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與EQ
EQ,是一個很新的觀念不像IQ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但EQ的確很重要,因為人生的成就80%取決於非IQ因素所以,藉由EQ的觀察提供了素食主義新的啟發。
「純素」、「奶素」、「奶蛋素」、「宗教素」、「環保素」、「健康素」、「美容素」素食主義的新思潮,帶來了人類飲食習慣的重大反省,但是儘管好處「歎莫能盡」,卻無法反映在素食與肉食人口的比例上,使人不禁令人好奇的是︰究竟是什麼因素,影響人類嗜肉的習慣?原因也許不一而足,但EQ(情緒智力)提供一個重要的新觀點︰
根據針對明尼亞波利某中學九百多名七到九年級的女學生,所作的實證研究指出︰
情緒智力不足(EQ不足)會導致飲食失調的後果,尤其在無法分辨不同的負面情緒並加以控制時,其結果特別明顯。這項前瞻性的研究,推翻了過去認為「過度控制型的父母」「性的畏懼」「青春期的提早到來」「自我評價太低」「過度在意體重」等因素作祟的看法。
譬如一個肥胖人,由於EQ不足,無法分辨恐懼、憤怒...等情緒與飢餓感受的差別時,就會把所有感受都視為饑餓,因此每次心情不好就大吃大喝。這種類似的問題,普遍發生在飲食失調者身上。也就是說飲食習慣的良窳,關鍵在一個人對於自己的感受與身體的訊號辨識能力,而這是最基本的EQ。所以,一個有嗜肉習慣的人,可以提出千百種無法吃素的理由,但這些嗜肉的原因,正好都在證明建立素食習慣的EQ能力不足。
在EQ教育上,有五個層次的評估標準,也不妨利用在自我建立素食習慣的幫助上。
1.情緒自覺
更能察覺與認知自己的情緒。(例如︰嗜肉欲望的察覺與認知)更能了解各種感受的前因後果。(例如︰為什麼想吃肉?吃肉對身體的傷害!吃肉對眾生的傷害!吃肉對地球的傷害!)能認知感覺與行為的差距。(想的與吃到感受的差別)
2.情緒的管理
更能忍受挫折、更懂得紓解憤怒(更能紓解初期階段性嗜肉的欲望)較少表現出侵略性或自暴自棄的行為(較少主動肉食或放棄素食飲食習慣)較少感到孤單或焦慮(較少懷疑素食習慣的正確性及可行性)
3.將情緒導向正途
更負責(更接納素食習慣全面的改變)較能專注眼前的工作(較能專注素食內容的營養均衡)較能克制行動(較能克制非生理因素的肉食引誘)
4.同理心︰情緒判讀能力
較能從別人的觀點看事情(較能從各種觀點看待素食習慣)較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較能設身處地為眾生著想)較懂得傾聽(較懂得傾聽停止傷害的聲音與訴求)
5.人際關係
對人際關係的分析與了解能力增強(素食習慣不會負面影響原有的人際關係)更懂得解決與協商紛爭(素食習慣不製造飲食習慣的對立,更充分包容、尊重飲食的不同選擇)溝通時更清晰有技巧(更能幫人厘清對於素食習慣誤解)較能體貼關心別人(較能清楚掌握肉食習慣所面臨的各種問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