能往生!我們要牢牢記往啊!

在《觀無量壽佛經》中,韋提希夫人求生淨土,向釋迦牟尼佛請教:應當怎樣修學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在沒有給他講解修學方法之前,先給他說明「淨業三福」,明白的告訴我們這是『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換句話說,無論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所有一切修行成佛的人,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建立的,如果沒有這個基礎,怎樣用功修行,都不會成就。就像蓋房子一樣,這是地基。這個基礎的頭兩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是我們中國人講的「孝親尊師」。西方極樂世界個個都是大孝子,都是老師最好的學生,《無量壽經》上直稱『如來第一弟子』!哪有(不發願)這種說法呢?這完全錯誤啊!稍稍頭腦清楚一點的人,都能夠辨別。如果連這個都不能辨別,我們的佛是白學了,這麼多年你聽經也白聽了!「淨業三福」就是佛行——諸佛如來的行為落實在生活裏面。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這是佛的行持。我們做到沒有?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我常勸勉同修,要跟這五個科目去對一對,如果相應,你的行是正行;不相應,你的行是邪行,邪行不能往生啊!

所以淨宗同修這五個科目,我們都寫在修行守則上訂定成一個小冊子,作為我們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必須要遵守的原則,決定不能夠違背。違背了;念佛、發願還是不能往生。為什麼呢?你那個願是假的、空的、不切實際的。我們發願回向,你拿什麼回向?空口說白話的回向不算數,你要有實際的東西拿出來回向。實際是什麼?實際是修行證果,斷惡修善,轉迷為悟。這是我自己修行的真實功德,我用這個回向。你今天不發願,也不念佛,你怎麼能往生?

3、        末法邪師多如恒河沙

「淨宗同修聽了疑問重重」,這些人無知、愚昧,可憐憫者啊!正如同往年美國陳健民居士,在世界上宣佈說「帶業不能往生」,搞得全世界念佛人,人心惶惶;那是魔,不是佛啊!連周宣德那樣的老居士,信心都動搖了。我到洛杉磯他在機場接我,一見面就問我:「法師,現在有人講『帶業不能往生』,要『消業才能往生』,這怎麼辦啊?」

我當時就跟他說:「不去算了!」

他聽到我這話非常茫然;我看他,呆在那裏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就告訴他:「如果不帶業,西方極樂世界只有阿彌陀佛孤家寡人一個,你去幹什麼?」

他還是聽不懂,我再告訴他:「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已經是等覺菩薩了,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那是不是叫帶業?」他才醒悟過來——觀音、勢至全都帶業,不帶業的只有阿彌陀佛一個人。

『經上沒有說帶業往生』

我說:「經上有沒有講四土、三輩、九品?」「有!」「如果不帶業,大家都是平等的,哪有什麼三輩、九品?」

這是佛教給我們的,「依義不依語」,佛雖然沒有說「帶業往生」這句話,給你講三輩、四土、九品,這個帶業的意思就圓滿了。你帶得多,你的品位低;你帶得少,你的品位高。哪有不帶業的道理?

學佛人要開智慧,怎麼可以聽人家三言兩語就信心動搖、迷惑顛倒呢?你說這個人可憐不可憐?念佛念了一輩子,七老八十了,聽人家的謠言還會信心動搖,真是可憐啊!所以佛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法是經典;淨宗的經典是五經一論,要明白他的意思。

「本願念佛」有沒有錯?

沒錯!

什麼是本願?

五經一論是本願,四十八願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在當中抽一句,那個不行啊!當中任拈一句,你要是懂得「一即是多」——一句就是五經一論的全部,這個行。你有這種功夫,可以。沒有這個功夫,乖乖的老老實實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學習,你還會有成就。凡是不如法的,曲解本願念佛意義的都是魔,魔怕你這一生成就,趕快拉你回來,把你送到阿鼻地獄,他歡喜啊!好,這個問題,我就給大家說到此地。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九八年早餐開示  1998/11/1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最近有一些同學告訴我,進入念佛堂的時候,有時候感到非常歡喜、非常舒適,可是也有一些時候感到好像渾身都不自在,這個原因是什麼?佛在大經上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都像風雲莫測、變化萬端,所以《金剛經》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的定義就是多變,它要不變那就是真的。到什麼時候你才看到外面境界不變?一真法界。契入一真你才看到不變,如果沒有證得一真法界,我們生活在變化多端的境界裏。什麼力量主宰變化?念頭。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曉得你進入念佛堂的時候,心地真誠恭敬,你就感覺到這個磁場好,中國人講氣氛,氣氛好;如果你心地不清淨,你感受的氣氛就不好。而且同樣一個環境,我們講同樣一個磁場,每一個人感受不相同,這個道理就說明,每一個人的念頭不相同。

諺語也有說「疑心生暗鬼」,佛在經中也說,「疑」是菩薩最大的障礙。所以學佛,佛為什麼為我們苦口婆心講經說法,目的就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信心清淨,則生實相」,這不是說得很清楚嗎?如果你有疑惑,進入佛的道場,這個道場的磁場就被你擾亂了。你擾亂這個磁場,會不會干涉到別人?對於沒有信心的人、沒有定力的人,會受到一些幹擾;如果信願堅定,他不受幹擾。這個事實,我們在生活當中可以去體驗。為什麼我們會受到別人磁場的幹擾,甚至於受到很強烈的幹擾,這就是很長的時間,多少天都不能平靜下來,那幹擾力量很大。這種幹擾,實際上說是波動的現象,現在科學家所講的思想波,這是講到根本的原理,用這個言語來表達沒有錯。

諸佛如來,法身大士的思想波是平靜的,為什麼?他們沒有思、也沒有想,入寂滅定。《仁王經》上講的五忍菩薩,寂滅忍是佛與法身大士,比無生法忍還要高一層。無生法忍很接近寂滅忍,寂滅忍是他的心像水一樣平、一樣淨,他不染,這就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清淨平等。所以清淨心、平等心是佛心,是法身大士的心,也是我們自己的真心,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佛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的真心是清淨平等覺的,從平等心裏面起了念頭,佛經裏面講「一念不覺,而起無明」。所以要曉得,無明是什麼?無明動,你的心動了。你不覺心動,覺心不動,這要記住。覺心是真心,真心不動;不覺是妄心,妄心是動的。

無明是個動相,這個時候動,振動的幅度小,小波小浪,所以說「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麤」。三細相是什麼?從這個波動就產生現象。最初的現象,唯識家所講的見分、相分、自證分,起了這三種現象,這是三細相。也說境界相,境界相就是相分,無明業相,這是最初一念不覺。這個振動不斷的在發展,這個波動愈來愈大,那就變成六麤,六麤就是十法界出現了。六道是十法界裏面更粗的現象,三惡道就是兇猛的波濤,所以平靜、寂靜相完全見不到了。十法界依正莊嚴,所有一切的現象就是這麼來的,今天我們講磁場、講氣氛也是這麼來的。你如果徹底明瞭事實真相,在一切境界相裏面,保持著你的清淨心、平等心、覺心,什麼樣不好的氣氛,你都不會受幹擾。

尤其是佛教給我們念佛,如果感覺得氣氛不太好的時候,你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幾秒鐘的時間,你就恢復正常,根利的;根鈍的,幾分鐘時間,也必定可以恢復正常。由此可知,我們如果說要不受外面境界的幹擾,說得明白一點,不受五欲六塵的誘惑,你要看破,看破就是你瞭解事實真相。你在眾生法界裏面,六道輪回裏面,可以與這裏面一切眾生和光同塵,可以和他們共同生活,外面表現跟他們沒有兩樣,裏面確實一塵不染。為什麼不染?知道所有一切境界相都是幻化相,沒有一個是真實的,你何必當真?一當真就沾染了。當真就是你在這個地方真的起了分別、起了執著,妄想起來了,你是業障的凡夫。

為什麼諸佛菩薩,甚至於阿羅漢,應化在這個世間都能夠不沾染?這個道理,我們念《金剛經》就明白了。《金剛經》上,小乘須陀洹都不著相。我們過去初學佛法的時候,總認為小乘著相,大乘菩薩才不著相,到念《金剛經》才恍然大悟,原來須陀洹也不做須陀洹想。他要認為「我證得須陀洹」,佛就不說他證須陀洹;可見他證得須陀洹果,自己並沒有覺得,「我證須陀洹果」,沒有。如果說我證須陀洹果,你們想想看,我相,著了我相,著了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著相了。佛教給我們離一切相,修一切善;又說是無我、人、眾生、壽者,修一切善法。我們這才明瞭,小乘須陀洹就離四相了。但是離相功夫有淺深不相同,當然二果就比初果功夫要深,四果比二果更深,大乘比小乘更深。這是佛在《金剛經》上,教導我們修行契入境界的秘訣。而我們學佛,怎麼樣?念念著相。所以你怎麼用功、怎麼苦修,功夫不得力,不知道毛病究竟發生在哪里?起心動念都被外面境界困擾,你怎麼不煩惱?你怎麼不受苦?要真正脫離煩惱、脫離苦難,用什麼方法?誰能幫助你?要靠自己。

今天早晨我到這裏來,看到悟千師留個條子在此,她問:為什麼念這一句「阿彌陀佛」還不夠,還要加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她這個疑問從哪里來的?看《印光法師文鈔》,《文鈔》上有一段。這是印祖說的,若病苦加劇,就是你病苦非常嚴重的時候,那個痛苦不能忍受,印光大師教人:你在早晚功課回向之外,一心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印祖講的。不但是印祖講,《無量壽經》上世尊也告訴我們,當我們在緊急危難的時候,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災難就能化解。這樣說起來,觀音菩薩好像比阿彌陀佛力量還要大?為什麼十方一切諸佛都稱念阿彌陀佛,不念觀音菩薩?這裏頭要懂這個道理。菩薩對我們這一邊,對娑婆世界眾生緣特別深,我們這個世界人都喜歡觀音菩薩,喜歡觀音菩薩那個心,比喜歡阿彌陀佛那個心要來得重,道理在此地,所以教你加念觀世音菩薩。在我們中國大陸,在世界各地,知道觀音菩薩的人很多,知道阿彌陀佛的人不多。可見得觀音菩薩深得民心,知名度很高,大家都喜歡他,是這麼個原因。絕對不是說,你念阿彌陀佛沒有效果。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專念阿彌陀佛。如果對於阿彌陀佛信心不圓滿、不具足,你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印祖教人專持南無觀世音菩薩,道理也在此地。我們在《文鈔》裏面看到,他勸很多人早晚功課之後,念佛之後,加念一千聲觀世音菩薩名號,回向給全世界的眾生,祈求世界和平;這一千聲觀世音菩薩名號,是專替一切眾生求世界和平的。都是說明菩薩跟娑婆世界緣之深,深受眾生的愛戴,是這麼個道理。你念觀世音菩薩,諸佛也生歡喜心,諸佛也稱讚,亦加持。我們專修念佛法門的人,我們要加持觀世音菩薩名號,那是回向眾生,祈求世界和平,決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即使是遇到極大的災難,遭受極大的痛苦,還是一句「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淨土,這是正確的。

所以我們深深理解到,佛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這是真理;心想佛,佛現前。諸位要曉得,不但佛菩薩沒有形相,一切眾生也沒有形相。今天有這個現相,你為什麼說有這個現相?你執著這個現相,你執著它,它就有,現前;你不執著它,它就沒有,它不現前。是因為你有情執,舍掉情執也是隨時現相,隨處現相。所以一切現相是從心想生,一點都不錯。昨天晚上,我說了一句話很難懂,我說妄想是自己,妄想分別執著只有我有,外面境界相有沒有?沒有。這個話難懂,你們不會承認;各個人,哪個人都有妄想,都有分別、執著,為什麼只有我?你看錯了。這芸芸眾生從哪里來的?是我自己心想生變現出來的;我的念頭息了,這個境界馬上就沒有。永嘉大師講:「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你迷的時候,這個境界現前;覺了之後,這個境界沒有了。如果他們真有妄想的話,這個境界怎麼會沒有?別人真沒有,只有自己有。所以自己成佛,你看到大地一切眾生都成佛道,這是佛在經上講得很明白、很清楚的。

我們修行成不了佛,最大的一個障礙,就是知道一切眾生都有妄想,一切眾生都在作惡,這是我們修行證果最大的障礙。我這底下放一個小卡片,這是從前印的,蕅益大師的一個開示,「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一切有情眾生、一切無情眾生;無好醜就是沒有善惡,沒有善惡就是沒有是非、沒有邪正、沒有真假,所有這些妄念都是起於自己的心。所以會修行的人修自己的心,不在境緣上干涉,你才能得定,你才能開慧,你才能成就。處處幹擾別人,處處擾亂環境,你自己在造業,造業怎麼能成就?消業才能成就,造業不能成就。起心動念是造業,不起心、不動念是消業。我們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佛教給我們一個方法,念阿彌陀佛。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就不造業了,不起心、不動念了,好方法!所以不管這個氣氛如何、磁場如何,一心稱念阿彌陀佛,或者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這個磁場立刻就平靜、就柔和,我們要懂得這個道理。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虛空法界與自己一體

佛法的修學,我們在《華嚴經》上得到很大的啟示。華嚴這一會,是世尊在菩提場定中所說,參與法會的大眾皆是法身大士。他們有許多的族群,不同的社團,遍佈在虛空法界,數目無量無邊。由此可知,華嚴法會實際上是以盡虛空、遍法界為一會。華嚴如是,哪一會不如是?從此地深思,這暗示著我們,盡虛空、遍法界是一體。到成佛時,才意識到「一切眾生本來成佛」,徹底明瞭「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總體來說,虛空法界是自己一體,這才生起真正的慈悲。

佛家常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諸佛如來覺悟了,悟的就是這樁事;凡夫迷了,迷的也是這樁事。而事實真相裏沒有迷悟,迷悟在人。覺悟的人,稱作佛菩薩;迷惑的人,稱作凡夫。但覺與迷受用不同,迷人不知道虛空法界是自己,不知道芸芸眾生是自己,所以在當中生起妄想、分別、執著,造作無量無邊的罪業。

一切法從心想生

所謂罪業,就是所作所為與事實真相相違背。所造的業,它會現相。相是怎麼現的?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句話我們千萬不能疏忽。宇宙之間千變萬化,十法界依正莊嚴,這是佛歸納後為我們解說,實際上法界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法界都是從心想生——心裏想什麼就現什麼。所以想佛就現佛,大勢至菩薩教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就是想佛成佛。

想佛就現佛,想菩薩就現菩薩,想什麼就現什麼,這確實是真的。譬如我們想一樁稱心如意的事,就生起歡喜心,歡喜就表現在臉上;想一樁不如意的事,就愁眉苦臉,悲哀的情緒也就表現在臉上,心境立刻就產生變化。從這些很小的事實來觀察,就能體會到佛講的是千真萬確。

所以,諸佛如來勸我們想佛、憶佛、念佛,把其他的思想妄念全部放下。淨宗「念佛往生不退成佛」,就建立在這個理論的基礎上。古往今來,依照這個方法修行證果的人很多,這些人都為我們做了榜樣。若用一般宗教人士的說法,這些人是為我們做見證。在佛法的三轉法輪裏,所謂是作「證轉」,他們現身說法為我們做證明,說明這是事實。

自在往生度家眷

往年,香港何東爵士的老太太往生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也為香港佛教奠定了真實的基礎。何東爵士一家是虔誠的基督教徒,只有老太太信佛念佛,但這家人非常開明,確實是信仰自由,彼此和睦相處,互相尊重,這很難得。所以不妨礙別人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妨礙別人、侵犯別人,這是不懂自由;這是感情,不是智慧。

同理,我們現今生活在地球上,有許多不同族群、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不同宗教信仰,彼此不能相容,互相攻擊譭謗,甚至引發宗教戰爭,這些都是不懂自由的真義。不懂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教育問題,尤其是倫理道德教育。

而何東爵士的家庭是我們的好榜樣,從家庭展開就是世界的好榜樣。我們無論信仰哪一種宗教,對於不同的宗教一定要尊重。佛門裏無論修學哪一個宗派,對於不同的宗派也必須要尊重,這是真正懂得自由,真正有智慧。

何東老太太往生時,對兒子、媳婦說:「我一生當中對你們沒有任何要求,我往生時,請你們念幾聲佛號送我往生。」她的往生實在是開往生大會,親朋好友全到了,老太太交代清楚後,在念佛聲中安詳走了。何東爵士一家人,親眼看到老太太念佛往生,以後全家都念佛了。所以老太太度眾生真有一手,用講的講不通,就表演給你們看,最後一招把全家都度了。

老太太往生的過程,是高度的智慧,最佳的示範。世間什麼事都可以作弊、作假,唯有這件事不能作假。我在台中求學時,李炳南老居士常常以這樁事勉勵我們,教導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真有,念佛人真能往生。

依教奉行能自在往生

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們雖沒能親見往生的事實,但是聽到的卻不少。人家何以能自在往生?這是大家都想知道的。尤其生活在多災多難的時代,自在往生對我們非常重要,真正是一生中第一樁大事。其實只要依照經論如法修學,就可以得到。特別是《無量壽經》,古德講《無量壽經》是淨宗第一經,因為《無量壽經》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概況,介紹得最完整,修學的方法說得最詳細,往生之後的果報也講得最圓滿。若我們真正希望自在往生,修學三個月到六個月就能成功,所以這個法門殊勝,為一切諸佛讚歎頌揚。

善導大師說,佛教導我們做的要完全做到,佛教我們不可做的,決定不能做;果然能將《無量壽經》上的教誨,徹底依教奉行,天天做,一天都不違犯,三個月這種功德的累積,你就是諸上善人,就取得往生的自在。若能做六個月,那就更踏實。一直做下去,想什麼時候往生,就什麼時候往生,站著走,坐著走,自在隨意。這才是人生第一大事!

有些人往生不自在,臨終時還有病苦,原因就是佛教他做的,沒能完全做到;佛教他不可做的,還違犯了不少,這是業障。但畢竟過去今生還有一些善根,臨終遇到善友的提醒、助念,還能往生。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光陰,空手而來,還是空手而去。古德講「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帶得走,帶走的只是在這裏所造的一些業,這多可怕!我讀起來都寒毛直豎,有些人念起來無所謂,這是麻木不仁。真正有知覺的,念到真害怕,豈敢又造業?

諸佛菩薩慈悲,有真誠的愛心,我們不懂得親近,還捨棄他,去結交世間惡友,這是大錯特錯!惡友就是造作五逆十惡,不接受聖教,不依教奉行。這對我們生活修學是一大損失,必定要認識清楚。

一定要認真努力修學,把握這一生短暫寶貴的生命,完成無量劫來希有難逢的因緣,「念佛成佛」。這是一樁大事,這樣的人才算是真正有志氣,真正是佛家講的大英雄、大丈夫。希望我們共同勉勵,在這一生中把這樁大事辦圓滿,真正不辜負此生。〉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一九九八年早餐開示  1998/8/1  新加坡淨宗學會

諸位同學,大家好!新加坡居士林的念佛堂,昨天換了新的地毯,我去看過非常的莊嚴,一切都很如法。今天是星期六,正好遇到二十四小時的念佛,悟全法師告訴我,現在念佛的人數,每天都有增加。我們沒有做宣傳的工作,自然增加的現像是最好的。將來我們新造的佛像運過來之後,供奉在佛堂的當中,接近佛像的區域是拜佛的處所。佛像供在佛堂當中,四面都可以拜佛。為了培養長時間念佛的願望、毅力、還有體力,所以我們的作法要很靈活,不可以給同修任何的壓力。因為有壓力他就會有妄想,就起分別執著,這樣念佛功夫就不得力了。所以還是要用自由的方式,佛堂裏面依舊要劃三個區域,拜佛的區域、繞佛的區域跟止靜的區域。止靜最好是面壁,他看不到人拜佛,也看不到繞佛,他心比較能定下來。

昨天我看到場所很好,兩邊都懸掛著阿彌陀佛的佛像,靠兩邊可以做止靜的區域排蒲團。念佛一定是以繞佛為主,實在繞累了,你再坐下來休息一會兒,以繞佛為主。睡眠時間儘量減少,因為睡眠是昏沈,不是一個好事情。睡眠的時間長,就表示這個人昏沈的時間長,昏沈是落在無明裏面。不論是念佛,只要是做功夫,都會有兩種障礙,在佛家叫掉舉、昏沈這兩類。掉舉是心裏不定,妄念非常多,所以叫妄念紛飛。平常沒有覺得有妄念,想靜下來的時候,就發現妄念很多很多。有些人說這是不是念佛念出來的?不是的,絕對不是念佛念出來的,是你平常就有這麼多的妄念,你沒有發現。到念佛的時候,要想把心收一下,這才發現有這麼多妄念。妄念是心神不定,這是個障礙。

這兩種障礙,佛在經上都教給我們對治的方法。如果是妄念多,用止靜的方法,可以坐在那個地方的時間多。坐在那個地方,或者是專注佛號,心裏默念也可以。不念,聽大家念佛也可以,專心聽,只要用心專一,妄念自然就沒有了。千萬不可照顧妄念,勉強的想把妄念消除,那是妄念上再加妄念。妄念起來怎麼辦?不理它,根本就不要理會,把精神意志集中在佛號上,或者集中在觀想上。觀想想什麼?想佛,你們看著佛像,閉著眼睛想佛像。總而言之,要精神意志集中,才能夠把妄想消除。所有一切用功的總綱領,就是消除妄想、雜念、昏沈,恢復自己的本覺。這是佛家無論用什麼樣的功夫,都是希望達到這三個目的。

如果是昏沈,最好起來拜佛,拜佛對治昏沈很有效果。拜佛跟經行、繞佛,都是對治昏沈的方法。拜佛特別著重在懺悔,知道自己業障習氣很重。所以在念佛堂裏,初學的人多拜佛是決定有好處的。每天在念佛堂,如果能夠不少過三百拜,這是一個標準,每天能拜三百拜。現在我跟悟全說過了,拜佛的時候,由大家自由去拜佛,不必集體。自由,誰想去拜佛,誰就去拜佛,拜佛的速度,你想快拜,你就快拜,你想慢拜,你就慢拜。念佛堂裏面法師領眾,只領眾繞佛。只有止靜跟拜佛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覺得繞佛繞的時間太久累了,你想休息一下,可以,兩旁邊有蒲團給你去打坐。你想去拜佛,靠佛像中心的這個地區,你自己去拜。這樣子,這個道場始終保持著莊嚴肅穆,念佛的人一點壓力都沒有。

繞佛要注意隊伍整齊,這是莊嚴,不能夠淩亂,步伐也要整齊,這要平時訓練,將來這個道場真正是個莊嚴的道場。雖然是個念佛堂,身心都是清淨的,真正做到一塵不染。道場裏面聽說通風設備欠佳,我們正在改良當中,雖然很多人在這兒念佛,也要保持空氣的清新流暢。將來再研究,念佛堂的人數是不是需要控制,因為場所有限,人數也應該有限制。人太多,我們不妨再開第二個念佛堂。李居士曾經跟我講過,人太多了,三樓也可以念佛,白天五樓也可以念佛,晚上人比較少一點,四樓念佛堂應該是夠了。人再多,這個舊大殿也可以念佛。所以念佛的場所,現在有四個,這四個場所如果合起來的話,應該可以容納八百人的樣子,這個念佛堂就相當的殊勝。如果四個地方都念佛,出家法師比較辛苦一點,因為每一個堂口都需要有出家人領眾。

在末法時期修行,念佛是最殊勝的。我們在大乘經典裏面常常讀到,所有一切的行門是以念佛為第一,念佛為最殊勝。由此可知,世尊開八萬四千法門,開無量法門,不是他的本意,那是應機說法。如果照佛的意思來開法門,我想他只有一個念佛法門,不可能再開第二個法門。你要問為什麼佛會開念佛法門?因為這個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這個法門是平等法門,它的結果是可以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諸位想想,還有哪一個法門能夠達到這個目標?能夠令一切眾生平等成佛,只有這個法門;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都能夠平等成佛,真正不可思議!而且這個法門修學容易,簡單容易穩當,保證你一生成就。佛不說這個法門,說別的法門,那就沒有意義了。由此可知,開其他法門是應機。這個法門正如經上講的,度哪一種人?根熟眾生。什麼叫根熟?他這一生成佛的緣具足了,要用現在的話說,他這一生作佛的條件夠了,遇到這個法門,他就去作佛去了。

這個條件並不是每個人都具足的,作佛的條件不具足,遇到佛了,佛看看你什麼緣成熟,你菩薩的條件夠了,就教你修菩薩法門;你聲聞的條件夠了,就教你修聲聞法;你人天福報條件夠了,就教你修人天法,佛是絲毫勉強都沒有,真正是恒順眾生,隨喜功德,佛也這麼做。楞嚴會上所講的「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佛決定沒有加一點點意思在裏頭。所以才說佛不說法,你的願望是什麼,佛就幫助你滿足你的願望。在這裏面只有一個原則,佛幫助你善的,不幫助你造惡。你是善願,佛一定幫助你;你是惡願,佛不幫助你,就這麼一個原則,這才所謂「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不害人,不幫助你造業,不幫助你受苦;魔才幹這個事情,魔幫助你造業,幫助你受苦,我們要明白這些道理。

所以選擇念佛法門,信心堅定,信心清淨,絕無改變,這個人就是他這一生成佛條件具足,作佛的緣具足,《彌陀經》上所講的「善根、福德、因緣」,統統具足,這個條件具足非常不容易。三類的善根,善根是一類,福德是一類,因緣是一類,三個條件統統具足太難太難了。我們見到許多有善根,沒有福德,這是哪一類?有善根的人,聞到佛法他相信,他也理解,他往生極樂世界的願發不出來,對於這個世界難分難舍,這是福不夠。善根有了,福不夠。緣不足,遇不到善知識,遇不到好的同參道友,遇不到好的修學環境,這是緣不足。另外一類,在這世間有福德,沒有善根。什麼叫有福德?有福德是真正肯修,真正肯幹,勇猛精進,有福!沒有善根是遇到這個法門他不相信,他不能接受,他修其他的法門。這個法門真的一生成就,他那種勇猛精進,如果用在念佛上決定往生。如果用在其他法門上,實在講到最後只能夠修成世間有漏的福報而已。為什麼?見思煩惱斷不了,不能斷見思煩惱,就不能夠超越六道輪回。換句話說,還在輪回裏面生死。縱然你修的功夫不錯,你生到色界天,生到無色界天,依舊沒有出離輪回。換句話說,不離輪回,你決定會墮三惡道。

佛在經典裏面說得太多太多了,我們要覺悟、要醒悟過來,這個利害得失差別太大了。所以對於這世間,人間天上五欲六塵的享受要捨棄,這個東西不是好東西,用現在的比喻說,這是吸毒。你得樂的時間極其短暫,你受苦正如經上講的是無數劫,何必貪圖現在極短暫的享受,將來受長劫的苦報,這是愚癡。聰明人怎麼肯幹這種傻事情!所以一時的快意,招來生生世世的不如意,決定不能幹這個事情。這是有福德,沒有善根。善根是能信能解,福德是能願能行,因緣是你這一生當中成功失敗的關鍵。你有善根有福德,如果你遇不到這個緣,一生沒有遇到佛法,那也是枉然!遇到佛法,佛法在末法時期,有真的佛法,有假的佛法,正如佛在《楞嚴經》上所講的:「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這說明一樁什麼事情?正法少,邪法多。如果把邪法當作正法,錯了!

所以正法道場的建立,實在講是刻不容緩。可是這裏面,如果這個地區四眾同修要沒有福報,這個道場建不起來。四眾同修善根福德因緣都成熟了,那個福報就現前,道場就成就。所以這不是少數人,少數人的善根福德因緣,你能成就,不能形成一個道場。要能形成一個道場,是這一個地區的四眾同修多數人善根福德因緣成熟。我們知道這個事實,這才曉得新加坡的緣殊勝,不可思議!這個地方能形成道場。我想「彌陀村」想了十六年,念佛道場也想了四十年,四十年走了許許多多地方,道場都沒法子形成,都沒辦法建立,可見得這個事情不是一個人的願力。如果是一個人的願力,那佛菩薩願力是圓滿的,應當處處道場成就;否則的話,佛怎麼叫慈悲?不是一個人的願力,是這一個地區四眾同修共同的願力,再得佛菩薩加持,這道場成就了。所以希望有善根有福德的同修,都到這個道場來進修,那你就因緣具足,三個條件圓滿具足了。把這一份福德因緣擴散到其他的地區,希望每一個地區同修們,善根福德因緣統統成就,將來這個道場在這世界上愈建愈多,這是我們可以想像的。凡事第一個難,第一個成就,將來就會有第二第三,普度苦難的眾生。希望今天同修參加二十四小時的共修,要認真努力,把精神振奮起來。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空法師講述

今天,我要講的經典是《佛說十善業道經》。這是一部大家比較陌生的經典。有人可能會問:佛教的經典很多,就我們平常比較熟悉的如《普賢行願品》、《金剛經》、《地藏經》、《彌陀經》等,都是人們喜聞樂誦的。為什麼要選擇講《十善業道經》呢?因為這部經典是所有經典中,最根本的一部經典。也就是說,我們修學一切佛法,都要以此經的核心內容「十善業道」作為基礎。而十善業道呢?通常又是被我們所不重視的,總覺得它很簡單。然而,恰恰在我們修學佛法中,它又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宣講《十善業道經》。學習這部經典的意義,有五個方面:

.明瞭人生的因果

因果,是宇宙人生的規律,也是佛法建立的根本。整個佛法的理論體系,都以因果為基礎。世界上的宗教、哲學、科學也都談到因果,但由於缺乏般若智慧,所以對因果的問題總是不能正確地認識。說到因果,首先比較容易讓我們想到宿命論的因果。宿命論的因果,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是錯誤的。因為宿命論的因果是機械的因果,它認為人的命運是冥冥之中註定的。假如說,人的命運都是冥冥之中註定的,那人們現生的努力就沒有用了。它否定了人們現生行為的價值。而佛法既講因果又講因緣,就象在田裏播下一粒種子,它需要肥沃的土地、陽光、水分,這粒種子才能發芽、生根、開花、結果。同樣的,人雖然在前生種下了因,但從因到招感果報,還要取決於因緣的和合。我們的命運雖然有既定的因素,但通過現生的努力,還是可以改變的。而宿命論者則認為,人的一切都是命中註定了。這個結論,仔細推敲起來確實很有問題。比如說,有一個人他本來可以活到80歲,由於遭到意外的打擊,氣不過,思想怎麼都想不通,於是在30歲或40歲就去跳樓了。他的跳樓,是不是前生註定的呢?一個小孩子本來可以很健康地活著,由於父母不懂得照顧,一天到晚給他吃一些不好的東西,弄得小孩三天兩頭不是發高燒,就是拉肚子,面黃肌瘦。這是不是前生註定的呢?又比如說:一個人幹壞事是不是前生註定的呢?假如是的話,他應不應該負道德或法律的責任?佛法講因果,它更強調因緣,而宿命論講的因果,是一種機械的因果觀,在佛教看來是錯誤的。

儒家也講因果,主要從現實社會去說明。儒家不講死後的問題,如《論語》中有位弟子問孔子,死後的事情怎麼樣,孔老夫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這是說我們現在連生的問題都搞不清楚,死的問題就更不要談了。又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見對鬼神問題、死後問題,孔子是不談的。所以儒家講到因果問題的時候,如《易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顯示了儒家因果與佛教因果的分歧。佛法的因果講三世,以過去生種的因,導致現在生的結果;現在生種的因,招感未來生的結果。這就說明,因果貫穿著生命的過去、現在、未來,即前生、今生、來生。而儒家僅僅講人的一生一世,對於因果的問題,自然無法從一個人的生命現象自身去理解,所以儒家就把因果解釋到子孫後代的身上。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是說一個家庭,祖宗積善行德,就會感得賢善的子孫;而「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父母多行不義,就會出現不肖子孫。這個說法似乎有理,但卻不是必然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現實社會中,父母有道德,未必就會出現孝子賢孫;父母道德敗壞,子女也並非個個都是品德不良。比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堯、舜,堯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賢明的君主,可是他的兒子丹朱,卻是非常的不肖;舜的父親,名叫瞽叟,據說是一位品行不怎麼樣的人,可他卻生下了品德高尚的舜。所以儒家從子孫關係上來解釋因果現象,顯然很難說得通了。這是因為不瞭解因果自身的規律,才會出現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

現代科學也講因果。現代科學是比較唯物的,科學對物質世界有很深刻地認識,但是對人類的精神領域卻相對無知。我們可以用科學方法來考察大自然的物質現象,而對於人類的心靈就顯得蒼白無力了。正如我們可以通過科學研究發明儀器,來測量人的體溫,但卻沒有辦法發明一種儀器來測量人們心中的煩惱,看看你的煩惱已經達到多少度了,是80度還是90度?再繼續煩惱下去是否會就達到100度了?科學沒有能力製造出一種能切除人類煩惱的儀器。所以,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人類心靈上存在的困惑及煩惱,卻不見絲毫的減少,反而變本加厲,愈演愈烈。

唯物論者是一世論者,他們看不到生命的過去和未來,因而只能從社會現象談因果:一個人做好事,能使他人受益;反之,如果做壞事,就會讓他人遭殃。就像當你殺人、偷盜、搶劫、強暴、詐騙時,必然會有人受到傷害。這是從社會現象來解釋因果關係。事實上的確是這樣,一個人幹好事或幹壞事,自然會帶來不同的社會效應。但是,這不是從因果規律自身來看因果,不是因果的主流。我們經常聽很多人說,我幹好事對我又有什麼好處呢?因為在現實社會中,有些人行善積德,但卻事事不順遂,窮困潦倒;而那些幹壞事的人,卻飛黃騰達,官運亨通。這樣一來,有些人難免抱怨老天不長眼,或乾脆失去幹好事的信心了。

古人有流芳千古與遺臭萬年的價值觀。從人死如燈滅的角度來說,流芳千古和遺臭萬年對社會的影響固然不一樣,但對他自身來說又有什麼區別呢?!難怪中國古代楊朱說:「萬物所異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則有賢愚貴賤,是所異也;死則有臭腐消滅,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聖亦死,凶愚亦死。生則堯舜,死則腐骨,生則桀紂,死則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異?且趣當生,奚遑死後。」

那麼,佛法如何闡述宇宙人生的因果原理呢?《十善業道經》便是一部介紹善惡因果與人生命運關係的經典。在沒有進入正文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因果方面的四個內容:

1)相信有善有惡。人的行為有善的,有惡的。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呢?有人說:對我有好處是善,反之是惡。就如警察與小偷,誰善誰不善?在警察眼裏小偷是惡,而自己在維護社會治安、保護人民的財產不受侵犯,自己的行為是善。但在強盜眼裏,警察是惡,因為警察沒收了他盜竊的錢,讓他進大牢,甚至被槍斃。在不同人的眼裏,站在不同的立場,善惡的標準也就不一樣。因此,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對於沒有學過佛法的人,是很難正確認識的。所以首先要知道有善有惡。關於善惡的定義,在《十善業道經》裏講得非常清楚。

2)相信有業有報。業是一種行為,主要有善、惡兩種。人一旦做了善行或惡行,將來都會有結果的。由於一般人「近視眼」的關係(這種近視不是眼睛的近視,而是認識的近視、智慧的近視),往往認為:幹好事,幹完就結束了;幹壞事,只要沒有受到法律的懲罰,幹完也就完了。這是一般人的觀念。但是佛法認為:一個人做了善的行為,或者不善的行為,將來都會有結果的。所謂「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至於結果什麼時候產生呢?只是時間的問題,有可能是現生受報,有可能是來生,乃至要經過更多次的受生。什麼時候條件成熟了,什麼時候就會產生結果。

當一個人幹了好事,或幹了壞事之後,心裏就會留下一種影像。幹壞事的人一天到晚不得安寧,幹好事的人心安理得。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幹好事或幹壞事的時候,這種行為會折射成影子,回歸到自身的思維裏,佛法把它叫做種子。當我們幹好事或幹壞事的時候,就種下了善的或惡的種子。此外,善惡的行為還會產生不同的社會效應。當我們傷害一個人,對方不是受到傷害就完事了,他會懷恨在心,甚至等待機會報復,一旦因緣成熟,內心的種子跟客觀條件產生感應,果報就成熟了。

3)相信有前生,有後世。人的一生,僅僅是生命延續中的一個片斷。生命象鐵鏈一樣,一環套著一環,人的一生一世,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跟一個人的前生有關係,它不能離開前生;這個環節,還會影響到生命未來的發展。生命像流水,人的一生猶如流水中濺起的一片浪花,浪花是短暫的,但生命的洪流,卻永無止盡地在延續。人的生命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生命的延續不是一成不變,命運的改變主要取決於我們的心念和行為。假如一個人觀念正確,注重止惡行善的修養,生命就會得到昇華。反之,觀念錯誤,貪婪無恥,無惡不作,生命就會逐漸墮落。

4)相信有聖賢、有凡夫。有人說:人與人都是一樣的,差不了多少。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很大。有的人生命素質很高,有的人生命素質很低。因為,人畢竟還是存在天賦的問題。生命素質高的人,生下來就不平凡;而生命素質低的人,一時也很難提高。比如說,同在人道中,有的人就像佛菩薩,內心充滿著慈悲、智慧、道德。相反,有的人愚蠢如豬狗,殘酷如虎狼,狠毒如蛇蠍。當然這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生命從無始以來的延續中逐漸形成的。

佛法把有情生命分為十個層次,叫十法界。十法界的內容,包括六凡四聖。六凡指:天道、阿修羅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四聖指:佛、菩薩、緣覺、聲聞。十法界代表有情生命的十個層次,假如我們不斷地學習佛法、修行,不斷地揚棄生命中的不健康因素,生命層次就會得到不斷提升,乃至成為佛、菩薩。相反,如果不懂佛法,對人生缺乏正確的觀念,一天到晚培養自己的貪嗔癡,生命層次就會越來越低,將來下地獄、當畜生,或成為螞蟻、蚊子、蒼蠅、蟑螂、老鼠……,生命層次有高低,但生命並非一成不變。佛法認為,生命是無常的,是緣起的,生命是可以改造的。

.成就人天果報

佛法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在因果支配下而發生、存在或消失的。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事物是偶然的。有的人說,我摸彩票,一下子就中獎了,這是不是偶然的呢?不是偶然的,因為你的命中有這份福報,你才會中獎;假如你的命中沒有這份福報,那是不可能中獎的。所以,看似偶然,其實並不偶然。也就是說,人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從十法界眾生來說,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當畜生有當畜生的因果。六道或四聖,都有它的因果,不是沒有因果的。佛經上說:「沒有天生的彌勒,也沒有自然的釋迦。」這就告訴我們,彌勒菩薩並非天生就是彌勒菩薩;釋迦牟尼佛也不是天生的佛陀,他經過了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彌勒菩薩是娑婆世界下一任的佛陀,現居兜率內院,經過長時間的修行,功德圓滿,才能成佛。另外,大家熟悉的阿彌陀佛,也是經過長時間的修行才創建了西方極樂世界。

再如做人,做人有做人的因果。你看世界上的人差別很大:男女老少,高矮胖瘦,貧富美醜,各各不同。假如不瞭解佛法的因果原理,就會一天到晚怨天尤人。哎呀!人家怎麼那麼走運,什麼好處都讓他碰上了,我怎麼就那麼倒楣呢?我的能力也不比他差呀?是的!在現實社會上,當官的不見得就比他部下能力強,不是有許多當秘書的比他的頂頭上司更有才華,學曆更高嗎?我們再看看古往今來的那些皇帝,蠢才很多,倒是皇帝手下的那些文武大臣們,有的本事要比皇帝大得多了!這是因為命運不同,各人的因果也不一樣。

不相信因果的人,就會怨天尤人。相反,明白了因果道理,就會知道「各有因緣莫羨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因果,不必去羡慕他人。命運可以由自己來改造,因為人生是無常的。我們要記住:人生是無常的。今天的皇帝,也可能是明天的囚犯;今天的富翁,明天可能成為乞丐。而世間的許多榮耀,都是曇花一現,過眼雲煙。反之,一個貧窮的人,只要勤奮努力,終有飛黃騰達的時候。我們明白了因果的道理,無常的道理,就會懂得了如何設計自己的命運,改造自己的人生。

我們如果來世想做人或升天,就得修五戒十善。五戒和十善的內容大體上是相似的。聖嚴法師在《戒律學綱要》中把五戒比喻為「通往人天的護照」。護照是出國用的小本子,有了護照,才能夠簽證出國。同樣,我們為了成就人天果報,就要持五戒,修十善。只有這樣,來生才能繼續做人,或者升天。

人道在修學佛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六道裏面,天道比人道有情福報大。像欲界天,物質環境非常優越,沒有任何災難,不像我們這個世界,天災人禍特別多;色界天的眾生能夠享受禪定之樂,也比我們快樂。但是,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樣,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是以天堂為歸宿,認為天堂是最理想的去處,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升天堂。惟獨佛法不以為然,佛法從通達真理、成就解脫自由的角度,認為天堂不好,人間才是最好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升到天上的人太快樂,不懂得修行,一旦天福享盡,就會墮落。人間則有苦有樂,人由於能夠感受許多的痛苦,才想盡辦法改造自己,認識世界,改善生存環境,使自己的人生過得幸福、過得快樂。人類文化和文明,就是人類認識世界、改善世界整個過程的結晶。人類因為不斷地探索宇宙人生,才會發現真理,發現解脫的途徑;而沈溺在快樂中的天人,是不會這樣做的。天上的人不懂得修行,也就不會成佛。釋迦牟尼佛是在人間修行成佛的。人道是六道中的樞紐,一個人升天、下地獄,或當畜生,都是以人為中轉站的。所以,把握好人身,如何利用得到的人身,好好的修行,為改善未來的生命服務,這是非常重要的。

通過修五戒十善,可以成就人天果報。十善,是作為人所應有的道德。就是說,作為人,應該有人的道德。儒家講到人的倫理,有五倫。儒家認為,一個人要做得像個人樣,就要遵守五倫,五倫是孟子所說的「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而佛法認為,一個人要做得像個人樣,符合人的道德標準,就要遵守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五戒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十善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邪見。關於十善的內容,下文要做具體的介紹。

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因為,我們只有現在好好地做人,來生才有資格繼續做人。如果這一生你已經得到了人生,而不好好地做人了,就會失去做人的資格,來生就不能再做人了。就像一個人考上大學,在大學裏不好好地讀書,考試分數不及格,就會被學校勒令退學。

.安定社會

古往今來,人類社會總是處於不安定中,對社會安定破壞最大的,莫過於戰爭。打開人類歷史,可以說是戰爭的歷史。就中國歷史而言:春秋戰國時期,打來打去總是不停,今天這個諸侯國打那個諸候國,明天那個諸候國又打這個諸候國。春秋戰國之後,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不久又是楚漢相爭。劉邦建立漢朝後戰爭結束,但到了漢朝未年,爆發了農民起義,又是戰爭。尤其是進入三國時代,戰爭更厲害了。然後是晉的統一。晉統一之後,又是五胡十六國的戰爭。接著是隋唐的統一。唐朝末年農民起義,又是戰爭。總而言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都可以說是一部戰爭史。

人類社會總有許多不安定的因素,即便是太平盛世,也沒有絕對的太平,你能說在太平盛世就沒有一次謀殺案嗎?不可能。太平盛世就真正是路不拾遺嗎?這也不可能的。假如把人類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歸納一下,不外乎四種內容,就是殺、盜、淫、妄。殺,指殺生,戰爭是殺生,暴力、殺人放火是殺生,殺豬宰羊也是殺生。偷盜,是不與取的行為,指沒有取得物主的允許,把他人的財富占為已有。偷盜的內容,不只是偷的行為,因為不但明偷是偷盜,像坑蒙拐騙都是偷盜的內容。邪淫,現代社會,由於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人們貞節觀念淡薄,兩性關係開放,因而邪淫的現象很普遍。邪淫一般是指,為社會法律和道德不承認的男女關係。妄語,指說假話,用一種不真實的語言,去傷害他人,以達到個人的目的。當今社會,做生意的人很多,有些人為了賺錢,不擇手段,爾虞我詐,欺騙他人。

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不外乎殺生、偷盜、邪淫、妄語,為什麼會產生這四種現象呢?會不會跟社會制度有關係呢?當然與社會制度有關係,但這不是根本;還有最根本的,就是人心。也就是說,社會上有殺、盜、淫、妄的存在,是由於人心有貪、嗔、癡煩惱。人類內心的貪、嗔、癡煩惱假如沒有解決,既使擁有良好的社會制度,人類社會依然不可能會太平。貪、嗔、癡使社會充滿著不安定。

人類因為貪心而殺生,古代社會為什麼有戰爭呢?無非是發動戰爭的人想佔有別人的國土。近代的兩次世界大戰,是希特勒之類的戰爭狂人想佔領整個歐洲,乃至全世界;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侵華戰爭,也是為了佔領中國,乃至整個亞洲,稱霸全世界。在安定的社會時期,貪心會引起謀財害命,有時兄弟姐妹之間為了繼承父母的遺產,也會相互殘殺,置骨肉之情於不顧。貪心也引起攔路搶劫,拐賣婦女兒童,販毒走私,製造假鈔。貪心也引起邪淫,人因為貪著美色,看上了對方,喜歡她(他),貪著她(他),又沒有合法的因緣走在一起,就會產生邪淫的現象。由於你希望跟她(他)永遠在一起,這樣就導致了第三者插足,使好端端的一個家庭妻離子散。

嗔恨心也會引起殺、盜、淫、妄。古今中外的戰爭,也有因為嗔心引起的。像古代一些部落或國家之間的戰爭,往往是由於世代結下的怨仇,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兩個人平常為什麼會打架呢?也是由於嗔恨心生起,失去理智的惡果,甚至達到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的程度。有時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就鬧出了人命。嗔恨心引起偷盜。人有一種很不正常的心態,叫做嫉妒心,有些人看到別人事業成功,就覺得滿不是滋味,如果這個人跟他關係好還沒事,假若沒有關係,或冤家對頭,這個人看到他(她)飛黃騰達了,心裏就會難受,想盡辦法給他(她)放放血。

嗔恨心也能引起邪淫。如社會的強暴現象,有的犯罪分子作案時,先淫後殺。有些男的貪美色,見某個女的長得漂亮,去追求人家,遭到女方拒絕,於是就去強姦。一旦遭到反抗,就把對方打暈,先奸後殺。又像日本鬼子在三四十年代,帶著嗔恨心姦淫中國、朝鮮婦女,然後開槍殺害她們。嗔恨心會引起打妄語、說假話。因為看你不順眼,不喜歡你,於是就說假話去傷害。

貪、嗔、癡是人類社會一切不安定的根源,只要人類存在著貪、嗔、癡,人類社會就不得安寧。假如貪、嗔、癡少一點,社會的安定因素就會多一點。所以,要想改善社會,首先要改善人心,不能光從社會制度下手。光從社會制度上下手,這是枝末,而不是根本;只有從人心上來改善,這才是根本的。儒家在這一點上說得好,認為改造世界,要從修身上著手。修身,是注重自身的修養。儒家對修身又提出四個內容:就是正心、誠意、格物、致知。正心誠意是改造思想,改造自己的貪嗔癡。一個人只有經過對自我生命的改造,對貪嗔癡的改造之後,才能談得上齊家、治國、平天下。反之,假若我們沒有修身的基礎,既使家庭事業有成,但最終的結果都是很糟糕的。

人類想要建立安定的社會,就得奉行十善。佛經裏講,轉輪王出世(轉輪王是印度理想的君主,就如中國歷史上的黃帝、堯、舜一樣),以十善治理國家,他們的法律就是十善,教化人民按照十善去做。如果整個社會都能奉行十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嗔、不邪見。我們想一想,這樣的社會將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呢?!因此,只要有一個人信佛,一個人修五戒十善,社會就會有一份安定因素;有兩個人,就會有兩份安定因素;有三個人乃至更多的人,就會有許多安定因素……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那麼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就是人間淨土,就是太平盛世了。

蓮心悲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