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類是天生的素食者
從生理角度來看,人類消化系統的特徵在各方面都與果食動物極為相像,與草食動物也極為相似,但與肉食動物相比卻極為不同。人類的消化系統、牙齒、下巴結構與身體的功能,都與肉食動物完全不同。這說明在生理上人類並不是肉食動物,我們生存了幾百萬年,一直都是以水果、堅果、穀類與青菜為生。
就人類的自然直覺反應來說,人類也並不屬於肉食動物。有許多人如果真參與殺取生物的肉,供他們自己食用,則往往會生病。人類不像其他的肉食動物吃生食,如果是生肉則根本不會進口,而是把肉經過煮、烤、炸,再加上種種調料,使得與生肉的樣子完全不同。一位科學家曾經做過如下解釋:
當一隻貓聞到生肉的味道,它會流口水,食欲大增,但聞到水果的味道卻完全沒有這種反應。如果人類能夠撲殺一隻小鳥,並用牙齒撕下它仍然活動著的四肢,吸吮它仍溫熱的血而感到愉快的話,那麼我們就可以推斷,人類自然具有肉食的本能。從另一方面來看,一串新鮮的葡萄會使得他垂涎欲滴,並且即使他並不感到饑餓,他還是可以吃得下水果,這就是人類具有素食本能的反射作用的例證。
所有自然科學家,包括提出進化論的達爾文在內,都認為與早期的人類食物適宜蔬菜、水果為主,即使經過歷史的長期演變,他們的生理結構並未改變。瑞典科學家林內曾說:“人類的結構,無論從內在或外表來看,若與動物相比較,都充分顯示出蔬菜與水果是他的自然食物。”
據以上分析,很顯然人類不論從生物結構上,還是從直覺本能的顯示上看,都是完全適合吃水果、蔬菜、堅果及穀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這種情況:如果一個人長期素食,他不但不想食肉,並且聞到肉類的腥味,就會反胃作嘔;相反,如果長期食肉,不見水果蔬菜,就不但想吃,並會疾病叢生。
(貳)偏食肉類的危害
1.偏食肉類有什麼不好?
愛斯摩人,主要以肉類、脂肪為主食,平均壽命只有二十七點五歲。吉爾斯人也以肉類為主食,成熟得早,死得也早,很少有人超過四十歲的。世界健康統計資料不斷的顯示,肉類消耗多的國家,罹病的人口比例也相當高,特別是心血管病及癌症的患病率更高。為什麼肉食者較易罹病呢?其原因有:
中毒——吃肉常被稱為"吃食物連鎖鍵的末端",在自然界裏,食物之中有一個很長的鏈鎖鍵:植物吸收陽光、空氣、水、肥料;動物吃植物;大動物吃小動物,現在全世界的農田,都用有毒的化學物品(有肥料和殺蟲劑)來處理病蟲害。這些毒藥特別容易停留在吃植物的動物的身上,毒素保存在動物的體內很難破壞。當你吃肉時,你就把積聚在動物體內的化學物品,都吃進你的體內。由於吃的是食物連鎖鍵的末端食物,所以人類自己就變成有毒殺蟲劑高度結晶的最後吸收者。
我們把動物當成奴隸,我們不想運用我們的平等觀。
——查爾斯·達爾文(生物學家)
講到這裡有讀者會問:吃植物本身也不是同樣受毒害嗎?事實上是不同的,因為動物體內還有積累作用。在農藥DDT使用尚未禁止的早幾年,有人作過實驗,動物體內所包含DDT比起蔬菜、水果等食物來,要高出13倍。還有動物在被殺之前,由於恐懼,以及被殺前的痛苦,使動物體中的生化作用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毒素遍佈全身,而使得整個實體都被毒化了。美國營養機構指出:“動物死屍的肉中,含有有毒的血液與其他的排泄物。”《大英百科全書》指出:“若是與牛肉中所含的百分之五十六不凈的水分相比較,從堅果、豆類及穀類中所得到的蛋白質,顯然要純凈多了。”動物體內這些化學物,許多種是已被認為會導致癌症的。
食肉的另一項危險是:動物經常會感染一些疾病,由於人們在實施屠宰時沒有做好檢疫工作,吃下這樣的肉,人也是會感染疾病的。
當動物被殺之後,屍體中的蛋白質就會凝結,並且產生自我分解的酵素,很快地,一種名為“屍毒”的變性物質就形成了。由於動物死亡後就會立即釋放出這種屍毒,動物的肉、蛋類都有這共同的性質,就會很快地分解腐敗。經過肉類的銷售、貯藏,到被我們煮食時已是不知腐敗到何種程度了。我們人吃到肚子裏,大約要五天才能通過人的身體“素食一般只需一天半時間”。在這段期間,由於腐肉所產生的致病物質就不斷地接觸到消化器官,結腸部分在這有毒的情況下,就會產生病變。
剩肉,由於經常處在被污染的情形中,所以英國公共衛生處,在一次屠宰場發生中毒事件以後,曾經告訴家庭主婦們:“處理生肉時,要把它當成不如牛糞一樣衛生。”通常有毒的微生物,即使經過烹飪也不會消滅。
2.食肉者易患的疾病
由於肉類的成份及所含廢物的作用,食肉者易患下列病症:
心臟血管病許多調查報告及醫學研究表明,肉食是心血管病的根源。在世界上肉類消耗量最大的國家美國,因病死亡者中,每兩個人就有一個死於心臟血管疾病,而這些病在肉類消耗量低的國家,卻很少見到。美國醫藥學會會刊早在1961年就曾指出:“素食至少可以預防90%-97%心臟病”。
經研究其原因,是動物脂肪中的膽固醇,不會在人體內好好地分解,這些脂肪會附著於肉食者的血管壁上。由於不斷地累積,年復一年,血管的內部會變得越來越窄,能通過的血液量也就越來越少,這種危險的情況叫做心臟病變。它給心臟很大的負擔,迫使它極為用力地將血液送到緊縮受阻的血管之中,結果高血壓、腦充血、心悸的毛病都發生了。
癌症據統計,台灣每年死於癌症的大約有80萬人,佔人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僅次於心血管疾病。而癌症中的消化道癌,特別是腸癌多發生在肉食為主的地區。英國與美國的科學家,曾以肉食者與素食者腸內的微生物做過比較,而發現有明顯的不同。肉食者腸內所含的微生物,與消化液發生作用時,所產生的化學物品被認為會導致癌證。日本醫學界曾對胃癌發病率特高和特低的兩地進行調查,他們經過分析、篩選,以及進行突變原性抑制試驗,分出兩組食物:一種是突變原性為陽性的食物,即致癌變異高的食物;一種是突變原性為陰性的食物,即具有抑制變異的食物。
陽性食物組為:煎烤肉類、魚類、鹹辣類、腌菜,其中前三項陽性最強。陰性食物組為:生蔬菜類、沙拉菜類、馬鈴薯、煮胡蘿蔔、牛奶、豆腐、日式點心,其中前三項抑制性最強。雖然這裡所歸納的食物組有限,但從中可以知道經煎烤的魚、肉類食品是致癌食物。
下面略述幾點簡單而易於理解的原因:
據分析1公斤炸牛排所含的“苯基嘌呤”和600支香煙所含相等。實踐證明,老鼠若喂以苯基嘌呤,就會得胃癌及白血病,因此苯基嘌呤是一種致癌物質。另一種致癌物質甲基膽菲,肉類脂肪熱至高溫就會形成,而烹調肉類一般就要熱至高溫(植物性油加熱過度則不形成這種物質)。這一種物質大量供給小動物就會患癌症,即使少量的甲基膽菲,也會促使動物對其他致癌物質產生過敏,而增加其得癌的機會。大家都知道動物的肉放了幾天以後,就會變成青灰色,不道德的肉商為了使肉不變色,於是就在裏面加硝酸鹽、亞硝酸鹽以及其他防腐劑。這些東西使肉類呈鮮紅色,但近年來卻不斷地有報告指出,這些東西含有毒致癌的物質。
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曾以肉食者與素食者腸內的微生物做個比較,發現肉食者腸內所含的微生物,與消化液發生作用時,所產生的化學物質被認為會導致癌症,這就可以說明為什麼腸癌在以肉食為主的地區--如北美、西歐等地非常普遍,而在以蔬菜為主之地,如印度則很少發生。
腎臟病、風濕痛、關節炎肉食者體內所負荷的廢物,最顯著的便是尿素與尿酸。一位美國醫生曾就肉食者與素食者的尿液加以分析,發現為了排出氮化合物,肉食者腎臟的負擔是素食者的三倍。當一個人還年輕時,他們還能承受這份負擔,所以還不至於受到傷害或有疾病現象的發生。但是當年齡漸長,腎臟提前損耗過度,它們再不能起有效的作用,於是腎臟病就隨之產生。
當腎臟無法處理由於肉食所帶來的過重負擔時,於是無法排除的尿酸就儲存在體內。肌肉就像海綿一樣將它加以吸收;當把水分吸幹之後,它就變成硬的結晶體。當它停留在關節內時痛風、風濕痛、關節炎等症狀就產生了。如尿酸積聚在神經中,就產生神經炎與坐骨神經痛。現在國外有許多醫生,對於患上述病症的人,不是要他們完全停止吃肉,就是嚴格地限制他們的食肉量。
之肉食者較易患病,且死亡率高。而素食者與此相反,不獨生理上較能適應,能得到充分的營養,使人健康長壽。而且,可避免中毒、感染的禍害。
留言列表